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母奶吃阿奇霉素分散片對小孩有害嗎 阿奇孩子可以吃 但是如果孩子沒病卻通過母乳吃到抗生素的話沒必要 建議您可以讓孩子停兩天母乳 讓孩子喝配方奶 等您身體好了再給孩子喝母乳 阿奇霉素的不良反應: 主要的不良反應為腹痛、惡心、嘔吐和腹瀉等胃腸道症狀,發生率約9.6%;其次有皮疹等,多數屬輕度和中度,不必停藥。偶見轉氨酶暫時性升高。 與紅霉素等其他大環內酯類—樣,嚴重的過敏反應如神經血管性水腫和過敏性休克等少見,但仍應注意。用藥後應注意耐藥菌如真菌引起的二重感染。 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反應為1.3%,其它皮疹等≤1%。alt和ast短暫升高,分別為1.7%和1.5%,少數出現白血球計數異常。副反應發生率不受病人年齡的影響。專項試驗表明,本品對神經病學、聽力、眼科學等方面未引起異常。 動物生殖性研究表明阿奇霉素穿過胎盤,但對胎兒無損害跡象。尚無本品在母乳中的分泌資料。在人的妊娠、哺乳期婦女使用的安全性迄今尚未證實,故在妊娠或哺乳期婦女無適當選擇余地時才使用本品。 小兒支原體肺炎的治療與一般肺炎的治療原則基本相同,采取綜合治療措施。包括一般治療、對症治療、抗生素的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以及肺外並發症的治療等5個方面。
1.一般治療
呼吸道隔離由於支原體感染可造成小流行,且患兒病後排支原體的時間較長,可達1~2個月之外。嬰兒時期僅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在重復感染後才發生肺炎。同時在感染支原體期間容易再感染其它病毒,導致病情加重遷延不愈。因此,對患兒或有密切接觸史的小兒,應盡可能做到呼吸道隔離,以防止再感染和交叉感染。
護理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供給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及足夠的液體。保持口腔衛生及呼吸道通暢,經常給患兒翻身、拍背、變換體位,促進分泌物排出、必要時可適當吸痰,清除粘稠分泌物。
氧療對病情嚴重有缺氧表現者,或氣道梗阻現象嚴重者,應及時給氧。其目的在於提高動脈血氧分壓,改善因低氧血症造成的組織缺氧。給氧方法與一般肺炎相同。
2.對症處理
祛痰目的在於使痰液變稀薄,易於排出,否則易增加細菌感染機會。但有效的祛痰劑甚少,除加強翻身、拍背、霧化、吸痰外,可選用必嗽平、痰易淨等祛痰劑。由於咳嗽是支原體肺炎最突出的臨床表現,頻繁而劇烈的咳嗽將影響患兒的睡眠和休息,可適當給予鎮靜劑如水合氯醛或苯巴比妥,酌情給予小劑量待因鎮咳,但次數不宜過多。
平喘對喘憋嚴重者,可選用支氣管擴張劑,如氨茶鹼口服,4~6mg/(kg·次),每6h1次;亦可用舒喘靈吸入等。
3.抗生素的應用
根據支原體微生物學特征,凡能阻礙微生物細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等,對支原體無效。因此,治療支原體感染,應選用能抑制蛋白質合成的抗生素,包括大環內脂尖、四環素類、氯霉素類等。此外,尚有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萬古霉素及磺胺類如smzxo等可供選用。
大環內脂類抗生素以上各種中常選用大環內脂類抗生素如紅霉素、螺旋霉素、麥迪霉素、白霉素等。其中又以紅霉素為首選,該藥使用廣泛,療效肯定。對消除支原體肺炎的症狀和體征明顯,但消除支原體效果不理想,不能消除肺炎支原體的寄居。常用課桌一為50mg/(kg·d),輕者分次口服治療即可,重症可考慮靜脈給藥,療程一般主張不少於2~3周,停藥過早易於復發。常用口服劑有無味紅霉素及紅霉素腸溶片,口服紅霉素自腸道吸收,空腹服用紅霉素250mg,高峰血濃度於給藥後2~3h達到0.3~0.7μg/ml;劑量加倍,高峰血濃度為0.3~1.9μg/ml。靜脈注射紅霉素乳糖酸鹽300mg,4min的血濃度平均為40.9μg/ml,2h後為2.6μg/ml,6h後為0.32μg/ml。如每12h連續靜脈滴注紅霉素乳糖酸鹽1g,則8h後的血藥濃度可維持4~6μg/ml。而痰中平均嘗試為2.6(0.9~8.4)μg/ml。