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用清潔、止癢、抗菌、抗炎、收斂及角質促成劑等。
1.急性濕疹無滲出時可用爐甘石洗劑,滲出多時可用3%硼酸溶液作冷濕敷,當滲液減少後可選用含有皮質類固醇的霜膏和濕敷交替使用。
2.亞急性濕疹一般常選用糠餾油、黑豆餾油和含有皮質類固醇的乳劑和糊劑等。為了防止和控制繼發性感染可在前述藥物中加入新霉素等抗生素。
3.慢性濕疹
常用糠餾油、黑豆餾油、煤焦油和皮質類固醇類軟膏或霜,也可將這類藥物制成硬膏或塗膜劑。此外,對限局肥厚性損害尚可用皮質類固醇作局部皮內注射。每周1次,一般4一6次為一療程。
(三)中醫療法
目前醫學界比較公認的是"鶴年堂燥濕祛邪養膚療法",它是一種專治“濕疹”的綜合性療法。 由鶴年堂秘傳的“鶴年堂燥濕祛邪養膚法”,取自鶴年堂典藏《西鶴年堂藥目》,由鶴年堂中醫研究院13位國內權威中醫藥專家,歷經11年研究,在原有成果基礎上,結合現代中醫理論技術,並遵循皮膚病個體化治療原則反復提煉研制而成的是治療皮膚病五大頑症的最新醫藥成果。經3期臨床驗證,治療濕疹效果喜人。 “鶴年堂燥濕祛邪養膚法”核心組方取自我國國家級醫藥文獻,鶴年堂典藏精品《西鶴年堂藥目》136秘方之一,該方曾助戚家軍抗倭大捷,又經鶴年堂歷代傳承之名醫反復研究完善,最終由鶴年堂中醫研究院13位中醫藥專家歷經11載,結合現代中醫理論及實踐,研發而成。
“鶴年堂燥濕祛邪養膚法”撷600年醫藥沉澱,集現代醫學理論技術精華,歷經11年研究提煉而成。該療法對濕疹的治療效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可“快速止癢、去除腐皮、滋生新的肌膚”。
傳統中醫認為:皮膚病大多為外邪入侵,血燥夾雜瘀毒,因而大多采取清熱、涼血之法,重用苦寒之物,初期有效,但往往不能去本,且長期使用傷脾,造成皮膚病轉為慢性遷延反復發作,脾胃功能失調,胃腹脹痛,濕氣日重,繼發感染。
西方醫學認為:皮膚病主要是致病微生物(細菌、病毒、真菌)入侵,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紊亂,繼而損害皮膚基底膜,引起一系列皮膚受損的症狀和體征,大多使用激素對症處理,奏效快,易復發。
鶴年堂獨有的生生原理認為,皮膚病的發生主要在於生肌不足,生發受阻不能推動氣血運行,也就是說血液皮膚失去正常的組成結構和功能,而應調元氣,使重新煥生機,養太和,機體天人合一,神形合一,通過肺脾腎同行治療各類皮膚病,並以煥血活膚療法歷代秘傳。
肺主皮毛: 肺氣尚能宣發衛氣於體表,以發揮其溫煦肌膚,保護肌表的作用,肺氣蕰熱則患痤瘡,肺氣不足則患荨麻疹,肺氣虛則氣血生化不足,肌膚不榮,干燥瘙癢。 脾運化水各之精微: 《內經》說,諸濕脹滿,皆屬於脾,濕性重濁粘滯,易於阻遏氣機,皮膚表現為水瘡、糜爛、滲出、結痂等。 腎為先天之本: 腎虛沖經不調,黃褐斑,痤瘡,腎合五色為黑,腎陰陽不足常引起色素化謝異常,造成白癜風、雀斑、脫發。
“鶴年堂燥濕祛邪養膚法”通過宣肺、健脾、益腎,煥發血液生機,恢復血液正常的組份和應有的功能,使壞死的肌膚或細胞脫落,新生正常的肌膚,治愈濕疹等皮膚病 嬰兒濕疹俗稱“奶癬”,是小兒最常見的皮膚病。好發於1~2個月嬰兒,也有少數5~6個月之後才發病的。通常見於較肥胖的嬰兒,病情時輕時重,反復發作。大約兩歲左右可逐漸痊愈。
濕疹的皮膚損害表現在面部兩頰,初起時為潮紅斑片,伴有米粒大小的丘疱疹或丘疹,繼之破潰、糜爛、滲液、結痂,可累及頭皮,表現為黃色脂性痂皮或白色鱗屑。 可給濕疹患兒服用非那根糖漿或苯海拉明糖漿,也可與復方維生素b糖漿、維生素c等一起服用。局部可搽2.5%地塞米松冷霜、氧化鋅糊劑,冬季可加用10%魚肝軟膏或50%甘油。如果皮膚損害表現為化膿發炎,應使用紅霉素眼膏或其它抗生素軟膏。在使用時要搽得薄一些,每天搽3次為宜。
