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四位老科學家給********寫信,提出要跟蹤世界先進水平,發展我國的高技術的建議。這封信得到了****同志的高度重視。經過廣泛、全面和極為嚴格的科學和技術論證後,********、****批准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綱要》。從此,中國的高技術研究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綱要堅持“有限目標,突出重點”的方針,選擇了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和新材料7個高技術領域作為我國高技術研究發展的重點(1996年增加了海洋技術領域)。其總體目標是:集中少部分精干力量,在所選的高技術領域,瞄准世界前沿,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帶動相關領域科學技術進步,造就一批新一代高水平技術人才,為未來形成高技術產業創造條件。 國家863計劃是在世界高技術蓬勃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關鍵時期,我國政府組織實施的一項對國家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在我國科技事業發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肩負著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重要歷史使命。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於2001年6月,其前身是“上海五國”會晤機制。1996年4月26日,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國元首在上海舉行了第一次首腦會晤,簽署了《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翌年,五國領導人又在莫斯科簽署了《關於在邊境地區相互裁減軍事力量的協定》。此後,五國元首每年輪流在各國會晤。由於五國元首首次會晤在上海舉行,因此,這一會晤機制被冠以“上海五國”的稱謂。2000年7月5日,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卡裡莫夫以觀察員身份首次出席了杜尚別元首會晤。
最初,“上海五國”是一個討論和解決邊境地區加強軍事信任與裁軍的元首會晤機制。隨著邊境地區信任和友好的建立,會晤的內容由邊界問題逐步擴大到政治、安全、外交、經貿等各個領域。除元首會晤外,還建立了執法與安全、國防、外交等部門領導會晤機制。2001年6月15日,“上海五國”首腦在上海舉行第六次會晤,烏茲別克斯坦以完全平等成員身份加入“上海五國”。隨後,這六個國家元首共同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宣告六國間地區合作組織正式成立。
“上海合作組織”的宗旨是:加強各成員國之間的相互信任與睦鄰友好;鼓勵各成員國在政治、經貿、科技、文教、能源、交通、環保及其它領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於維護和保障地區的和平、安全與穩定;嚴格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與原則,相互尊重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干涉內政,互不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平等互利,通過相互協商解決所有問題,不謀求在相毗鄰地區的單方面軍事優勢。“上海合作組織”奉行不結盟、不針對其他國家和地區及對外開放的原則,願與其他國家及有關國際和地區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對話、交流與合作。
“上海合作組織”每年舉行一次成員國元首正式會晤,定期舉行政府首腦會晤,輪流在各成員國舉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