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會陰縫合線未斷怎麼辦正文

會陰縫合線未斷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產後會陰縫的深藍色生理線,沒有完全吸收,而且有一段5厘米左右露在外面,怎麼辦?
 
其實,孕媽媽們根本沒有必要為了要接受會陰側切而苦惱或恐懼。會陰側切術是創傷很小的手術,術後3天傷口基本就可以愈合。側切技術也已經非常成熟,不會對產婦造成什麼後遺影響。而且手術是在麻醉後施行的,不必擔心疼痛的問題。特別是現在隨著科技的進步,多數醫院均選擇用可吸收線縫合傷口,免去了術後拆線的痛苦。

那麼,在施行了會陰側切術後應注意些什麼呢?

保持傷口清潔、干燥術後3天內醫院會有完善的清潔措施,多用有消毒作用的洗液沖洗外陰。3天後或出院後則需要產婦自己每天用清水或洗液清洗外陰,有條件的最好1天兩次。同時選用安全的衛生用品,及時更換,保持外陰的干燥。

如廁後沖洗產婦在大小便後都應該用水沖洗會陰,如同用衛生紙擦拭一般,由前往後,以避免細菌感染。勿提重物產後1個月內不要提舉重物,也不要做任何耗費體力的家事和運動。任何過早過重的體力活動,都可能造成盆底組織損傷,甚至造成老年後的子宮脫垂。

避免性行為產後6周內,應該避免性行為的發生。直至產後6周復查時,由專業醫師確認子宮及產道恢復良好,方可進行。切口局部腫痛可用高錳酸鉀坐浴裂傷較嚴重且傷口腫痛者,可以在水中加入高錳酸鉀坐浴,濃度為1:5000(水的顏色變成粉色即可)。或用烤燈加快復原速度。(高錳酸鉀可以殺菌,溫水和烤燈則以高溫促進血液循環,加快血腫吸收)。

其他多攝取高纖食物,多補充水分,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以避免便秘。必要時可使用“開塞露”等外用藥物或緩洩劑。若記住了以上的提示,相信孕媽媽一定會順利經過
 
可能是恢復不好

建議到醫院處理

不要自行處理,容易感染
 
壓力性尿失禁(stressincontinence)是指患者平時無尿失禁狀態下,當腹壓驟然增加時(如咳嗽、打噴嚏、大笑、舉提重物等),尿液不自主地從尿道口流出。它是成年婦女常見疾病,男性少見。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但以肥胖的中年經產婦為多。有報道,在4211個健康的年輕婦女中,有50.7%出現不同程度的壓力性尿失禁,其中16.2%幾乎經常有尿失禁現象。一般認為如果偶有溢尿現象,不能屬於病態,只有尿失禁的症狀頻繁、明顯,才能成為真正的壓力性尿失禁。

一、病因

1、分娩及分娩創傷 壓力性尿失禁多見於經產婦有難產史或第二產程延長、或施行經陰道手術分娩(如胎頭吸引術、產鉗、臀位產等)。在分娩過程中,盆底、膀胱頸、尿道等組織受到了損害,使支托組織松弛。

2、陰道及尿道手術 如陰道前壁囊腫切除術、尿道憩室切除術、尿道陰道瘘修補術、陰道前壁膨出修補術等,手術後可發生壓力性尿失禁。可能與手術中損傷尿道及尿道組織,手術後尿道的生理長度縮短,或與尿道阻力降低,關閉壓下降有關。

3、尿道及尿道組織功能障礙 中年婦女發病者,常常因營養不良、體質衰弱,使尿道膀胱頸部肌肉及筋膜萎縮,盆底陰道肌肉松弛變軟弱,失去支托功能。絕經後發生者,多因女性激素減退,使尿道周圍及盆底組織萎縮造成尿失禁。

4、盆腔內腫塊 盆腔內有巨大腫塊(如妊娠、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可引起尿失禁,待腫塊消失,尿失禁也就自愈。可能與腹壓增加,膀胱尿道連接處位置降低有關。

5、膀胱膨出或子宮脫垂 這些患者中有15~30%有尿失禁。

從以上病史分析,壓力性尿失禁的發病原因很多,有時是幾個原因相互影響,必須仔細分析,尋出主要發病因素。



二、發病原理

1、女性骨盆特點與壓力性尿失禁的關系 由於女性骨盆出口前部寬大,盆底肌肉平坦,不像男性那樣傾斜,因而對前盆腔髒器的支持力量較男性薄弱。此外,女性的尿道外括約肌不如男性的有力,因此,壓力性尿失禁多發生於女性。

