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在幼兒園喜歡咬人怎麼辦? 想咬人的時候,分散他的注意力,看好小的寶貝。咬人後嚴肅地批評他。只有慢慢教育了。看看以下建議,或許有用。
1、首先,你要保護小嬰兒。其次你要教會大一點的孩子如何用適當的方式與他的弟弟或妹妹玩。你可以像教他做其他事情那樣教他和小寶寶玩。告訴他,示范給他看,引導他,並且鼓勵他。只有在你確信大孩子已經能夠信任的時候,才可以把兩個孩子單獨留在一起,否則就千萬不要這麼做。我知道這並不是很方便。但是,這是必須而且必要的,甚至,你需要做得更仔細一點。
2、只要孩子們在一起,就待在附近。如果你發現孩子快要有粗魯的行為,就把小嬰兒抱起來,並迅速把大孩子的注意力轉移。你可以讓他聽聽歌,玩玩具,做點別的事情,或是干脆吃點零食。你這樣做既可以保護好小寶寶,也不會刺激較大的孩子。
3、教大一點的孩子輕輕拍小寶寶的背後。告訴他這麼做就能夠讓小寶寶平靜下來。如果他做得好的話,就及時表揚他。通過這種方式,你可以教會孩子如何與小嬰兒相處。
4、當你看到你的孩子打小寶寶時,立刻阻止他。“住手,你被關禁閉了!”當禁閉結束時,提醒你的孩子“去看看小寶寶”。
5、無論何時,只要你看到大孩子輕輕地撫摸小寶寶,就表揚他一次,讓他覺得自己是重要的“大哥哥”。抱抱親親你的大孩子,並告訴他,你是多麼為他驕傲。 有些小孩子很喜歡咬東西,抓起什麼就喜歡往嘴裡塞,大一點的孩子甚至愛咬人。朝陽區婦幼保健院李傑主任醫師提醒家長,孩子愛咬人、咬東西,可能折射出孩子有情緒問題,家長要注意疏導。 小寶寶愛咬東西,往往是對這個世界比較好奇,因此總會把東西咬上一口,通過這個方法來了解陌生事物,這也是比較正常的。而大一些的孩子,例如上了幼兒園或者更大的孩子,如果還喜歡咬東西甚至咬人,那麼這可能暗示出他們有情緒上的問題,希望通過自己的行為引起別人的注意。因此如果孩子喜歡咬東西、咬人,家長應該首先尋找原因,看寶寶為什麼愛咬人。如有的孩子就是在看到其他小朋友動自己的玩具,或者自己的媽媽抱別的寶寶的時候,或是感到不高興的時候,會通過咬東西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在這種情況下,除了疏導寶寶的壞情緒外,家長還可以提醒孩子用語言或其他方式表達自己的意願,例如讓寶寶知道他不開心可以告訴大人,不一定非咬東西。 一旦咬人、咬東西成了孩子的一種經常性行為,就有必要引起家長的重視了,必要時還要帶寶寶去看醫生。如果孩子是被其他孩子咬了,也要引起家長的重視,例如在寶寶被咬傷後應立即用肥皂和水清洗傷處,止血之後可用冷敷法。如果咬破了皮膚,最好帶孩子看兒科醫生 我們知道當小寶寶開始長牙的時候,喜歡把什麼東西統統放到嘴裡咬,爸爸媽媽會為寶寶的成長而高興,但也要懂得幫助寶寶度過這個愛咬的特殊階段,以免形成愛咬人的習慣。另一種情況是寶寶在模仿和學習。很多家長在寶寶很小的時候,看到他可愛的小手、小腳丫,甚至是肉呼呼的小屁股,就忍不住過去輕輕咬上一口,這所謂“喜極而咬”,寶寶也很喜歡爸爸媽媽的這種方式,覺得是在游戲,是一種喜歡的表達,久而久之,成了習慣。於是寶寶也學會了這種表達喜愛的方式,並施加於班上的小伙伴。看來,家長在和孩子游戲的時候,也要把握好分寸,喜歡就親親小臉蛋、抱一抱、拉拉小手……要知道寶寶的社會性模仿是沒有什麼選擇性的! 還有為數不少的咬人源於孩子有限的語言表達能力。當與同伴爭搶玩具,發生爭執的時候,孩子由於語言能力有限,激動和生氣的情緒會使得孩子在不知如何去爭論、辯解,於是表現出了動作先於語言的狀況,比如咬人,打人等等。一些孩子在請求加入游戲卻無人理睬,得不到關注卻又不知如何表達的時候,也會表現出這樣的情況。當孩子表現出由語言受限而發生攻擊性行為的時候,我們除了給與耐心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豐富孩子的語言。教孩子學會如何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請你給我玩玩好嗎?”“我和你們一起玩好嗎?”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與人溝通的方式,學習一些簡單的,象:合作,協作,等待,求助等交往的技巧,能夠很大程度上避免咬人的發生。
還有的咬人是單純的情緒發洩,有好的情緒,壞的情緒,高興、激動、生氣、緊張等等,這個時候,成人不能過於責備,因為這樣的咬人只是生理和心理上的階段性的問題,並不屬於真正的攻擊性行為。需要家長教師耐心分析原因,采取適宜的教育,和孩子心平氣和聊一聊,告訴他,咬人的危害和後果,被咬的小朋友會很疼,要向他道歉等等。引導孩子用合適的、不會上別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孩子咬人原因是多樣的,而且絕大多數都不存在任何惡意,家長和老師應看清孩子咬人的真實原因,選擇合適的契機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並共同做好被咬孩子家長的工作,得到家長的諒解和支持。 我在123娃娃早教網上看到相關內容,所以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喜歡咬人是因為孩子對什麼都還很好奇,如果只是鬧著玩的話應該沒什麼問題,不過也要注意下,因為會很不衛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