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帶,既然大家走到一起來了,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孩子的成長和未來。學生在學校的時候老師有義務把知識傳授給每一位學生,教他們做人的道理,為人的准則;監督和管教孩子是家長的義務,不但要管好他們的吃飯穿衣問題,還要督促好孩子完成家庭作業,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家長義不容辭的義務。 總之,素質教育實施的好壞,關系到國家的興衰,民族的興旺,孩子的未來。學校家庭加強合作,統一步調,家庭不能把孩子交給學校就撒手不問,要齊抓共管。 你好,寶寶在1至2歲時,將學會開口說話,其語言能力突飛猛進。對於寶寶來說,最好的教育方法依然是同他(她)玩耍,寓教於樂。通過玩各式各樣的玩具,寶寶會認識更多的事物,拓展視野。通過玩過家家之類的游戲,寶寶能逐漸建立起關於母子、父女、兄弟、姐妹等社會關系的概念,並模仿大人的行為方式。總之,玩耍是寶寶的最好的老師。因此,一有時間就同寶寶玩各種各樣 的游戲吧! 寶寶的學習能力 寶寶在1至2歲期間,會在語言能力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多數寶寶會在第12個月和第14個月之間會第一次開口說話,學會叫“媽媽”和“爸爸”。當你第一次聽到他叫你“媽媽——”那稚嫩而清晰的聲音時,你是多麼地幸福和激動啊! 15個月至18個月之間的寶寶會喜歡玩各種語言游戲。例如,“你的耳朵在哪裡?”他就摸摸他的耳朵,嘴裡咕哝著“耳朵”。“媽媽在哪兒?”他就用小手指向你,嘴裡重復著“媽媽”。他還喜歡看各種各樣的色彩鮮明的嬰兒畫冊,喜歡聽你跟他講解。 在這個時期,他的詞匯量會突飛猛長,但是發音有所滯後,怪腔怪調地,一定會令你們全家忍俊不禁。因此,你除了注意教他新詞之外,還要耐心地糾正他的發音。只要他發錯音,就及時予以糾正,但是不要喝斥他,而是要和顏悅色,循循善誘,給他一個快樂、輕松的學習環境。相信不久他就可以用常用詞匯連成簡短的句子,並能結合手勢,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了。 在此期間,寶寶的能力進步不是漸進式的,而是突飛猛進式的。對於新奇的事物和玩法,他總能很快掌握,而且一旦學會就像著了迷似的,不厭其煩地一再重復。盡管他的玩法顯得笨拙,而且似乎學得快、忘得也快,但卻不喜新厭舊。新的玩具固然是非常喜歡,但舊的玩具也不錯,玩起來照樣是愛不釋手。對於寶寶的玩耍,媽媽不要過多干預,只要他玩具安全、衛生,就讓他玩。為了讓他開闊眼界,不妨多給他買些新式的玩具。 寶寶還常常會模仿大人的動作,學習物品的使用方法。當他見你天天梳頭時,他也會拿起梳子梳自己的頭發。看見你打電話,他也想拿起話筒哇哇地叫一通。總之,無論他看你做什麼,他都想試一把。 在這個時期,寶寶會變得更加獨立,但是仍然不能長時間地離開你。如果有好玩的玩具,他也能自娛自樂一段時間,不用你管。但是當他厭煩的時候,或者他需要你為他做某件事的時候,如果沒有人在,或者老是沒人理他,他的臉色會立刻“多雲轉陰”,大鬧特鬧起來。因此,你既要給他獨立的自由空間,又不能長時間地離開他不管。 媽媽應該怎麼辦? 對於媽媽來說,最好的教育方法依然是同寶寶玩耍,寓教於樂。通過玩耍,你可以讓寶寶逐漸建立起關於母子、父女、兄弟姐妹之類的社會關系的概念,並模仿大人的行為方式。你可以讓寶寶過家家之類的游戲,鼓勵他在自己的社會圈子裡試驗和體會各種角色,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例如,你可以給寶寶一只芭比娃娃,讓他來做爸爸、媽媽,給娃娃穿衣、做飯、玩耍等等,他一定會覺得很好玩的。 給寶寶玩識圖游戲,會讓寶寶認識更多的事物,例如小動物、植物、汽車、輪船、飛機、房子、大海等等各種事物,拓展其視野。也可以給他讀寓言故事,他已經能夠理解其中的一些人物和簡單的情節。沒事時,你也可以帶他去公園玩一玩,蕩蕩秋千,坐坐小火車等等。這個時候的寶寶尤其喜歡同其它寶寶一起玩耍。但是由於寶寶還小,常常發生爭玩具的事情,因此大人還不能離開。