一些驗方也有效:綠豆、百合各30克,煮湯帶渣服食。綠豆性涼,味甘有清熱解毒利水作用,百合性涼,味甘、微苦,有補虛清熱、寧心安神的作用。可清利濕熱。絲瓜30克,洗淨,加鹽,煮熟帶渣服用。絲瓜性涼,味甘,可清熱解毒。紅皮甘蔗(連皮去節)和鮮馬蹄各30克,煎湯代茶。綠豆30克,粳米50克,先煮綠豆,再加入粳米和糖,合煮成粥服用。取白扁豆30克、粳米50克,放在一起煮粥,放入少許砂糖,隨時服用,白扁豆性微溫,味甘,有健脾化飲食不當是引起濕疹的主要因素之一。有些嬰幼兒本身是過敏體質,當吃了牛奶、魚、蝦、雞蛋等異性蛋白後,便引起變態反應性皮膚病。此外,一些嬰幼兒喂奶不規律(時間、數量),加輔食種類偏多,致使胃腸道功能紊亂而誘發濕疹。
你的孩子已不再喝牛奶,至少可以排除此因素。建議你除了帶孩子到醫院就診外,還應該檢查飲食、喂養是否得當,周圍的環境對其是否有影響。一般而言,只要找出致病因素並做到有針對性治療,小兒濕疹是能夠治愈的。
濕疹患兒在日常護理中要注意:
1、盡量少用肥皂,不用鹼性大的肥皂。除用適用嬰兒的擦臉油外,不用任何化妝品。
2、不穿化纖、羊毛衣服,以柔軟淺色的棉布為宜,衣服要寬松,不要穿蓋過多。
3、為避免抓破皮膚發生感染,孩子睡覺時可用軟布松松包裹雙手。
4、頭皮和眉毛等部位結成的痂皮,可塗消過毒的食用油,第二天再輕輕擦洗。
5、在濕疹發作時,不作預防接種,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6、根據醫生要求進行塗藥,不用刺激性止癢藥。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感染。
濕的作用。嬰兒濕疹預防很重要,內衣應穿松軟寬大的棉織品或細軟布料,不要穿化纖織物。內、外衣均忌羊毛織物以及絨線衣衫。最好穿棉布做的夾襖、棉襖、絨布衫等。嬰兒期的濕疹叫嬰兒濕疹,一般出現在出生後1個月—2歲期間;兒童期濕疹大多是由嬰兒濕疹延續而來。
嬰兒濕疹是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屬於變態反應性(或稱為過敏性)疾病,至於確切的病因有時很難找到。中醫稱為“奶癬”,多發生在乳兒期,通常在出生後一兩個月起病,也有在出生後三、四星期即發生,一般在兩歲左右自動緩解。
濕疹主要表現為皮膚表面長出很多紅斑或者小丘疹,有明顯滲出,如果用手撓抓,會使皮膚表面潰爛,皮膚潰爛處會流出黃色液體而結痂。濕疹常發於頭部和面部,比如額部、雙頰、頭頂部等,也有可能蔓延全身。得了濕疹的孩子會感到患處刺癢,因而會焦躁不安、哭鬧不止,影響到孩子的睡眠。如果護理不當,極有可能使患處皮膚感染化膿,形成膿疱疹。
【西醫治療】 症狀較輕可不用藥,多清洗患處即可。如症狀較重可用氫化可的松軟膏塗患處。
【中醫治療】 內治宜養血祛風,清熱解毒,佐以利濕。
生首烏15克、徐長卿6克、蟬蛻6克、金銀花6克、野菊花6克、苦參6克、生甘草5克、地膚子6克、白藓皮6克、生薏米6克、茯苓皮6克、蒼術3克、茵陳6克、黃芩6克。 水煎服。每日一劑,喂奶的嬰兒由母親服用,經過奶水便可得到治療;已斷奶的嬰兒,可每日服3—4次,少量頻服。治療7—14天左右,可好轉。
適當配合外洗藥也有一定的療效。可用金銀花10克,野菊花10克、蛇床子10克、生甘草6克。干性濕疹可洗患處,每日2—3次;濕性濕疹外洗後再塗黃柏軟膏(黃柏粉3克、煅石膏粉9克、枯礬4.5克、青黛3克,加菜油適量調和),每日3—4次外用。
【藥膳治療】 1.菊花茶:菊花兩錢,開水沖泡飲用,可清熱散風解毒。 2.銀花茶:銀花五錢煎水,加糖適量飲用,可清熱解毒、消腫痛、除瘡毒。 3.荷葉粥:粳米一兩,先以常法煮粥,待粥將熟時取鮮荷葉一張洗淨,覆蓋粥上,再微煮片刻,揭去荷葉,粥成淡綠色,調勻即可,食時加糖少許,可清暑熱、利水濕。 4.薏米粥:薏米一兩以常法煮粥,米熟後加入澱粉少許再煮片刻,再加入砂糖、桂花少量調勻後食用,有清熱利濕,健脾和中之效。 5.茵陳陳皮茶:茵陳、陳皮各三錢煎水飲用,可加少許糖,有助清熱利濕、理氣健脾燥濕。
