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4個月的小孩得了嬰兒濕疹怎麼辦?正文

4個月的小孩得了嬰兒濕疹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藥膏,不宜敷刺激性強的藥膏。
③慢性濕疹,皮損肥厚浸潤,可采用刺激性較強的藥膏。
④濕疹的護理,亦很重要,應注意下列幾點:a.不用水洗。不用熱水燙,少洗澡,不接觸肥皂。b.忌口。不吃魚腥,海味,羊肉等五辛發物。c.小兒勿穿戴和接觸羊毛織物。

西醫
嬰兒濕疹是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屬於變態反應性(或稱為過敏性)疾病,至於確切的病因有時很難找到。通常把嬰兒濕疹稱為"奶癬",如果用治療"癬"的藥物來治療嬰兒濕疹,病情會加重。嬰兒濕疹最早見於2-3個月的嬰兒,大多發生在面頰、額部、眉間和頭部,嚴重時軀干'肢也有。初期為紅斑,以後為小點狀丘疹、疱疹,很癢,疱疹破損,滲出液流出,干後形成痂皮。皮損常常對稱性分布。濕疹有時為干燥型,即在小丘疹上有少量灰白色糠皮帶脫屑。也可為脂溢型,在小斑丘疹上滲出淡黃色脂性液體,以後結成痂皮,以頭頂及眉際、鼻旁、耳後多見,但癢感不太明顯。

在照料有濕疹的嬰兒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盡量尋找過敏原,但往往有困難。
2、避免有剌激性的物質接觸皮膚,不要用鹼性肥皂洗患處,也不要用過燙的水洗患處,不要塗化妝品或任何油脂。
3、室溫不宜過高,否則會使濕疹癢感加重。衣服要穿得寬松些,以全棉織品為好。
4、面積不大的濕疹可塗膚輕松軟膏,不宜塗得太厚;有較多濕疹患者,需去皮膚科診治。對脂溢型濕疹千萬不能用肥皂水洗,只需經常塗一些植物油,使痂皮逐漸軟化,然後用梳子輕輕地梳理掉。
5、母乳喂養可以防止由牛奶喂養而引起異性蛋白敏所致的濕疹。
 
濕疹(eczema)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症性皮膚病,一般認為與變態反應有一定關系。其臨床表現具有對稱性、滲出性、瘙癢性、多形性和復發性等特點。也是一種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以皮疹多樣性,對稱分布、劇烈瘙癢反復發作、易演變成慢性為特征。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任何部位,任何季節,但常在冬季復發或加劇有滲出傾向,慢性病程,易反復發作。
中醫文獻中記載的“浸淫瘡”、“旋耳瘡”、“繡球風”、“四彎風”、“奶癬”等類似西醫學的急性濕疹、耳周濕疹、陰囊濕疹、異位性皮炎及嬰兒濕疹等近年來,濕疹的發病呈上升趨勢,這可能與氣候環境變化,大量化學制品在生活中的應用,精神緊張,生活節奏加快,飲食結構改變均有關系。
[編輯本段]患處皮膚特征
《醫宗》患處皮膚特征:可發生於任何部位,常見於面部、耳後、四肢屈側、乳房、手部、陰囊等處,對稱分布。
[編輯本段]分類
根據皮損特點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濕疹。三者並無明顯界限,可以相互轉變。
(1)急性濕疹:
自覺劇烈瘙癢,皮損多形性、紅斑、丘疹、丘疱疹或水疱密集成片,易滲出,境界不清,周圍散在小丘疹、丘疱疹,常伴糜爛、結痂,如繼發感染,可出現膿包或濃痂。處理適當則炎症減輕,皮損可在2~3周後消退,但常反復發作並可轉為亞急性或慢性濕疹。
(2)亞急性濕疹:
急性濕疹炎症減輕後,仍有劇烈瘙癢,皮損以丘疹、結痂和鱗屑為主,可見少量丘疱疹,輕度糜爛。治療恰當數周內可痊愈,處理不當,則可急性發作或轉為慢性濕疹。
(3)慢性濕疹:
常因急性、亞急性濕疹反復發作不愈二轉為慢性濕疹;亦可開始不明顯,因經常搔抓、摩擦或其他刺激,以致發病開始時即為慢性濕疹。其表現為患處皮膚浸潤肥厚,表面粗糙,呈暗紅色或伴色素沉著,皮損多為局限性斑塊,常見於手足、小腿、肘窩、乳房、外陰、肛門等處,邊緣清楚。病程慢性,可長達數月或數年,也可因刺激而急性發作。
中醫在臨床上將濕疹分:濕熱症,血虛風燥症。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

