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小三陽的人是什麼的體質 所謂乙肝“小三陽”是指在乙肝的“兩對半”檢查的五項指標中,表面抗原(hbsag)、e抗體(hbeab)和核心抗體(hbcab)檢測均是陽性。而在乙肝兩對半檢查報告中的所體現形式是hbsag(+)、hbeab(+)、抗hbc(+)。凡出現“小三陽”,均提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體內病毒復制,為乙型肝炎病毒復制狀態。小三陽通常是由“大三陽”轉變而來,是人體針對e抗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小三陽] 小三陽 [1]乙肝“小三陽”是指在乙肝的“兩對半”檢查的五項指標中,表面抗原(hbsag)、e抗體(hbeab)和核心抗體(hbcab)檢測均是陽性。而在乙肝兩對半檢查報告中的所體現形式是hbsag(+)、hbeab(+)、抗hbc(+)。凡出現“小三陽”,均提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體內病毒復制,為乙型肝炎病毒復制狀態。小三陽通常是由“大三陽”轉變而來,是人體針對e抗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編輯本段] 檢查 小三陽患者的情況並不比大三陽簡單;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乙肝小三陽應檢查hbv-dna及肝功能,如果hbv-dna(+)且肝功能異常,說明病毒復制,傳染性強,存在病毒變異的可能,應該采取以抗病毒為主的綜合治療。如果hbv-dna(應采用pcr及斑點法同時檢測;最好經肝活檢證實)為(-)且肝功能、b超及afp等均長期正常,則說明病毒已復制不活躍,傳染性很低,所以已無需隔離與治療;因為目前尚無可在此類小三陽基礎上進一步治療乙肝的公認的而有效的藥物;一味追求轉陰而服用大量治療性中西藥物,只會增加肝髒負擔甚至遭致不良後果。如果肝髒持續炎症活動,發生肝硬化的幾率就大;枸杞泡酒不能喝。我國乙肝“小三陽”患者非常多,約占乙肝總人數的30%左右,過去認為:“大三陽”轉成“小三陽”表示病毒復制減弱,傳染性小,病情向好的方面轉化。這種認識是片面和有缺陷的。對於“小三陽”的患者一定要區別對待,該不該治療視具體情況而定。 [編輯本段] 治療 從理論上講,所有“小三陽”患者都該得到治療。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卻應區別對待,有的需要及時治療,有的卻不需治療。乙肝“小三陽”的存在無論是怎樣一種形式,對人體健康都是一種潛在的威脅,及時徹底地清除它們不容置疑,多年以來,醫務工作者一直致力於這項工作,但是收效不大。有些“小三陽”肝功長期穩定,並無明顯不適,卻急於轉陰治療,花了不少冤枉錢也沒有轉過來,有的反而越治越壞;有些“小三陽”患者肝功長期波動,卻得不到正確的治療,致使病情逐漸發展,最終演變為肝硬化。 小三陽強調階段性治療的重要性 治療乙肝一般的說法,是治到了hbv-dna轉陰,大三陽轉為小三陽就萬事大吉了,小三陽dna陰性就不用再治了只需要定期復查就行了,很多病人也就不在乎了,可是在臨床上卻看到不少乙肝小三陽患者幾年後偶然的復查卻發現又回到了大三陽狀態,少數病人出現了早期肝硬化,多數患者就開始抱怨,說乙肝是治不好的治好了還會反跳,其實這種現象並不奇怪,除了乙肝患者自身的原因外,呂鵬醫生覺得主要是醫生沒有正確的宣傳乙肝防治理念尤其是階段性治療方法的缺失,呂鵬醫生的理由如下: 1、目前,hbv--dna定量方法有缺陷,當dna定量少於一千以內就按陰性算,實際上是真的轉陰了麼?