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寶寶入園前要做什麼准備?正文

寶寶入園前要做什麼准備?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寶寶入園前要做什麼准備?比如生活習慣的訓練,還有哪些啊,做為爸爸媽媽真的很想讓寶寶入園前做好准備啊,謝謝大家了!
 
學學香港的教育法吧,在要上幼兒園的前幾個月帶寶寶去適應一下,幼兒園應該允許吧,寶寶如果賴皮要細心,多讓他跟老師多相處.
 
入園初期,無論寶貝鬧與不鬧,媽咪那顆懸著的心是怎麼著也難以放下。究竟誰能給媽咪一顆定心丸,讓媽咪的焦慮心情一掃而去?

媽咪焦慮1:寶貝入園後,突然發現寶貝並不真正具備上幼兒園的能力。
現在,不少媽咪因工作緊張而把寶貝寄養在親戚家裡,或者請保姆幫著照看寶貝。看著寶貝離開媽媽也很健康、快樂,就對寶貝特別放心,但同時也對寶貝的發展、需求等方面不是太了解,因而對寶貝能力的判斷出現偏差。尤其那些平時很活躍,不怎麼認生的寶貝,媽咪更容易忽略寶貝入園前的適應問題。即使寶貝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已經“達標”,但是在心理素質上,他還是像大多數寶貝一樣,無法避免分離焦慮。

焦慮緩解法:
為了提高寶貝盡早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媽咪應重點訓練一下寶貝的能力:
生活方面——寶貝吃飯以自己用勺吃為主,以大人偶爾喂為輔;可以自己大小便,或者知道告訴老師要大小便了,家長還要事先訓練寶貝蹲坑或者坐便;能自己或者配合大人穿脫衣服;能自己睡小床,初步養成午睡習慣。
語言方面——說話比較清楚;聽明白老師的話後有一定的語言、表情或者動作反饋;在成人的啟發下,能簡單表達自己身體不適的感受。
交往方面——在集體場合敢於說話;對其他小朋友有樸素的同情心;知道不用“打、砸、搶”的方式跟小朋友交往。
心理方面——能在外面與小朋友玩一會兒,不過分依戀父母。

媽咪焦慮2:寶貝在家被寵慣了,到了幼兒園,老師卻不能給予寶貝母親般的關愛。
寶貝新入園,對環境和老師陌生,老師對寶貝也陌生,媽咪不放心是合情合理的,尤其是想著寶貝在幼兒園老師面前,不能像在家裡跟媽咪在一起一樣,縱情依偎、撒嬌,媽咪的心裡就禁不住酸溜溜的。看著寶貝不放心媽咪離開的神情,些許畏懼地聽從老師的安排,媽咪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哎,世上只有媽媽好!離開媽咪的寶貝好委屈!”“缺乏母愛和親情”是家長自然流露的“心情詞匯”,但不是對幼教職業判斷的“理性詞匯”。

焦慮緩解法:
要在觀念上理解教師之愛與母愛的差異。母愛是偉大的,但寶貝要健康成長不能僅僅依靠母愛,還需要教師之愛、同學之愛。教師之愛雖然沒有母愛那樣纏綿、感性,更沒有血緣之親,但是執著、專業、理性,所以,付出絕不是簡單的工作需要和體力支出,其中滲透著專業特點和理智之愛。
要接納教師與寶貝之間適度的距離感,其實這點空間有利於寶貝接受教育,培養寶貝的自理能力與獨立性。
如果發現教師的某些關照與寶貝的實際情況不太貼近,可以與教師直接溝通,有助於彼此之間相互理解,商討合適的解決辦法。
不在寶貝面前表露對教師的不滿,維護教師在寶貝心中的信任和熱愛。

媽咪焦慮3:寶貝上了幼兒園,很長時間都難以擺脫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程度與寶貝的依戀發展階段密切相關。6-24個月的寶貝處於依戀關系單一化階段,並在24個月到達高峰,即開始尋找跟自己關系最近的人,並對其產生強烈的依戀。只要這個人一走,他就完全沒有了安全感。媽咪哪兒去了?難道她不要我了嗎?一定是她不要我了!寶貝就是這麼錯誤地判斷著。因此,這個年齡段寶貝的分離焦慮最厲害。24個月以後,寶貝開始有能力把依戀對象伙伴化,能夠暫時容忍媽咪離開一會兒,知道她走了還會回來,並不會拋棄自己。長到36個月時,寶貝對分離現象的正確判斷和適應能力就更強了。由於現在的寶貝大多居住在比較封閉的單元樓房中,與成人相守的比較多,與同齡人接觸的少,這種生長環境拉長了依戀關系單一化階段,導致很多寶貝到30個月才進入依戀對象伙伴化階段,從而加重了分離焦慮。

