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受過胎教的孩子有什麼特點?正文

受過胎教的孩子有什麼特點?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受過胎教的孩子有什麼特點?
 
事實已經證明,受過胎教與沒有受過胎教的嬰幼兒,其智商是差距很大的。美國費城一家生理研究所對200多名受過胎教的4-7歲兒童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受過胎教的兒童比沒有接受胎教的對照組智商要高20%-45%。國內的胎教專家也對胎教的作用作了鑒定:將41例在妊娠期間定時接受音樂、語言、撫摸等胎教內容的新生兒分別於出生後的第4天、第5天、第6天進行行為神經監測與評估,並與26例非胎教新生兒進行分組對照。結果顯示,胎教組新生兒的安慰反應、對光習慣形成、對聲音習慣形成、非生物聽定向反應、非生物視定向反應等9項行為能力得分及總分均明顯高於非胎教組。

下面是受過胎教的孩子具有的特點:

1、對音樂敏感,有音樂天賦。一聽見胎教音樂,則表現出非常高興,並隨韻律和節奏扭動身體;

2、不愛哭。雖然嬰兒在饑餓、尿濕和身體不適時也會啼哭,但得到滿足之後啼哭便會停止。還由於受過胎教的嬰兒感音能力較好,每當聽到母親的腳步聲、說話聲就會停止啼哭。孩子比較容易養成正常的生活規律。如在睡前播放胎教音樂或母親哼唱催眠曲嬰兒就能很快入睡,滿月後就能養成白天醒、晚上睡的習慣。

3、心理行為健康,情緒穩定,總是笑盈盈的,樂呵呵的,非常活潑可愛,夜裡能睡大覺,很少哭鬧,父母反映孩子好帶,和整天笑呵呵的孩子在一起,有無限樂趣;

4、語言發展快,辨別能力強。受過胎教的嬰兒4個半月時能認出第一件東西,6~7個月時能辨認手、嘴、水果、奶瓶等。這樣的嬰兒能較早理解“不”的意思,早期學會服從“不”的孩子更懂事、更聽話。他還會較早學會用姿勢表示語言,會做“歡迎”、“再見”、“謝謝”等動作,也能較早理解別人的表情,所以,顯得特別聰明可愛。一般到一歲會說2~4字句;

5、能較早與人交往。嬰兒出生2~3天就會用小嘴張合與大人“對話”,20天左右就會逗笑,2個多月就能認識父母,3個多月就能聽懂自己的名字;

6、大運動能力發展優秀,這些孩子抬頭、翻身、坐、爬、站、走早,動作敏捷,協調;

7、手的精細運動能力發展良好,手抓握、拿、取、拍、打、搖、對擊、捏、扣、穿、套、繪畫等能力強;

8、學習興趣高漲,喜歡聽兒歌、故事,喜歡看書、看字,不少孩子還不會說話,就拿書要媽媽講,學習漢字的能力驚人,智能得到超常發展。受過胎教和早教的孩子在20個月左右便能背誦整首兒歌,並且也能背數。受過胎教的孩子入學後成績都比較優秀。

可以說,胎教雖不能創造奇跡,卻可以激發胎兒內部潛能,讓他在生命之初接受良好有益的教育。因此,胎教應該屬於優生學范疇。但是要注意:不要把胎教簡單、省事地理解為就是聽音樂!其實胎教有很多種方法,如:音樂胎教、語言胎教、撫摩胎教、營養胎教、英語胎教、環境胎教以及閱讀、光照、情緒等等胎教方法。希望大家注意到,音樂胎教只是諸多胎教方法中的一種而已。但是很多人對此認識不清,認為胎教就是給讓孕婦多聽聽音樂而已,其實胎教的內容很豐富,尤其胎教的方法非常重要,不然會適得其反。

目前,人們對胎教的認識還存在許多的"誤區"。有人根本不相信胎教,認為胎兒根本就不可能接受"教育"?這是因為,這些人還不了解胎兒的發育情況,不了解胎兒的能力。我們說5個月的胎兒就已經有能力接受教育了。但這裡所說的"教育"不同於出生後的教育,主要是指六感的訓練,即:皮膚的感覺、鼻子的嗅覺、耳的聽覺、眼的視覺、舌的味覺和軀體的運動覺。胎教的目的,不是教胎兒唱歌、說話、算算術、而是通過各種適當的,合理的信息刺激,促進胎兒的各種感覺功能的發育成熟,為出生後的早期教育打下一個良好基礎。這樣來理解胎教,您是否認為胎兒有能力接受呢?

