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小兒面癱怎麼治療效果好正文

小兒面癱怎麼治療效果好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小孩兒22個月,面癱近十天,平時看不出來。一哭一笑嘴眼向一側歪斜特別明顯。且另一側眼睛總是含著眼淚。經醫生鑒定是小兒面癱。(應該是病毒性的)因為抽血化驗小兒淋巴細胞高。有的醫生讓用西藥,激素治療。有的建議用中醫針炙治療。急求:有明白此病的留下對小孩有利的治療方法讓孩子痊愈。謝謝。一位媽媽
 
我是一名中醫師,我到不是老王賣瓜,治療面癱中醫確實有比西醫強很多的優勢,針灸治療一過性的面癱有立桿見影的效果,但鑒於你的孩子比較小,針灸不太適合,我建議你去帶孩子看中醫,吃中藥,中醫講究辨證論治,沒見到病人是不能開藥的,所以你還是帶孩子去醫院看一下,再說中藥的副作用要比西藥小,你的孩子這麼小,還是吃中藥好一點
 
您好!您這樣的情況可以繼續針灸及中藥湯劑治療,請不要氣餒放棄!
偏方治面癱
取活鳝魚宰殺後取血塗抹癱面皮膚,24小時後,或至少12小時後洗掉,一周左右可見效。
 巴豆酒
[藥物組成]巴豆3—5粒
[功能主治]溫經、祛痰、通絡。主治面神經麻痺。
[用法用量]外熏面癱之手掌心勞宮穴,每次1-2小時,重者可治療4小時,每日一次,五次為一療程。
[制備方法]巴豆研細,放鋁壺或玻璃瓶中,加入75%乙醇(酒精)或好燒酒500ml,炖熱外用。
============================
面癱的護理方法
1、心理護理:患者多為突然起病,難免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的情緒,有的擔心面容改變而羞於見人及治療效果不好而留下後遺症,這時要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釋和安慰疏導工作,緩解其緊張情緒,使病人情緒穩定,身心處於最佳狀態接受治療及護理,以提高治療效果。
2、護眼:由於眼睑閉合不全或不能閉合,瞬目動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長期外露,易導致眼內感染,損害角膜,因此眼睛的保護的非常重要的,減少用眼,外出時戴墨鏡保護,同時滴一些有潤滑、消炎、營養作用的眼藥水,睡覺時可戴眼罩或蓋紗塊保護。
3、局部護理:熱敷祛風:以生姜末局部敷於面癱側,每日1/2小時;溫濕毛巾熱敷面部,每日2—3次,並於早晚自行按摩患側,按摩時力度要適宜、部位准確;只要患側面肌能運動就可自行對鏡子做皺額、閉眼、吹口哨、示齒等動作,每個動作做2個八拍或4個八拍,每天2—3次,對於防止麻痺肌肉的萎縮及促進康復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面癱患者應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臉,避免直接吹風,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
自我按摩治面癱
本病治療除根治原發病外,主要療法為針灸、理療、按摩、藥物等。自我按摩可提高療效,縮短病程。現將具體操作方法介紹如下:
1.准備。取臥床位者枕好;若坐位者頭靠牆壁。患者思想集中排除雜念。按摩前先做熱敷或中藥煎湯(桂枝9克,防風9克,蘇葉9克)浸濕毛巾熱敷。謹防藥液誤入眼內。
2.輪刮眼睑。以兩手食指及中指的羅紋面為術端,分別從眼內眦向外均衡刮上下眼睑各50次,然後輕揉眼皮20-30轉。
3.指擦鼻翼。以兩手食指羅紋面為術端,分別從鼻根兩側向下擦至鼻翼兩旁迎相穴50次,在該穴處輕按揉1-2分鐘(迎香穴在鼻翼旁開0.5公分)。指端按壓由輕漸重,可治口角歪斜、鼻塞之症。
4.點捻四白穴。該穴在眶下孔凹陷處,瞳孔直下。以食指為術端捻四白穴,邊捻邊漸施壓力。持續1-2分鐘。
5.掌揉頰車、地倉穴。以同側手之大魚肌緊貼病側頰車穴(咀嚼肌),邊揉邊移至地倉穴(口角旁開0.5公分),往返50次。
治療時注意面部保暖,莫受冷風吹,忌冷水洗臉,不食刺激性食物。每天按摩1-2次,對治愈面癱大有裨益。
====================================
面癱及面部神經疾病--綠色食療
補充鈣及維生素b族元素,對面神經疾病都有幫助。
鈣不僅能對骨骼和智力有益,還能促進肌肉及神經功能正常,由於面神經疾病患者主要是面神經傳導障礙而導致肌肉萎縮,所以補鈣很重要,排骨、深綠色蔬菜、蛋黃、海帶、芝麻、水果、胡蘿卜、西瓜、奶制品等都富含鈣質,。
維生素b族元素對面神經疾病也有幫助,如b1、b2、b12等。維生素b族富含於下列食品中:香菜、番茄、冬瓜、黃瓜、木瓜、蘋果、菠蘿、梨、桃、西瓜、杏、柿子、葡萄。維生素b,能夠幫助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所以應該適當進補。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款:菠蘿、奶汁炖排骨,做法是這樣的:先把排骨用鮮奶泡上一小時,然後爆鍋,把排骨稍煎一下,注意不要煎老了,然後加好調料和上湯用中火炖上三十分鐘。用排骨、牛奶是因為他們含有豐富的鈣,菠蘿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此外,排骨中還含有鎂,鎂可以在鈣和鉀的新陳代謝中,對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起重要作用。綠葉蔬菜、麥芽、紅糖、干棗、谷類、排骨等食品中富含鎂。在起鍋前5分鐘要把菠蘿放進去。這就是今天為您帶來的菠蘿奶汁炖排骨。
 
