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小孩子問我為什麼安眠藥吃多會致命正文

小孩子問我為什麼安眠藥吃多會致命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法,兩種一樣都是藥,都要小心。當然,倘若您吃中藥有效,那當然不錯,倘若沒效,那也未必保證一定沒副作用。

為什麼要借助藥物,而不靠自己?

失眠的人往往對睡眠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安或恐懼,甚至天色變黑、想到要睡覺、看到床鋪都會害怕。一躺上床,越想靠自己的力量,強迫自己入睡,越不能放松。睡不好怎麼辦?明天會怎樣?這種狀況下,惡性循環。

或許,許多人對精神科仍存在著強烈的心理障礙——從掛號、候診、叫號、走入診室、面對醫生的詢問……都需要很大勇氣去面對。一樣的,精神科的藥物,也是一種心理障礙,得用很大的心力去突破。

不過,撇開這層心理障礙,從身體的真正需要來思考:一直處在失眠的狀況下,記憶力與理解力都減退,脾氣暴躁、提不起勁、整天渾渾噩噩,這會造成工作、生活與人際關系的障礙,或變成白天睡覺、晚上睡不著覺。惡性循環之下,反而會繼續失眠下去,絕對不是一個好法子。

這樣的惡性循環,要靠什麼方法來阻斷、不再繼續循環下去呢?很多人或許也試過許多方法,如放松技巧、喝牛奶、泡澡等,效果並不一致。其實,藥物也是一個好方法,它有較大的成功率讓失眠者睡著、冷靜下來,檢討失眠的成因,找尋解決的方法,等到失眠改善,再逐漸減藥。如此,便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其實,仔細想一想——絕對不吃安眠藥,就跟絕對要吃安眠藥一樣,都是失之偏頗。病情需要、症狀需要、合理地吃、吃得適當,那安眠藥將會是對抗失眠的最佳武器。

未成年人服用安眠藥副作用更嚴重
 
安眠藥能否致人死亡取決於:1、藥物的種類:安眠藥是籠統的很多種鎮靜催眠類藥物的俗稱,不同藥物的藥效或強度不同,當然致人死亡的藥量也不同;2、藥物的劑量:當然要達到藥理上所謂的致死劑量,但不同的安眠藥相差很大,不能一概而論;3、個體差異:不同人對同一種安眠藥的反應是不盡相同的,服同樣的劑量一個人可能要昏睡幾天而另一個人卻毫無睡意甚至出現狂躁;4、年齡的差異:兒童、青年人和老年人對安眠藥的反應各不相同;5、以往的用藥情況:如長期使用安眠藥、止痛藥物、麻醉劑、抗精神病藥物等等,可能對安眠藥的敏感性就會大大降低,安眠藥的致死量可能要成倍增加。一般安眠藥的致死量是100片安定。(根據每個人體質和對藥物吸收的不同,效果都會不一樣。基本上在三五分鐘內就會開始昏迷,如果搶救及時基本可以脫離危險,或者長時間的昏迷,幾天甚至十幾天。曾經有人服用300片安眠藥,經搶救及時,生命脫離了危險。)安眠藥致死的過程是比較慢的。一般吃上十幾二十幾片就能死,吃了以後要保證24小時內沒人救你才能死成。要是用三唑淪只要七八粒就行。安眠藥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少量服用可催眠,過量則可致中毒。中毒者多可查及有服用安眠藥病史,出現昏睡不醒,肌肉痙攣,血壓下降,呼吸變淺變慢,心跳緩慢,脈搏細弱,甚至出現深昏迷和反射消失。若被吸收的藥量超過常用量的15倍時可因呼吸抑制而致死。安眠藥的急性中毒症狀因服藥量的多少、時間、空腹與否,以及個體體質差異不同而輕重各異。目前常用的安眠藥已不易致死。自從bzd的發明後,其致死劑量就遠遠與治療劑量拉開,很多人吃了幾百片安眠藥——筆者甚至見過吃上一千片的患者,睡得昏天黑地,但還是死不了。中毒者宜速送醫院診治、急救處理:1.可刺激咽反射而致嘔,或以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清水洗胃,還可以硫酸鎂導瀉。2.患者宜平臥,盡量少搬動頭部。3.對血壓下降者用去甲腎上腺素或間羟胺靜脈滴注,有驚厥者可用異戊巴比妥,昏迷時給予鹽酸哌醋甲酯(利他林)、印防已毒素等興奮劑。4.還可加用護肝藥以保護肝髒,促進代謝。5.中毒嚴重者可采用血液透析療法。
 
安眠藥的副作用
吃了安眠藥,就再也醒不過來?

