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7月小孩子拉肚子怎麼回事正文

7月小孩子拉肚子怎麼回事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加少量白糖隔水蒸,蒸熟後搗攔成泥狀服用)。因胡蘿卜和蘋果含有果膠,能使大便成形,並且還能吸附腸內的有害物質,幫助治愈腹瀉。魚蛋白粉加入米湯內服用,每日5克,分1次~2次服用。半歲以上的嬰兒可服用魚蛋白粉粥或爛面條。由於魚蛋白粉內蛋白質質量高,脂肪量低,而且沒有乳糖,對嬰兒腹瀉特別有利。輕型腹瀉一般服用3日~5日就痊愈。焦米湯和焦米粥是用米或米粉加水煮成。可以少量多次喂服。由於米內含碳水化合物,最容易消化吸收,而且沒有乳糖也不易發酵、脹氣,米內所含的蛋白質不發生過敏反應。焦的部分能吸附有害物質,對控制腹瀉很有利。山楂炭或炮姜炭是將山楂去核或炮姜去皮,然後炒成炭,研成細末。服用時每次用0.3克-0.6克,日服3次,用溫開水化服,可加少許白糖調昧。山楂能幫助消化,生姜能解毒,對腹瀉的防治有利。維生素b1、維生素c、乳酶生每日服3次,每次各1片,研碎和水拌勻喂服,可在服“口服補液”的同時加服。因為維生素bl能促進糖類完成代謝過程,不使積酸發氣,維生素c能增加抵抗力,乳酶生能幫助消化乳類。它們都是控制腹瀉時常用的藥。⑥腹瀉時大便次數增多,要及時換尿布。每次大便後要用溫水洗淨臀部,擦干並塗上護膚油脂或爽身粉,以防臀部糜爛發生“紅臀”。⑦注意腹部保暖,以免受涼後腸蠕動更快而加重腹瀉。   嬰兒拉肚子的食療方法

嬰兒腹瀉有傷食型、風寒型、濕熱型和脾虛型。只有區別不同症狀,選擇食療,才能收到預期效果。

傷食型傷食型腹瀉有腹脹腹疼、瀉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狀、口臭、不思食等症狀,可采用以下食療:荠菜湯:取鮮荠菜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蘋果湯:取蘋果1只洗淨,連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鹽,煎湯代茶飲。適用於1歲以內的兒童,大於1歲者,可吃蘋果泥。風寒型

風寒型腹瀉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狀、色淡、臭氣少、腸鳴腹痛,或伴有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可采用以下食療:姜茶飲:取綠茶、干姜絲各3克,放在瓷杯中,以沸水150毫升沖泡,加蓋溫浸10分鐘代茶隨意飲服。糯米固腸湯:糯米30克(略炒),山藥15克,共煮粥,熟後加胡椒末少許、白糖適量調服。

濕熱型腹瀉有大便如水樣伴有不消化食物、呈草綠色或黃色、有少量粘液,小便黃少等症狀,可采用以下食療:烏梅湯:烏梅10只,加水500毫升煎湯,酌加紅糖,以之代茶,每日服數次。橘棗茶:取紅棗10只,洗淨晾干,放在鐵鍋內炒焦,取潔淨橘皮10克,二味一起放入保溫杯內,用沸水浸泡10分鐘,飯後代茶飲,每日分2次服。

脾虛型脾虛型腹瀉有時瀉時止,或久瀉不愈、大便稀薄或帶有白色奶塊、食後便瀉、面色蒼白等症狀,可采用以下食療:胡蘿卜湯:取鮮胡蘿卜250克洗淨,連皮切成塊狀,放人鍋內,加水適量煎爛,去渣取汁欽.每日分2~3次。栗子湯:取栗子3~5枚,去殼搗爛,加適量水煮成糊狀,再加白糖適量調味,每日分2~3次。

醫生建議1、母乳喂養,不宜在夏季斷奶。2、合理安排飲食,講究衛生、消毒食具。3、添加輔食時,每次只限一種且漸漸加量。4、將病人隔離。5、勤換尿布,觀察病情,做好嘔吐及腹瀉的處理。