紅霉素主要經膽汁排洩,部分可從腸道內重新吸收。相當量的紅霉素在肝內代謝滅活。口服給藥量的2.5%和注射給藥的15%以活性物質自尿中排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皆不能將紅霉素自體內清除。在使用紅霉素制劑時應注意其毒副作用。各種口服制劑皆可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靜脈滴注時可發生血栓性靜脈炎;偶有過敏反應發生,表現為藥物熱、麻疹等。值得注意的是紅性黃疸,往往在給藥14~21d產生上腹疼痛、惡心嘔吐,相繼出現發熱、黃疸、白細胞及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血清膽紅質和轉氨增高,停藥後2~3d可恢復正常,但再給藥又可重新出現上述症狀。另外,大劑量紅霉素的應用偶可引起耳鳴和暫時性聽覺障礙,一般發生於靜脈給藥或有腎功能減退和(或)肝髒損害者。嬰幼兒口服無味霉素後可出現增生性幽門狹窄,口服紅霉素後也有出現假膜性腸炎者。應用紅霉素期間尿中兒茶酚胺、17-羟類固醇和血清轉氨有增高現象,血清葉酸和尿雌二醇有降低情況。若與茶鹼類藥物同用時,有增加茶鹼和血液中濃度的作用。所以,在合用茶鹼類藥物時,應減量使用或避免合用。
鑒於紅霉素對胃腸道刺激大,並可引起血膽紅素及轉氨升高,以及有耐藥株產生的報道。人們開始選用大環內酯類的新產口,如羅紅霉素(roxithromycin)及甲紅霉素(clarithromycin)、阿奇霉素(azithromycin)等,口服易耐受、穿透組織能力強,能滲入細胞內,半衰期長,mic為0.002~0.03mg/l。近年來,在日本采用白霉素(leucomycin)治療本病效果較好,該藥無明顯毒副作用,比較安全,口服量為20~40mg/(kg·d),分4次服用;靜滴量為10~20mg/(kg·d)。
四環素類抗生素支原體感染雖有肯定療效,但其毒副作用較多,尤其是四環素對骨骼和牙生長的影響,即使是短期用藥,四環素的色素也能與新形成的骨和牙中的鈣相結合,使乳牙黃染。故不宜在7歲以前兒童時期應用。
氯霉素和碘胺類因為治療支原體感染的療程較長,而氯霉素類、磺胺類抗菌藥物毒副作用較多,不宜長時間用藥,故臨床上較少用於治療支原體感染。
氟酮類近年來有用氟酮類(fluroqumolone)藥物治療支原體感染的報道。氟酮類屬於合成抗菌藥,通過抑制dna旋轉,阻斷dna復制發揮抗菌作用。環丙氟酸(ciproflaxacin)、氧氟沙星(ofloxacin)等藥物在肺及支氣管分泌物中濃度高,能穿透細胞壁,半衰期長達6.7~7.4h。抗菌譜廣,對支原體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前者10~15mg/(kg·d),分2~3次口服,也可分次靜滴;後者10~15mg/(kg·d),分2~3次口服,療程2~3周。
4.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的應用
因為目前認為支原體肺炎是人體免疫系統對支原體作出的免疫反應。所以,對急性期病情發展迅速嚴重的支原體肺炎或肺部病變遷延而出現肺不張、肺間質纖維化、支氣管擴張或有肺外並發症者,可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如氫化可的松或琥珀酸氫化可的松,每次5~10mg/kg,靜滴;或地塞米松0.1~0.25mg/(kg·次),靜滴;或強的松1~2mg/(kg·d),分次口服,一般療程3~5d。應用激素時注意排出結核等感染。 5.肺外並發症的治療
目前認為並發症的發生與免疫機制有關。因此,除積極治療肺炎、控制支原體感染外,可根據病情使用激素,針對不同並發症采用不同的對症處理辦法
小兒肺炎
定義:肺炎是肺部組織受細菌和病毒等致病因素的影響而發炎,在嬰幼兒時期得的肺炎,大多數是支氣管肺炎。嬰幼兒得肺炎,起病可急可緩。發病急的會突發高燒、咳嗽、嘔吐、有痰、喘憋、呼吸困難、嘴唇青紫、鼻翼扇動等;有的還表現出腹瀉、腹脹、煩躁不安、嗜睡等症狀。嚴重的患者會因心功能不全而死亡,所以應及時送醫搶救。
治療:小兒肺炎治療應去醫院治療。
護理:
1.注意病兒的休息,給病兒創造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