2、尿道縮短及尿道張力減退 女性尿道近端3cm相當於男性後尿道。正常情況下,不排尿時尿道內阻力大於膀胱內壓力,故無尿失禁。動物實驗中發現尿道短於3cm時,就不能阻止尿液外流,同時證明尿道壁的張力越高,則尿道內阻力愈大,成正比關系;而與尿道內腔的直徑成反比。臨床觀察表明,體位的改變可使尿道長度和阻力隨之改變。正常女性尿道的平均長度在平臥位和站立位時均為3.8cm,而壓力性尿失禁女性在站立位的尿道平均長度為2.3cm。膀胱內壓力正常的女性臥位時,平均為17cmh2o,站立位時為32cmh2o,當咳嗽、噴嚏等腹壓中度增加狀態下可達60cmh2o,當腹壓更大增加時,尿道由於有一定的長度和張力,尿液最多達到近端1/3尿道,以後又可回到膀胱。而壓力性尿失禁時,尿液不象正常人一樣進入尿道後再能回膀胱。相反由於尿道短縮、張力減退而使尿液不隨意流出。由此可見,女性正常的尿流控制是與尿道的長短和張力有密切關系的。

3、尿道膀胱後角消失。正常尿道和膀胱底部的後角應為90~100度,後尿道軸與站立位垂直線形成的尿道傾斜角約30度,而在壓力性尿失禁時,膀胱尿道後角消失,尿道傾斜角增大。

壓力性尿失禁的發病原理有很多不同的學說,但是各種學說是相互關聯的,有的是因果關系,有的可能是幾種情況同時存在。但是,如果具備了當腹壓增加,使膀胱頸、尿道近端及外括約肌三者同時松弛時,才會產生尿失禁。



三、臨床表現

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症狀時膀胱內壓增高時,如咳嗽、打噴嚏、大哭大笑、上樓梯或提舉重物時,尿液不自主地從尿道口流出;嚴重者行路、直立時即可發生。上述症狀最常在分娩後或外傷後發生。發生症狀的時間隨個人而有差異,有的在分娩後立即出現,有的在數周或數月後才發生。妊娠期和老年人,也多在無意中發現。發生尿失禁後不伴有尿頻、尿急症狀,失禁的尿量也不多,站立活動時尿失禁加重,平臥後症狀減輕。

臨床根據症狀程度可分為4度:

1度:咳嗽等腹壓增高時,偶爾有尿失禁發生。

2度:任何屏氣或用力時均可發生尿失禁。

3度:直立時即可發生尿失禁。

4度:直立或斜臥位時都可發生尿失禁。

由於重度尿失禁起立後即可發生,患者常常需要佩戴尿布,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甚至喪失勞動力,給精神上也帶來創傷,因此不願外出,不願意接近他人,怕被人嘲笑,有的還會引起夫妻感情不和等等社會問題。

重度尿失禁者,常常會引起會陰部發生濕疹、皮炎。經產婦可能有會陰損傷的痕跡,不少患者並發子宮脫垂、膀胱尿道膨出。

四、診斷

首先必須明確診斷,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尿失禁,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診斷。

1、病史詢問 應注意下面幾個問題:1)誘發尿失禁的原因(如咳嗽、打噴嚏等),與尿失禁發生的時間的關系,尿失禁時流出的尿量,尿失禁時有無尿意等;2)追問既往分娩、陰道手術、尿道手術以及外傷等病史,分析與尿失禁的關系;3)注意尿失禁的程度,便於確定治療方法。輕度及中度尿失禁應與逼尿肌運動失調及緊迫性尿失禁相鑒別;重度者應與膀胱陰道瘘、尿道陰道瘘、輸尿管異位開口相鑒別。

2、婦科檢查 如見外陰有濕疹、皮炎,說明尿失禁病史較長;觸診尿道瘢痕堅固,陰道縮小是過去有過陰道手術或損傷的表現。尿道如有觸痛表明陰道、尿道有炎症。此外,還要注意有無陰道前壁脫垂、尿道憩室、囊腫等。用陰道窺鏡檢查時,如果在陰道後穹隆持續流出較多的液體,並證實這些液體不是從尿道外口返回的,則應考慮為尿漏或輸尿管口異位。

3、誘發試驗 患者臥於婦科檢查床上,觀察尿道口。囑患者用力咳嗽使腹壓增高,如有尿液自尿道口噴出或溢出,而患者並無排尿感;當停止腹部加壓後,流尿隨即停止者,是為誘發試驗陽性。但應重復幾次才能准確判斷。