因為目前的檢測方法只能到一千,哪怕實際的病毒量是300,還有潛在活動性,但是一千以內目前的檢測靈敏度已經達不到了只能按陰性算,所以不管是西醫還是中醫在病人dna‘轉陰’後,都不約而同的要求病人再服用3~6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鞏固藥,意圖徹底把剩余的病毒抑制下去。 2、由於病毒復制模板是隱藏在肝細胞內的,目前所有的藥物均無法進入肝細胞內(有些虛假廣告瞄准了這一說法就宣稱已經研制出了藥物能進入肝細胞徹底的殺死乙肝病毒復制模板來欺騙病人),要徹底的清除病毒只能靠機體的免疫力,而免疫力隨著季節的變換是動態的,這就給了殘留的病毒以可乘之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病人復制指標轉陰了,幾年後因為放松復查和階段性治療偶然復查發現病情加重病毒反跳的原因。 “大三陽”和“小三陽”是指在進行“乙肝肝炎抗原二對半”體檢時的二種不同結果。所謂“乙型肝炎抗原兩對半”,是給5項檢測指標排了隊,它們依次是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體、乙肝e抗原、乙肝e抗體、乙肝核心抗體。通常又把1、3、5項呈陽性(或+)稱為大三陽,1、4、5項呈陽性(或+)稱為小三陽。 大小三陽都是反映體內乙肝病毒數量和活躍程度的一個數據,只是反映人體內攜帶病毒的狀況,都不能反映肝髒功能的正常與否,因而不能用來判斷病情的輕重。 人們常說的某人“大三陽”、“小三陽”,是處於乙肝病毒攜帶狀態,只是說他感染了乙肝病毒或是攜帶乙肝病毒,並不能說明這人就得了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攜帶者而非患病者。 “大三陽”、“小三陽”伴有轉氨酶異常才診斷為乙肝。 一般認為,“大三陽”表示病毒復制活躍,常同時伴有乙肝病毒dna(脫氧核糖核酸)陽性,說明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同時演變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較大。小三陽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復制,傳染性比“大三陽”小,若乙肝病毒dna陰性,則基本不再具有傳染性。 有部分人的“大三陽”經過數年後,可自然轉為“小三陽”。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乙肝“小三陽”病情比“大三陽”輕,無需治療,但醫學研究表明,這種觀點並不嚴謹。如果是乙肝病毒dna低水平復制,患者的功能絕大多數是正常的,但恰恰是這部分“小三陽”患者很可能會轉化為肝硬化、肝癌,危害更大。 對待“小三陽”患者,有三種情況需要分清楚, 第一:如果“小三陽”dna檢測呈陰性,肝功能、b超等均長期正常,說明病毒已不復制,無傳染性,所以無需隔離與治療。這種情況約占“小三陽”患者總數的60%~70%,目前國內外尚無進一步治療的方法。一味追求轉陰而服用大量治療性中西藥物只會增加肝髒負擔,甚至招致不良後果。 第二:“小三陽”還有一種表現為乙肝病毒dna低水平復制(pcr檢測<106),肝功能正常或輕度異常,腹部b超脾稍厚,稱為慢性乙肝病毒殘留期。這種情況約占“小三陽”患者總數的20%,目前國內對此種患者最容易忽視。如果不積極治療,任其發展,可導致肝硬化、肝癌。 