2.給病兒多喝水,飲食上少食多餐,吃些有營養易消化吸收的食品。嗆奶的病兒,可在奶中加嬰兒米粉或糕干粉,使奶變稠,病兒吃這樣的奶,可減少嗆奶。每吃一會兒奶,應將奶頭拔出讓病兒休息一下再喂,或用小勺慢慢喂入。1歲以上的病兒,應吃粥、面片、蛋羹等易消化、富有營養食物。病兒食欲不好,母奶及湯水進的就少,加之發燒和氣喘,均增加身體水分的消耗,所以應當注意勤喂水,補充不足。
3.保持衣、被的清潔和干燥。注意穿衣蓋被均不宜太厚,過熱反而會使病兒煩躁而誘發氣喘,加重呼吸困難。
4.居室要保持空氣新鮮,定時通風換氣,開窗時要注意關門,避免對流風。室溫最好維持在18~22℃,保持適當濕度,以防干燥空氣吸入氣管,痰液不容易咳出。冬天可使用超聲加濕器或在暖氣上放水槽、濕布等,也可在火爐上放一水壺,將蓋打開,讓水汽蒸發。
5.安靜時可平臥,如有氣喘,可將病兒抱起或用枕頭等物將背墊高呈半躺半坐位,經常變換體位,可增加肺通氣,減少肺瘀血,促進痰液排出。
6.高燒時,按醫生要求服用退燒藥,如體溫在38.5℃以上,每4~6小時服一次,服退燒藥後要給病兒多喝水,以助出汗退熱。還可采用物理降溫法,如酒精擦浴,冷水袋敷前額等,對營養不良、體弱的病兒,不宜服退燒藥或酒精擦浴,可用溫水擦浴降溫,或中藥清熱,如小兒牛黃散、紫雪散等。
7.在家服藥治療和護理過程中,發現病兒煩躁不安、面色發灰、喘憋出汗、口周青紫、脈搏明顯加快,應立即送醫院就診,切勿延誤了心髒功能受損害的治療時機。如果得病已近兩周,雖經治療,仍發燒,病兒呼氣時發出吭吭聲,不能平臥,年齡較大的病兒會說胸痛,這時可能合並膿胸,需趕快去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
8.肺炎痊愈後,也不要掉以輕心,特別要注意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否則易反復感染。注意加強鍛煉,可根據年齡選擇適當的鍛煉方法。如果孩子成夭居住在門窗緊閉的居室內,對外界空氣適應能力就差。到戶外活動時,注意適當增加衣服。社會上感冒流行時,不要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去。家裡有人患感冒時,不要與孩子接觸。
預防:肺炎的家庭預防,主要是要讓小兒堅持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同時注意氣候的變化,隨時給小兒增減衣服,防止傷風感冒。合理喂養,防止營養不良。教育小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隨地吐痰,讓嬰幼兒多曬太陽。不斷地增強嬰幼兒的抗病能力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是肺炎的一種,而且是由細菌引起的,所以必須要用消炎藥才行,但是一般肺炎不太好治.原因是得炎症一點一點上來才行,就是先到支氣管再到氣管,再到嗓子,直到好了.而且消炎藥對孩子腸胃副作用很大,孩子會出現嘔吐腹瀉等不適症.但是除了靜脈注射沒有很好的治療手段,除非是中藥治.但是那麼小的孩子根本吃不了中藥.所以還是輸液吧.這種病吃藥好不了.最好找個好點醫生在用藥上多多注意.避免腸胃不適.我兒子一歲半時得肺炎,輸了三天液,後來吐的太厲害,改成吃藥好了.他是支氣管肺炎,也是喘息性肺炎,可能沒你們這種厲害.三天花了三百多吧,我看如果你們住院十天的話,最少得一千塊錢吧.支原體肺炎又稱原發性非典型肺炎、冷凝集陽性肺炎,是由一種比細菌小、比病毒大的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mp)引起。mp是兒童時期肺炎和其它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多在較大兒童中發生。主要症狀有咳嗽,初期表現為頻繁干咳、無痰,以後分泌痰液。發熱可輕可重,伴厭食、頭痛、咽痛等症狀。白細胞多數不高。聽診肺部無明顯羅音,而x線檢查肺部可有大片狀陰影,血清冷凝集素增高。 診斷要點為:①持續劇烈咳嗽,x線所見遠較體征為顯著。如在年長兒中同時發生數例,可疑為流行病例,可早期確診。②白細胞數大多正常或稍增高,血沉多增快,coombs試驗陽性。③青、鏈[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