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坐月子為什麼總是下午全身發冷正文

坐月子為什麼總是下午全身發冷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坐月子為什麼總是下午全身發冷
 
是著涼了,做月子著涼是很嚴重的哦,我家親戚就是這樣的,之後感覺嘴巴好象歪了,吃飯漏,最後去鄰縣找的偏方,一種什麼藥,不是服用的,是用布包住塞在鼻孔裡,一個多月的時間好了。所以你得盡快治療1.飲食要富含蛋白質
月子裡要比平時多吃一些蛋白質,尤其是優質動物蛋白質,如雞、魚、瘦肉、動物肝等;適量飲用牛奶、豆類也是新媽咪必不可少的補養佳品。但也可過量攝取,不然會加重肝腎負擔,還易造成肥胖,反而對身體不利,一般每天攝入90-95克蛋白質就可以了。
2.主副食種類要多樣化
不要偏食,粗糧和細糧都要吃,不能只吃精米精面,還要搭配雜糧,如小米、燕麥、玉米粉、糙米、標准粉、赤小豆、綠豆等。這樣既可保證各種營養的攝取,還可使蛋白質起到互補的作用,提高食物的營養價值,對新媽咪恢復身體很有益處。
3.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
哺乳媽咪對鈣的需求量很大,需要特別注意補充,應該每天增加25克左右的蛋白質,避免影響乳汁分泌量。因為從飲食中攝取蛋白質不足時,對乳汁中的蛋白質含量影響不明顯,但會影響乳汁的分泌量。
4.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
產後出血及哺喂寶寶,補充鐵也是非常必要的,不然容易發生貧血。如果在飲食中多注意吃一些含血紅素鐵的食物,如動物血或肝、瘦肉、魚類、油菜、菠菜等及豆類等,就可防止產後貧血。
5.合理攝取必需脂肪
要注意攝取必需脂肪,其中的脂肪酸對寶寶的大腦發育很有益,特別是不飽和脂肪酸,對中樞神經的發育特別重要。哺乳媽咪飲食中的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組成,會影響乳汁中的這些營養的含量。但也不能攝取過度,脂肪所提供的熱能應該低於總熱能的1/3。
6.多吃蔬菜、水果和海藻類
產後禁吃或少吃蔬菜水果的習慣應該糾正。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富含豐富維生素、礦物質、果膠及足量的膳食纖維,海藻類還可提供適量的碘。這些食物既可增加食欲、防止便秘、促進乳汁分泌,還可為新媽咪提供必需的營養素。
7.多進食各種湯飲
一定要注意多喝湯。湯類味道鮮美,易消化吸收,還可促進乳汁分泌,如紅糖水、鲫魚湯、豬蹄湯、排骨湯等,需注意的是一定要湯和肉一同進食。
 
一,產後必須注意的八大事項-月子>產後恢復
[2008-03-1110:20]作者:佚名來源:其他錄入:xuxiaoting

  產後,您的子宮、子宮頸、陰道、腹部,開始縮回產前及妊娠前的正常大小。子宮收縮時,還伴隨有陰道惡露流出,出現產後疼痛、痙攣症狀。

腸道和膀胱

產後盡早起床上廁所。若產前有灌腸,可能要等24小時後再排便。排便時您可能會感覺到骨盆用力的力道,如果您的會陰有傷口,任何施加在會陰部的壓力都會拉扯您的組織並造成疼痛。為了避免將傷口的縫線拉開,當您在用力時不妨拿個干淨的棉墊緊緊的向上壓住傷口。盡可能避免發生便秘和緊張,多吃富含纖維的食品、蔬果,尤其是梅子(西梅干)及無花果,並多喝水。

惡露

產後,子宮在收縮回復正常大小時,陰道會排出所謂的惡露。惡露是由痊愈的子宮排出陰道的正常分泌物。惡露持續的時間因人而異,平均約為21天,短者可為14天,長者可達6周。哺喂母乳可縮短惡露排出的時間,因為喂母奶可刺激反射而分泌子宮收縮素,再進一步促進子宮收縮至其原來的大小,因而使出血時間縮短。

但不管惡露分泌時間有多長,隨著子宮內胎盤著床處愈合,分泌惡露的情形可分為三個不同階段。前3、4天,惡露為鮮紅色,當子宮壁脫落時其顏色逐漸變為粉紅色或棕色,且量也大為減少。大約產後10天以前,它會轉變為黃白色或無色。

惡露會發出新鮮的血腥味,但如果發出惡臭,應立即告知醫生,因為這表示可能感染了。如果惡露突然又轉為鮮紅色時,意味著胎盤原占據的部位未能妥善愈合,可能是因為您過度疲勞所致,應將此現象告知醫師。醫師可能會建議您休息幾天,放松心情。由於內用衛生棉條易受感染,因此在產後6周應禁用,最好在惡露排出期間使用衛生棉或產婦衛生巾。

