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密齋在《幼科發揮》中提到:“余教諸子治洩瀉,始終三法:初用理中丸一服;不止,次用五苓散,一二服分利;不止,三用白術散服之良;又不止,用參苓白術散調理,未有不效。
有一次接診一小兒,腹瀉日7~8次,蛋花樣水樣便,給予2天西藥抗炎,加口服補液鹽,隔日來診說未見效,問要不要輸液?我勸他服中藥,家長說小孩怕苦,沒辦法服中藥。我告訴他,這種中藥不苦,效果也好。於是給予七位白術散原方3劑。次日家長來說已經好轉,大便轉成糊狀。 此後每逢小兒腹瀉,都勸其服中藥,處方也加以完善,現在常用的基本方是:
黨參10、白術10、茯苓10、紫蘇10、藿香10、木香10、炒葛根15、焦山楂12、神曲10、車前草15、石榴皮12。(7~10歲小兒量,其他年齡酌情增減)
腹瀉嚴重者,加用止瀉散:(未知???)炒白術、炒車前子、炒石榴皮,等量,烘干研粉。一歲小兒一天1.5~2克,其他酌量增加。求的了(補上~~呵呵)白術一定要浙江白術,安徽白術不行。三味藥都得炒,車前子分開炒到爆裂。小孩急性腹瀉,一是脾虛有滯,二是外感風寒,針對這兩個病因,其實可以開出許多方子來。
腹瀉多由脾虛、濕重引起,所謂“濕多成五瀉”,“無虛不成瀉”。急性腹瀉我認為要加一句:無感不成瀉,即許多腹瀉其實是由於受涼外感誘發,是在脾虛、食積的基礎上,一旦感受風寒或過食冰水冷飲,即發為 腹瀉。按西醫的說法,相當一部分的腹瀉由病毒感染引起,如輪狀病毒腸炎(秋季腹瀉),胃腸型上感,胃腸型流感等。 診所如何判斷腹瀉是病毒感染?咱又沒有化驗室啊。其實除剛發病的,其他的很好判斷:病人訴說我吃了幾次或幾天瀉痢停,慶大霉素,或在醫院打針,吊瓶輸液諾干都無效。試問如果是細菌感染,上述藥品和治療會無效嗎?我的判斷就是:使用了抗生素無效就是病毒感染。還有:細菌感染多數全身中毒症狀比較輕,病毒感染全身中毒如乏力,嗜睡較明顯,大便更易出現水樣。病毒感染比起一般食物中毒更會出現發熱等。 上方黨參白術建脾補虛固土,中土堅固則水不能泛濫;茯苓車前草淡滲利濕,導水入海,所謂利小便即是實大便;葛根生津止渴又升陽止瀉;紫蘇藿香疏風化濕建有除脹之功;山楂神粬消除積滯;石榴皮收斂止瀉。
現代研究,石榴皮有較強的抑制輪狀病毒和大腸桿菌的功效。或問:止瀉書中多提肉豆蔻,為何不用肉豆蔻而用石榴皮?須知古人用肉豆蔻注明“面裹煨”,現在藥房提供的都是生肉豆蔻,含油極高,止瀉效用必然大大降低。煨肉豆蔻麻煩,也增高成本(你的10克肉豆蔻必定比藥店高出許多,病家不管你煨不煨,只說你貴)。所以我選擇石榴皮。 怕煎中藥者,外感症狀不明顯的,單服止瀉散也可以。許多患者服2包即不再腹瀉。
古方幾首,對治療腹瀉有參考價值。但未必是華佗的,托名耳。
華佗治小兒洩瀉神方 木鱉子一枚(煨熟去殼)小丁香三粒 共為末,米糊丸,入小兒臍中,封以膏藥,自愈
華佗治暑洩神方 暑洩,一名伏暑洩瀉。治用∶ 白術一兩車前子五錢 上二味,姜水煎服,神效。
華佗治飧洩神方 飧洩者,完谷不化也。脾胃氣虛,不能熟腐水谷,故食物完出也。治用∶ 人參茯苓川芎官桂當歸白芍白術各等分 每服二錢,加粟米百粒,與水一升同煎取七合,去滓,空腹溫服。若虛勞嗽,加五味子; 有痰,加半夏;發熱,加柴胡;有汗,加牡蛎;虛寒,加附子或干姜。
華佗治寒瀉神方 寒瀉一名溏瀉。其原為脾氣衰弱,及寒氣在下,遂致水糞並趨大腸,色多青黑,宜溫之。 春夏宜用∶ 川桂枝白芍藥白術各半兩甘草(炙)二錢 水煎服。 秋冬宜用∶ 白芍藥白術各三錢干姜(炮)半兩甘草(炙)二錢 水煎服。甚者則除去干姜加附子三錢。
華佗治熱瀉神方 熱瀉者,夏月熱氣,乍乘太陰,與濕相合;如水之注,故一名暴瀉。其候腹痛自汗,煩 渴面垢,脈洪數或虛,肛門熱痛,糞出如湯。方用∶ 香薷一斤白扁豆半斤(微炒)厚樸(去皮姜汁炙熟)半斤 上研末,每服三錢,水煎服。
華佗治久洩神方 久瀉不止,由於有陳積在腸胃之間,積一日不去,則瀉一日不止。治宜先去陳積,而後 補之。方用∶ 厚樸干姜甘草桂心附子各二兩大黃四錢 上細锉,先以前五味用水二升半煎八合,並將大黃切碎,水一碗漬半日,煮湯與前汁相 合,再煎取六和,去滓,分三服,一日服盡。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