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外,家長不要讓寶寶穿易刺激皮膚的衣服,如羊毛、絲、尼龍等。
3、修短指甲 若患上劇癢的異位性皮炎或接觸性皮炎,家長要經常修短寶寶的指甲,減少抓傷的機會。
4、戒口 除異位性皮炎外,其他濕疹都無須戒口。讓寶寶少吃動物蛋白質,如牛奶、蛋,必須在醫生或營養師的監督下進行。在沒有明顯證據時,最好不要隨便禁食某類食品。不提倡為了避免過敏,而使寶寶得不到應有的營養。 有可能是荨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於各種致敏因素,如藥物、食品、花粉、感染等引起皮膚、粘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皮損形態不規則,一般24小時內會消退,也可反復發作,遷延不愈。更多詳情請咨詢專業醫生。 有可能是荨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於各種致敏因素,如藥物、食品、花粉、感染等引起皮膚、粘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皮損形態不規則,一般24小時內會消退,也可反復發作,遷延不愈。更多詳情請咨詢專業醫生。 多形紅斑病又稱滲出性多形紅斑,是一種病因復雜的急性炎症性皮膚病。皮疹具有多形性,常伴粘膜損害,其特征性皮損為虹膜樣紅斑。本病春秋季好發,易復發。10-30歲發病率最高。 [病因及發病機理] 病因尚未明了,誘發因素有: (1)感染為較常見的誘因,其中最常見的為單純疱疹病毒感染,一些細菌、真菌、支原體和原蟲感染亦可誘發。 (2)藥物及某些食物如磺胺、巴比妥、安替比林、疫苗等藥物及進食變質的魚類、肉類。 (3)物理因素如寒冷、日光、放射線等。 (4)一些疾病如惡性腫瘤、結締組織病及妊娠、月經等。 發病機理:目前一般認為本病是外來抗原激發了機體的特異性細胞毒反應而引起表皮細胞損傷。
[臨床表現] 前期症狀可有畏寒發熱、全身不適及咽痛等。皮疹於24小時內發生,對稱分布,好發於口鼻周圍、手足背、前臂及小腿伸側,亦可見於軀干。損害為紅斑、丘疹、斑丘疹、結節、水疱,重者可出現大疱、血疱或紫癜。常伴有瘙癢、疼痛或燒灼感。口、鼻、眼及外生殖器粘膜可受累,出現紅腫、水疱及糜爛。臨床上常以一種類型皮損為主,同時兼有其它類型皮損。按皮損特點,臨床分為三型。 (一)斑疹-丘疹型此型最常見,初起為圓形水腫性紅斑或扁平丘疹,扁豆至硬幣大小,顏色鮮紅,境界清楚。皮疹呈遠心性擴展,1-2日後中央變成暗紫色,或出現紫癜、水疱甚至血疱,形成所謂虹膜狀或靶形損害,為本病特征性損害。皮損呈對稱分布,手背、前臂、足踝等處為好發部位。此型粘膜損害較少,全身症狀輕微。 (二)水疱-大疱型損害以集簇或散在的水疱、大疱為主。水疱可發生於紅斑基礎上,此時皮損中央為水疱、大疱或血疱,疱周圍繞暗紅色暈輪,呈虹膜樣。此型常伴有口、鼻、生殖器等處粘膜水疱、糜爛。可出現關節痛、發熱、蛋白尿和血沉增快等全身症狀。 (三)重症型又稱stevens-johnson綜合征。發病急驟,常有高熱、頭痛、咽痛、關節痛及全身不適症狀。皮損為鮮紅色或暗紅色虹膜樣紅斑或瘀斑,其上有水疱、大疱或血疱,尼氏征可陽性。皮損可融合成大片狀,分布廣泛。口、鼻、眼、生殖器等部位及粘膜受累嚴重。口、鼻粘膜出現水疱糜爛,眼部出現結膜炎、角膜炎、角膜潰瘍,重者可致全眼球炎及失明。還可並發肺炎、心肌炎、關節炎、消化道潰瘍及肝、腎損害等,出現相關臨床症狀及體征。皮損可繼發感染,甚至出現敗血症。本型可因搶救不及時而引起死亡。 [組織病理] 可見角朊細胞部分壞死,基底細胞液化變性形成表皮下水疱,細胞內水腫及海綿形成。真皮上部有顯著血管炎改變,血管周圍有淋巴細胞浸潤,混有中性粒細胞及嗜酸性細胞。 [診斷及鑒別診斷] 根據皮損特征,結合好發部位,一般診斷不難。應注意仔細詢問病史,尋找誘因。