還有一些人認為:經過胎教的孩子也不一定各個都是神童。是的,這種說法不無道理,我們提倡胎教,並不是因為胎教可以培養神童,而是胎教可以盡可能早地發掘個體的素質潛能,讓每一個胎兒的先天遺傳素質獲得最優秀的發揮。如果把胎教和出生後的早期教育很好地結合起來,我們相信,人類的智能會更加優秀,會有更多的孩子達到目前人們所認為的神童程度。

目前推薦的音樂、對話、拍打、撫摩等胎教方法都是有科學根據的。實驗證明:聲音可以傳入子宮;胎兒可以聽到聲音,並對不同聲音產生不同反應;觸動腹壁可以引起胎兒四肢和軀體的活動;經過胎教訓練後出生的孩子,生活和學習能力都較強。如果在出生後繼續進行早期教育,每一個孩子的素質潛能都會得到充分開發,而這就是胎教所要達到的主要目的。

總而言之,如果你想擁有一個健康、可愛、乖巧的寶寶,如果你想自己的寶寶在未出生之前就贏在起跑線上,就不能把胎教簡單、省事地理解為就是聽音樂!好了,為了我們的寶寶,現在就開始行動吧!
 我們經常為讀者准備一些有關胎教的內容,從各種胎教實踐操作的方法,一直講到各國出現的胎教新方法。我們也采訪過很多家庭,談及當年和現在的胎教經歷,每對父母都有各自不同的感覺體驗。

究竟胎教的作用有多大,這似乎是一個類似於“小馬過河”樣的問題。科學家們也用各種實驗和精確的研究數據來試圖告訴我們胎教可能起到的作用,但在現實生活中,胎教的

力量究竟有多大?還是讓我們將學院派報告和媽媽的說法來進行一次對比吧。

神奇的營養胎教----來自學院派的報告:

確認胎兒是有味覺的

日本醫學博士高橋悅郎在自己所編的《來自胎兒的信息》一書中,也論證了胎兒是有味覺的。他認為在妊娠3個月的時候,胎兒舌頭上的味蕾已開始長出,味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除此之外,新西蘭科學家艾伯特·利萊也發現胎兒在4個月左右時已有味覺。他在一位孕婦羊水中注入糖精,發現胎寶寶以高於正常一倍的速度吸入羊水。而如果在羊水中注入一種味道不好的油,胎兒就會立即停止吸入羊水,並開始在腹內亂動。

胎兒時期的“味覺體驗”會影響孩子出生後至成人

台灣的醫學院的研究表明:雖然目前並無嚴謹的實驗數據證實,但從臨床中的個案發現,如果寶寶從一出生起尚未有行為或認知能力之前,就經常表現得沒有胃口、不喜歡吃東西、常吐奶、消化吸收不良,又或是從稍大一點開始進食輔食時,表現有明顯偏食的現象,可追溯其胎兒期,其母親在懷孕時也往往表現出胃口不好、偏食,或是常常有一餐沒一餐的。

准媽媽的孕期飲食能深刻影響孩子的口味

美國的一個研究小組也證實:准媽媽孕期的飲食能深刻影響孩子的口味。他們同時還告誡那些即將為人父母的准父母們,如果今後想少為孩子的飲食習慣擔憂,想讓孩子不那麼討厭綠色蔬菜的話,從現在開始,就該多吃些蔬菜,即使你現在非常討厭它。

來自媽媽的說法:

kily(寶寶3歲)

那些科學家們的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就我個人的體會而言也確實如此。眾所周知,孕婦們對食物的喜好的確非常奇怪,她們會想出各種你想也想不到的東西作為自己的“美味”。我懷孕那會,就特別“鐘情”於方便面,不用吃,聞著那味兒就覺著香,就是一天連吃三頓,我也不覺著生厭,

當時家裡人的原則也很簡單,孕婦只要能吃就是好事,也沒顧得上方便面有沒有營養了。後來,等寶寶落了地,慢慢長大,小丫頭片子居然也愛上了這口,什麼蔬菜、肉類都不愛吃,只要一聞著方便面的味,就開始鬧騰。如果說,這是巧合,不能作數,但小丫頭現在還跟我當時懷孕的時候一樣,對蔥、姜、蒜敏感,只要菜裡搭上這幾樣,小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似的。

來自pregnancy:

科學家們的實驗在准媽媽們身上得到驗證:胎寶寶有了味覺,說明他們對食物已有了品嘗能力。准媽媽所吃下的食物,將會給胎寶寶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這種“印象”會左右胎寶寶長大後對食物的選擇和接受程度。如果你是一位吃飯隨性,還喜歡挑食偏食的准媽媽,那麼,請給胎寶寶做個好“榜樣”,向你的飲食壞習慣勇敢挑戰!