焦慮緩解法:
媽咪在風和日麗的天氣要多帶寶貝出去轉轉看看,多給提供接納新環境的鍛煉機會。
與寶貝玩捉迷藏的游戲。媽咪躲起來,爸爸牽著寶貝找,但是不要很快就被寶貝找到,培養他“媽咪走了還會回來”的意識,這樣,他才會相信你在幼兒園門口說的那句話是真的:“寶貝乖乖,媽咪下班就來接你”。
24個月以後的寶貝已開始具備依戀對象伙伴化的基本能力,媽咪要主動引導和培養寶貝對他人產生信任和安全感,不要多情地故意"煽忽"母子相依不捨的情緒。

孩子入園,父母也應參與教育

現今,許多年輕父母因工作繁忙,無暇顧及自己孩子。還好孩子到了能被幼兒園“收留”的年齡,往裡一送,以為這樣就萬事大吉了。其實不然,因缺少父母與幼兒園的默契配合,他們的教育仍然會出現很多問題。在這裡,專家給這類父母一些建議:

讓幼兒園老師熟悉你

做到這點並非太難,只要你下班後偶爾提前半小時送孩子進幼兒園或來接孩子時多蹲半小時與老師交流,哪怕只是彼此問問好也是有益的。
如果你的孩子生病了,不單單向老師請假,還要問問老師孩子的課程上到什麼地方,在家裡可以給孩子補補課,這樣孩子返園時,可以與其他小朋友相互交流。幼兒園安排的家長會一定要請假參加,老師及時將孩子的成績和缺點向父母匯報,父母要予以重視;與此同時,父母也要把孩子在家裡的表現,正反兩個方面都要如實向老師講清楚,這樣才便於老師因人而教和因事而教。
給老師留下及時聯系的電話或電子郵件地址,你的孩子在園裡若發生任何問題,老師可隨時隨地與你聯系。如果你外出公干,最好告訴老師便捷的聯絡方式。

要重視孩子的小伙伴

幼兒園的小朋友對你的孩子來說十分重要。你要知道你孩子的朋友並見見他們的父母。周末的時候花點時間請這些小朋友到你家來玩,當然也應放心讓你的孩子到小朋友家去玩。要讓你的孩子因有自己的朋友而感到舒暢愉快,這對他們今後的社會交往非常重要。

與孩子主動進行交流

每天晚上確定一個特別時間,大約15分鐘,認真聽聽你的孩子談談幼兒園的情況,問一些問題,作出積極主動的解釋,從這樣的談話中你可了解孩子更多的情況。只有了解自己的孩子才知道如何去幫助教育他。
堅持每天花半小時給孩子講故事或陪他讀書,這將刺激孩子的大腦健康發展。大腦研究表明,朗讀可以在智力、感情、身體等各方面促進孩子的發育,並加強父母與孩子的感情紐帶,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詞匯和概念,激發他的思維能力。

贊揚孩子的良好表現

要表揚你的孩子在幼兒園裡的好行為和好成績,當然在家裡的好表現也應受到稱贊。采取多種形式來獎賞孩子的積極態度和合作精神。孩子要多表揚多鼓勵,他就處於健康快樂的環境中,使他有一個情緒穩定,積極向上的精神。

解讀入托易發病症,還你健康寶貝

入托後,由於寶寶的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變得不是今天感冒,就是明天便秘,還會經常拉肚子,這給許多媽媽帶來了無盡的煩惱。孩子為什麼突然變得那麼“弱不禁風”?有什麼預防方法嗎?
健康問題一:經常感冒

真相解讀:
感冒又稱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兒生長發育過程中容易發生的一種常見病。寶寶的自身免疫系統功能還未發育成熟,血液中抵抗感冒病毒的iga水平相對較低,加之寶寶剛從相對封閉的家裡突然進入幼兒園,不僅使他們接觸病菌的機會增多,而且從心理上也很不適應,這樣都會使身體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被感冒病毒所侵襲。所以,很多寶寶在入托後會變得比原來容易感冒發燒。
防治策略:
1、注意讓寶寶經常鍛煉身體,如多到戶外運動、游戲或做日光浴等。另外,經常初期曬太陽,避免身體缺鈣,缺鈣也易使寶寶的抵抗力下降。
2、合理安排飲食,注意保持營養素均衡,糾正寶寶挑食、偏食的不良習慣,避免發生貧血等使抵抗力下降的疾病。
3、如果寶寶的免疫力較差,可適當補充益生菌,益生菌可以刺激身體產生iga抗體,提高寶寶抗病力。
4、如果寶寶患上了感冒,媽媽要在家裡精心護理,可以暫時不上幼兒園,以免發生交叉感染。