第三:最嚴重的是乙肝病毒dna高水平復制(pcr檢測>106),肝功能不正常,稱為“e抗原陰性的慢性乙肝”。這種情況約占“小三陽”患者總數的10%,它的特點是病毒復制活躍,傳染性強,是由於乙肝病毒變異所致。這種“小三陽”反而比“三大陽”嚴重,其轉化為肝硬化、肝癌的幾率更高。在治療上可采取免疫療法與抗病毒藥物相結合,促使乙肝病毒dna轉陰,肝功能恢復正常,而不應僅僅是護肝降酶這種治標不治本的“姑息療法”。 即使身邊有人是“大三陽”、“小三陽”,也不必驚慌。一般的接觸,如握握手、同桌吃飯、面對面談話等,都不會傳染乙肝病毒。 如果你有傷口,比如身上某處地方破皮出血、口腔潰瘍、牙龈出血、大便隱血等,只要“大三陽”、“小三陽”者沒有傷口,另外你自己注意別讓傷口粘上“大三陽”、“小三陽”者的唾液,就不會被傳染。 此時,你應注意不與“大小三陽”者共用餐具,養成分餐制的習慣,不與“大小三陽”者緊密接觸。 養成保持衛生、勤洗手的習慣。平時,盡量不要用手指揉眼睛、摳鼻子、擠痘痘、撓癢癢等。如果實在要做這些事兒,先把手洗干淨,並用消毒液消毒。要注意辦公場所衛生,自己的辦公桌椅、辦公用具和公用物品要保持衛生、勤消毒。 當然,無論身邊是否有乙肝病毒攜帶者,你都應該注意輸液、注射、拔牙、洗牙所用的器具等的衛生安全。 我國目前大約有1.2億乙肝病毒攜帶者,其中現症患有2000~3000萬人,部分可能向肝硬化轉化,而肝硬化的病人有3%~5%會發展成肝癌。 在生活上,營養要適度和科學。由於過分的休息和營養可導致營養過剩,引發脂肪肝和其他相關疾病,而無所事事可加重心理壓力,導致神經衰弱。因此,當肝功能正常時,便可正常學習和生活。要注意鍛煉身體、營養均衡、勞逸結合,增強體質,可提高自己的免疫力,減少感染病毒的幾率。我不知道.你為什麼不去醫院呢???大三陽和小三陽都是乙型肝炎,相比來說大三陽更嚴重一點,因大三陽的乙肝病毒正處在活躍期傳染性也比較強 小三陽相比來說要好一點.目前來講對大\小三陽都沒有特別的醫治方法 有的偏方可能對個別患者有效只要患者的肝功能指標正常一般也不需要去醫治飲食上沒有特別的忌諱 一般來說不要喝酒,還有一些不利於肝髒排毒的食物也不要吃.三陽的乙肝病毒正處在活躍期傳染性也比較強小三陽相比來說要好一點.目前來講對大\小三陽都沒有特別的醫治方法有的偏方可能對個別患者有效大三陽和小三陽都是乙型肝炎當在血液中檢測出表面抗原、核心抗體、e抗原同時陽性,臨床上稱為"大三陽",當在血液中檢測出表面抗原、核心抗體、e抗體同時陰性,我們稱之為"小三陽"。不管"大三陽",還是"小三陽",它只代表病毒復制的程度,而不反映病情的輕重。 "大三陽",說明乙肝病毒在人體內復制活躍,這類患者體內的血液、唾液、精液、乳汁、宮頸分泌都可能帶有傳染性,如果同時有轉氨酶增高者,首先就應注意隔離,在家庭內患者的日常用具與家人分開使用,定期消毒。患者應到專科醫院就診並采用抗病毒,提高機體免疫力和對症降酶保肝措施。對於密切接觸的家庭成員也應查肝功和乙肝病毒感染指標,如果乙肝病毒感染指標陰性,應馬上按照0、1、6方案注射乙肝疫苗加以預防。 "小三陽",則表明乙肝病毒復制減低,傳染性弱。不論是"大三陽"或"小三陽",如果肝功經隨訪半年均為正常,本身又沒有什麼症狀,我們稱之為乙肝肝炎病毒無症狀攜帶者。 傳染性的強弱主要是指血液的傳染性,一般的工作、學習以及生活上的接觸是不會造成傳播的。這些人是否需要治療,關鍵要看肝功正常,則不需要治療,但要注意: 1、定期復查肝功,因為當機體抵抗力下降、生氣、勞累等誘因易引起肝炎發作。 2、嚴格禁酒,保護肝髒。 3、勞逸結合,精神愉快,生活規律,合理安排飲食。 4、醫生指導下用藥,切勿有病亂投醫,濫用藥,換藥不宜太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