音樂胎教的“神話”來自學院派的報告: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妊娠30周後,胎兒對外界聲音有明顯的反應。一聽到音樂,胎兒心率就增加。出生後,孩子聽到母親的聲音,會停止啼哭而安靜下來。英國產前心理學會的專家也這樣告誡本國孕婦,如果希望胎寶寶將來是一個精神穩定、樂觀向上的人,你就應該在孩子出生前為胎兒唱歌。他能感受到媽媽歌聲的震動,使胎兒獲得感情、感覺上的滿足。

而在西班牙,孕婦們在超智兒童協會研究人員的具體指導下,給胎兒播放優美動聽的樂曲,增強胎兒的聽覺識別能力,改善大腦功能水平,促進其感官發育。

我國專家在對進行音樂胎教後的胎兒的研究中發現,孕16~20周的胎兒對音響無應答反應,孕21~32周的胎兒對音響有不同程度的應答反應。主要表現在:胎心增快,胎動增加。

來自媽媽的說法:

張敏(寶寶6個月)

柱他爸最注意培養他音樂方面的細胞了。懷孕的時候買了好多音樂光盤,有專門的胎教音樂,莫扎特、鋼琴曲、吉他曲,還有兒歌什麼的,並且要求柱他媽每天定時定量地完成他布置的音樂聽力課訓練。

孕期聽音樂我總結了這樣幾個好處:比如,只要你不把它當成任務來完成,音樂很能起到調節心情的作用。人家說常聽音樂的孩子容貌美,柱比他爸他媽都長得俊俏,估計也是那時聽音樂的功勞吧。最為明顯的是,有時候柱不明原因地哭鬧時,只要將他以前“聽過”的cd一放,小家伙就立馬安靜下來,這個方法,我倆每次都屢試不爽。

李倩(寶寶4歲)

我懷孕時常放一盤固定的胎教音樂給“她”聽,但寶兒出生後,也沒覺著她在音樂方面表現出非凡的一面。但是從3歲多學舞蹈起,倒表現出較強的節奏感,班裡的老師常表揚她。唱歌也唱得有模有樣的,不像我跟她爸,一首歌7個音符要唱錯5個。

來自pregnancy:

目前人們對於音樂胎教的研究還持有不同意見,如果你決定給孩子實施音樂胎教,就必須掌握好科學胎教的尺度。

好的胎教音樂能改善准媽媽不良的情緒,產生美好的心境,並把這種信息傳遞給胎寶寶。一般來講,給准媽媽聽的音樂要優美、安靜,以e調和c調為主;如果是給胎寶寶聽的,則要選取輕松、活潑、明快,以c調為主的樂曲。

從懷孕開始到分娩,准媽媽可采用室內播放和耳機聆聽的方式。欣賞時,心情愉快,隨著樂曲的展開,准媽媽還要加入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浮現各種美好事物。

這是欣賞音樂的最佳狀態,並通過神經系統將這些信息傳遞給胎寶寶,讓胎兒也能一同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美感。

關於這樣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胎教說到底並不是什麼“教育方式”,但它的效果的確神奇而又顯而易見。良好的胎教,不在於特意為胎兒“做什麼”,而是你為他“改變了什麼”;擁有良好的興趣、愛好,健康的生活習慣,這其實就是最好的胎教。
 
1、不愛哭。雖然嬰兒在饑餓、尿濕和身體不適時也會啼哭,但得到滿足之後啼哭便會停止。同時由於受過胎教的嬰兒感音能力較好,每當聽到母親的腳步聲、說話聲就會停止啼哭。孩子比較容易養成正常的生活規律。如在睡前播放胎教音樂或母親哼唱催眠曲嬰兒就能很快入睡,滿月後就能養成白天醒、晚上睡的習慣。



2、能較早與人交往。嬰兒出生2~3天就會用小嘴張合與大人“對話”,20天左右就會逗笑,2個多月就能認識父母,3個多月就能聽懂自己的名字。



3、較早學會發音。受過胎教的嬰兒2個月時會發幾個元音,4個月會發幾個輔音,5~6個月發出的聲音能表達一定的意思。



4、較早地理解語言。受過胎教的嬰兒4個半月時能認出第一件東西,6~7個月時能辨認手、嘴、水果、奶瓶等。這樣的嬰兒能較早理解“不”的意思,早期學會服從“不”的孩子

[1] [2] 下一页

哪個品牌的奶粉好呀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