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恆心和耐力,“滴水穿石”絕不是一時之功。
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正確的學習態度。
改善學習方法。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不要想著一下子就提高到第一名。
循序漸進,踏踏實實的學習。
初中生常規學習方法指導:
學生學習,是從“想學”開始,通過學習活動的實踐,逐步達到“善學”,並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裡的“想學”,是建立在你們對學習的認識、看法和態度的基礎上的,也就是樹立起正確的“學習觀”;“善學”指你們掌握了學習的基本原則,基本方法和認知策略、學習策略。學習因各人主觀條件和因素的不同,采取的學習方法和策略也不可能一樣。所以,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符合自己個性或特點的學習方法(這是初中階段的一大任務),以求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盡管從總體上來說,學習方法因人而異,但不乏有不少共同的方法。我要說的就是課堂教學相適應的學習方法,即預習、聽課、復習、作業等的基本方法。
1、預習的方法。
預習是上課前對即將要上的內容進行閱讀,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於掌握聽課的主動權。預習是你們獨立學習的嘗試,對學習內容是否正確理解,能否掌握其重點、關鍵,洞察到隱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時在聽課中得到檢驗,加強或矯正,有利於提高學習能力和養成自學的習慣,所以它是學生學習中的重要一環。任何知識都有很強的邏輯性和連貫性,新知識往往是建立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因此,預習時先要找出學習新知識所需的知識,並進行回憶或重新溫習,一旦發現已學知識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時,就要及時采取措施補上,克服因沒有掌握好或遺忘帶來的學習障礙,為順利學習新內容創造條件。例如:預習“整式的加減”這一小節,就涉及到有理數的加減運算、同類項的概念、合並同類項法則,去括號法則等已學知識,如果你對這些已學知識掌握的很好,那麼這節教材內容你完全可以自學完成,否則即使你上課聽講認真,但由於某已學知識(比如去括號法則)不掌握,那要完成整式的加減運算也是不可能的。
預習的方法,還應該了解新課的基本內容即要知道要講些什麼,要解決什麼問題,采用什麼方法,重點關鍵是什麼等,預習時一般要采用邊閱讀、邊思考、思書寫的方式,把內容的要點、層次、聯系劃出來或打上記號,寫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地方和問題,最後確定聽課時要解決的主要的問題或打算,以提高聽課的效率。若時間允許,也可以做做練習或習題。
2、聽課的方法。
聽課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形式。在教師的指導、啟發、幫助下學習,就可以少走彎路,減少困難,事半功倍。所以聽課是學習知識的關鍵。聽課是方法,除了要集中注意力,把自己的思維活動緊跟上老師的講課外,還得開動腦筋思考教師怎樣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特別要從中學習思維的方法,如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歸納、演繹、一般化、特殊化等。例如在聽課時,一方面要理解教師的講的內容,思考或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另一方面還要獨立鑒別哪些已聽懂,哪些尚有疑問或有新的問題,並勇於提出自己的看法。若課內一時不能解決,就應把疑問或問題記下,留待課後自己去思考或請教同學、老師,並繼續專心聽老師講課,切勿因一處沒聽明白,思維就停留在這裡,而影響後面的聽課。一般,聽課時要把老師講課的要點補充的內容與方法記下,以備復習之用。
3、復習的方法
復習就是把已學的知識再進行學習,以達到深入理解、牢固掌握的目的。復習也是一種對知識的梳理,概括並融放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成為自己知識網絡的一條鏈。在復習中應與聽課緊密銜接,需要邊閱讀教材邊回憶聽課內容或查看課堂筆記,及時解決存在的知識缺陷與疑問。務求當天解決問題,獨立解決實在有難度,可請教同學或教師。復習的另一大任務就是要在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明確重點、關鍵,再提煉概括,組成一個知識系統。例如,學習“平行線”這一節,在復習過程中,首先應明白這節的內容,平行線的意義,平行線的識別與平行線的特征。再要弄清“平行線的識別”與“平行線的特征”,兩者之間的聯系,明了它們都是在“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的前提下,前者是研究由三線八角中角的相互關系來判斷直線的平行關系;而後者是在給出兩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得角的相互關系。復習,不能僅停留在把已學知識溫習記憶一遍的要求上,而要努力思考新知識的產生、發展與解決過程,要思考如何去應用、發展所學知識。如學習了在同平面內的兩條直線的兩種截然不同的位置關系——平行與垂直後,你是否在復習中去思考過它們之間的聯系與相互作用呢?
