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我的寶寶有脾虛嗎?正文

我的寶寶有脾虛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寶寶八個月,小丫頭.精神還不錯,三個小時吃一次,一次一碗粥,只在睡前喝奶和天亮睡醒喝一點.惠氏的.挺愛出汗的,有時半夜睡著睡著就會哭起來,舌苔白,而且長不胖.體檢時醫生說營養不良,還有點貧血.最近拉大便很硬,落地有聲.再吃點什麼又腹瀉,稀湖狀.深色帶點綠.腹有點脹.不知道她是否脾虛?
 
中醫脾虛症是指中醫所稱之脾髒虛弱而引起的病症,其病情雖較繁雜,主要有嘔吐、洩瀉、水腫、出血、經閉、帶下、四肢逆冷、小兒多涎等。
1、脾氣虛:腹脹納少,食後脹甚,肢體倦怠,神疲乏力,少言懶語,形體消瘦,或肥胖浮腫,舌苔淡白。
2、脾陽虛:大便溏稀,納少腹脹,腹痛綿綿,喜溫喜按,行寒氣怯,四肢不溫,面目無華或浮腫,小便短少或白帶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氣下陷:如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
4、脾不統血:多見於慢性出血的病證,如月經過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見脾氣虛弱的一些症狀。
[編輯本段]病因
脾在五行中屬土,在五髒陰陽中屬陰中之至陰。脾主運化,統血,升清,輸布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人體出生後,各髒腑組織器官皆依賴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養,故稱脾為“後天之本”。其與胃、肉、唇、口等構成脾系統。素體脾虛或飲食不節、情志因素、勞逸失調,藥、食損脾或慢性腎病患者濕邪久居,損傷脾氣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虛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病都可出現或伴有脾虛。
1、脾氣虛:多因飲食不節,或勞倦過度,或憂思日久,損傷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體虛弱。
2、脾陽虛:多因脾氣虛衰進一步發展而成,也可因飲食失調,過食生冷,或因寒涼藥物太過,損傷脾陽,或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氣下陷:中氣亦指脾氣。脾氣上升,將水谷精微之氣上輸於肺,以榮養其他髒腑,若脾虛中氣下陷,可出現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症。
4、脾不統血:脾氣虛弱,不能攝血,則血不循經。
西醫認為,脾虛的原因例如中老年,牙齒松動、脫落,味覺減退;胃腸道平滑肌開始萎縮,彈性減低,蠕動變慢,食物在胃腸道中行進(消化)速度減慢,易於滯留;同時,胃腸道內的表面的枯膜逐漸變薄,消化腺也逐漸萎縮,消化液分泌減少,對食物的分解能力降低。由於這些生理的變化,就造成了中老年人的脾胃逐漸衰弱,消化功能下降,從而發生了上述的種種不適。
 

活躍度系統恢復正常!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