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5個月的兒子很懂事,可就是有個壞脾氣,尤其當他情緒不好時,一點點的不如意就會引起他的號啕大哭。昨晚給他鈣片吃,他讓我幫他擰開很緊的蓋子,我擰開後給他,結果,他立刻氣急敗壞的大哭起來,我立刻反應過來,應該給他松動蓋子而不是擰開蓋子,等我再給他蓋上蓋子哄他時,為時已晚,他不理不顧的哭起來沒完。我有些生氣,於是不理他去干別的事情,結果如同火上澆油,他哭得更厲害了,同時還撞頭……雖然事後給他講不能動不動就哭,有什麼要求就說出來,可這樣的事情還是不止一次的發生,我真沒辦法了。 這樣的孩子很聰明、很機靈...所以對大人的一個考驗!
--撫養這樣的小孩,大人一定要用心,當他是一個大人對待,用心調教...你會很開心的!
首先說你說的具體事情,應該之前也有類似的行為,就是只是讓你幫一定的忙,而不是完全幫忙...因為你這個小孩很有主見、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自己動手的欲望...在他看來,你不是在幫忙,而是在幫倒忙,由於你的幫忙讓他失去了自己動手的機會、說白了讓他失去了一次表現獲得成就感的機會!所以小孩的哭鬧表現--你是有“責任”的,這個時候就不應該當作無理取鬧的對策來應對他,所以這個時候你“生氣,於是不理他去干別的事情”是有些欠妥當的,所以產生了“火上澆油,他哭得更厲害了,同時還撞頭……”的後果!
面對小孩的哭鬧,只有是真的無理取鬧、耍賴行為,才可以以置之不理的對策應對;如果類似上面的問題、本身自己稍有過錯的話就應該主動“滅火”,想法安撫他...
雖然你事後給他講“能動不動就哭,有什麼要求就說出來”...這裡你可能又犯了一個錯誤:就是和他講“不能動不動就哭...”的問題,不應該以自己肯定的口氣去表達,這樣小孩的心理會產生是大人命令、安排的行為!而應該以講故事、以提問問題的模式和他說話、講道理,讓其做“二難推理”的二選一的選擇題--讓其自己作出肯定的選擇回答!
比如你上面的問題,在其心情穩定、平靜過後,微笑的和他聊天: --寶寶,你告訴媽媽:你告訴我牆壁硬不? (回答當然是肯定) --然後摸著他的頭,問,你的頭還痛不痛? (回答可能是痛或許是不痛了) --頭碰到牆肯定是很痛的了...反正要讓其說出肯定的回答:是痛! --那之後你還會不會再去撞牆呢?並搶答告訴他,以後不要那樣做...或者引導他作出肯定的回答,不要那樣做。
--再繼續聊天,問他,寶寶,剛才是誰在哭呢? (回答是他) --為什麼哭呢? (可以搶答引導他說是你把蓋大開了) --哦是媽媽做的不對,是不是? 回答當然是肯定 --哎呀,媽媽做錯了,你應該告訴對不對,要不媽媽不知道的... --寶寶,剛才哭的累不累?...來讓我看看你的喉嚨...哇,你喉嚨紅了...是剛才哭的事後引起的...你看,哭真的不好... (要引導其回答,是哭不好,笑多好呢)
然後引導的問他,遇到問題,是首先哭呢?還是告訴媽媽呢?引導其作出選擇:哭的話自己累、喉嚨又不舒服...不要隨便哭;有問題的話,給媽媽說出來...
...
溫馨提醒:調整寶寶的暴躁個性,不但是要適當的引導、講道理,更需要的是耐心。 非常贊同樓上的說法,讓我也學會了如何對待我家淘氣包了,謝謝 樹從小育,人要從小教,否則就是害他!你想想這句老話吧!你便知到如何教育孩子了! 孩子2歲半的時候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並且有了追求完美的需求,而且開始叛逆。的確比較難弄。不過多和孩子交流多問她問題,總會好點 是啊,我家那個也那樣,什麼事不依著他就哭起來沒完,有時還真是氣人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