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藥的副作用 吃了安眠藥,就再也醒不過來?
吃了安眠藥,會不會再也醒不過來?
這是許多人對於安眠藥最大的恐懼。
在過去,這個問題可能很嚴重,因為老式的安眠藥,諸如:溴化物、巴比妥鹽等,毒性都不小,致死劑量很接近治療劑量,稍一不慎,就可能沖過頭,真的再也醒不過來,而嗚呼哀哉了。
舉個例子:某藥吃到三片半時可以睡覺,吃到六片時就會中毒。某天你吃了一片,沒效(未達到治療劑量);吃到兩片,也沒效;三片,還是沒效。結果你生氣了,想說三片都沒效,一口氣又吃了三片——你想,會怎樣呢? 安眠藥會傷身體嗎? 很多人都擔心安眠藥會傷身體,並因此排斥服藥。安眠藥到底會不會傷身體?這很難說,因為什麼才叫做傷身體,實在很難定義。例如:巴比妥鹽會增強肝髒代謝功能,也就是俗話說的:“提升解毒功能”,但這是一把雙面的刃:一方面,肝髒會加速把毒物化解掉,另一方面,肝髒也會快速把身體的營養素,如維他命給代謝掉。結果,不管好的壞的,全部沒了。你說這樣算會傷身還是不會呢?
再舉一個例子:焦慮會刺激交感神經作用,大量交感神經物質釋放入血管中,會造成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等問題,長期下來,就會損及心血管功能、甚至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給予bzd之後,焦慮會下降,對於這些器官自然有保護作用;但是bzd卻可能造成記憶力減退的問題——這樣子,它到底算會傷身還是不會呢?一樣的,倘若堅持不吃藥,結果卻是長時間的失眠,這樣對身體健康就會比較好嗎?
所以在醫學上,不能用二分法來看事情,更不能像江湖郎中那樣、不分青紅皂白就說“西藥都會傷身體”。只能根據現狀,就事論事,利用每個藥物的優點,避開它的缺點,將效果發揮到最大,副作用減到最低。
用這樣的方式來看事情,我們就能改用“對身體的影響”來討論安眠藥。由於目前的安眠藥以bzd與omega-1作用藥為主,輔助性安眠藥(抗組織胺、三環抗郁劑、查諾頓trazodone、抗精神病藥)為輔,老式的安眠藥我們就完全不提了。
各種安眠藥都可能有的副作用
“過度鎮定、第二天起床還是昏昏沉沉”這是一個很常見的副作用,不管哪一種安眠藥,bzd也好,輔助性安眠藥也好,甚至連omega-1作用藥,都可能造成這種現象。
主要的成因就是鎮定過度、藥物持續殘留。雖說,有些藥物的半衰期短,理論上不該會有這種症狀,但是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可能吸收或代謝藥物的速度不同,藥物反應的強弱也不一樣,所以即使是短效的安眠藥,也可能讓人第二天昏昏欲睡,精神難以集中。
所以,在服用安眠藥期間,不得操作機器或開車——當然,實際上很難完全避免,但至少,必須減少操作機器或開車的時間,能不做就不做,真的沒有辦法避免時,就得小心謹慎一點。
運動協調不順
人的肌肉有很多條,要做任何動作時,必須各條肌肉協調好一起動作,否則就會鬧出笑話,就如最簡單的拿筷子,倘若五根指頭各自為政,那不要說伸手夾東西了,就連筷子都拿不住。這協調工作很多都是小腦在負責,但是bzd卻會壓抑小腦,結果就是運動協調不順,穿衣、寫字等動作都變得很困難。還好,正常劑量下,不太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即使出現了,只要減少劑量,或等藥效慢慢褪去,也會恢復正常。
肌肉過度松弛
bzd會壓抑脊髓的神經,讓肌肉放松,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不只腦子睡覺,連肌肉也睡著了。一旦腦子醒了,肌肉卻貪睡,那人們就會覺得全身軟綿綿的,一點力氣也沒有,沒辦法工作。
這對於長期肌肉過度緊繃的人來講,也許不是壞事。但對於老年人,可能就會讓他在起床時不小心跌倒,萬一摔傷了頭部,問題就大了。
