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為什麼剛出生的嬰兒會全身都是黑的正文

為什麼剛出生的嬰兒會全身都是黑的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為什麼剛出生的嬰兒會全身都是黑的
 
新生兒皮下脂肪比較薄~有時候看到毛細血管覺得發黑了~等寶寶睡著啦或者情緒穩定,就退下去了,一喝奶或者哭鬧,血管充血臉就又黑了
 
剛出生嬰兒哭的原因很多,肚子餓了要哭,有毛病的時候要哭,撒嬌、淘氣的時候也會哭。
有時,寶寶是在做運動呢!孩子的生理發育皆未完善,需借助一定的運動量才能促進身體全面成長。新生兒和初期嬰兒只能躺在床上舞動四肢,這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借助啼哭加大運動量。同時,喂養過量的主要後果是嬰兒體重增加過快,新生兒和嬰兒初期對此有防御的本能反應,表現為反流和哭鬧,反流是將多余的食物排出體外,哭鬧是借助啼哭消耗體內多余的熱量,以達到全身營養的平衡。

一般說來,身體健康、發育正常和得到母愛的嬰兒都是不怎麼愛哭的。如果出生數月後,嬰兒還是愛哭,可不是個好信號。
嬰兒的哭聲,母親應加以判別。
正常哭聲----
運動性哭聲:嬰兒睡覺醒來,運動肢體時,常伴有節奏性的哭聲,聲音響亮,音調柔和,不嘶不啞,而臉色紅潤,呼吸正常。這對肺的舒張和呼吸肌的鍛煉均有益。
覓食性哭聲:其聲調與運動性哭聲接近,但哭性急,節奏緊密。這時,如果母親用奶頭或手指觸及孩子的口角,嬰兒就會立即轉向奶頭或手指側,口唇做吮吸動作,哭聲停止。
求抱性哭聲:開始哭聲緩和,斷斷續續。當一直得不到家人抱時聲調逐漸提高,哭聲變為連續性。被抱起後,則哭聲立即停止。這常見於某些已養成愛抱習慣的孩子。
反抗性哭聲:孩子感到不舒服,如尿布浸濕、衣著過緊、感覺冷熱、銳物刺痛以及昆蟲叮咬時,也會發出哭聲。開始時是間歇性的“咿咿呀呀”,一般不劇烈,哭哭停停。如果沒有人注意,幫助解決“問題”,那麼哭聲會逐漸變大,變為連續性。

異常哭聲----
腸套疊性哭聲:多為陣發性,孩子突然嚎叫,哭聲緊迫,音調亢進,同時臉色蒼白,大汗淋漓,表情痛苦,煩躁不安,手足舞動。一會兒,哭鬧停止,趨於平靜,如此反復發生。患兒常伴有嘔吐、腹部腫塊和便血等。
腹瀉前哭聲:腹瀉患兒在排便前因腸蠕動增加,感覺不適,常會哭鬧,排便後,哭聲自停。
腸痙攣性哭聲:突然發生的陣發性啼哭,音調高亢,兩腿蜷曲,一陣哭鬧後轉而安靜,反復發生。
中耳炎性哭聲:患兒哭鬧時用手抓耳,搖頭。若牽拉患兒的耳廓時,哭鬧加劇,這時要想到孩子是否得了中耳炎。
吃奶時哭聲:孩子感冒鼻塞,口腔有炎症、潰瘍,咽後壁有膿腫時,多在哺乳或進食時哭鬧,甚至拒絕飲食。
此外,若孩子的哭聲嘶啞,要想到喉炎、喉頭水腫;新生兒出現尖叫樣哭聲要警惕是否為顱內出血;哭鬧時伴有點頭樣抽搐,孩子可能患了嬰兒痙攣症;哭時無淚時,則是脫水的表現;而持續性哭鬧、呻吟、煩躁不安、可能是心力衰竭所致。
 
(一)正常新生兒

1.正常新生兒的特點

正常新生兒(normalnewborninfant)系指胎齡37-42周(259天~294天),出生體重在2500克以上,無任何疾病的新生兒。正常新生兒具備以下特點:

(1)外觀特點:正常新生兒頭大,頭部與全身的比例為1:4。皮膚紅潤,剛出生時皮膚覆蓋一層胎脂,生後數小時候被吸收。胎毛少。毛發分條清楚,耳殼軟骨發育良好。乳暈清楚,乳頭突起,乳房可摸到結節。腹部呈桶狀。四肢短,呈屈曲狀,整個足底已有足紋,男嬰睾丸下降,女嬰大陰唇完全遮蓋小陰唇,生後可有陰囊或陰阜的水腫,數日內消退。

(2)呼吸系統:胎兒在宮內有弱而無效的呼吸動作,出生後由於環境溫度改變、臍帶結扎、產道擠壓等刺激,興奮了小兒呼吸中樞,建立了自主呼吸。第一次呼吸前,應清除口咽部粘液及羊水以免吸入。新生兒胸腔小,肋間肌較弱,呼吸主要依靠膈肌升降。新生兒呼吸運動淺表,呼吸頻率較快,達40~44次/分。由於呼吸中樞調節功能欠健全,呼吸節律不規則。

