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寶寶一歲半上早教有用嗎?正文

寶寶一歲半上早教有用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實踐活動是幼兒良好行為形成的關鍵。由於觀念、情感上的原因,有些父母對四五歲(甚至更大)的孩子仍采用嬰兒期的教育方法。比如父母給學齡兒童穿衣,洗臉,喂飯,替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這種包辦代替行為不僅剝奪了孩子的多種鍛煉權利,而且使孩子的依賴心理越加頑固。長此下去,將會造成兒童的懶怠,驕橫甚至無能。良好行為習慣又談何實現。
 
對早期教育一說,許多父母並不陌生。然而,目前許多家庭中的早期教育卻存在著觀念上的偏差和方法上的空白。

誤區1:早教只是單純的智力開發。

實際:0歲至3歲嬰兒的教育不是單純的智力開發,而是教育引導孩子早期良好個性人格、習慣、健康情緒情感的養成,是一種全面的教育。

誤區2:早教只是盲目灌輸知識。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上早教應該讓孩子學會某種技能,無視孩子的興趣。

實際:早教首先應尊重兒童身心發展的科學規律,了解自己孩子的特點,在孩子快樂的游戲中引導他吸收知識或掌握技能。

誤區3:高智商家庭可以自己早教。許多家長覺得自己小時候也沒有進行早教,自己同樣上大學,讀研、考博,自己完全可以對孩子進行早教。

實際:這類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要比普通家庭的好,但和專業的早教班比,還是有差距的。

誤區4:隨時上早教班,沒有計劃性。目前許多家長已經認識到早教的重要,但是考慮到孩子還小,等到1歲、2歲時才去早教。

實際:科學計劃很關鍵。孩子6個月就可以進行早教。

早期教育的重點包括身體、良好性格和智力開發三方面內容,孩子早期良好個性人格、習慣、健康情緒情感的養成,是一種全面的教育,讓孩子在健康、快樂中成長。

早教:孩子身心健康最重要

山西大學心理學王教授說,對幼兒實施早期教育的好壞,影響著孩子的未來。對幼兒實施早期教育,關鍵是讓他獲得更多的知識“觸點”,發掘智力潛能和各種能力,在樂趣中成長。

其實,在早期教育問題上,最最應該擺平心態的是父母自己:孩子的智力可以不超常,日後也許不出人頭地、成龍成鳳,但孩子必須身心健康。因為積極的人格因素和良好的品質,是孩子從容應付未來一生榮辱、坎坷與坦途的保證。這一點早已得到了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的認可。
 
能,連胎兒都能早教,不過要慢慢來,不能急於求成,更不能貪多,一定要適應兒童成長的特點,否則就是揠苗助長,
 
專家指出,0~3歲時腦神經發育的最關鍵時期,要培養興趣,開發教育,選擇怎樣的早教學校成了重中之重
kindyroo嬰幼兒培育中心是具有二十六年歷史,全球擁有近百間中心,服務過逾50萬家庭,受澳洲醫學界、教育界以及學者聯合會(asg)認證和推薦的國際嬰幼兒啟育機構。
北京燕莎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亮馬橋路21號楓花園汽車電影院內,熱線電話:800,810,0052,
同樣愛孩子 我們更專業!
 
培養良好習慣,提高悟性情商,有獨特創造力的人才從杜曼閃卡開始,杜曼早教網提供杜曼汽車百科卡,右腦雙語識字卡,右腦圓點卡,數字卡,右腦百科卡等相關產品的訂購服務,免快費:02028650729(
http://www.huinengjiaoyu.com
)專業提供七田真閃卡,七田真博士,右腦閃卡,右腦閃卡教學指導,黑白識字卡,黑白字卡杜曼閃卡,杜曼博士,七田真右腦訓練方法,杜曼七田真,杜曼早教,杜曼媽媽,杜曼潛能開發培訓。
 
嗯嗯我覺得挺有用的,我寶寶就在金寶貝上早教的!我覺得效果很不錯,12月27號東莞的金寶貝會舉行一個“大型的哈佛教育博士教你如何“打“孩子!”的講座,你去聽一下了解一下金寶貝的實力吧
哈佛教育博士教你如何“打“孩子!
講座介紹:規矩和愛
【講座提綱】
1、孩子幾歲開始做規矩?
2、做規矩可以打嗎?
3、孩子一哭就要抱或喂嗎?
4、孩子不好好吃飯睡覺怎麼辦?
5、孩子太粘人了怎麼辦?
【講座亮點】
1、對比中西方育兒方法的差異及共性,為中國家長提供國際視野下的科學育兒觀及方法。
2、引導家長認識孩子的養育與教育是一門系統性的科學,其科學的規律及常見的誤區各是什麼。幫助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實用性極高。
3、顛覆性的“打”孩子藝術分享,令人震憾。
【主講人背景】
王濤博士
金寶貝早教專家團成員
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博士
美國哈佛大學發展心理學碩士
美國塔爾沙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
美國教育研究協會會員
美國兒童發展研究協會會員

咨詢熱線:0769—82888302
活動網址:
www.dggym.user.babytree.com

 

上一页  [1] [2] [3] [4] [5] 

孩子幾歲上幼兒園比較好?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