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若90%的發作與月經周期密切相關稱月經期偏頭痛。至少出現上述發作5次,除外顱內外各種器質性疾病後方可作出診斷。
(二)伴有先兆的偏頭痛(典型偏頭痛)可分為先兆和頭痛兩期:
1.先兆期視覺症狀最常見,如畏光,眼前閃光、火花,或復雜視幻覺,繼而出現視野缺損、暗點、偏盲或短暫失明。少數病人可出現偏身麻木、輕度偏癱或言語障礙。先兆大多持續5~20分鐘。
2.頭痛期常在先兆開始消退時出現。疼痛多始於一側眶上、眶後部或額颞區,逐漸加重而擴展至半側頭部,甚至整個頭部及頸部。頭痛為搏動性,呈跳痛或鑽鑿樣,程度逐漸加重發展成持續性劇痛。常伴惡心、嘔吐、畏光、畏聲。有的病人面部潮紅,大量出汗眼結膜充血;有的病人面色蒼白,精神萎靡,厭食。一次發作可持續1~3日,通常睡覺後頭痛明顯緩解,但發作過後連續數日倦怠無力。發作間歇期一切正常。上述典型偏頭痛可分成幾種亞型:
(1)伴有典型先兆的偏頭痛:包括眼型偏頭痛,偏癱型偏頭痛,失語型偏頭痛等。至少出現過2次上述典型發作,排除器質性疾患後診斷方可成立。
(2)伴有延長先兆的偏頭痛(復雜型偏頭痛):症狀同(1)。先兆在頭痛發作過程仍持久存在,延續時間超過1小時而不到1周。神經影像學檢查不能發現有顱內結構病損。
(3)基底型偏頭痛(原稱基底動脈偏頭痛):有明確起源於腦干或雙側枕葉的先兆症狀,如失明、雙眼颞側和鼻側視野都有的視覺症狀、構音障礙、眩暈、耳鳴、聽力減退、復視、共濟失調、雙側性感覺異常、雙側輕癱或精神錯亂等。多在數分鐘至1小時內消失,繼而發現雙側枕區搏動性頭痛。間隙期一切正常。
(4)不伴頭痛的偏頭痛先兆(偏頭痛等位發作):出現見於偏頭痛發作的各種先兆症狀,但有時間並不隨後出現頭痛。當病人年齡漸老,頭痛可完全消失而依然有發作性先兆症狀,但完全表現為先兆症狀而無頭痛者則較少。40歲後首次發病者需作深入檢查,除外血栓栓塞性tia。
(三)眼肌麻痺型偏頭痛極少見。起病年齡大多在30歲以下。有固定於一側的頭痛發作史,在一次較劇烈頭痛(眼眶或眶後痛)發作後,出現同側的眼肌麻痺,以上臉下垂最多見。麻痺持續數日或數周後恢復。開始幾次發病麻痺完全恢復,但多次發作後可遺留部分眼肌麻痺而不恢復。神經影像不宋體排除顱內器質性病損。
(四)兒童期良性發作性眩暈(偏頭痛等位發作)有偏頭痛家族史但兒童本人無頭痛。表現為多次、短暫的眩暈發作,也可出現發作性平衡失調、焦慮,伴有眼球震顫或嘔吐。神經系統及腦電圖檢查正常。間隙期一切正常。部分兒童成年後可轉為偏頭痛。
(五)偏頭痛持續狀態偏頭痛發作持續時間在72小時以上(其間可能有短於4小時的緩解期)的稱偏頭痛持續狀態。
1、藥物治療:
本專家門診部神經內科郭醫師,從事神經系統疾病的研究與治療工作20余年,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他認為偏頭痛的病因不是單純的,而是人體五髒功能發生紊亂,陰陽平衡失調而造成的,因此,在治療上郭醫師打破了只養血安神的老路子,根據病人症狀、發病原因、發病機理及藥物的作用,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通過嚴格配伍,精選多種名貴藥物配制而成治療各種偏頭痛的系列協定處方偏頭痛膠囊、偏痛靈,具有健腦養神、定心安神、祛風止痛的功效,根據不同病因,類型,辯證用藥,具有見效快、療程短的特點,本方劑調治的優點是:療效穩定,無毒副作用,鞏固治療後不易復發。
偏頭痛系列方藥專門用於治療各種頑固性偏頭痛及其伴發的頭暈、煩躁易怒、焦慮不安、心慌、氣短、恐懼、耳鳴、頭部壓迫感、失眠多夢、腰酸背痛、頸部僵硬等症。本處方可調整神經功能、改善腦部供血供氧、消除精神緊張、緩解頭部肌肉痙攣,對各種類型偏頭痛及頭暈、心慌、煩躁易怒、焦慮不安、失眠等症狀有特效。
偏頭痛膠囊、偏痛靈協定處方每月一個療程,一般病例1—2個療程即可治愈。
2、穴位注射神經細胞激活劑:
穴位注射是一種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即在有關的針刺穴位、或通過經絡觸診發現陽性反應的某些部位注射一定的藥物,利用針刺和藥液對穴位的刺激作用出現一定的針感,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1)、穴位的選擇:根據經絡觸診檢查:根據病種、病因及疾病的經絡走向循經觸摸,選擇出現反應最明顯的經穴作為治療的主要經穴,這些反應主要表現為結節、壓痛、形態變化等,有經驗的醫生可很容易的找到這些穴位。其次是用經絡測定儀尋找穴位:人體表一定部位與髒腑經絡有著密切關系,經絡測定儀就是通過一定部位的皮膚電阻變化情況,結合臨床表現來觀察和推測某些髒腑經絡的生理病理變化,作為選穴依據,或作為臨床診斷治療參考。