稍大一些的時候,你甚至可以教他做一些日常事務,例如刷牙、穿鞋、洗澡等。雖然這還不能完全靠他,但這樣可以讓他更深入地認識生活環境和周圍的世界,從小培養他獨立生活的能力。 在做游戲時,除了教孩子認識新事物、學習新知識之外,媽媽還應該教孩子認識和規避危險。由於這個時候的寶寶剛剛學會走路,其行動的范圍大大擴大;好奇心又特別強,哪兒都想去,什麼東西都想試一下,探個究竟,這就意味著危險加大。所以,你一定要把家裡寶寶的活動范圍內的所有東西檢查一遍。尤其是家裡的電線插頭、玻璃器皿、熱水瓶等高溫、高壓、易碎的物品,以及剪刀、改錐、刀具等尖銳、鋒利的危險品等,一定要放置在安全的地方。同時注意加強對寶寶的看管,千萬不能粗心大意,以免釀成事故。 更重要的是,媽媽應該教會孩子認識危險。你可以設置各種場景,模擬不安全的環境,給他講解,甚至讓他親身感受某些情況下可能發生的不適、痛苦和危險。如此形成條件反射,他就會自動學會規避風險了。例如,如果你想讓他了解杯子打碎時的危險,你在講解時,可以拿一只尖物來刺他的手和皮膚,讓他感受疼痛。當然,你也不能整天嚇唬他,要以鼓勵和表揚為主,讓他在快樂中開闊眼界,學習更多的新事物。 媽媽應該注意的問題 通常情況下,1至2歲的寶寶在智力發育和語言能力方面會取得以下突破:1歲半時,能掌握15個左右的詞語,並能用2個以上的詞組成單句;能玩呼名游戲,叫哪兒指哪兒;會模仿你的話,聽從你的指令;能獨立玩耍,迅速掌握新玩具的玩法。 當然由於各種原因,有的寶寶學會說話的時間也會稍稍有所提前,有的寶寶會有些滯後,這些都屬於正常,父母不必過於憂心。因為寶寶在這段時間可能正將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站立和走路上,一段時間過後,他就會把興趣轉移到語言學習上來,到時候照樣也會取得突飛猛進的進步,因此最後的結果基本上是一樣的。當然,如果你家寶寶同其它寶寶相比,語言能力非常差,智力發育顯得特別遲緩,反應非常不敏捷,就應該及時就醫檢查了。 適合1—3歲寶寶的游戲 寶寶的儲蓄罐 目的:形成大、中、小概念,發展精細動作和專注力。 材料:儲蓄罐1只,硬幣1元、5角、1角各若干,托盤1只,小盤子3只,三個大中小紙片上分別寫上“大”“中”“小”。 玩法: 1、請寶寶取出儲蓄罐,幫他把底墊揭開,把裡面的硬幣倒進托盤裡。聽一聽嘩啦啦的聲音,“哇!這麼多硬幣!” 2、爸爸在三個盤子裡分別放進一枚1元、5角和1角硬幣,請寶寶找出托盤裡的1元硬幣放進有1元硬幣的盤子裡,以次類推。然後和寶寶比較一下:1元硬幣大,1角硬幣小,5角硬幣不大不小,是“中”。 3、出示三個字卡的背面,讓寶寶比較大中小。然後按次序把字卡翻過來,教寶寶認讀“大”“中”“小”。把字卡放在相應的盤子上。 4、“硬幣要回家喽!”,爸爸媽媽和寶寶一起把硬幣投進儲蓄罐裡。 提示:平時爸爸媽媽有硬幣時,別忘了交給寶寶,讓他認一認,再投進儲蓄罐裡。需要用硬幣時,也請寶寶拿給你吧。 鞋子的家 目的:體驗動手制作的快樂,培養秩序感。 材料:十幾個鞋盒或紙盒,膠帶紙,好看的廣告紙(最好印有鞋子圖片),托盤,固體膠。 玩法: 1、爸爸媽媽和寶寶都圍上圍裙,告訴寶寶:“今天要做一個好玩的游戲。”爸爸將准備好的材料一一出示。 2、請寶寶把他的小鞋子通通找出來,排好隊,數一數有幾雙?“哇!寶寶有這麼多漂亮的鞋子!鞋子大聚會喽!”爸爸提議,給小鞋子造座寬敞的房子,讓它們住到一起。 3、大家一起動手做,用鞋盒搭房子。寶寶傳遞工具材料,爸爸用膠帶把盒子之間粘牢,媽媽幫助寶寶用廣告紙貼在“房子”的外面。“鞋子的家造好啦!” 4、和寶寶討論,怎樣給鞋子們分配房間,才能一下子就找到它們?建議如圖擺放。 提示:可以給鞋的“家”貼上標簽①②③④。如:①拖鞋②涼鞋③運動鞋④皮鞋 寶寶的小畫書 目的:學習收集,體驗親手制作小畫書的樂趣。 材料:平時收集的各種畫片(廣告紙、舊雜志、報紙上的玩具、汽車、食品、房子、動植物、日常用品等),36開白紙數張,固體膠棒,托盤,小夾子。 玩法: 1、把各種畫片放在托盤裡,和寶寶一起欣賞,請寶寶挑出自己喜愛的幾張。 2、請寶寶把選出的畫片單個或自由組合,粘貼在白紙上。 3、出示小夾子,請寶寶把幾張畫片夾在一起,就變成了寶寶自己做的一本小畫書了! 4、媽媽幫寶寶再夾上一張白紙做封面,寫上“寶寶的小畫書”。 