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彭德懷的簡介正文

彭德懷的簡介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偶環境可vk
 
彭德懷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領導人之一
(1898.10.24―1974.11.29)
按族譜所排,彭德懷取名清宗,字懷歸,號得華。原名得華,號石穿。湖南湘潭人。1898年10月24日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烏石鄉彭家圍子。妻子浦安修,無子女。
生平事略
幼年讀過兩年書,因家貧辍學務農,下煤窯做工。
十五歲參加饑民鬧粜,被官府通緝,逃到洞庭湖當堤工。
1916年入湘軍當兵,痛恨帝國主義侵略和軍閥黑暗統治,萌發富國強兵思想。
1919年在連隊秘密組織“救貧會”,後因派會員殺死一惡霸被捕,在押解途中逃脫。
1922年改名彭德懷,考入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畢業後回湘軍任排長、連長、營長。
1926年隨部隊編入國民革命軍,參加北伐戰爭,結識共產黨人段德昌,開始接受共產主義思想。
1927年01月於所在營成立士兵委員會,訂立反對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和維護士兵權益的會章。
1928年01月升任團長。
紅軍時期:
1928年04月在大革命失敗的革命低潮時期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8年07月22日與滕代遠、黃公略等領導平江起義,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任軍長兼第13師師長。率部在湘鄂贛邊轉戰數月,建立三省邊界革命根據地,後率5軍主力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朱德領導的第4軍會師。
1929年01月為了配合第4軍主力向贛南、閩西進軍,擔負留守井岡山、鉗制湘贛敵軍的艱巨任務。
1930年06月任第3軍團總指揮,率部在平江擊敗國民黨軍的進攻,乘勝攻入長沙,占領十日。
1931年11月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34年01月補選為中共第六屆候補中央委員。在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中,他是前線主要指揮員之一,所率3軍團屢建戰功。在第五次反“圍剿”中,逐漸認識到“左”傾冒險主義的危害,曾對錯誤的軍事指揮提出嚴肅的批評。
1934年10月率部參加長征。在遵義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支持毛澤東的主張,會後率3軍團積極執行新的作戰方針,北渡赤水,回師攻占婁山關,再克遵義城,協同第1軍團殲滅大量反撲之敵,取得第一方面軍長征後第一個大勝利。
1935年06月第一方面軍同第四方面軍會合後,他堅決擁護北上方針,反對張國焘的分裂活動。
1935年09月,第1、3軍合編為陝甘支隊,任司令員。
1935年10月,與政治委員毛澤東率部到達陝北。在他率領紅軍勇猛打退敵軍騎兵的追擊後,毛澤東曾寫詩贊揚他:“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1935年11月,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第一方面軍司令員,參與指揮直羅鎮戰役。
1936年01月補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1935年02月任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司令員,與毛澤東等指揮部隊東渡黃河,挺進山西,宣傳抗日,擴大紅軍。
1935年05月任西方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部西征寧夏、隴東,迎接第二、第四方面軍北上會師。
1935年10月底任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總指揮,參與指揮山城堡戰役。