家庭護理經驗1、平時常加用肥皂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及環境衛生。2、不使用沒有消毒過之地下水、井水或山泉水。3、不吃生冷食物,食物應充分煮熟並以熱食為宜。4、注意奶瓶消毒及食物保存方式。5、給予安靜舒適的環境。6、注意寶寶體溫變化,測量體溫時宜用腋下測溫或量耳溫,避免由***測溫以減少刺激。7、觀察寶寶臉部表情、皮膚緊張度及干燥度、排尿情形、意識狀態。8、觀察大便的顏色、性質、量、氣味、次數。9、注意排洩物及換洗衣物的處理,預防傳染他人。10、常換尿布、大便後用溫水洗淨,保持臀部清潔干燥,避免紅臀產生。11、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嬰幼兒屬稚陰稚陽之體,各器官功能僅具雛形,尚很不完善,尤以脾胃功能不足為重,易寒易熱、易虛易實,強健脾胃不但是治療兒童腹瀉、腹痛的根本,更是提高兒童身體素質、提高抵抗力、減少疾病的關鍵。
“亞寶”牌丁桂兒臍貼,從強健脾胃功能這個根本入手,精選藥材,合理配伍。其中,丁香散寒、溫中、消食、開欲;肉桂祛寒、止瀉;荜茇止脘腹疼痛、止嘔、防洩,綜合運用,既抓脾胃根本、又兼顧核心症狀,功效更強。同時,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技術,提高了生物利用度,保證了功效的最大發揮,療效更為顯著。
 
小兒腹瀉是2-3歲以下嬰幼兒的常見病。喂養不當、細菌病毒感染、甚至季節天氣的變換都會引起'又以夏秋季好發。

常見表現:
-大便次數增加

-大便糊狀或黃綠色稀水便、蛋花湯樣,可混有黏液和膿血
-發熱、精神不佳
-嘔吐
-脫水時產生口渴、眼窩凹陷等
-危重時,呼吸加快、昏迷

危害:
腹瀉干擾正常的胃腸功能,頻繁、大量腹瀉、嘔吐引起體內水分、電解質丟失、失衡,甚至導致死亡。反復或遷延性腹瀉導致患兒營養不良、抵抗力降低。

家庭可以采取的措施:
由於小兒腹瀉大體上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類,感染性腹瀉是由病毒、細菌引起的,對於此類要在病情發展嚴重之前,及時去醫院做大便化驗和培養,以便查出致病原,對症用藥。而對於由喂養飲食不當引起的非感染性腹瀉,可給予易於消化的面食、面糊,調節一下胃腸,而不要濫用抗生素,因為很多藥物對胃腸道都有一定的刺激。

每次腹瀉後要給予水、米湯、果汁、補液鹽等任何一種50-200毫升;補充足夠的入量,並給予易於消化的食物,忌生、冷、硬食物;觀察病情變化,病情沒有好轉應再次看醫生,就診前准備好1小時內新排出的無污染的大便'以供化驗。

醫生可能采取的措施:
-大便化驗和培養
-補充體液和電解質
-有膿血便時用抗生素治療

如何預防:
-提倡母乳喂養,4-6個月時合理、漸進添加輔食
-注意飲食衛生
-護理嬰兒前洗手。

微量元素補充也要到位,含鐵量高的食物:普中紅蘑、動物肝髒、蛤蜊、海帶、黑木耳、魚、雞、牛肉、蛋、紫菜、菠菜、芝麻、紅棗、山藥、豆類等。此外,在吃含鐵食物的同時,也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及蔬菜,這樣更有助於鐵質的吸收和利用一般植物性食品中含鋅量低,生物有效性即吸收和利用率亦低;動物性食品含鋅量較高,吸收率高,生物有效性大,如肝髒、魚肉、瘦肉、人奶內的鋅含量高且易於吸收。而牛奶中的鋅由於與較多的大分子量配體形成難吸收的絡合物,而干擾了鋅的吸收。所以在一些人工喂養兒及以谷類為主食地區的兒童容易發生鋅的缺乏症。

多吃含鈣多或能促進鈣吸收的食物。例如:奶類(人奶、牛奶、羊奶等)含鈣較豐富,吸收也充分;動物肝髒、蛋黃、魚、肉及豆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但動植物中的維生素d要經過紫外線照射轉化為內源性維生素d,才能被人體利用,故小兒要適當曬太陽。海帶、小蝦皮等海產品含鈣量高;紫菜、菜花含鈣也較豐富或者去買些紅蘑鮮蔬/金槍魚海苔/香菇三文魚拌飯料給寶寶拌在飯裡吃也不錯,淘寶上有賣的。裡面食材種類比較豐富,對寶寶發育很有好處的。
 