提示: 睡覺前,陪寶寶一起翻閱《寶寶的小畫書》,說說畫書中的人或物,還可以編個故事呢。 按照寶寶的興趣和經驗,可以繼續做一些分類畫書,如“汽車畫書”“小狗畫書”等。 不同月齡嬰兒早教方法大不同近兩年的生育高峰,催生出了一大批“豬寶寶”、“奧運寶寶”,這些寶貝多數處在一歲前的年齡段,一歲前嬰兒的早期教育成為了不少家長關心的問題。家長要與孩子建立起“情感紐帶”育嬰師國家職業資格教材編委、北京愛心家園育嬰技術服務中心副主任郭建國認為,一歲前嬰兒雖然年紀小,但卻處於大腦和情感發育的重要時期,家長除了要滿足其物質上的需要外,最重要的是在寶寶剛出生就要與其建立起情感紐帶,取得寶寶的信任和依賴,這對孩子今後的身心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很多家長忙於工作,無暇照管孩子,將孩子完全托付給老人或者保姆照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這往往會給孩子與父母之間造成情感的隔膜”。郭建國說。另外,郭建國建議家長應跟著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要跟孩子充分地互動,了解他們的需要,同時要主動向育嬰師或早教機構專業老師交流,獲取更正確的早教方法。”東方愛嬰研發中心主任、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王聖玉解析了不同月齡段的一歲內嬰兒在早教過程中的不同方法和注意事項。0—6個月:建立安全與依戀家長在撫養這個月齡階段的寶寶時,首先要滿足其生理需要,這是最急促的任務,與此同時也要關注寶寶的心理、智力發展。面對新生兒,家長們首先要為寶寶創造安全穩定的撫養環境,提供較好的撫養條件。其次要與寶寶建立起安全與依戀的關系,這也是這個月齡階段的寶寶最需要的。家長要多觀察寶寶,從寶寶的各類反應中尋找規律,學會從寶寶的哭鬧、翻轉等各類反應中讀懂寶寶的需要;其次要幫助寶寶形成穩定的生活規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長期以來,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以母親為主體而父親經常是缺失的,因此 需要提醒家長,在與寶寶建立起安全與依戀關系的過程中,父親也要發揮起應有的作用,這樣寶寶長大以後會更勇敢。7—9個月:好奇心的初步萌發這個月齡階段的寶寶開始對外部事物表現出好奇,他們要開始學習爬行了。從這個月齡起,家長可以開始對寶寶進行“認知、語言、運動、交往、藝術”這五項能力的培養。首先,學習爬行是這個階段的重要工作。它能促進寶寶大動作的發展,為學習站立和行走打基礎,也能滿足寶寶探索外部事物的好奇心。同時寶寶的食指也開始分化了,家長可以對其進行精細的手部動作訓練。其次,這個月齡段的寶寶自我意識開始初步覺醒,家長可以教寶寶勇敢地在別的小朋友面前介紹、表達自己,從而讓寶寶認識自我,學會與人交往。良好的親子閱讀習慣,也需要在這個階段建立起來。家長可選擇一些以圖畫為主、色彩鮮亮、頁數不超過20頁、紙質較硬不容易被寶寶撕破的讀物,將寶寶同向抱在懷中,把書擺在離寶寶視線15厘米左右的位置,用輕柔的語氣為寶寶講述書中的故事,能潛移默化地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10—12個月:探索精神進一步激發寶寶的認知能力在這個階段有了進一步提高。家長可以借助一些漂亮的玩具,教寶寶理解大小、裡外、因果等邏輯概念。寶寶的語言天賦也即將覺醒。7至9個月期間還只會說單音節,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朝著雙音節發起進攻了。一歲以後寶寶就將進入語言能力的爆發期,在這個階段家長應多多跟寶寶進行交流,為其語言的發展打好基礎。 對早期教育一說,許多父母並不陌生。然而,目前許多家庭中的早期教育卻存在著觀念上的偏差和方法上的空白。
誤區1:早教只是單純的智力開發。成全任何一個孩子的發展都要“抓住關鍵期,贏在起始處”。早期教育沒有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