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今天兩個月了,但是連續睡七八個小時,中間叫也叫不醒,強給他喂一點奶。玩也要玩七八個小時,一會吃一回,中間也就迷糊三分鐘五分鐘,以為他睡著了結果剛放下,一會又醒了。我家寶寶不胖。 您好 常小兒的基礎體溫為36.9℃~37.5℃
一般1個月大的新生兒一天睡20—22個小時,基本上除了吃喝拉撒就是睡覺;1—2個月的寶寶每天睡18個小時左右,能與父母玩一會兒;3個月大的嬰兒則一般睡16個小時左右,能有更多的時間與父母交流,會翻身、轉頭、也會踢被子;半歲後嬰兒通常會睡12—14個小時,之後慢慢遞減。
當然,某些時候,孩子的睡眠時間會略略超過這個標准,這可能是頭一天太累了,玩得過於興奮,但很快就能糾正過來。
如果孩子經常出現過於能睡的情況,就要考慮是不是患病了。臨床上把這種睡眠過多的現象稱為嗜睡,多指超過正常睡眠時間的入睡狀態,可能是某種疾病的症狀之一。
引起寶寶嗜睡的疾病很多。比如,感冒伴隨發熱的寶寶多數有嗜睡情況,一旦退熱後精神就能恢復,睡眠也恢復正常,這種情況屬於正常現象,是寶寶體內自行調整的過程,所以,多睡有利於身體的恢復。服用感冒、過敏藥物後可能也會出現嗜睡現象,這是藥物的副作用,一般停藥後就可緩解。但如果在病毒性腦炎或乙腦流行地區發現寶寶嗜睡,同時還伴有嘔吐、不吃奶、發高燒等情況,則一定要引起注意。 嬰兒睡眠不好的原因很多,應該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外在因素 1、饑餓 多見於新生兒和三個月之內的嬰兒。這時需要哺乳或喂奶來解決。稍大的嬰兒如果睡前吃飽,可以排除這個因素。 天氣干燥的情況下,嬰兒夜間可能會口渴,給他補充點水分可以讓他安靜。
2、缺鈣 缺鈣是導致小嬰兒睡覺不安穩首要因素之一,大多數都會考慮到它。缺鈣、血鈣降低,引起大腦植物性神經興奮性增高,導致嬰兒夜醒、夜驚、夜間煩躁不安,睡不安穩。解決方案就是給嬰兒補鈣和維生素d並多曬太陽。 a、補鈣:每日元素鈣300-500mg b、補vd:每日400-800iu
3、太熱 現在的嬰兒穿蓋多半是偏熱的。其實小嬰兒涼一點沒有關系,太熱會使他不舒服,也容易生病。如果室溫挺高,又穿著睡袋,再蓋上小被子,嬰兒自身散熱能力差,會感到熱而醒來。嬰兒睡眠時室內空氣要新鮮,室溫適中,被褥柔軟,厚薄適宜。嬰兒應換上寬松、柔軟的衣服,這樣能讓使嬰兒全身得到放松,睡得舒服。
4、腹脹 1歲以內的嬰兒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如果睡前吃得過飽,或喝奶後沒有打嗝排氣,小嬰兒都會因腹脹而醒來。大點的嬰兒多半是睡前幾小時內吃了一些難以消化的東西。注意按摩、排氣和調整飲食即可解決。積食的嬰兒可用點小中藥治療。
5、尿濕、想尿尿 因尿褲太濕或勒得太緊,也會使嬰兒不舒服。有的嬰兒想尿尿時不願輕易尿在尿褲上,也會翻來覆去不安穩。細心的觀察一下,對症處理,就會解決。
6、白天太興奮或環境的變化 稍大點的嬰兒的睡眠不安也可與白天過度興奮或緊張、日常生活的變化有關。如出門、睡眠規律改變、搬新屋、有新的保姆和陌生人來。比如老的保姆走了會引起嬰兒晚上睡眠不安。經常更換撫養人也使孩子睡眠障礙的發生率明顯升高。白天睡的太多也可影響晚上的睡眠。
7、出牙或身體不適 嬰兒出牙期間往往會有睡不安穩的現象。有時幾夜反復折騰之後媽媽才發現,嬰兒的牙床冒出了白白的小牙。可見出牙還是有些疼痛的。其他疾病當然也會引起睡眠不安。生病或發燒前的夜晚往往是翻覆不寧的。這些都需要細心的觀察和判斷。
二、內在因素 嬰兒的內在因素對睡眠也有影響:大腦神經發育尚未成熟。孩子生理上尚未建立固定的作息時間表。嬰兒生物時鐘日夜規律的調整,要倚賴嬰兒生理成熟度的配合。 調查表明,神經系統興奮性較高的嬰兒,生理成熟度往往晚些,容易出現睡眠不安的情況。這種嬰兒相對睡眠好的嬰兒,性格可能更趨向活躍、外向、敏感。
人的睡眠分為深度睡眠和淺度睡眠,夜間約3-4小時交替一次。嬰兒和幼兒同樣,可能深睡和淺睡的交替時間更短一些,約2-3小時交換一次。大人和許多睡整夜覺的嬰兒,在淺度睡眠到來時,可以較好地自我調整,重新進入深度睡眠。而也有許多小嬰兒甚至許多大人,無法自我調整入睡,所以就從淺度睡眠中醒來。 許多正在吃母乳的嬰兒,無法自我調整,心理渴望愛撫,媽媽的乳房無疑是她最大的安慰。當然,有時抱睡、邊走邊搖等也會有效。尤其隨著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大腦皮層活躍,嬰兒越長大越容易無法自我調整。這就是嬰兒在四、五個月之後反而睡覺比小時候還要差、醒的次數還要多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