抗日戰爭時期:
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八路軍副總指揮(第18集團軍副總司令)。與朱德總司令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北前線,配合國民黨軍作戰,取得平型關等戰斗的勝利。之後在華北敵後領導發動群眾,擴大抗日武裝,建立抗日根據地,指揮部隊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在與日軍進行頻繁戰斗的同時,並與制造摩擦的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堅決的斗爭。
1940年,在華北發動大規模的交通破襲戰(史稱百團大戰),沉重地打擊了日偽軍,使全國軍民受到鼓舞。
1942年08月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統一領導對敵斗爭、整風學習、大生產和減租減息運動,實行精兵簡政,領導華北軍民渡過抗日戰爭最艱苦的階段。
1943年09月回延安參加整風運動。
1945年06月當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並被任命為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協助毛澤東、朱德指揮對日軍的大反攻。
解放戰爭時期,
任西北野戰軍(後為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
1947年03月初,國民黨軍胡宗南等部20多萬人重點進攻陝甘寧解放區時,指揮僅2萬余人的陝北部隊和後勤機關,同十倍於己的敵軍作戰。在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主動撤出延安後,根據毛澤東提出的作戰方針,采取拖疲敵人的“蘑菇戰術”,伺機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在一個半月內連續於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三戰三捷,後又在沙家店殲敵兩個旅,挫敗國民黨軍對陝北的重點進攻,扭轉了西北戰局,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軍在其他戰場的作戰。
1948年2、3月間率部在宜川、瓦子街一舉殲敵五個旅,於4月22日收復延安。彭德懷出奇制勝,以劣勢兵力戰勝優勢兵力的指揮藝術,豐富了毛澤東軍事思想。
1949年在解放軍向全國進軍的形勢下,運用軍事進攻與和平談判方式,解放西北五省。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書記、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西北軍區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50年10月,當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嚴重威脅中國邊境安全時,他堅決擁護抗美援朝的決策,出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指揮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人民軍一起。在七個月內連續進行五次戰役,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到“三八”線,迫使其轉入戰略防御,接受停戰談判。經過兩年邊打邊談,於1953年7月簽訂停戰協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1952年4月回國,主持中共中央軍委日常工作。
1954年9月起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他以極大的魄力,領導實行軍隊組織機構和重大制度的改革,改善武器裝備,組建技術兵種,舉辦各類軍事學校和研究機構,實施正規的軍政訓練,建立第一線國防築城體系,促進人民解放軍在保持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實現從單一兵種到諸軍兵種合成軍隊的歷史性轉變。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56年被選為中共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1959年7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廬山會議)期間,勇於直言,寫信給毛澤東主席,對“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提出批評,遭到錯誤的批判,並在中共八屆八中全會上被錯定為“右傾機會主義反黨集團”的首領,免去國防部長職務。
1962年06月,他給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寫信,反駁廬山會議強加給他的不實之詞,堅持真理,再次受到錯誤的批判和審查。1965年09月被派往四川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線”建設委員會第三副主任,仍顧全大局,兢兢業業地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四人幫”嚴重迫害,他據理斗爭,堅貞不屈,由於長期的摧殘和折磨,
1974年11月29日14時因患直腸癌在北京逝世。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他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文革”中

文化大革命中,彭德懷元帥被囚禁了整整八年。但即使身處逆境,他對林彪事件的表態依然是不計個人恩仇,實事求是的。無休止的批斗、審查與鐵窗生活的無情折磨,使他不幸患上了絕症。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心裡想的還是洗清自己的冤案,出來為人民工作,建設好國家。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彭德懷元帥終於被平反昭雪,歷史最終作出了公正的評價。
對林彪事件秉公直言
彭德懷被紅衛兵用“閃電術”抓到北京,連換洗的衣服都沒有帶一件。他身上的棉衣,還是志願軍時穿的那件,已不能再穿了,可又沒有換的衣服,加之當時患了皮膚病,渾身都是紅腫的斑塊,有的還潰爛化膿成瘡,刺癢疼痛。負責監護的士兵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問他在北京還有什麼親人,可以通知他們給拿一點換洗的衣服來。
據北京衛戍區監護日志記載:
1971年8月8日(彭德懷)在桌子上哭了起來,睡了沒有兩分鐘,睜大眼睛思考著,一會兒眼淚又湧了出來,過了一會兒又哭起來。
1972年11月22日(彭德懷)躺床上哭了一小時。
男兒有淚不輕彈,此時的元帥已到了最傷心的時候,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竟倒在了“自己人”的“槍口”下!就是在如此痛苦的磨難中,彭德懷也沒有出賣自己的良心,他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輕易地加害於人。當林彪墜毀於蒙古溫都爾汗之後,專案組於1972年1月8日向他宣布林彪反黨事件,讓其揭發交代林彪問題時,彭德懷冷靜地說:“不要著急。四五十年前的事,一下子想不起來,慢慢地回憶回憶。”
當專案組說他不老實,包庇林彪時,他坦率地說:“腦子受了刺激,思想總感到不痛快。”
1972年6月9日,專案組再次逼彭德懷寫林彪與高崗在東北時的材料,彭德懷說:“我當年沒有在東北與他們共事,我不清楚。”
林彪事件歷史已經做出了結論。彭德懷不願意將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加在林彪頭上,通過揭發林彪來為自己開脫“罪責”。在林彪受到全黨共討之、全國共誅之的這個時候,要做到這一點那也是不容易的。
1972年6月11日,彭德懷實在被逼得沒有辦法,就說:“給我鋼筆,我想起一點就寫一點。高崗、林彪都是反革命。還有彭德懷。”

