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接觸性皮炎的寶寶,尤其要避免皮膚暴露在冷風或強烈日曬下。夏天,寶寶運動流汗後,應仔細為他抹干汗水;天冷干燥時,應替寶寶搽上防過敏的非油性潤膚霜。除了注意天氣變化外,家長不要讓寶寶穿易刺激皮膚的衣服,如羊毛、絲、尼龍等。
3、修短指甲 若患上劇癢的異位性皮炎或接觸性皮炎,家長要經常修短寶寶的指甲,減少抓傷的機會。
4、戒口 除異位性皮炎外,其他濕疹都無須戒口。讓寶寶少吃動物蛋白質,如牛奶、蛋,必須在醫生或營養師的監督下進行。在沒有明顯證據時,最好不要隨便禁食某類食品。不提倡為了避免過敏,而使寶寶得不到應有的營養。 <br/><br/><fontcolor=#0556a3>參考文獻:</font> http://www.0-6.com/ 我感覺是你給孩子捂得太多,熱的,熱了小孩就容易起濕疹。一定是熱的,我家孩子前段時間也是的,吃奶累的,天又熱,用溫水洗干淨了.在用點寶寶濕疹膏,小孩都這樣.有時候奶水多了,他喝不過來,急的,累的一頭汗,吃奶的時候多用軟紙擦額頭.. 濕疹可以利用口服抗過敏藥物加上外用藥膏治療。如果情況嚴重,可以利用一些特效藥。用藥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請到醫院由醫生針對情況處理。
============================================== 【病理】
嬰兒濕疹是一種過敏反應,多是指2個月至2歲的幼童具有遺傳傾向的變應性皮膚病。
【症狀】
其皮疹多發生在顏面、前額及下颌,可延及頭頂肩臂,甚至可以波及全身,呈對稱性分布。皮疹形態不一、白紅斑、丘疹、炮疹,以至滲液、結痂和脫屑,輕重不等的皮損可同時出現。濕疹以瘙癢、反復發作為特征。
【宜與忌】
1.嬰兒皮膚直接接觸的衣物一定要用棉制品,而且每次用過後要徹底清洗干淨。
2.嬰兒身體不宜過熱,少穿衣服。
3.洗澡後,可在孩子的皮膚上塗些無味的潤膚霜,以免皮膚干燥。
4.夜晚睡覺時最好給孩子戴上用棉料做的防搔抓手套,保持他的指甲短而清潔,這樣就可避免孩子搔抓患區皮膚而繼發感染。
5.避免各種外界刺激。如過度洗擦,熱水、肥皂水等燙洗。
【名家妙方】
1.紅蘿卜、鮮馬蹄蓮各30克,藕節15克,煎湯,隨時喂用。
2.甘蔗皮、甘草各適量,濃茶水煎,洗擦患部。
3.黃連1克,放在30毫升溫水裡,6小時後用紗布過濾。用消毒棉簽蘸藥液外塗患處,每日3~5次。
4.馬齒苋、絲瓜各15克,煎水服用。
5.黃柏、黃丹各30克。上藥研細混勻備用。患處滲出液多者可直接將藥末撒於瘡面;若滲出少則以香油調敷。治療期間忌魚腥及辛辣食品。
6.大黃、黃連、黃芩、黃柏各等量。上藥研細末,浸入3倍藥量的菜子油內泡3~7天,或更長時間。用棉棒蘸油外搽患處,每天3~4次,直至痊愈。
7.松香60克,炒廣丹10克,炒官粉15克,黃柏30克,無刺根15克。上藥共為細末。潰爛者干撒於患處;未潰者用麻油調塗患處。每日1次。
8.大黃粉適量。上藥撒敷患處或用菜油調敷患處。
9.雄黃、香油各9克。用火紙把雄黃包好,灌以香油,使滲透後用火燃著火紙,滴下雄黃油。用溫熱的雄黃油塗抹患處,每日10次左右,連續用2周。