需與以下疾病鑒別: (一)凍瘡發生於冬季。好發於手足、耳廓、鼻尖及面頰等暴露部位,皮損為深紅色或紫紅色水腫性紅斑,重者可出現水疱、糜爛,但一般無虹膜樣損害,不伴有粘膜損害。 (二)藥疹多形紅斑型藥疹表現可與多形紅斑相似,但有明確服藥史,無季節性和一定的好發部位。 (三)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lyell病)應與重症多形紅斑相鑒別。本病發病急劇,經過迅速,皮疹初始於面、頸及胸部,迅速波及全身,皮損呈二度燙傷樣大片松解壞死,皮膚呈暗自紅色,尼氏征陽性。 [防治] (一)尋找及去除誘因:如清除體內感染灶,停用可疑致敏藥物。 (二)輕型病例一般給予對症治療,如抗組織胺藥、鈣劑、維生素c等,外用爐甘石洗劑或皮質類固醇霜劑。 (三)重症病例應及時給予足量皮質類固醇激素。感染誘發的多形紅斑應選用適合的抗生素,皮膚粘膜糜爛嚴重者亦應選用抗生素防治感染,但應注意避免可能致敏的藥物。同時應根據病情給予各種支持療法,保持水、電介質平衡,改善全身營養狀況。要重視皮膚粘膜的護理,保持好口腔清潔,可用3%雙氧水或洗必泰漱口液漱口,因口腔粘膜糜爛疼痛而影響進食者,進食前可用1%利多卡因含漱。為避免或減輕眼部後遺症,要及時清理分泌物,用抗生素和可的松眼藥水交替點眼,夜間可用紅霉素眼膏。對皮膚大疱應抽取疱液,糜爛滲出多時用3%硼酸或1/8000高錳酸鉀液濕敷。 股癬及其治療
股癬多數是由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和絮狀表皮癬菌等真菌引起。它們主要感染人體淺表組織,故又稱為淺部真菌。其形態可分為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和菌絲,生長適宜溫度為20℃~27℃,通過培養一般1~2周可生長良好,少數癬菌不易人工培養,如花斑癬菌和鼻孢子菌。一般真菌對酸、鹼、乙醇等化學試劑比細菌耐受,實驗人員常利用這一點,將皮膚和標本中的雜菌殺死後,再做真菌培養。 股癬可通過性接觸或其他的直接接觸如同床共被或直接同已被感染的動物如狗、貓、兔等接觸而感染;也可因間接接觸已被患者污染的衣物用具而感染;也可由自身的手、足甲癬引起自身感染;也可因長期應用激素類藥物或糖尿病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情況下誘發感染。 本病常發生於夏季和炎熱潮濕地區。男多於女。 淺部真菌寄生於人或動物的表皮角質層內,其代謝產物作為毒素或變態反應原引起皮膚炎症。 股癬多發生於外生殖器、腹股溝、會陰部和肛門周圍。其損害表現為首先在股內側上端與陰囊對應部出現小丘疹或水疱,向周圍發展,形成半環形損害。皮損邊緣清楚、隆起。炎症減退後皮損呈紅棕色,伴有鱗屑。常為單側,亦見有雙側對稱分布。由於該部位多汗、潮濕、易磨擦,故炎症反應一般比體癬重。男性股癬左側較重,皮損面積較大,常伴劇烈瘙癢,有時可波及到陰囊和陰莖,嚴重時可向前後上方蔓延。婦性股癬多累及臀部、恥部,甚至損害至下腹部和腰部,形成大片皮疹。 依據上述症狀和損傷部位皮屑做真菌檢查,即可作出診斷。要與銀屑病、玫瑰糠疹、脂溢性皮炎等相鑒別。 治療:以外用藥為主。洗淨患部可搽復方苯甲酸軟膏、克霉唑霜、2%咪康唑霜或1%益康唑霜,每日2次,連用2~4周。因腹部皮膚柔嫩,應避免外用有刺激性的癬藥。對皮損廣泛、炎症嚴重、治療效果不良的頑固病例,可考慮口服灰黃霉素片,每日0.6克,連續2~4周,或酮康唑片,每日0.2克,連用4~8周。 中藥治療可外用5%硫磺軟膏,每日2次連續2~4周。
股癬是指股內側、會陰、臀部感染真菌後引起的皮膚病。股癬的真菌可以通過內衣、浴巾等傳播,也可通過性生活傳播,故股癬也被列入性傳播性疾病之中。但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股癬就一定是通過性交傳染的,臨床上80%以上的股癬是通過非性交傳播的。