(3)循環系統:胎兒出生後血液循環動力學發生了以下重要的改變:臍血管結扎;肺膨脹與通氣使肺血管阻力下降;卵圓孔和動脈導管功能性關閉。新生兒血流多分布於軀干部,四肢較少,故肝脾易觸及。心率波動較大,生後24小時內85~145次/分,1~7天100~175次/分,8~28天115~190次/分。收縮壓波動於6.66-10.66kpa(50-80mmhg),舒張壓波動於4-6.66kpa(30-50mmhg)范圍內。

(4)消化系統:新生兒消化道面積較大,腸壁通透性也較高。除胰澱粉酶外,能分泌足夠的消化酶,消化蛋白質的能力好。吞咽功能完善,但因胃成橫位,食道下端括約肌不發達,易發生溢乳。因肝髒酶活力低下,葡萄糖醛酸轉換酶活力不足,可發生生理性黃疸。對某些藥物解毒能力差,劑量稍大可引起嚴重毒性反應。生後10~12小時內開始排墨綠色胎便,3~4天轉為過渡性大便。24小時後仍未見胎糞排出,應進行檢查排除先天畸形。

(5)血液系統:血容量多少與臍帶結扎早晚有關,出生時紅細胞較多,不久逐漸下降,血紅蛋白中胎兒血紅蛋白占70~80%。白細胞計數第一天較高,第三天明顯下降,第五天接近嬰兒期。

(6)泌尿系統:多數第一天排尿,少數第二天排尿,生後48小時不排尿,需要檢查原因。腎小管濾過率及腎濃縮功能較差,腎排磷功能亦差。牛乳喂養者血磷偏高,可使血鈣很低。

(7)神經系統:新生兒腦相對較大,但溝回仍未完全形成,脊髓相對較長,下端約在第3-4腰椎水平上。新生兒和嬰幼兒具有特殊的神經反射如覓食反射、吸吮反射、吞咽反射、握持反射、擁抱反射、踏步反射等,如有神經系統損傷或顱內出血,這些神經反射可消失。正常情況下,生後3~4個月這些神經反射自然消失,腦發育落後或脊髓運動區有病變可延遲消失。佛斯特征、巴彬斯基征、克匿格征呈陽性。因大腦皮質和紋狀體發育尚未完善,神經髓鞘未完全形成,易出現泛化反應。

(8)免疫:igg可從母體通過胎盤傳遞給胎兒,iga和igm不能通過胎盤。新生兒非特異性及特異性免疫功能均不成熟,使新生兒易患各種感染,因此應特別注意清潔消毒,預防感染。

(9)體溫調節:新生兒皮下脂肪菲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易散熱。對寒冷反應主要依賴棕色脂肪組織(brownadiposetissue,bat)產熱,棕色脂肪分布於中心動脈附近、兩肩胛之間、眼眶後及腎周圍等處,受去甲腎上腺素調節而發揮化學產熱作用。室溫過高時,皮膚出汗增加散熱,當體內水分不足,可能發生發熱稱為脫水熱。由於體溫調節功能差,應注意保暖。

(10)水電解質平衡和能量代謝:新生兒體液總量占體重的80%,以後逐漸減

少。新生兒每日不顯性失水約30~35ml/kg,尿25~65ml/kg,糞便中約2~5ml/kg。新生兒血鉀也較高,但無症狀。血鈣生後頭2天較低。按體重計,代謝較成人高。由於糖原儲備少,代償能力差,易出現低血糖。靜脈輸注葡萄糖不宜過快,一般6~8mg/kg/分,以免高血糖。新生兒基礎代謝和不同日齡水的維持量見表3-7-1和表3-7-2。
孩子過出世頭特別長可能是他母親在生他的時候被夾過的.

這沒什麼的,隨著孩子骨骼的成長的發育會漫漫好的.你不必擔心.大多都是在分娩的時候,經過產道是擠壓所致,慢慢會恢復的,不用擔心。 因為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人越來越聰明了這很正常,你的孩子一定是自然分娩的。胎兒在母親腹中經產道分娩時,會被腹壓壓向產道,產道大小是一定的,而胎兒的頭骨是較軟的,可以產生一定程度的變形,生產時就把頭擠長了,過一段時間就會恢復正常。提醒你一點:孩子睡覺時,不能長期一個姿勢,否則頭會偏,長大了臉偏頭難看。  嬰兒經過產道的擠壓,頭部有些變形是屬於正常的,你不必擔心咯,等到嬰兒長大,隨著骨骼的發育,就會恢復。如果你的小孩還很小的話,每天利用喂奶時間,用手輕輕地按摩,一定會起到很好的效果。先過幾天看看,如果沒恢復可以去兒科醫院看看小孩出生時,因為頭經過產道的擠壓所以會特別長,別擔心過幾天就好了不會有問題.我的孩子剛生下來頭也特別長,這是在分娩過程中孩子通過產道擠壓而成的過些日子就好了.沒關系的!這是正常現象,但平時還是要用定型枕頭進行調整

平時睡覺多注意姿式,不然的話會越來越嚴重
 

我孩子吐奶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