慢性濕疹患者要注意“脾虛夾濕”
偏濕者皮膚的水泡較多,搔後泡破滲出黏體,患者會有疲倦、胃口欠佳等症狀,中醫以除濕止癢湯治療。
慢性濕疹患者要注意“脾虛夾濕”的問題,病情日久,患者皮膚會呈現暗淡不紅、滲液少、有淡黃色的脫屑或結痂的斑片,臉色也較蒼白,胃口不好、腹脹、排便稀軟,中醫多采用除濕胃苓湯治療。
此外,也有部分慢性濕疹患者屬於“血燥”型,皮膚會變得粗糙、肥厚,表面有抓痕、血痂,膚色暗淡甚至有色素沉澱。
中醫建議,濕疹患者應避免喝酒、咖啡、辛辣刺激與油炸的食品,飲食應清淡,多吃水果蔬菜。榴蓮、芒果、龍眼、荔枝等屬熱性水果少吃,以免病情“火上加油”。患者可多吃綠豆、冬瓜、蓮子、苦瓜等清熱利濕食品。
[編輯本段]疱疹樣濕疹的病理疹斷
疱疹樣濕疹(eczemaherpeticum)於1845年由kaposi提出,又稱kaposi水痘樣疹,種痘性濕疹及柯薩奇濕疹等名稱。
【診斷】
1.診斷根據有單純疱疹接觸史和臨床特點,在原有濕疹皮膚上出現多個臍窩狀水疱和膿疱、伴全身症狀即可診斷。
2.鑒別診斷
(1)牛痘性濕疹本病有種痘史,組織病理檢查:基底層細胞原漿內有牛痘病毒包涵體。
(2)水痘發疹前全身症狀輕微,無原發濕疹等皮疹。
(3)天花有傳染流行病史,無原發濕疹病史,全身症狀重,有密集的臍窩狀膿疱。
(4)膿疱病膿疱表淺,易破形成蜜黃色膿痂,膿疱不呈臍窩狀,無全身症狀。
【治療措施】
1.有濕疹、異位性皮炎等皮膚病患兒,應避免接觸單純疱疹病人。
2.發病後及時隔離,臥床休息、多飲水,多吃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加強護理。
3.全身及局部治療可與單純疱疹治療相同。對嚴重患者,可肌注丙種球蛋白,每次3~6ml,每日或隔日1次
【病因學】
由單純疱疹病毒或牛痘病毒引起在患有濕疹、異位性皮炎及膿疱病的嬰幼兒突然發病。從細胞塗片可見單純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包涵體在細胞核內,牛痘病毒引起的在細胞漿內。
【臨床表現】
多發生於5歲以內的兒童,亦可見於成人,感染單純疱疹病毒後,約經5~9天潛伏期,突然高熱(39~40℃)、全身不適、惡心、嘔吐及嗜睡等中毒症狀。皮疹開始於面部、頸、上肢及軀干等原有皮膚病部位,也可以發生在正常皮膚上。下肢少見。皮疹特點:原有皮疹加重,突然出現許多密集的水疱,迅速變為膿疱、疱頂有臍窩、基底明顯紅腫。有時皮疹融合成片狀,經過1~2周後皮疹干燥結痂,遺留色素沉著及淺表性疤痕。附近淋巴結腫大。可並發咽炎、扁桃體炎、鼻炎、中耳炎、結膜炎、角膜炎或角膜潰瘍、肺炎及腦炎等。
[編輯本段]濕疹的發病原因和發病機理
濕疹的發病是多種因素互相作用所致。
(一)遺傳因素
某些類型的濕疹與遺傳有密切的關系。
(二)環境因素
很多研究證實環境因素是濕疹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環境包括群體環境與個體環境,人類的群體環境致病因素是指室外大范圍的空氣、水、土壤、放射源、大面積的致敏花粉植被、大面積的氣傳致敏菌源等。個體小環境是指個體的生活環境,由於人們的生活約2/3的時間在室內,因此,個體小環境對濕疹的影響更加密切。環境因素的影響主要是指日益增多和復雜的環境性變應原,包括:
1、人造織物、人造革品、與衣著有關的印染劑漂白劑、光亮劑、防蛀劑、防霉劑、堅挺劑等現代衣著的環境性變應原。
2、人造食品、方便食品、反季食品,用於食品生產的化肥、農藥、人工飼料、飼料添加劑,用於食品加工的防腐劑、礦氧化劑、香料、色素、催熟劑、增稠劑等,現代飲食環境性變應原。
3、人造建築構件、化學塗料、塑料制品、橡膠制品、人造纖維、膠合劑、防水劑、家用及辦公室電子器材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居室清潔劑、殺蟲劑的功能現代居住中的環境變應原。
4、化學燃料燃燒所產生的氣體,制造汽車,舟船,飛機的材料,道路的瀝青路面,馬路旁綠化植物的花粉等現代交通的環境性變應原。
5、洗滌劑工廠中制造洗滌劑所有的酶制劑,塑料工廠的甲苯二異氰酸酯,橡膠工廠的乳膠,制藥廠的抗生素及其他化學原料等現代職業的環境變應原。
6、某些現代生活方式有關的環境性變應原,如使用化妝品及貓、鹦鹉等。當人體長期生活在這種不良環境因素影響之下時,可導致免疫功能失調,最終造成對環境的變態反應,從而引起濕疹。
(三)感染因素
某些濕疹與微生物的感染有關。這些微生物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馬拉色菌、氣源性真菌如交鏈孢霉、分枝孢霉、點青霉、煙曲霉、鐮刀霉、產黃青霉、黑曲霉及黑根霉等。其依據主要有三個方面:
1、某些濕疹患者的皮損微生物檢出率較高。
2、皮膚微生物對某些濕疹有致病作用。國內有學者報道在非特應性濕疹皮炎患者皮損中總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檢出率為31.6%,總的細菌檢出率為70.6%,在金黃色葡萄球以外的細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占62.7%,溶血型鏈球菌占1.7,其他球菌占19.6,桿菌占5.1%。在臨床上無可疑細菌感染的濕疹患者中,急性濕疹皮炎患者皮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總細菌陽性率最高,分別為46.1%,76.9%;均高於慢性濕疹及亞急性濕疹皮炎患者。盤狀濕疹患者皮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總細菌陽性最高,分別為52.9%,100%;均高於其他類型的濕疹。在脂溢性皮炎皮損中馬拉色菌檢出率為81.3%;花斑癬皮損中馬拉色菌檢出率為96.3%;濕疹皮炎皮損中馬拉色菌檢出率為59.7%;而急性濕疹皮損馬拉色菌檢出率為56.3%;手部濕疹皮損馬拉色菌檢出率為47.6%。某些皮膚微生物對濕疹有致病作用。fujisanva等用交鏈孢霉、雜色曲霉、枸橼青霉等氣源性真菌的浸出液抗原,在夏季復發或加重的濕疹皮炎患者進行斑貼試驗、皮內試驗及激發試驗。結果皮內試驗速發反應陽性率在濕疹樣皮炎、特應性皮炎患者均高於正常對照組,且以特應性皮炎患者最高,為68.2%,而皮內試驗遲發型反應(72小時觀察)陽性率在濕疹樣皮炎及特應性皮炎患者均高於正常對照組,以濕疹樣皮炎最高為40%。而斑貼試驗和激發試驗也在一部分患者中獲陽性,結果說明,濕疹性皮炎與氣源性真菌有關,真菌局部接觸也可致皮炎,吸入真菌也可致皮炎的產生。
3、抗微生物治療對某些濕疹皮炎有效。有廣泛滲出皮損的特應性皮炎系統使用抗生素常能收到較好的療效,這是因為患處局部產生了細菌感染。現已明確,馬拉色菌與脂溢性皮炎有關;細菌感染,尤其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與盤狀濕疹有關,感染皮炎是發生在原發皮膚感染灶周圍的濕疹樣損害,皮損常繼發於原發皮膚感染;皮膚癬菌疹患者有肯定的原發性皮膚癬菌感染,在新發皮損處查不到真菌,皮損隨原發皮膚皮膚癬菌感染灶的消退而消退。
(四)飲食因素
人類的食物品種極多,一般可分為植物類、動物類、礦物類,在近代的食物中還經常應用一些化學合成的食物如糖精、醋酸、枸橼酸、香精、合成染料等。這些食物可引起食物的變態反應,從而導致濕疹的產生,有文獻報道,在我國容易引起變態反應的食物主要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牛奶、雞蛋等;海產類食物,如蔥、蒜、洋蔥、羊肉等;具有特殊刺激性的食品,如辣椒、酒、芥末、胡椒、姜等;某些生吃的食品,如生蔥、生蒜、生西紅柿,生食的某些殼類果實,如杏仁、栗子、核桃以及某些水果,如桃、葡萄、荔枝、香蕉、菠蘿、桂圓、芒果、草莓等;某些富含細菌的食品,如死魚、死蝦、死螃蟹以及不新鮮的肉類,某些富含真菌的食品,如蘑菇、酒糟、米醋等;某些富含蛋白質而不易消化的食品,如蛤蚌類、鱿魚、烏賊等;種子類食品,如各種豆類、花生、芝麻等。這些食物除了引起食物變態反應外,近代食物生化研究發現,在香蕉的皮中可以分離出組胺物質,在香蕉、菠蘿、茄子、葡萄酒、酵母中含有很高的組胺成分,雞肝髒、牛肉、香腸內亦含有相當高的組胺,而導致濕疹的發生。
(五)藥物因素
藥物因素是某些濕疹,尤其是濕疹型藥疹的最主要的原因。一般來說任何藥物均有引起濕疹性藥疹的可能性,但常見者主要為:1、乙二胺類抗組胺劑如氨茶鹼、哌嗪;安息香酊吸入劑;普魯卡因、醋磺已脲;對氨基水楊酸;食物和藥物中偶氮染料;氯噻嗪、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水合氯醛、氯碘羟、碘化物及有機碘化物,x線造影劑;鏈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巴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嬰幼兒出虛汗是什麼原因?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