(2)、藥物的選擇:偏頭痛病人穴位注射“神經細胞激活劑”,這是一種復方制劑,是郭醫師經過20多年的臨床實踐及實驗研究發明的,他參考國外的治療經驗,終於發現某些藥物對大腦神經細胞有激活作用,對沉睡的神經細胞有喚醒作用,同時還能使某些緊張的神經松弛下來,即可起到調整神經、調節大腦興奮與抑制過程的作用。還能調整血管舒縮功能、改善大腦血液供應的作用。臨床及實驗證明本療法可明顯改善大腦功能、提高記憶力及思維功能、頭痛發作次數及程度明顯減少。許多病人穴位注射後頭腦立即清晰,視物清楚,可起到立桿見影的功效。而且穴位注射還能起到溫通經脈,祛除寒濕,調整髒腑氣血及調整神經功能的作用,能使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及內分泌失調得到改善,即通過經絡-神經-皮層-內髒的綜合調節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這是中西醫結合的最佳治療方法。郭醫師的有關論文已在國內重要期刊上發表,多次在全國學術交流會上宣讀交流,得到有關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
穴位注射“神經細胞激活劑”一般每周治療一次,5次為一療程。本人在沂蒙醫院及市醫院工作期間應用此法治療偏頭痛病人460例,有效率100%,治愈率達90%以上。
2、穴位埋線法:
穴位埋線療法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初的穴位埋藏法,它是用埋線器具將特種藥物浸泡的蛋白質磁化線植入相應的穴位,通過藥物及線體對穴位產生持續有效的刺激作用(線在體內15天至3個月自然被溶解吸收),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穴位埋線療法彌補了扎針時間短、扎針次數多、療效不持久、疾病愈後不易鞏固的缺點。
在病人的一定的經穴上進行穴位埋線可有效的治療偏頭痛,穴位埋線治療疾病是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不同的症狀、不同的病因進行辯證選穴,然後在穴位上埋線起到溫通經脈,祛除寒濕,調整髒腑氣血及調整神經功能的作用,能使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及內分泌失調得到改善,即通過經絡-神經-皮層-內髒的綜合調節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本療法可調整神經、調節大腦興奮與抑制過程、調整血管舒縮功能、改善大腦血液供應、激活神經細胞,臨床及實驗證明本療法可明顯改善大腦功能、提高記憶力及思維功能,對神經性頭痛有明顯效果。穴位埋線15天埋線一次,免去患者每天“針”一次的麻煩和痛苦,使繁忙現代人易於接受。
穴位埋線療法最大優點是無任何副作用,安全無痛苦,病人易於接受,且復發率極低。
3、穴位割治療法:
20多年來我們對祖國醫學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發展,穴位割治療法是根據中醫經絡學說的觀點,從針刺療法演變而來,其功能在於疏通經絡,宣導氣血陰陽協調,定心安神之目的。穴位割治治療疾病是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不同的症狀、不同的病因進行辯證選穴,然後在穴位上進行割治可起到溫通經脈,祛除寒濕,調整髒腑氣血及調整神經功能的作用。結合口服系列特效藥物配穴位割治用於治療偏頭痛,起到相互協調、增強療效之功效。
口服藥物與穴位注射或穴位埋線療法有機結合,療效相輔相成,從而達到徹底治愈偏頭痛的目的。一般一療程30天,輕型病例2~3個療程即可治愈,一般無毒副作用。治療期間忌飲酒,忌食生冷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暢,生活要有規律。患者只要積極配合治療多數是可以治愈的。 <ahref="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12/08/87/1052120887.3221578.jpg "target="_blank"><imgsrc="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12/08/87/1052120887.3221578.jpg "border="0"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0.35)this.width=screen.width*0.40"></a>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