小兒腦癱的症狀
小兒腦癱是產婦在懷孕期、圍產期以及小兒出生後喂養不當所致的疾病。其早期症狀表現為持續哭鬧及入睡難、對噪音及體位改變敏感,喂養、護理困難,在發育過程中會出現運動發育落後及異常等,常伴有智力低下、語言、視覺等認知障礙。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表現為肌肉張力、反射、姿勢異常,甚至肌肉攣縮、關節變形及脫位、骨折等。一般來說早期症狀不很明顯,不易引起家長的重視,有的出現類似缺鈣的情況,這常常讓家長作出錯誤判斷,贻誤早期診治,有的甚至導致終生的遺憾。小兒腦癱不僅會引起小兒的運動、視覺、聽覺、語言等障礙,還會對孩子的心理發育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腦癱的表現由於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種各樣,但早期多見:(腦癱嬰兒前半期(6個月以內)的早期症狀。)
 1.身體發軟及自發運動減少,這是肌張力低下的症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則可診斷為重症腦損傷,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統疾病。
 2.身體發硬,這是肌張力亢進的症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可診斷為腦癱。
 3.反應遲鈍及叫名無反應,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現,一般認為4個月時反應遲鈍,6個月時叫名無反應,可診斷為智力低下。
 4.頭圍異常:頭圍是腦的形態發育的客觀指標,腦損傷兒往往有頭圍異常。
 5.體重增加不良、哺乳無力。
 6.固定姿勢,往往是由於腦損傷使肌張力異常所致,如角弓反張、蛙位、倒u字形姿勢等。在生後一個月就可見到。
 7.笑:如果2個月不能微笑、4個月不能大聲笑,可診斷為智力低下。
 8.手握拳:如果4個月還不能張開,或拇指內收,尤其是一側上肢存在,有重要診斷意義。
 9.身體扭轉:3-4個月的嬰兒如有身體扭轉,往往提示錐體外系損傷。
 10.頭穩定:如4個月俯臥能抬頭或坐位時頭能豎直,往往是腦損傷的重要標志。
 11.斜視:3-4個月的嬰兒有斜視及眼球運動良時,可提示有腦損傷的存在。
 12.能伸手抓物:如4-5個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診斷為智力低下或腦癱。
 13.注視手:6個月以後仍然存在,可考慮為智力低下。
 有些腦損傷較輕微,在嬰兒早期往往無明顯症狀,但在嬰兒後半期(6-12個月)則有一些其他症狀表現:1.能翻身6個月以後還不能翻身,有診斷意義。
 2.使用下肢6-7個月不用下肢短暫地支持體重
 3.用單手7-10個月的嬰兒不用單手抓玩。
 4.手笨手的精細動作,如捏小東西、解扣、系腰帶靈活,協調,在7-10個月出現有診斷意義。
 5.能獨坐7個月不能獨坐。
 6.能抓站10個月不能抓站。
 7.會與人再見10個月以後有診斷意義。
 8.使用腳尖站立10個月還用腳尖站立。
 9.能邁步13-15個月以後,還不會邁步。
 10.流口水及“吃手“12個月以後有診斷價值。
 腦癱的主要伴隨損害1.健康和體力的障礙:腦癱病兒一般身長較正常兒童矮,營養亦差,常有呼吸障礙和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
 2.智能、情緒問題,並發智能低下率最高,多動、情緒不穩,自閉亦多,智商測定困難。
 3.癫痫據統計約有半數伴發癫痫。
 4.語言障礙由於發聲、構音器官的運動障礙和四肢運動障礙、聽覺障礙、智能和生長環境等原因導致。
 5.聽覺障礙難聽程度從高音到低音障礙種種一,家長應早作聽力檢查。
 6.視覺障礙約20%的腦癱病兒有眼的障礙,注要為內斜、外斜等眼球協調障礙,其次為眼震和凝視障礙及近視、上方視麻痺等。
不知道您說的半癱指的是哪種,醫學上沒這種說法.
有偏癱和截癱,不知道您說的是哪個.
 
治療小兒面癱的方法很多.都是一些不錯的選擇,關鍵是治療師的水平如何,能否准確的解除幼兒面癱痛苦.
\趙培印面癱膏藥在治療幼兒面癱方面也積累了經驗,願意徹底的解除你孩子的面癱病症.
 

寶寶應該玩什麼玩具,推薦一下?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