其實這裡有很多問題可以去研究的:
如判斷兩直線平行除定久與三種由角的關系判斷平行外,還有別的方法嗎?“若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麼這兩條直線也相互平行”也可成立,而這裡的“兩條直線”改成幾條直線呢?這裡的都平行改成都垂直呢?在同一平面內怎樣,沒有“在同一平面內”的前提又怎樣?還有若“兩條平行線中的一條與已知直線垂直那麼另一條與已知直線垂直嗎?……”等等。
在復習過程中,更應注意上課教師對新的問題的處理方法,要切實掌握老師是怎樣將新的問題等價“轉化”為已經熟悉的問題,從而用已學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的。如:計算,對於初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這種冪的運算是全新的問題,已有知識只為乘方的意義,很多學生難以入手,而其實就是23個2的積,就是22個(-2)的積也即22個2的積(為什麼)所以就是22個2相乘的積的2倍,即,所以原式=,由此就可學著去解決的計算。由此可見,在復習中,不斷對知識本身或從學科思想方法的角度進行提高與提煉,是十分有利於我們自身能力的發展和提高的。
4、作業的方法
各科的學習往往是通過做作業,以達成對知識的鞏固、深化理解和學會應用,從而形成技能技巧,以及發展智力和能力。作業應在復習的基礎上獨立完成的,作業一方面能檢查出對所學學科知識的掌握程度,考查你的能力水平,還便於發現你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糾正。做作業必須要規范,要按一定的程序、步驟進行。⑴要捨得化時間審清題意,弄清哪些是已知條件,哪些是要你去求證的結論,題中涉及到哪些運算,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是怎樣的,能否用直觀地表示,能否用字母去代替一個未知的數(或量)等等。⑵要對上述內容進行詳盡的分析,找出已知與未知之間的聯系,回憶與之有關的知識、方法探索合理、充分地利用組織已知條件與相關知識,求得未知的內容。⑶根據探究得到的解題方案按要求規范書寫,把解的過程敘述出來,並力求簡單、明白、完整,步步有據。⑷最後要對解題過程進行回顧體會,檢查過程的合理性有無問題,思考解題方法可否改進,結論可否推廣等。並小結一下解題的經驗,進而發展與完善解題的思想方法,總結出帶有規律性的東西來。
例如,比較一個角的補角與它的余角的大小。
審題:本題已知的是一個角的補角與這個角的余角,要求比較它們的大小。相關知識:余角、補角的定義,角的大小比較。
分析:由復習知,我們說的角,一般是指銳角、直角和鈍角。而直角和鈍角是沒有余然,所以“這個角”指的是銳角。
方法:設這個角為。
關系:這個角的余角是,這個角的補角是。
思想:原問題就成了,與哪個大?
解決途徑:作差比較法。
解:設這個角為,那麼這個角的余角為,這個角的補角為,
而()-()=∴>
即一個角的補角比這個角的余角大.
體會解決過程,你會不會想到,是不是任一個銳角的補角都比它的作余角大90º,事實解題過程就是你的猜想的理論依據,於是“一個角的補角比它的余角大90º”這一規律就成為你的發明。
(數學符號發不上,諒解)
學習語文要養成好習慣。
同學們也許會發現,在同一個班級裡,有的同學學習不怎麼緊張,也不“加班加點”,總是從容不迫在學習,但學習效果很好;有的同學看起來非常用功,花的時間也不少,但是學習效果並不理想。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呢?其中的“奧秘”之一就在於:學習效果好的同學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而學習效果不理想的同學在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上往往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欠缺。可見,有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之一。
學習語文同樣也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下面,我想談兩點:
首先,我們認為學習語文要重視積累。養成善於積累的好習慣。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積累,頭腦中沒有貨色,我們的語文學習等於是空或樓閣。
同學們可以回想一下這次的語文月考卷,第一部分基礎題有10道題,共30分,考查了10個知識點,它們分別是:⑴漢語拼音;⑵錯別字;⑶詞語解釋;⑷標點符號;⑸修辭方法;⑹文學常識;⑺成語運用;⑻造句;⑼修改病句;⑽古詩文默寫。這10題能否得分,完全取決於同學們平時學習過程中有沒有進行積累,換句話說,也就是有沒有去記,有沒有記牢,有沒有加以正確地運用。比方說,拼音這道題,給你a、b、c、d四個選項,每個選項3個拼音,要求選擇拼音完全正確的一項。如果你把每個拼音都讀准確並牢牢地記在了腦子裡,那麼,看到題目就能輕而易舉地把正確答案篩選出來。
再來看第三部分的文言文。文言文的學習同樣注重積累。首先要積累常用詞語和用法。關於這一點有點類似於英語學習中的單詞的積累,學習英語重要的是背單詞。學習文言文如果對一些常用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了解,那麼,拿到一篇文言文,就很難准確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意義,甚至在理解上會有偏差。其次要積累文言文的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
至於現代文閱讀這一塊,表面上看起來這是考查閱讀能力,實際上老師在平常上課過程中教給我們的一些解題思路,解題方法也是需要積累的。比方說,有這麼一道題:文中的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我們就得從記憶庫去找尋,景物描寫的作用有:⑴渲染氣氛;⑵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⑶襯托人物的某種心情或性格。如果我們平時沒有記住景物描寫的作用,那麼,答題時就有可能會偏離了方向。
至於作文,更要注重積累了。好詞佳句,平時不積累,你能用到作文中去嗎?生活素材不積累,作文總是閉閉造車,能有新鮮題材嗎?我們用不著去羨慕那些寫起文章來洋洋灑灑,一揮而就的人。俗話說得好“一份耕耘,一分收獲”。只要我們勤學苦練,也能練就這種本領。
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語文學習過程中能重視積累養成善於積累的好習慣。
第二個問題,我想談談關於預習,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預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那麼,如何預習呢,我講三點:
1、查。查字典、詞典或其它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弄清、弄懂生字、難詞的形、音、義,一些難以把握的字詞就劃出來,及時請教老師或同學,加以解決,做到對文章內容有初步印象。
2、讀。古人雲“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道出了讀的真谛。“讀”的確是一種很好的預習方法,逐字逐句地有表情地朗讀,可以幫助理解課文。做到讀音准確,不添字,不漏字,不換字,不讀破句,正確把握語調、語氣。尤其是課文的重點篇目,必須反復朗讀。仔細推敲課文的含義,品其意味,得其精華。
3、思。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說明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重要性。每篇課文後的思考與練習是課文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我們應該掌握的內容,在課前預習時,不妨將這些思考題想一想,動手做一做,不會做的等上課時,師生共同探討解決,這樣帶著問題上課,效果會更好。
找個監督人好好獎勵自己
還是得自己好好控制自己啦!離中考時間也有沒多久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