糞便改變調整飲食

■大便次數較平時增多,質地較稀,夾有黃色油狀小顆粒,帶有酸味,這是脂肪消化不良所致。

調整飲食:母乳喂養的可只給寶寶吃前半段奶,脂肪含量較高的後半段奶則擠出棄去。此外,母親要多飲水及少吃含脂肪高的食物或油炸食品。

■大便呈水樣,帶有泡沫,味酸刺鼻如馊食般,這可能是對糖類不消化所致。

調整飲食:在奶中少加糖,或暫停乳類食品,代米湯、淡豆漿,並用葡萄糖調味。

■糞便惡臭如臭雞蛋味,帶有不消化的奶瓣,可能是蛋白質消化不良。

調整飲食:對未加輔食的寶寶可限制奶量1-2天。對已經加蛋、魚、肉末等輔食的寶寶可暫停添加,待正常後再逐漸添加。

■大便呈褐色球狀,難以解出,甚至大便周邊帶有血絲,這是硬便損傷了肛門。

調整飲食:多飲些水,喂些蔬菜湯、胡蘿卜泥、紫菜湯、蘋果泥、蘿卜汁、黃瓜汁等。對1歲以上的寶寶可給予蜂蜜水喝。

糞便異常區別對待

寶寶吃了綠葉蔬菜,大便會呈淡綠色。吃了西紅柿或西瓜,大便有可能略帶紅色,這都是正常的代謝現象,家長不必擔心。

若大便次數明顯過多,或大便帶膿血,有較多的粘液,多為腸道疾病,此時調整飲食無效,應帶寶寶到醫院診治。
小兒腹瀉2大治療方案

1.對於非感染性腹瀉

*從飲食調整入手

只要注意調整小兒的飲食結構、習慣和規律,停止吃不適宜的食物,多飲水及防止發生脫水,大部分患兒即可自愈。

*切忌隨意使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不但無效,反而會殺死腸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腸道菌群紊亂,加重腹瀉症狀。

2.對於感染性腹瀉

*千萬不可自行用藥

嚴格講用藥前應該去醫院做糞便細菌培養,明確了致病菌後再針對病原選擇合適的抗生素治療,有條件者最好能根據細菌藥敏試驗結果進行調整。

*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

大腸桿菌感染選用復方新諾明、痢特靈、氨苄青霉素等;沙門氏菌感染選用復方新諾明、氨苄青霉素、紅霉素等;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選用青霉素或紅霉素;霉菌感染選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唑。

但在臨床上由於細菌培養需要一定時間,所以醫生往往用一些廣譜抗生素治療感染性腹瀉。如果小兒症狀較輕,可以選用黃連素、慶大霉素口服,嚴重患兒可選用氨苄青霉素,多粘菌素等。

特別注意:

*對於腹瀉的小兒,應特別注意預防脫水及脫水後及時進行糾正。對於輕、中度腹瀉,一般采用口服補液法,可采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補液鹽,沖開水後少量給患兒頻服;對於重度腹瀉,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斷治療,通過靜脈給液糾正脫水。如果伴有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需要進行必要的對症處理。

*小兒在腹瀉時多少都伴有腸道菌群的紊亂,可服用一些腸道微生態制劑,如合生元、培菲康、麗珠腸樂、金雙歧、促菌生、整腸生、乳酶生、媽咪愛等,或腸黏膜保護劑,如“斯密達”。腸道微生態制劑和腸黏膜保護劑可以幫助縮短腹瀉病程,效果良好。

*對於由於腸胃功能紊亂而腹瀉的患兒,只使用助消化藥還不夠,不妨在中醫指導下使用一些消食化積、疏風散寒、清熱利濕、健脾溫腎的中成藥,如脾可欣、健脾止瀉散、腸胃康沖劑等。如果患兒久瀉不愈或嘔吐、吃藥困難。另外,采用中藥腹臍的方法進行治療效果很好。

小兒腹瀉2大護理方案

1.做好臀部皮膚護理

腹瀉期間,父母要提防尿布疹及泌尿道上行性感染。每次大便後應及時為小兒更換尿布,避免糞便尿液浸漬的尿布與皮膚摩擦而發生破潰,並用溫開水沖洗肛門及周圍,預防發生臀紅及泌尿系感染。天氣熱時可以暴露臀部,適當在臀部塗一些對皮膚有保護作用的油或油膏,如鞣酸軟膏、金霉素魚肝油等。

2.做好飲食衛生護理

如果小兒患的是感染性腹瀉,應做好消毒隔離,小兒的餐具、奶瓶、水杯、玩具等要經常消毒,盡量改用水杯或碗勺替代奶瓶,因為奶瓶容易污染,不易清洗消毒,特別是膠制奶頭,很容易污染病菌,導致小兒腹瀉。衣物等要勤洗、勤曬。護理小兒時應勤洗手,保持手的清潔。

貼心叮咛:

父母要注意密切觀察病情,小兒腹瀉期間應注意觀察並記錄大便次數、性狀、顏色及量的變化,如果小兒在家治療護理3天內病情不見好轉,或出現下例任何一種症狀,應及時帶小兒到醫院治療——

*腹瀉的次數和量增加

*頻繁嘔吐

*明顯口渴

*不能正常飲食

*發熱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我的孩子越來越不誠實,是因為對我的管教有種懼怕感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