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如何教育自己的小孩,從小就學會獨立自主,自己的事自己做正文

如何教育自己的小孩,從小就學會獨立自主,自己的事自己做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這是我在社區發的一篇帖子,關於從小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希望對您有幫助!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從小做起

談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很多幼兒孩子的父母以為:不急不急,等孩子大了,自然什麼都會了。面對現今社會“啃老族”的出現,不知抱有這種想法的父母有何感想?這些“啃老族”們,有的已經大學畢業,或至少已經成年,但依舊願意端坐家中,等待父母“覓食”來“哺育”他們,從他們的狀況中,我們能得到什麼啟示?

我想說的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從小做起,這裡的“小”有兩層意思,一是從孩子小時候做起,二是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媽媽們都經歷過下面的場景,不知道大家是怎麼做的:

場景一孩子剛剛學會走路,還走得不太穩,一不小心摔了一跤。這時候,您是怎麼做的?是趕緊抱起孩子,連連罵地板:“都是你的錯,害我xxx寶摔跤,寶寶不哭”,還是鼓勵孩子“摔倒了自己爬起來吧,寶寶能行!”——前者將責任推給外界,這樣孩子的心情會好很多,但沒有學會承擔責任,也不必考慮下次怎樣走才能不摔跤;後者鼓勵孩子獨立——跌倒了自己爬起來,“吃一塹長一智”,你能行!

場景二孩子剛剛學吃飯,對於自己吃飯有著莫大的興趣。這時候,你是趕緊為孩子喂飯,擔心她“吃不好,還弄得滿身滿桌都是”,還是放心的讓孩子自己吃,“大不了多換洗幾身衣服”——前者追求完美,想替孩子做一切,結果是孩子不好好吃飯,頓頓要全家人追著喂飯,習慣不好,浪費時間,搞不好還營養不良(哈哈!什麼年代了,還真有營養不良的孩子!);後者放心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剛開始孩子自己吃不好,但很快孩子自己吃的比誰都好,孩子有了很好的吃飯習慣,營養好了,大人也省心了。

場景三孩子到兩歲左右,模仿能力極強,對於這個世界也有著極強的探索欲望。媽媽正在洗衣服,孩子也拿著他自己的小臉盆兒,照著媽媽的樣子像模像樣地洗他的小襪子;爸爸正在修理家電,孩子也拿著小改錐在一邊搗鼓……你是訓斥孩子“瞧你整得亂七八糟的!給我停下!”,還是鼓勵孩子:“真不錯!我的寶寶從小就知道幫爸爸媽媽干活了!”前者抑制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孩子頻繁受打擊,可能什麼也不想干了;後者鼓勵孩子自己來,參與感、冒險精神、動手能力就是這麼一點一滴培養起來的。

場景四孩子剛剛上學,收拾不好自己的書包,經常忘帶書、作業本,忘了寫作業,找不著紅領巾、襪子,早上賴床……。你是為孩子考慮並做好所有的事:收拾書包,送書本,陪著寫作業、檢查對錯,准備好衣物,給他當鬧鐘……還是告訴孩子“學習是你的工作,你要對自己的工作負全部的責任,就像媽媽要對自己的工作負全部的責任一樣。必要的時候,媽媽可以提供幫助,擔不是代替你做”——前者為孩子做一切事情,結果是孩子將來什麼都不願意做,也不會做;後者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盡管有挨批的時候,做錯的時候,得低分的時候,犯錯的時候,但結果是孩子學會了要為自己承擔責任。

經常聽到大一點孩子的父母抱怨,言語裡充滿了失望和難過:“這孩子都這麼大了,一點兒都不懂得體貼父母!”,“我的孩子好像是在給父母學習,沒有一點主動性和自覺性!”,“現在的孩子,獨立性、生活能力太差了!”……聰明的父母們,從上面的幾個場景中,你是否悟出了什麼?孩子的今天是父母昨天教育的結果,孩子的明天將決定於父母今天如何教育他!你們願意培養什麼養的孩子呢?那你今天就選擇怎麼樣去做吧!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從生活中的小事開始!


培養孩子愛讀書的習慣,對於孩子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學習能力、文學欣賞能力都有著極大的好處,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
北京雨潤花教育書店專營精品早教、家教、少兒圖書,還有蒙台梭利教具和“邏輯狗”學具,一定要抽空來看看!



培養孩子愛讀書的習慣,對於孩子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學習能力、文學欣賞能力都有著極大的好處,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

北京雨潤花教育書店專營精品早教、家教、少兒圖書,還有蒙台梭利教具和“邏輯狗”學具,一定要抽空來看看!
 