在我國引起股癬的病原體主要是毛癬菌屬的紅色毛癬菌和石膏樣毛癬菌,表皮癬菌屬的絮狀表皮癬菌以及少數白色念珠菌。
主要症狀是局部瘙癢明顯。本病容易復發。多由於接觸患癬病人或通過貓、狗等傳染,或通過衣物用具而間接傳染,或先患足癬,因搔抓蔓延而傳染。夏季時節,氣候炎熱潮濕,人體多汗,尤其是股內,如不及時洗澡,或穿著緊身內褲大量汗液來不及蒸發,則易得此病。另外,患有糖尿病、白帶過多等的病人,以及長期口服或局部應用大量廣譜抗生素或皮質類固醇,也易患股癬。從發病率來看,主要是青年人,男性多於女性。本病多發於夏季,氣候潮濕或炎熱往往使病情加重,冬季緩解或痊愈。
股癬是好發於股部的皮膚病,有時還可累及會陰、陰阜部、肛周、臀部、陰囊皺褶等處,瘙癢劇烈,由於搔抓,患者可繼發皮炎、苔癬化改變或繼發感染。
■股癬皮疹的特征為:
(1)股癬剛開始時,為邊緣清晰、稍微隆起的紅斑,漸漸擴大,上面有落屑,漸漸由紅色轉為褐色或膚色。
(2)病損的中心漸漸自動愈合,向周圍發展,紅斑的邊緣炎症比較明顯,上面可有皮疹、水疱、痂皮,甚至糜爛,形成環形。
(3)愈後留下暫時性色素沉著,瘙癢症狀嚴重。
要明確診斷為股癬,首先,要找有經驗的專科醫師診治,專科醫師很容易根據病史、症狀、體征及化驗檢查作出明確診斷。股癬是霉菌感染,一般說,作一個落屑的直接鏡檢,即取皮損邊緣處的小片鱗屑,置於玻璃片上,滴入一點氫氧化鉀溶液,使角質蛋白溶解,然後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有否真菌的菌絲,就可以明確診斷。當然,有條件的,還可依真菌的培養作出更明確的診斷。
診斷股癬並不困難,但應謹慎地與一些皮膚病進行鑒別,不然治療很難作到有的放矢。容易與股癬混淆的皮膚病主要有:
(1)脂溢性皮炎:有時也可侵犯陰股部,皮疹為淡紅色斑,有脫屑,有的呈環狀,邊界清楚,但直接鏡檢真菌為陰性。
(2)紅癬:由一種棒狀桿菌引起的皮膚病,常見於腋下、股部等處,病變部位皮膚為磚紅色,邊緣沒有炎性環,不癢,直接鏡檢真菌為陰性。
(3)銀屑病:俗稱牛皮癬,可侵犯股部,表現為環狀或斑塊狀紅斑,一般表面有較厚的鱗屑,全身其他部位也可有同樣的皮疹。
股癬多見於臀部和大腿上內側,但也常侵犯陰莖。初起為小丘診(小疙瘩),奇癢,然後擴大形成邊緣呈環狀凸起,中央平坦的圓形或多形性皮損,常見脫屑。引起人們的憂慮,以為是性病。這種憂慮是沒有必要的。
股癬是較頑固的疾病,極容易復發,對很多藥都敏感,但治療結束後一定時間內仍可以復發。一般以外治為主,不需內治;但頑固者、泛發者可以加用內治療法。常用於治療股癬的藥:
(1)復方雷瑣辛溶液,為醫院內部制劑,刺激小,作用迅速,每天外用1~2次,連用10天即可達到臨床痊愈。
(2)復方達克寧,西安楊森制藥廠出品,見效快,止癢效果好。
(3)1%克霉唑、克烈癬霜,1%益康唑霜等。我建議用克霉唑。
陰莖處皮膚薄嫩,治療時不可用刺激性過強的藥物,如久治不愈,或面積大,發病廣泛者,可內服斯皮仁諾200mg,每日1次,連續5天。
臨床表明,中草藥外洗是治療股癬有效的方法之一,它見效快,止癢好,治愈後不容易復發。實驗證實,像中藥黃柏、蒼術、百部、青木香、土槿皮、艾葉、花椒、地膚子、苦參、土大黃、厚樸等均有良好的抗真菌效果。青木香60g百部30g苦參10g地膚子30g黃柏10g艾葉10g川椒6g。煎水,待溫外洗,每日1次,每次20分鐘,見效奇快。
■預防股癬
(1)潔身自好,不與他人發生不正當性關系。不使用他人內衣、內褲及洗浴用品。
(2)經常換洗內褲,並保持外陰部清潔,經常洗曬衣被。
(3)減少出汗,促進股根部蒸發作用。盡量保持干燥,穿寬松合貼身內褲。
(4)如患有灰指甲、鵝掌風、圓癬,應積極治療,以防經手傳染於陰股部 治療: 手足癬:局部治療為主,根據不同類型而選不同的抗真菌藥。
水疱型:可用酊劑,復方苯甲酸酒精,復方士槿皮酊。 浸漬糜爛型:滲出液不多時用足粉,足爽粉;滲出液多用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