吃了安眠藥,會不會再也醒不過來?

這是許多人對於安眠藥最大的恐懼。

在過去,這個問題可能很嚴重,因為老式的安眠藥,諸如:溴化物、巴比妥鹽等,毒性都不小,致死劑量很接近治療劑量,稍一不慎,就可能沖過頭,真的再也醒不過來,而嗚呼哀哉了。

舉個例子:某藥吃到三片半時可以睡覺,吃到六片時就會中毒。某天你吃了一片,沒效(未達到治療劑量);吃到兩片,也沒效;三片,還是沒效。結果你生氣了,想說三片都沒效,一口氣又吃了三片——你想,會怎樣呢?
安眠藥會傷身體嗎?
很多人都擔心安眠藥會傷身體,並因此排斥服藥。安眠藥到底會不會傷身體?這很難說,因為什麼才叫做傷身體,實在很難定義。例如:巴比妥鹽會增強肝髒代謝功能,也就是俗話說的:“提升解毒功能”,但這是一把雙面的刃:一方面,肝髒會加速把毒物化解掉,另一方面,肝髒也會快速把身體的營養素,如維他命給代謝掉。結果,不管好的壞的,全部沒了。你說這樣算會傷身還是不會呢?

再舉一個例子:焦慮會刺激交感神經作用,大量交感神經物質釋放入血管中,會造成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等問題,長期下來,就會損及心血管功能、甚至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給予bzd之後,焦慮會下降,對於這些器官自然有保護作用;但是bzd卻可能造成記憶力減退的問題——這樣子,它到底算會傷身還是不會呢?一樣的,倘若堅持不吃藥,結果卻是長時間的失眠,這樣對身體健康就會比較好嗎?

所以在醫學上,不能用二分法來看事情,更不能像江湖郎中那樣、不分青紅皂白就說“西藥都會傷身體”。只能根據現狀,就事論事,利用每個藥物的優點,避開它的缺點,將效果發揮到最大,副作用減到最低。

用這樣的方式來看事情,我們就能改用“對身體的影響”來討論安眠藥。由於目前的安眠藥以bzd與omega-1作用藥為主,輔助性安眠藥(抗組織胺、三環抗郁劑、查諾頓trazodone、抗精神病藥)為輔,老式的安眠藥我們就完全不提了。

各種安眠藥都可能有的副作用

“過度鎮定、第二天起床還是昏昏沉沉”這是一個很常見的副作用,不管哪一種安眠藥,bzd也好,輔助性安眠藥也好,甚至連omega-1作用藥,都可能造成這種現象。

主要的成因就是鎮定過度、藥物持續殘留。雖說,有些藥物的半衰期短,理論上不該會有這種症狀,但是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可能吸收或代謝藥物的速度不同,藥物反應的強弱也不一樣,所以即使是短效的安眠藥,也可能讓人第二天昏昏欲睡,精神難以集中。

所以,在服用安眠藥期間,不得操作機器或開車——當然,實際上很難完全避免,但至少,必須減少操作機器或開車的時間,能不做就不做,真的沒有辦法避免時,就得小心謹慎一點。

運動協調不順

人的肌肉有很多條,要做任何動作時,必須各條肌肉協調好一起動作,否則就會鬧出笑話,就如最簡單的拿筷子,倘若五根指頭各自為政,那不要說伸手夾東西了,就連筷子都拿不住。這協調工作很多都是小腦在負責,但是bzd卻會壓抑小腦,結果就是運動協調不順,穿衣、寫字等動作都變得很困難。還好,正常劑量下,不太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即使出現了,只要減少劑量,或等藥效慢慢褪去,也會恢復正常。

肌肉過度松弛

bzd會壓抑脊髓的神經,讓肌肉放松,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不只腦子睡覺,連肌肉也睡著了。一旦腦子醒了,肌肉卻貪睡,那人們就會覺得全身軟綿綿的,一點力氣也沒有,沒辦法工作。

這對於長期肌肉過度緊繃的人來講,也許不是壞事。但對於老年人,可能就會讓他在起床時不小心跌倒,萬一摔傷了頭部,問題就大了。

記憶力受影響

有些人,在服用安眠藥後沒有立刻睡著,還能繼續做事、與人交談,過了一陣子才睡著。第二天起床後,對於做過的事全都忘了。這種暫時性的失憶,比較容易發生於強效的安眠藥,不管是bzd或omega-1作用藥,都有可能。但這只是暫時性的,不會因此影響記憶力。

