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如何管教小孩正文

如何管教小孩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如何管教小孩
 
也許很多父母會問:孩子不聽話時到底該怎麼辦呢?下面十個錦囊被認為是很有效的,建議您不妨一試。

1.友善的態度——如果你在對孩子說話的時候使用正常的音調與和藹的態度的話,孩子會更有可能認真地聽你說。

2.暫停——在孩子一時無法接受你的要求,甚至與孩子發生爭執時,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緒,你可以說:“我不想現在來處理這個問題。我們稍後再來談論它吧。”

3.教孩子道理——當孩子犯錯誤或行為無禮的時候,不要立即處罰他,應該以友好的口吻來教育他應該注意自己的行為和舉止。“你玩完的玩具不應該隨處亂丟,下一次請把它放入它應該放的地方,你的玩具架子才是玩具的家。玩完的玩具應該讓它回自己的家,就像你一樣,如果你在外面玩完了,我把你丟在街上不讓你回家,你覺得對不對?”

4.講話的出發點要積極——不要這樣來對孩子說,“我要說多少次你才會去刷你的牙齒呢?”而應該說,“去刷你的牙齒,我想知道你什麼時候能完成,我想看看你是否可以刷得很干淨。”

5.向孩子解釋而不是威脅——當孩子向你說他為什麼這樣做的時候,你應該給孩子一種解釋的權利,讓他簡短地解釋他為什麼需要做這件事,之後向他解釋清楚這樣做錯在哪裡,他有沒有理由這樣做,以及正確的做法。

6.珍惜每一個機會——不應該將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的不當行為舉止上,其實每個沖突發生的時候,都是我們教育孩子的機會,你不要放過它,好好利用這個機會因勢利導教育你的孩子。

7.給予激勵——可以通過一些只語片言來激勵你的孩子,通過合作的方式來鼓勵他的進取,類似的話語有:“你看,別的小朋友都能做,你一點也不比他們差,你完全能比他們做得更好,對不對?”

8.要有柔性——如果你的小孩問:“在我們回去之前,我可以看完這一場表演嗎?”如果你還有一些時間剩余的話,應該讓出一些時間來給你的孩子。你應該尊重孩子請求的權利。

9.擺脫武力威脅——當出現問題的時候,不要說:“你要是再這樣,你就快該挨打了!”“還記不記得上次我為什麼打你?”這種武力威脅實在是天大的錯誤,尤其更不應該提起以前給孩子造成的痛苦。武力威脅只能讓孩子認為你是一個專制粗暴的家長,而越發拒絕與你合作。

10.因事制宜——教育的方式方法應該多樣化,在發現孩子犯錯誤時,不要每次都用一種面孔、一種說理的方式,孩子會感到厭倦。你完全可以變換一些花樣,因事制宜,嘗試孩子能接受的各種方式。比如問題出現時先簡單處理一下。然後在有時間的時候再通過講故事、做游戲、去動物園、參觀博物館、郊游等等形式,結合看到聽到的事物深入地闡明你要告訴他的那個道理。在沖突的當口,往往孩子不容易接受批評,但是在事後進行這種耐心的教育,孩子就容易接受了。
 
1、戒過度保護

有時候,由於太注重表面的安全,忽略看不見的心理需求,縱使孩子具有優秀的先天條件,卻得不到應有的發展,當孩子想跑、想玩時,大人會害怕孩子受傷而禁止他。如此的話,孩子便會養成不好動的習慣,身體變得遲熟、孱弱多病,心智的發展也必然受到阻礙,性格也會變得退縮膽小、缺乏自信、無法面對困難。我們必須明白,關懷是心靈上的溝通,並不是行為上的干預。過份的干預既令孩子反感,也妨礙他發展潛能。

2、戒過份寵愛

事事順從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事情,孩子什麼事情都不必動手,於是容易變得以自我為中心、任性、依賴、遲熟、不能忍讓、也不懂自己照顧自己,即使表面看來柔順溫和,但當孩子長大,需要面對難題時,就可能出現性格突變。

家長的包辦代替是孩子形成性格軟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情。這等於剝奪了孩子自我表現的機會,導致了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萎縮……