健康問題二:“忍”出便秘

真相解讀:
實際上,幼兒園的飲食安排中是很注意粗細搭配的,可是為什麼一些寶寶卻在剛入托時經常發生便秘呢?究其原因,是由於他們經常“忍便”而造成。剛剛入托的寶寶,在陌生的環境中經常發生緊張,生活的適應能力較低,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加之貪玩不及時去排便。久而久之,就使便意受到抑制。需要指出的是,便秘會使寶寶排便很困難,他們因心裡害怕排便而經常忍著不便,結果使便秘變得越來越嚴重。
防治策略:
1、最好在寶寶入托之前,就開始培養寶寶定時排便的好習慣。這樣,待寶寶入園後就不容易因生活環境變化而發生便秘。
2、鼓勵寶寶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谷物、新鮮水果和蔬菜,糾正挑食、偏食的不良飲食習慣。
3、在入托之前就讓寶寶做好心理准備,並有意識進行能力鍛煉,如經常與寶寶談上幼兒園的事,帶寶寶去參觀幼兒園,讓寶寶學會聽他人說話以及用語言表達要上洗手間等。
4、一旦發生便秘,除了注意飲食安排和心理疏導外,可以補充益生菌。
5、避免經常使用開塞露或導瀉藥來幫助寶寶排便,以防長期使用使腸壁肌肉乏力,導致寶寶對瀉藥產生依賴。

健康問題三:經常腹瀉

真相解讀:
每當節假日後回到幼兒園的第一天,很多寶寶都會食欲下降,並還經常發生腹瀉。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幼兒園的飲食安排比較合理,使寶寶的胃腸比較適應。可在節假日一回到家裡,有些父母生怕寶寶的胃腸在幼兒園裡受了“委屈”,很多有營養的食品或是好吃的沒吃上,於是就給寶寶買來各種各樣的食物,或是給寶寶做上一堆好吃的飯菜,讓寶寶隨意吃。殊不知寶寶本來就自我控制能力較差,見了好吃的才不管胃腸“同不同意”呢,經常會暴飲暴食。但是,寶寶的消化道功能尚未發育成熟,消化食物的各種酶也較少。回到家大量無規律性進食,不僅使胃腸受不了,還會使腸道內的益生菌膜遭到破壞,結果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腸炎,導致第二天回到幼兒園發生腹瀉。
防治策略:
1、寶寶回到家裡一定要合理安排飲食,避免讓他們暴食暴飲。
2、節日期間可以給寶寶補充一些益生菌,特別是腹瀉易發生季節,讓寶寶的腸道保持良好狀態。
3、寶寶發生腹瀉時及時到醫院治療,切忌擅自服用抗生素,以免導致腸道菌群失調引起抗生素腸炎等疾病。

入園小貼士


2歲寶寶入托利多弊少
2歲、2歲半的孩子要不要入托?這是許多父母很想知道的問題。同時他們普遍擔心孩子在剛入托時會生病或缺少照顧。專家認為:任何陌生環境都可能讓孩子感到不適應,生病也是正常現象,對智商和情商而言,早點入托有利孩子身心發展,絕不是壞事。


入園寶寶非要媽媽陪
專家表示:父母不能一輩子牽著孩子的手,畢竟他們要長大、要獨立。建議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幼兒園是寶寶的學校,而不是媽媽的學校,媽媽不能跟著去”,讓寶寶逐步鍛煉自立能力。
另外,專家還建議:父母可以有意識地選擇一些幼兒園,比如每天上午只要上半天,從9點到11點,父母可以陪同入園,讓孩子逐步適應幼兒園環境,讓他們了解到在幼兒園可以和許多小朋友一起玩,感到上幼兒園是一件有趣、開心的事。


親子園不能代替幼兒園
一些父母盲目認為,只要雙休日去親子園

[1] [2] 下一页

2-4歲小孩必要吃魚肝油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