4、指壓試驗 指壓試驗(marshallmarchetti或bonney試驗)也叫膀胱頸抬高試驗。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在膀胱內有尿液充盈時,不論在站立位還是截石位時,屏氣增加腹壓時都會有尿液流出。檢查時,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檢查者用右手中指和食指放於陰道前壁尿道的兩側,指尖位於膀胱與尿道交接處向前上方將膀胱頸抬高(但不要壓迫尿道),再行誘發試驗,如壓力性尿失禁現象消失即為陽性。尿道抬高試驗不但是一個診斷方法,而且還可預測手術的效果,一般在抬高試驗時尿失禁能消失者,預計手術效果往往滿意。

5、尿道長度測定 患者在膀胱截石位,消毒外陰後插入氣囊導管,氣囊內注入5ml鹽水,輕輕將導管向外牽拉,感到有阻力時,在尿道外口導管上縛一絲線做標記,然後抽出氣囊內的鹽水,拔出導管,測量氣囊到標記線的長度即為尿道的長度,然後再改變直立位以同樣的方法測量尿道的長度。

6、棉簽試驗 患者采取截石位,消毒外陰後,向尿道內插入一根蘸有2%利多卡因的棉簽,深約3cm。此時棉簽與水平線所成的角度為-5度~+10度。然後囑患者屏氣增加腹壓,仔細觀察棉簽可有的三種情況:1)如尿道無解剖上的缺陷,棉簽將維持在原有的水平位置;2)如膀胱尿道後角已消失,但尿道尚未向下移位,則棉簽干游離端仍可在原來或稍向上翹,但不超過10度;3)如尿道支持組織有嚴重削弱,尿道已遠離恥骨聯合,下垂顯著,則棉簽干將有明顯上升,與水平線形成45度以上的角度。

此外,potosi等在棉簽試驗的基礎上加以改進,設計出一種附有尺度的器械,使用更加方便可靠。用一根13cm長的輕塑料棒,一端稍細,以便於插入尿道(棒1)。在距離細端頭4cm處縛上一根絲線,在此棒的粗頭刻有一個槽,嵌入另外一根刻有角度數字標記,長9cm的塑料棒。患者采用截石位,消毒外陰後,將棒1的細端塗上少許利多卡因凝膠,作為麻醉及潤滑劑,將其輕輕插入尿道,直至絲線縛結處正好位於尿道外口為止。此時檢查者放開棒1,拉緊絲線的游離端,使使線的方向與尿道的長軸相吻合,然後囑患者向下屏氣,如尿道因支托組織受到損害而下垂、移位,則棒1的游離端即向上翹,與檢查者所牽引的絲線形成一個角度。角度的大小在棒2的刻度上立即顯示,角度越大,表明尿道下垂的程度越嚴重。如超過20度即表明尿道解剖有明顯缺陷。也叫角度尺試驗。

7、膀胱鏡檢查 作膀胱鏡檢查可以了解尿道長度和張力,同時還可以了解膀胱內有無其他病變,如憩室、小梁、尿漏、膀胱粘膜病變、乳頭狀瘤或結石等,並觀察輸尿管口有無異常或異位。如果發現有較多的殘余尿,則應考慮有神經性膀胱存在。

8、膀胱尿道造影 應作x線前後位及側位攝片。在前後位x光片上正常人在剛開始排尿時,才顯示膀胱尿道處漏斗狀表現,而壓力性尿失禁嚴重的患者,即使在沒有排尿的靜止狀態下也可見漏斗狀表現,而咳嗽等腹壓增高時,漏斗狀表現更為明顯。在側位x光片上可見到正常尿道和膀胱後壁之間呈90度角,當咳嗽等腹壓增高時也不改變,而排尿時角度變平。壓力性尿失禁者,即使在靜止狀態下該角度也呈平坦狀,而咳嗽等動作下更為平坦。因此,x線檢查在診斷壓力性尿失禁中有一定的價值。

9、膀胱及膀胱括約肌測壓 膀胱測壓可以判斷壓力性尿失禁的程度,還可以排除是否為神經性膀胱。應用膀胱測壓計做膀胱測壓,在輕度壓力性尿失禁膀胱內壓力約為60~80cmh2o,中度為20~60cmh2o,重度為小於20cmh2o。

膀胱括約肌測壓是應用膀胱括約肌測壓計檢查,分別測定膀胱內(頸部)括約肌及外括約肌(尿道)波型,由於壓力性尿失禁可由於內括約肌和尿道括約肌功能不全,尤以前者為主,而尿道外括約肌的松弛,則是一個間接的因素。因此,測壓時膀胱內括約肌的壓力波往往是缺如,見到三波型是一個由平坦的波突然上升到外括約肌的頂峰的波型,而沒有壓力性尿失

[1] [2] [3] 下一页

睡覺有什麼作用?一天睡多長時間好?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