您好,我是leeanbebe韓國會社的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作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響時間最長的一種基本形式,在年輕一代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學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的裂變效應和市場經濟的競爭,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我們的家庭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絕大多數的家長由於自己所學的專業和工作與教育沒有直接的聯系,對子女的教育多是憑感情、憑經驗,在教育子女問題上方法不當,子女普遍存在嬌氣、霸氣、遇事缺少主見、意志力薄弱等現象,這種狀況怎麼解決呢?筆者認為要讓子女健康快樂地成長,應采取以下方法:

一、消除家長對子女造成的恐懼
初中階段是孩子們“翻坎”的階段,由於種種原因,學習成績有所下降,家長心情比較著急、浮躁。孩子與家長之間出現了對立的情緒,這時的家長應先冷靜下來,學會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長。有專家說道:“孩子避免失敗的願望比爭取成功的願望更強烈。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敗,寧願降低努力的水平。”這就是家長造成的恐懼使孩子失去主動進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家長不要一看到成績考差了,就來一頓“審訊”,甚至痛笞,以免孩子失去信心、家長應對孩子的學習從過程去要求,這樣比從結果去要求更科學,效果更理想。

二、為子女建立自信心
發明家愛迪生,幼年求知欲很強,喜歡追根尋源。他向老師提出“2+2為什麼等於4”的問題,因此闖下大禍。剛進校3個月的他,被勒令退學。他的母親十分悲憤,下決心親自教育兒子成長,為兒子建立自信心,給他講文學、物理和化學,培養他愛學習,愛科學的習慣。愛迪生的求知欲因此進一步被激發起來。“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覺中成長,最終成為舉世聞明的發明家。可見成功源於自信,自信心的樹立,來自於周圍的人們的常識。做父親的都不賞識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從何而來?愛迪生的母親不賞識自己的兒子,就沒有今天的發明家愛迪生,對目前發展比較差的孩子,家長要用放大鏡找他們的閃光點,幫助子女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當子女需要幫助時,家長的幫助要掌握一個度,絕不可越佾越疱,要留有余地。如:孩子問某字怎麼寫,有的家長會隨口報出來,這樣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問某字怎麼寫,倒不如鼓勵孩子“你不是會查字典嗎?先查查看,再來告訴爸爸(媽媽)。”(這樣的引導,孩子會欣然去查字典)。這樣不僅省卻了家長的許多時間,更重要的培養了孩子的自已動手攫取知識的。而這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孩子們跳一跳,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建立起自信心。

三、與子女一起成長,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所要學習的更新的東西越來越多。作為家長,應隨時體現出求知上進的精神,給子女作出榜樣。“爸爸媽媽同樣在學習,在進步啊!”使子女明白學習新知,不斷進步是伴隨人終生的。其次要經與子女溝通,努力縮短與子女心靈的距離,原意聽子女淡知心話,真實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長。
在教育子女時切忌使用“沒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語言,更不要以譏諷語氣,來冷嘲熱諷子女,冷漠子女,這樣會抹殺子女的自信心,給子女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阻礙子女的成長和進步。

“讓子女有出息”是家長永恆的需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種多樣,子女的個體情況,家庭環境,家長素質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學校教育,達到共同教育好學生的目的,讓孩子快樂健康成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的因素非常重要。但是,當愛失去理智或失去限度時,對孩子的愛就成為極端的愛,這往往會導致孩子身心發展出現障礙,心靈發生扭曲,對孩子將來的人生發展有著不良影響。..

對孩子的愛的極端表現有:
1、認為只要無限地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就是愛孩子,其實這是一種無知的愛。孩子對愛的需要不僅是物質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生活中,有的家長只注意給孩子補充各種營養品,卻忽視了對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有的家長給孩子買了許多書籍或買了電腦,卻沒有正確地引導孩子去讀書或正確地使用電腦,也不明白對孩子的精神鼓勵、贊揚、肯定和必要的心理支持都是愛,然而,這種精神上的愛對孩子的成長更加重要。
2、家長過分保護孩子,為孩子做了許多本應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這無形中剝奪了孩子發展自己能力的機會,也降低了他們的自立精神與自信心。這種愛限制了孩子的自我發展,對孩子將來獨立的社會生活產生不利影響。
3、對孩子的要求過於苛刻,常常批評,甚至體罰孩子。有的家長的確非常愛孩子,但是,在觀念上錯誤地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每當孩子的表現與家長的想象不一樣時,就通過打罵來解決問題,這種做法往往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難以彌補的創傷。這種愛給孩子帶來的不是歡樂,而是痛苦。這種望子成龍的愛往往會形成相反的情緒或情感――恨,對家長、對他人、對社會、甚至對自己的恨。家長應該充分肯定孩子的優點,培養其自信心,而不是發現問題就批評、指責或懲罰,才有可能使孩子獲得更好的發展。
我記得有一位外國科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的確,父母的教育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教育是否得當,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將來,所以說家庭教育尤為重要,是個必不可少的課題,“望子成龍“是家長們的共同心願,每個家長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將來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這樣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在這方面付出努力。
對於“怎樣教育好子女?“一直以來都是廣大家長們共同探討的話題,一邊是社會,學校所關注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對於每個孩子的教育方法並非千般一律,應因人而異,這其中就大有學問,教育孩子應根據他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行為習慣等采取相應的方法,這樣才能取到好的效果。
教育孩子應先從“德、智、體、美、善”五個方面抓起,即素質教育,首先,家長教育自己的孩子必須從小就要做一個品德良好的好孩子,可以舉一些實例或者通過看電視,漫畫等引導孩子告訴他在生活中也要做一個像其中的人物一樣。
二、家長平時應多關心子女的學習成績,使他感覺到大人很在乎他的學習,不要不聞不問,這樣他會感覺到學得沒勁,另外,家長與孩子共同制定出一個目標,實行獎罰分明,當達到該目標時,家長應遵守“合同”給予相應的獎勵,若沒達標時,家長也不應責怪,打罵孩子,應鼓勵幫助指導他,這樣才能重新樹立起他的信心。家長應教孩子養成“不恥下問”的好

[1] [2] 下一页

7天提高學習 方法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