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體溫由35.5到36.5算發燒嗎正文

體溫由35.5到36.5算發燒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體溫由35.5到36.5算發燒嗎
 
不算吧 不過要看進一步的發展 你感冒體內抗體自然會活動體溫會因很多因素稍微上升 看發展吧 要是很長時間體溫不再上升就不算發燒
 
不算的!!!沒有到37度以上不算
 
一、痛風的診斷

按照痛風的自然病程可分為急性期、間歇期、慢性期,而急性關節炎是痛風的主要臨床表現,且常為首發症狀。

1.急性痛風性關節炎

通常在某些誘因影響下急驟起病,關節明顯紅腫、灼熱、劇痛難忍,常於午夜、凌晨驚醒,疼痛於24~48小時達到高峰,數天或數周內自行緩解,恢復正常,以後可能復發。大約90%的患者首次發作累及單關節,特別是第一跖趾關節。依據反復發作的急性單關節炎和無症狀間歇期、高尿酸血症及對秋水仙鹼治療有特效的臨床特點,對典型病例的診斷應無困難。對於少數不典型患者,可采用197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標准中所列12項(臨床、實驗室、x線表現),符合6項及以上,可做出臨床診斷。同時應與丹毒、蜂窩織炎、化膿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假性痛風等相鑒別。

值得強調的是,確診痛風的“金標准”是在關節滑液或結石組織中證實尿酸鹽結晶的存在。常用的方法是用偏振光顯微鏡觀察針狀負性雙折光現象,或在普通光鏡下發現針狀或棒狀結晶,還可看到白細胞吞噬結晶的現象,在急性關節炎期有90%的陽性率,因此應積極開展此項檢查。

2.間歇期痛風

此期為反復急性發作之間的緩解狀態,通常無任何不適或僅有輕微的關節症狀,因此,此期診斷必須依賴過去的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病史及高尿酸血症。

3.慢性期痛風

此期為病程遷延多年,持續高濃度的血尿酸未獲滿意控制的後果,痛風石形成或關節症狀持續不緩解是此期的臨床特點。結合x線或結節活檢查找尿酸鹽不難診斷,此期應與類風濕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骨腫瘤等相鑒別。

4.腎髒病變

尿酸鹽腎病患者最初表現為夜尿增加,繼之尿比重降低,出現血尿,輕、中度蛋白尿,甚至腎功能不全。此時,應與腎髒疾病引起的繼發性痛風相鑒別。尿酸性尿路結石則以腎絞痛和血尿為主要臨床表現,x線平片大多不顯影,而b超檢查可有發現。對於腫瘤廣泛播散或接受放化療的患者突發急性腎衰,應考慮急性尿酸性腎病,早期血尿酸急驟明顯升高、尿中可見大量尿酸結晶和紅細胞是其特點。

二、高尿酸血症及痛風的防治

1.預防

痛風患者應采用低熱能膳食,保持理想體重,同時避免高嘌呤食物(動物內髒,沙丁魚、蛤、蚝等海味及濃肉湯等),應嚴格戒飲各種酒類,每日飲水量應在2000ml以上,以保證足夠尿量。同時避免誘因,如暴食酗酒、受涼受潮、過度疲勞、精神緊張,穿鞋要舒適,防止關節損傷,慎用影響尿酸排洩的藥物等。

然而,遺傳體質性因素為高尿酸血症及痛風的根本病因,臨床上部分患者有家族發病傾向,環境因素僅是高尿酸血症及痛風發生和加重的誘因。因此不可使患者誤認為單純控制飲食即可“治愈”痛風。相反,除戒酒、減少嘌呤攝入、強調生活規律外,不應過度嚴格限制患者飲食,采用藥物干預才是治療痛風的主要手段。