失控行為與夢游

人生在世,總有些不如意之事,深藏在心底,但bzd會減弱心理壓抑的力量,結果就是導致內心壓抑的憤怒與情緒,盡情發洩出來。有些人在服用之後,會生氣、激動起來;有些人會無意識地四處行走,拿東西、搬東西、甚至到外面購物,嚴重的還會做出一些不合宜的行為,諸如當眾脫衣服等等,事後則完全不記得這段經過。

呼吸抑制

當患者有某些呼吸系統或神經系統的疾病時,使用bzd可能造成呼吸抑制。而bzd與酒精一起使用時,此作用也會跟著增強。不過,一般不會有大礙。過敏少數患者的體質特殊,還會對安眠藥過敏,不管是哪一種藥物,都有可能造成過敏現象。

性功能受影響

有報告顯示,bzd在極少數情況下,會造成性功能障礙。三環抗郁劑也可能引起陽痿、性欲減退等現象。至於查諾頓(trazodone),則可能延長男性勃起時間,但這都是可恢復的,不會造成器官損壞,或者永久性的障礙。這跟酒精的作用不一樣,長期服用酒精可能造成性功能永久性的障礙。

腸胃道不適

zolpidem或佐匹克隆(zopiclone),都有可能造成眩暈、惡心、嘔吐與腹瀉的副作用,但發生機率不高。而三環抗郁劑也可能造成相似的問題。

只發生於輔助性安眠藥的副作用

錐體外副作用與內分泌影響(罕見)

部份三環抗郁劑跟抗精神病藥會因為抗多巴胺的作用,導致錐體外副作用,會有急性肌肉失張、帕金森氏症狀、靜坐不能等副作用。此外,也可能會造成泌乳素上升,女人可能因此月經中止,男人可能有乳汁產生,男女性欲下降。但這類藥物作為輔助睡眠之用時,幾乎不可能發生這類問題。


三片加三片,一共六片,糟糕,你中毒了!

就這麼容易,從治療劑量跳到危險劑量的距離太近了,安全性之差可想而知,而且,每個人體質不同,身體狀況也不同,沒人確定該吃幾片才有效、幾片會中毒。醫生也沒有辦法事先預防。更糟糕的是,老式安眠藥很容易上瘾,也很容易跟酒精作用後效果增強。萬一有人喝了酒,迷迷糊糊多吃幾片,毒性又加倍,此時就真的再也醒不過來了。

目前常用的安眠藥已不易致死

但是上述這些都已經是過去式了。自從bzd的發明後,其致死劑量就遠遠與治療劑量拉開,很多人吃了幾百片安眠藥——筆者甚至見過吃上一千片的患者,睡得昏天黑地,但還是死不了。

不過,筆者倒是曾見過一位患者,吃了大量安眠藥與土司面包之後死亡,解剖驗屍之後才發現:是土司面包噎在氣管中窒息而死的。所以在服用安眠藥物之後,最好是平靜地等想睡再睡,不要做太多事情,若有旁人陪伴更好。

現在比較可能發生問題的,是其他輔助睡眠的藥物,例如:低劑效的抗精神病藥、三環抗郁劑等等,大量服用時都可能造成強烈的抗乙酰膽鹼作用,可能影響腦部及心髒功能,造成意識昏迷、甚至死亡。

但基本上,這類輔助睡眠藥物使用的機率較少,一般只有在bzd類安眠藥使用量已經很大時,才會用來輔助bzd。而且,除了精神科醫生,一般醫生不太會使用這類藥物。

所以,以目前的狀況而言,是不太可能發生吃了安眠藥而一覺不醒的,除非患者本身就有一些毛病,或者服用的藥物之間會彼此沖突等等。這些問題需要經過醫生診視,並且監控藥物使用,才能避免危險。

但是,盡管這麼說,還是很多人害怕安眠藥。推究其原因,可能有下列兩點:

社會標簽化

由於bzd發明以前,確實很多人靠安眠藥自殺,或是因為過量而死亡。透過媒體的廣泛宣傳,社會上普遍對安眠藥有一種“危險”的印象,不只一般民眾,連醫生也是如此。很自然的,人們就會排斥安眠藥。

心理感受

睡眠本身是一種很奇怪的經驗,在睡眠期間,“自己”好像不知道飛到哪去了,那段時間就空白了,無怪乎,希臘神話中,睡神跟死神是兄弟,只差睡眠還能醒過來,死亡沒辦法。在主觀的感受上,睡眠就像短暫的死亡一樣,在這段期間中,你什麼都不能做——因為“你”根本不見了!

這就很詭秘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一歲多的小孩多尿是什麼原因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