記憶力受影響
有些人,在服用安眠藥後沒有立刻睡著,還能繼續做事、與人交談,過了一陣子才睡著。第二天起床後,對於做過的事全都忘了。這種暫時性的失憶,比較容易發生於強效的安眠藥,不管是bzd或omega-1作用藥,都有可能。但這只是暫時性的,不會因此影響記憶力。
失控行為與夢游
人生在世,總有些不如意之事,深藏在心底,但bzd會減弱心理壓抑的力量,結果就是導致內心壓抑的憤怒與情緒,盡情發洩出來。有些人在服用之後,會生氣、激動起來;有些人會無意識地四處行走,拿東西、搬東西、甚至到外面購物,嚴重的還會做出一些不合宜的行為,諸如當眾脫衣服等等,事後則完全不記得這段經過。
呼吸抑制
當患者有某些呼吸系統或神經系統的疾病時,使用bzd可能造成呼吸抑制。而bzd與酒精一起使用時,此作用也會跟著增強。不過,一般不會有大礙。過敏少數患者的體質特殊,還會對安眠藥過敏,不管是哪一種藥物,都有可能造成過敏現象。
性功能受影響
有報告顯示,bzd在極少數情況下,會造成性功能障礙。三環抗郁劑也可能引起陽痿、性欲減退等現象。至於查諾頓(trazodone),則可能延長男性勃起時間,但這都是可恢復的,不會造成器官損壞,或者永久性的障礙。這跟酒精的作用不一樣,長期服用酒精可能造成性功能永久性的障礙。
腸胃道不適
zolpidem或佐匹克隆(zopiclone),都有可能造成眩暈、惡心、嘔吐與腹瀉的副作用,但發生機率不高。而三環抗郁劑也可能造成相似的問題。
只發生於輔助性安眠藥的副作用
錐體外副作用與內分泌影響(罕見)
部份三環抗郁劑跟抗精神病藥會因為抗多巴胺的作用,導致錐體外副作用,會有急性肌肉失張、帕金森氏症狀、靜坐不能等副作用。此外,也可能會造成泌乳素上升,女人可能因此月經中止,男人可能有乳汁產生,男女性欲下降。但這類藥物作為輔助睡眠之用時,幾乎不可能發生這類問題。
三片加三片,一共六片,糟糕,你中毒了!
就這麼容易,從治療劑量跳到危險劑量的距離太近了,安全性之差可想而知,而且,每個人體質不同,身體狀況也不同,沒人確定該吃幾片才有效、幾片會中毒。醫生也沒有辦法事先預防。更糟糕的是,老式安眠藥很容易上瘾,也很容易跟酒精作用後效果增強。萬一有人喝了酒,迷迷糊糊多吃幾片,毒性又加倍,此時就真的再也醒不過來了。
目前常用的安眠藥已不易致死
但是上述這些都已經是過去式了。自從bzd的發明後,其致死劑量就遠遠與治療劑量拉開,很多人吃了幾百片安眠藥——筆者甚至見過吃上一千片的患者,睡得昏天黑地,但還是死不了。
不過,筆者倒是曾見過一位患者,吃了大量安眠藥與土司面包之後死亡,解剖驗屍之後才發現:是土司面包噎在氣管中窒息而死的。所以在服用安眠藥物之後,最好是平靜地等想睡再睡,不要做太多事情,若有旁人陪伴更好。
現在比較可能發生問題的,是其他輔助睡眠的藥物,例如:低劑效的抗精神病藥、三環抗郁劑等等,大量服用時都可能造成強烈的抗乙酰膽鹼作用,可能影響腦部及心髒功能,造成意識昏迷、甚至死亡。
但基本上,這類輔助睡眠藥物使用的機率較少,一般只有在bzd類安眠藥使用量已經很大時,才會用來輔助bzd。而且,除了精神科醫生,一般醫生不太會使用這類藥物。
所以,以目前的狀況而言,是不太可能發生吃了安眠藥而一覺不醒的,除非患者本身就有一些毛病,或者服用的藥物之間會彼此沖突等等。這些問題需要經過醫生診視,並且監控藥物使用,才能避免危險。
但是,盡管這麼說,還是很多人害怕安眠藥。推究其原因,可能有下列兩點:
社會標簽化
由於bzd發明以前,確實很多人靠安眠藥自殺,或是因為過量而死亡。透過媒體的廣泛宣傳,社會上普遍對安眠藥有一種“危險”的印象,不只一般民眾,連醫生也是如此。很自然的,人們就會排斥安眠藥。
心理感受
睡眠本身是一種很奇怪的經驗,在睡眠期間,“自己”好像不知道飛到哪去了,那段時間就空白了,無怪乎,希臘神話中,睡神跟死神是兄弟,只差睡眠還能醒過來,死亡沒辦法。在主觀的感受上,睡眠就像短暫的死亡一樣,在這段期間中,你什麼都不能做——因為“你”根本不見了!