3、戒揠苗助長

孩子年紀愈小,基本動作愈少受學習或訓練影響。不顧孩子的發育情況,強迫他提早學站、學走路、學寫字……造成孩子身心嚴重失衡,導致產生脾氣暴躁、焦慮、冷淡、退縮等問題,兼且會拒絕學習,也不懂與人和諧相處。

4、戒過份專制

經常以權威口吻規范孩子的舉動、限制他的自由、否定他的想法,會使孩子長期處於恐慌之中,無法表達自己,只懂唯唯諾諾,不懂快樂;並使他失去自信,變得緊張、沒有安全感,面對事情不知所措,失去嘗試新事物的勇氣等。另外,為了發洩不滿,孩子會欺負比他小的孩子,當孩子長大,他更可能會對我們存有懷恨的心理,把以往積壓的不滿,發洩回我們身上。

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兩種心理狀態: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財產,對子女具有絕對權威;二是父母將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現,希望子女能實現自己想實現,但沒有實現的理想。因此,父母的理想,把自己的生活經驗灌輸給孩子,企圖讓孩子按父傅納柘肴ド睢?nbsp;

5、戒臉孔嚴厲

孩子無法在嚴肅當中感受到我們的愛,擺出嚴厲的臉孔,只會令他對您卻步。我們應避免用苛刻字眼責備他,即使他做得不夠好,也應溫和地給他意見,使他容易接受。

許多父母對孩子期望很高,卻又很吝啬贊美自己的孩子。他們常常擺出一副長者的面孔責備孩子,以為這樣才是教育,其實卻忽視了贊美所帶來的奇妙的教育效果。適宜的贊美能產生多方面的教育效果……

6、戒忽略孩子優點

覺得孩子沒什麼長處,就算有,也視之為理所當然,使其天份無從發揮。

中國人比較謙遜,不在人前稱贊孩子,有時還會不經意地批評他。其實,我們對孩子的評價是他建立自我形象的依據,如果經常提及他的缺點,孩子會懷疑自己的能力,不僅影響其自信心,甚至會認定自己一無是處,更不思進取。

表揚要及時,對應表揚的行為,父母要及時表揚。否則,孩子會弄不清楚為什麼受到了表揚,因而對這個表揚不會有什麼印象,更提不到強化好的行為了。表揚要具體,表揚的越具體,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

7、戒忽略孩子說話

孩子喜歡問問題,我們會覺得很煩,而打斷孩子的話,或要他收口;人家問孩子問題,我們卻經常替孩子說話。這樣,會剝奪孩子練習說話的機會,導致自我表達能力差,孩子並會漸漸不再跟我們說話,嚴重影響親子間的溝通。

與孩子交談,首先要制造一種和諧的氣氛,說句笑話,講點令人高興的事情,拉近了感情距離,效果就會好得多……

8、戒經常對孩子唠叨

誤以為多對孩子說幾次,他就應該懂得如何做,即使在安慰孩子時,也是喋喋不休地指出他的過失,叮咛告誡他應該如何做,而忽略孩子的難處。孩子難免會感到麻木,變得了無生氣,沒有自信。另外,唠叨還會使自己的脾氣變得暴躁,情緒變得無法控制。

學會運用藝術語言。假如你一定要重復地說,那麼就將唠叨的語氣改為提醒。唠叨讓人厭煩,易招致怒氣,提醒的語氣聽起來則有幫助的意味,表示你和孩子站在一邊。切實地為孩子提供自由選擇的空間……

9、戒嘲笑挑剔

挑剔孩子的過失,經常把其缺點掛在嘴邊,說話刻薄,用罵人的字眼嘲笑他“笨手笨腳”“無用”等,甚至在別人面前斥責數落孩子,均會使他感到丟臉,嚴重損害其自尊,變得自卑懦弱,認為自己真的沒有能力做好事情,不敢發展潛能,記憶力和創造力也因而大減,變得退縮、膽小、缺乏自信。須知道,孩子的自尊心一旦受到傷害,是需要一段長時間,甚至永遠無法重新建立起來的。另一可能是,孩子會對我們產生怨恨,不但不會尊重您,長大後還會找機會報復。

10、戒對孩子亂發脾氣
父母情緒不穩定、亂發脾氣,會令孩子的性格變得扭曲、行為變得極端:一是變得反叛、是非不分、缺乏責任感;或是變得自閉、缺乏安全感;也可能同樣愛亂發脾氣。
 

怎麼樣提高記憶力與記性呢?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