當然,自從1959年廬山會議後,彭德懷大都被囚禁,因此對於當時國內外復雜的斗爭了解得也不夠全面,但他身陷逆境,對於曾經迫害過自己的人,卻在此時敢於秉公直言,這也顯示了他不計個人恩仇,直言極谏的性格。
無情折磨,“145”身患癌症
1973年春,八年的鐵窗生活和無情折磨,使彭德懷患了直腸癌。彭德懷大便出血,身體完全虛脫,由於癌細胞不斷擴散,身上疼痛難忍。躺在牢房木床上,不斷地發出痛苦的叫聲。
監護點聯系送阜外醫院,醫院方一聽這個名字,就不肯接受。
接著又聯系衛戍區第一師醫院,又同樣遭到了拒絕。
直到大出血的第七天晚上,周恩來知道後立刻指示,轉到解放軍301醫院。
彭德懷的境遇並未得到改變,在一間陰冷潮濕的病房裡,門窗緊閉,玻璃上還糊了一層紙,照不進一縷陽光。不准他寫字,不准聽廣播。彭德懷讓醫生將窗子上的紙撕下來,以便病室裡亮一點,可是卻遭到了拒絕。
彭德懷大怒,拍著桌子吼道:“我不是什麼145,我是廬山上的那個彭德懷!生病了,住院了,不能動了,你們還不放心?”
原來,為了對外保密,對於彭德懷所住的14病室第5床,改稱145,不准醫生和任何人喊他的名字。同時,還將他屋子的窗戶全部用報紙糊上,以免外面能看到裡面,也防止彭德懷看到外面。
1974年夏天,他不幸又患左側偏癱,連坐都坐不起來了。
不久,醫生發現癌細胞轉移,已擴散到了肺部、腦部,引起身體劇烈疼痛。醫生經過檢查之後,向專案組提出必須迅速動手術。
可就在病重的1973年6月10日,他從報上看到了一篇署名葉進的文章,頓時大怒,指著報紙大聲斥道:“不調查就亂寫。說我迫不及待地跳出來,攻擊總路線,攻擊社會主義,破壞工業戰線。把我(在廬山會議上)寫的那封信拿出來看一看,就知道是不是攻擊。我要永遠記住他的名字,叫葉進,投機分子,陰謀家,不講真理,不調查就亂寫。”接著他又說:“黨內出了特務、內奸,他們要害死我,康生就是個陰謀家、野心家。”
“我得活著,我還有冤屈沒有搞清楚!”
1973年12月30日,專案組對彭德懷進行審問。

問:“彭德懷,我們看你是不想說清楚自己的問題了。”
答:“怎麼說清楚,我說是事實,你們偏說不是,偏要給我戴上各種各樣的‘帽子’,這公平不公平,講不講道理?”
專案組人員無話可答,就問:“我們問你,毛主席說人人都要加強思想改造,你要不要改造?”
彭德懷理直氣壯地說:“我改造什麼?想讓我屈服?我這人就只服真理,不管什麼人,多大權力,多大官,我都不怕。”
1974年3月24日,專案

[1] [2] 下一页

兒童脾胃虛弱應補些什麼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