這就很詭秘了。我可以說話,我可以思考,我可以生氣,我可以跑來跑去,但就是沒有辦法讓“我”消失。
安眠藥正好可以排解掉這個問題。藥一吃,不由分說,人就迷迷糊糊睡過去,仿佛死掉了般。很多人感覺到一種身不由己的感覺,好像被某種外來事物推進另一個世界裡頭,很是可怕。這樣子的害怕,表現在外的,就是對於安眠藥的抗拒。
事實上,這些都是過慮了。安眠藥是人類發明出來的,是為人類服務的工具。研究者會努力讓安眠藥變得更安全,醫生也會分析你的身體狀況,讓安全性更進一步加強,所以也不必太過擔心——即使那種入睡的感覺好像是被強迫似的,但又何妨?畢竟我們才是它的主人,你也知道睡眠只是短暫的,時間一到,終究會醒過來,何必過於害怕呢?
安眠藥副作用很多?
副作用很多? 你可能還不太放心:“我翻專業的藥典,裡頭林林總總,寫了一大堆副作用,難道這些也是假的嗎?”很多人不放心,到書局查藥典,看了看,一堆化學藥名:triazolam、estazolam、clonezepam、diazepam、zolpi-dem、zopiclone、lorazepam……,看得眼花缭亂,不知所雲;更恐怖的是底下的“禁忌症”與“副作用”,寫了一大堆,重則“有致死危險”、“有致畸胎性”,輕則“操作機器可能發生危險”、“惡心、嘔吐”,每個都令人怵目驚心,真不曉得這是藥物還是毒品。
事實上,這些寫的都是真的,但你要是多翻翻其他藥物,你就會發現:其他藥物的副作用竟然比安眠藥還多!
問題的關鍵就是在於:藥典不會記載發生機率、發生時機與得失之間的考量。舉個例子來說好了,“走路會不會被車撞死?”當然會!你只要在紅燈的時候,閉上眼睛,硬是穿越快車道,你看看會不會被車撞死?問題是:你不會這樣做,你會知道在綠燈的時候,穿越斑馬線並注意左右來車,這樣子就安全多了。
吃安眠藥也一樣。只是,醫生會幫你注意“交通安全”:老人?代謝可能不好;水腫?白蛋白可能過低,影響藥物作用;臉部有疤痕?以前可能有外傷過,影響腦部與藥物的互動。這些醫生都該去注意,並仔細了解。一旦了解,又經過審慎的評估,那麼,即使安眠藥有副作用,使用起來也不會有大礙。更何況現在的安眠藥發生副作用的機率都不高,若為了一些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而焦慮,不就等於“怕出車禍而終生不出門”一樣?
沒有一條絕對安全的道路,只有謹守交通規則才能確保平安;同樣地也沒有一種絕對安全的安眠藥,但只要謹守用藥規則,就不會有大礙。
安眠藥會成瘾?
“就算現在的安眠藥很安全,但它會不會成瘾?”這是造成許多人不想服藥的問題。確實有不少安眠藥具有成瘾的危險,這也是目前用藥上最大的障礙。但是,藥物有很多種,成瘾的機率也不一樣,可以選擇成瘾性較低的藥物,使用的時間若不長,也不太會有成瘾的危險。這得由醫生根據病情,斟酌用藥以及用藥時間,這問題沒有一般想像的那麼嚴重,而且如果疾病改善的話,自然會降低藥物的需要量。任何一本醫療教科書上,都不會建議無限制地使用安眠藥,所以,倘若您的醫生受過完整訓練又有醫德,是不會沒病叫你吃藥的。同理,若他開藥了,就是認為你的病情需要吃藥。
吃中藥比較好?
“吃中藥會不會比較沒副作用?比吃安眠藥好?”
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迷思。事實上,中藥也是藥,很多現在的西藥都是從自然界中學來的,阿司匹林、抗生素等等都是。
自然界生物為了生存,很多也有毒性,例如大麻、鴉片等毒品,不也是一種草藥嗎?西藥使用不當會傷身,中藥也是一樣,沒有誰比誰溫和,誰比誰傷身的說[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