【護理方法】 在照料有濕疹的嬰兒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盡量尋找過敏原,但往往有困難。 2、避免有剌激性的物質接觸皮膚,不要用鹼性肥皂洗患處,也不要用過燙的水洗患處,不要塗化妝品或任何油脂。 3、室溫不宜過高,否則會使濕疹癢感加重。衣服要穿得寬松些,以全棉織品為好。 4、面積不大的濕疹可塗膚輕松軟膏,不宜塗得太厚;有較多濕疹患者,需去皮膚科診治。對脂溢型濕疹千萬不能用肥皂水洗,只需經常塗一些植物油,使痂皮逐漸軟化,然後用梳子輕輕地梳理掉。 5、母乳喂養可以防止由牛奶喂養而引起異性蛋白敏所致的濕疹。
【預防原則】 大部分嬰兒濕疹,可能是緣於患兒對蛋白、魚和牛乳等食物中的某些大分子物質過敏。這些物質也可通過母親的乳汁傳給嬰兒。因此,本病較好發於營養好且肥胖的孩子或消化不良者。
為了防止嬰兒食物過敏,一般在開始試用新的食物時,必須從少量開始,逐漸增加,如無過敏,經過7-10天後再增添另一種新的食物。如患兒過分肥胖,喂食又過多過勤,就應該節制喂食的量和次數。
如估計患兒對牛乳過敏,可在喂食前將牛乳多煮沸幾次,使牛乳蛋白變性,或者改喂人乳、羊乳、豆漿等。
如果患兒對蛋白過敏,可只給蛋黃,或者先給予少量蛋白,再逐漸加多。
如果患兒對母乳過敏,叮囑乳母暫時少吃或不吃雞蛋、牛乳、海鮮或刺激性強的食物。
同時,為了避免患兒體內積液太多,加重病變,病孩食物應少含食鹽。患兒如有便秘,為防止過敏食物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久,可酌情給予蜂蜜、牛黃解毒片或麻仁丸潤降通便 嬰兒濕疹為發生在2歲之內嬰幼兒的濕疹,是嬰兒常見、多發病。它可能是嬰兒濕疹,也可能是異位性皮炎的嬰兒期。在生後第2或第3個月開始發生,亦有報告生後第2或第3周發生者,然而此時診斷較難。皮損主要發生在兩頰、額、頭皮,個別病例可發展至軀干、四肢。皮疹特點主要可分兩型,滲出型及干燥型。 滲出型的濕疹多發生於肥胖有滲出性體質的嬰兒。初起於兩頰,發生紅斑,境界不清,紅斑上密集針尖大丘疹、丘疱疹、水疱和滲液。滲液干燥則形成黃色厚薄不一的痂皮,常因劇癢、搔抓、摩擦而致部分痂剝脫,顯露有多量滲液的鮮紅糜爛面。重者可累及整個面部及頭皮。如有繼發感染可見膿疱,並發局部淋巴結腫大,甚至發熱等全身症狀。少數患兒由於處理不當擴展至全身變為紅皮病,並常伴有腹瀉、營養不良、全身淋巴結腫大等。 干燥型的皮疹常見於瘦弱的嬰兒,為淡紅色的暗紅色斑片、密集小丘疹而無水疱,皮膚干燥無明顯滲出,表面附有灰白色糠狀鱗屑。常累及面部、軀干和四肢。慢性時亦可輕度浸潤肥厚、皲裂、抓痕或結血痂。 除上述兩型外,有人還分出脂溢型,其特點為皮損發生在頭皮、耳後等皮脂腺發達區,可產生黃色厚痂,但其基本特點和滲出型相似。 無論哪一型均有陣發劇烈瘙癢,引起嬰兒哭鬧和睡眠不安。病程慢性,在經過中時好時壞,一遇不良刺激或服用敏感的飲食,氣候突變,穿著緊身的毛、絲綢衣服,感染或用肥皂清洗過勤等而使病情惡化。但總的趨勢是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減輕。 因為嬰兒較小,不能使用成人常規抗過敏藥物,也不能使用外用激素類止癢藥物,所以嬰兒濕疹常規治療比較困難。 敏易清opc抗過敏粉劑經過40多年的臨床及實際應用,沒用發現一例副作用現象,是孕婦、嬰幼兒治療過敏的最佳產品,可以通過口服或母乳喂養形式治療嬰兒濕疹。 嬰兒濕疹要注意:1.嬰幼兒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