除了起床運動走走之外,大量飲水還可幫助腸道及膀胱運作正常。剛開始排尿時會有點兒遲緩,這主要是會陰組織、尿道口及膀胱周圍的組織腫脹所致。剛開始排尿的最好辦法就是坐在水?,練習骨盆底運動以便排尿。由於尿液通常是無菌的,因此不像您想像的那麼髒,不過排尿後最好能清洗下半身。另外,您可以站在盥洗槽旁聽聽流水聲,以刺激排尿欲望。

子宮頸和陰道

在分娩時這些組織會伸展開來,大概還會保持松弛柔軟一陣子。子宮頸在一周後可自動縮小,且再度變得結實,不需要任何幫助,但陰道就可利用骨盆底運動來練習收縮,然後放松此部位的肌肉,產後24小時內即應開始練習,剛開始練習3次收縮,每次以5下為准,然後再漸增為5次,每次10下。您還可以利用運動來鍛煉腹肌,但在惡露結束之前別開始。

剖腹產傷口

如果您進行剖腹產,在傷口完全愈合前應避免進行任何腹部運動。最好避免搬運重物,一天之中爬樓梯的次數不要超過一次,注意自己從躺下或坐姿起身時的姿勢,不要太用力,以免拉傷腹肌。

痔瘡

產後有痔瘡的情況滿常見的,主要是因為陣痛及分娩時,骨盆底作用在靜脈上的壓力過大所致,通常只是肛門口內的一個小突起,小心的護理很快就會縮小不見。

  月經與排卵

產後由於高量的妊娠荷爾蒙突然降低,使得月經和排卵現象又繼續恢復正常,有時還會發冷或發熱。產後大約8-16周之間,月經會再度開始,但如果您哺喂母乳,月經和排卵都會明顯的延後。如果在月經來潮前,您就開始性生活,應采取避孕措施,因為排卵會比月經還早發生。

會陰切開的傷口

在會陰部傷口愈合之前,會陰切開部分的傷口的疼痛會愈來愈嚴重。在切口邊緣容易有組織液囤積,因而很容易可以找到傷口的位置。而後由於縫線愈來愈緊甚至侵入周圍的柔軟皮膚,因此皮膚會紅腫。

如果會陰受傷或縫合處疼痛難耐時,坐在橡皮圈上可減輕疼痛,因此最好隨身准備一只橡皮圈。另外由於傷口正在愈合,因此應盡量保持傷口清潔衛生。大部分的縫線5、6天後即會被吸收。

洗熱水澡或淋浴,還有在做骨盤底運動時,在衛生棉和會陰間墊塊特制的會陰墊,可減輕疼痛並加速愈合。另外,冰敷或局部麻醉軟膏也很有效,醫師或助產士會告訴您如何使用的。洗澡時別用消毒水以免刺激傷口,洗澡後以吹風機吹干傷口,不要用毛巾去擦拭以免造成疼痛。

上廁所時由於尿液呈酸性,當它流到傷口上時會出現灼痛的症狀,所以最好站著如廁。在排尿時亦可潑些溫水上去,稀釋其酸性並減輕灼痛。

便秘

許多產婦在產後出現便秘的症狀。如果您也便秘的話,運動、均衡的飲食和大量飲水可以幫您解決這個問題。

產後糞便通過腸道的速度會減慢,因而產婦容易發生便秘的症狀。腸道蠕動減慢的主要原因是腹肌松弛伸展,使得腹壓小於平時。同時,妊娠期間高量的黃體激素使得腸道肌肉也會放松,因此亦可使腸道蠕動減慢。如果會陰有傷口,您可能有意無意的因害怕疼痛而忍住便意。

一些像通腸劑、軟便劑或塞劑可使腸道恢復蠕動,但如果您哺喂母乳應避免服用這些藥物,因為它可能經由乳汁進入寶寶體內,造成寶寶胃部抽筋及水樣狀腹瀉。

便秘最佳的治療及預防方法是多吃干燥的梅子或無花果,多吃富含纖維質的食物,起床運動。惡露結束後鍛煉腹肌以恢復其彈性。練習骨盆底運動可使肛門肌肉及肛門括約肌恢復彈性。