2.藥物治療

痛風的藥物治療應分期進行,急性期以緩解和消除症狀為主。在急性發作的“第一時間”使用秋水仙鹼常能收到迅速、有效、徹底終止發作的戲劇性效果(該藥也用於預防發作及診斷性治療)。值得注意的是秋水仙鹼的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十分接近,其副作用除可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反應外,還有白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肝細胞損害、脫發等,腎功能不全者慎用。也可選擇非類固醇類抗炎藥,甚或激素。此期不應臨時加用降尿酸藥物,以免延長發作或引起轉移性痛風。

間歇期的治療目的是維持血尿酸於正常范圍,初次發作者飲食控制無效時,應接受降尿酸治療,力爭減少急性發作,延緩或避免慢性痛風及腎髒病變的發生。慢性期仍以降低血尿酸水平為主要目的,同時對慢性關節炎及可能並發的腎髒病變進行治療,必要時需處理痛風石,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降尿酸藥物分為促尿酸排洩藥和抑尿酸生成藥,可參考患者24小時尿中尿酸排洩量來選用。低嘌呤飲食時,尿酸排洩量大於600mg(3.6mmol),或普通飲食時,尿酸排洩量大於800mg(4.8mmol)提示尿酸生成過多;反之被認為尿酸排洩減少。一般認為,尿酸排洩減少型占大多數,如腎功能正常或輕度受損,又無尿酸鹽腎病及泌尿系結石,可選用苯溴馬隆、苯磺唑酮、丙磺舒等促尿酸排洩藥。用藥期間應服用鹼性藥物,如碳酸氫鈉或鹼性合劑使尿ph保持在6.5左右,以預防尿酸在腎髒組織形成結石(但鹼性合劑不可過量,以防鈣質結石形成),並囑大量飲水,保持尿量。

抑尿酸生成藥別嘌醇(allopurinol)用於尿酸產生過多型的高尿酸血症,或不適於使用促尿酸排洩藥者,也多用於繼發性痛風(腎功能不全者減量使用)。其可能的副作用為皮疹、藥熱、胃腸道反應、骨髓抑制、肝功能損害等,應定期監測。事實上,尿酸排洩減少與尿酸產生過多同時存在的混合型並不少見,如血尿酸明顯升高,痛風石形成或單用一類藥物療效不佳時,可采用二類藥物聯合治療。所有降尿酸藥物均應從小劑量開始,漸增至治療量,以防止用藥後血尿酸波動誘發急性關節炎,也可在開始使用降尿酸藥物的同時,預防性服用秋水仙鹼或非類固醇類抗炎藥。降尿酸藥物見效後改用維持量長期使用,使血尿酸水平保持在5.5mg/dl(327μmol/l)以下。因此應教育患者長期隨診,定期檢測血尿酸及相關生化指標,以便及時調整用藥,控制病情進展。切不可一次血尿酸化驗正常即自行停藥。

此外,愛西特是一種微粒化的活性碳,口服後在腸道吸附尿酸、肌酐,增加尿酸從腸道排洩,進而降低血尿酸水平。適用於腎功能不全的高尿酸血症及痛風患者。

三、高尿酸血症的處理原則

目前傾向將原發性高尿酸血症劃歸在代謝綜合征范圍。代謝綜合征是伴有胰島素抵抗的一組疾病,包括糖耐量異常(糖尿病、糖耐量減退)、中心性肥胖、高血壓、脂代謝紊亂、微量白蛋白尿等代謝異常,這些均與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相關。臨床上一半以上的原發性痛風患者伴發上述疾病的一種或數種,已有多項研究經過長期隨訪證明,血尿酸水平升高與心血管病死率密切相關,提示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患者不良預後的獨立危險因素;也有人提出,高尿酸血症在痛風發作之前可能造成腎損害。但迄今尚無直接證據說明溶解的尿酸對人體有害,亦無對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症進行治療的充分理由。臨床上只對有痛風家族史或血尿酸>9.0mg/dl(535μmol/l)、24小時尿尿酸>1000mg(5.9mmol)的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患者進行藥物干預,反之無需使用降尿酸藥物,但應控制飲食,避免誘因,並密切隨訪。如果伴發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血脂症、心腦血管病等,應在治療伴發病的同時,適當降低血尿酸。對於繼發性高尿酸血症及痛風,則以治療原發疾病為主,兼顧降尿酸治療。