二,惡露,產婦健康的鏡子-月子>產後疾病
[2008-01-2311:26]作者:佚名來源:其他錄入:xianminxuan

胎兒出生後,胎盤也隨之娩出。之後,陰道會排出一些棕紅色的液體,其中含有血液、壞死的蛻膜組織、細菌及黏液等,醫學上稱之為“惡露”。

產後3—4天為血性惡露,量多,顏色棕紅,含有大量血液、小血塊、壞死的蛻膜組織。4—6天為漿液性惡露,其色轉淡,內含血液越來越少。7—10天之後為白色惡露,內含大量白血球、蛻膜組織、表皮細胞及細菌等。一月左右惡露基本停止。正常惡露有血腥味,不臭。如有臭味,或紅色惡露、白色惡露過多及持續時間過長,反反復復,那就說明惡露異常。

惡露異常多是某些疾病的表現,以產褥期出血和感染最為常見。胎盤娩出後,子宮內壁的胎盤創面有大量的開放血管,產後均有出血,一般出血量為150—300毫升左右,24小時內超過400毫升者,稱為產後出血。

子宮收縮無力、胎盤滯留或殘留、宮頸及陰道撕裂、孕婦患有貧血等,都可引起產後出血。產後出血後果嚴重,決不可麻痺大意。據調查,產後出血是孕婦死亡的主要原因。產褥感染在醫療衛生差的地區較為常見。分娩時器械消毒不嚴或產時進行過多不必要的陰道檢查,產後不清潔,都可引起產褥感染。

此外,病菌可在產前從房事或坐浴時進入陰道,或孕婦患有慢性疾病,在嚴重貧血、營養不良、妊娠中毒症、產時產後出血過多、胎盤組織殘留等情況下降低了產婦抵抗力,破壞了陰道內的生態平衡,原寄生在陰道裡的不致病細菌,此時可活躍起來引起自體感染。除惡露異常外,多有發燒、腹痛等症狀,嚴重者還可形成腹膜炎,甚至敗血症、中毒性休克。

其次,產褥期保健不當也是引起惡露異常的重要原因。產後24小時後應下床活動,可幫助子宮復原及有利於惡露排出。然而有些產婦長期不下床活動,暑熱天氣也關門閉戶。一些無知的丈夫還在產褥期強迫與妻子行房事,造成陰道黏膜破裂、子宮內膜感染,造成惡露異常。

  產後紅色惡露反反復復或者越來越多,不時混有新鮮血塊,除有胎盤息肉的可能性外,還應警惕絨毛膜上皮癌。這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的癌腫,多發生於葡萄胎後,也有20%左右的病例繼發於足月妊娠或與妊娠同時存在。此類癌症並不少見,正常妊娠分娩後數日,尿或血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即轉為陰性,如果仍為陽性並伴反復的血性惡露,就應當高度警惕。

因此,惡露是產婦健康的一面鏡子。一旦發生惡露異常,應及時上醫院檢查、治療。

觀察一下你的惡露情況是否正常。有些惡露屬於異常情況,應當引起注意分娩後兩天來,陰道裡仍然淋漓不盡,不斷有些像血水一樣的液體流出來。

醫生說,那是“惡露”,是正常現象。但是,看到那些鮮紅色的黏液,中間還混有血塊,心裡總是不放心.

黃教授:

你可能是第一次聽到“惡露”這個詞。

產後,隨著子宮內膜(特別是胎盤附著地方的內膜)脫落,子宮分泌的黏液等也隨之從陰道內流出,這就是惡露。正常的惡露有些血腥味,但是不臭,總量大約為500~1000毫升。一般情況下,惡露大約在產後3周左右就干淨了。

產後第一周,惡露的量較多,顏色鮮紅,含有大量的血液、小血塊和壞死的蛻膜組織,稱為紅色惡露。

1周以後至半個月內,惡露中的血液量減少,較多的是壞死的蛻膜、宮頸黏液、陰道分泌物及細菌,使得惡露變為淺紅色的漿液,此時的惡露稱為漿性惡露。

半個月以後至3周以內,惡露中不再含有血液了,但含大量白細胞、退化蛻膜、表皮細胞和細菌,使惡露變得黏稠,色澤較白,所以稱為白色惡露。白色惡露可持續兩三周。


 觀察一下你的惡露情況是否正常,尤其是要注意惡露的質與量、顏色與氣味的變化,可以估計子宮恢復的快慢,有無異常。

在產褥期,產後子宮的重量將從1000克減少到50~60克,體積也不斷縮小,6周後恢復到孕前大小。子宮復舊好壞,可以從子宮底下降和惡露情況來估計。有的產婦惡露淋漓不斷,到“滿月”時還有較多的血性分泌物,有臭味,產婦自己覺得下腹部痛、腰酸;產後6周檢查時,子宮還沒有恢復到正常大小,質地軟,有壓痛等,都是子宮

[1] [2] 下一页

孩子經常吐怎麼辦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