痛風並不是單一疾病,而是由一種綜合症,是由體內一種作嘌呤的物質代謝紊亂所引起的。臨床上以反復發作的急性關節炎,合並痛風結石,血尿酸濃度增高、關節畸形及腎髒病變等為特征。

病人大多為30歲以上的男性,其男、女性別的比例大約是20:1。此外,痛風病大約半數以上都有家族史,因此遺傳在痛風病的病因上是很重要的。

痛風通常分為4期:

無症狀期:僅有高尿酸血症而無症狀。

急性期:以急性關節炎為主,第一次發作大拇指的關節者占60%。

間歇期:在兩次發作期間有一靜止期。一年內復發者占62%。

慢性期:此期間主要表現為痛風石、慢性關節炎及痛風性腎炎。

尿酸沉積於結締組織形成痛風石,平均出現時間為10年;經過10—20年累及上下肢許多關節,可出現假性類風濕性關節炎。

多數人發現自己患有痛風時,表現為急性關節炎,患者的關節多於夜間有突然發作性疼痛,腳部的姆趾關節和跖趾關節常最先受侵犯,其次是踝、膝、手、腕部的諸關節。疼痛後數小時關節紅腫、發熱、僵硬,同時全身體溫上升達38—39℃,並伴有頭痛、心慌等全身症狀。血化驗白細胞增高,紅血球沉降率也會加快。

急性關節炎期可持續數天到數周,關節可還原。但是,關節炎常常反復發作,間隔期越來越短,最後關節炎進入慢性期。

由於關節炎頻繁發作,尿酸鹽在關節內沉著增多,關節腫脹持續不能消失,關節畸形或僵硬,關節活動受到限制。同時在關節的骨質內、滑膜、韌性以及耳垂的皮下有痛風石形成,經皮膚直接觸摸可有明顯的壓痛,破潰後有白色的尿酸鹽結晶排出。有的患者還可有腎功能減退及冠狀動脈硬化、高血壓病等合並症。

當懷疑患有痛風性關節時,可測定血中尿酸的濃度。如血尿酸濃度超過6毫克%時,對診斷本病有重要意義。

也可作x線骨、關節的攝片檢查,典型表現是在受尿酸鹽沉積的骨骺部出現圓形空腔樣缺損,而周圍骨組織密度正常。關節間隙變窄,關節面凹凸不平。在關節附近的軟組織內還會發現痛風石的鈣化灶。

此外,在痛風石內發現尿酸鹽結晶,則更可確定診斷。

痛風多發生於老年人、肥胖及腦力勞動者。常並發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脂血症。高蛋白高脂肪膳食容易引起痛風,酒精亦能誘導高尿酸血症。其飲食治療原則如下:

1保持理想體重。肥胖者應減體重。減體重應循序漸進,否則易導致酮症或痛風急性發作。

2碳水化物可促進尿酸排出,可選用精白米、富強粉、玉米、饅頭、面條等。

3進食蛋白質按理想體重0罰浮狽0g/kg,以牛奶雞蛋為主,瘦肉、禽肉煮沸後去湯食用,不吃炖肉。

4適當限制脂肪,因脂肪可減少尿酸排出。並發高脂血症者要控制在總熱量的20—25%以內。

5大量飲水,每日保持2000—3000ml,促進尿酸排除。

6限鹽,每日2—5g。

7禁酒,酒精易使體內乳酸碓積,對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易誘發痛風。

8強烈刺激的調味品、香料少用,可飲飲料。

9限制嘌呤攝入,禁用含嘌呤高的食物。
 

這套幼兒掛圖在同質產品中,僅2元,怎麼讓媽媽們知道?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