10.吳茱萸30克(炒),烏賊骨21克,硫黃9克。黃研細末,裝瓶備用。皮損濕性用藥粉撒在患處;干性者用蓖麻油化開調抹,隔日1次,上藥後用紗布包扎。
11.蒲黃適量。研極細粉,裝瓶備用。取適量直接撒在皮損上,若滲液濕透藥粉時再繼續撒。1~2周即可痊愈。
12.丹參、茵陳各30克,苦參25克。上藥水煎,取1/5藥液內服,余液外洗患處。每日1劑,分兩次用。
13.土茯苓、黃連、雄黃、絲棉燒灰各等份。研細末。取上藥末5克填於臍內,蓋上紗布,再用膠布固定,每天早晚換藥1次,5天為1療程。
14.黃連粉15克,青黛、枯礬各10克,冰片3.5克,強的松150克。上藥共研細末,加市售雪花膏攪勻制成100克備用。外用,每日2~3次。並停用其它藥物。
15.胡桃仁適量。將胡桃仁搗碎,炒至焦黑出油,研成糊狀,敷患處,連用數日即可痊愈。
16.青魚膽、黃柏各等量。青魚膽剪破取膽汁,與黃柏末調勻,曬干研細,用紗布包裹敷患處。
17.蜈蚣3條,豬膽汁少許。蜈蚣焙干研末,用豬膽汁調勻,敷患處。
18.桐子花、花椒刺、羊食子條各120~150克。熬水洗。主治初生兒濕疹及麻疹後生瘡瘙癢。
19.烏桕種子(鮮)適量。適量杵爛,包於紗布內。擦患處。主治濕疹。
【西藥治療】
外搽0.025%地塞米松冷霜。脂溢性皮炎可外搽硫酸鋅銅軟膏。有繼發感染時可加用抗生素。脂痂較厚者可先用熬熟冷卻的食用油遍搽厚痂處,一日10余次。痂皮松軟後再用熱水肥皂去痂皮,再搽藥。需注意合理喂養,避免接觸致敏物。
【食療】
1.綠豆100克,洗淨,加水500毫升,用文火煮爛研細、澄濾取汁,不加糖,1天內分2~3次服完。
2.蠶豆皮、香油各適量。將蠶豆泡炊後,剝皮並曬干,將蠶豆皮烘烤極焦後研細末,過篩,用香油調勻後敷患處。每日1次。
3.新鮮白菜、卷心菜、胡蘿卡各適量,蜂蜜、鹽少許。上述菜洗淨切碎,倒入煮開的水中,約15分鐘取出,搗成菜泥加鹽或蜂蜜,喂食。
4.新鮮豬苦膽(取汁)1個,冰片(研末)1克。冰片加入豬膽汁中,攪拌至完全溶化即可使用。用棉簽或雞毛蘸膽汁少許,輕擦患處,每日2次。一般用藥1天見輕。
5.綠豆粉30克,用鍋炒成灰黑色,蜂蜜10克,醋30毫升,共調和為糊狀,攤在油紙上,當中留孔,敷於患處。
6.蕹菜(空心菜)洗淨,加水煮數沸,趁熱燙洗患處。清熱,祛濕,止癢。治皮膚濕癢症。
7.豆粉炒呈黃色,晾涼,用適量香油,調勻敷患處。清熱,祛濕。
8.新鮮芹菜250克,洗淨,每天當菜吃,吃法不限,要連續用。清熱、化濕、解毒。
9.苡仁米30克,粳米100克,按常法煮粥食用,以愈為度。化濕、解毒。
10.將雞蛋煮熟,剝去皮,取蛋黃放在鐵勺內炒油,每日以蛋黃油塗搽患處2次,連續應用,以愈為度。
11.鮮嫩番薯葉洗淨切碎,加入食鹽共搗爛,水煎後乘濕洗滌患處,洗後用綠豆粉散敷患處。清熱、解毒。
12.生橄榄(即青果)1000克,搗爛,加清水1000克慢火煮,待水煮剩一半,去渣即成。用此水浸洗患部半小時,每天數次,數日可愈。清熱解毒。
13.鍋內放2000克水,下白糖120克,煮沸滾翻倒入盆內用熱氣薰患處,待水溫適度,再洗患處,每天兩次,連用兩天可愈。
14.紅棗適量,去核加明礬未少許,焙干研末,撒患處。
我的女兒也是生下來就有濕疹,可能跟孩子的體質有關,過敏體質的孩子就比較容易得濕疹,我自己本身就是過敏體質,可能會有遺傳吧。我們給孩子用的是廣州順峰藥業有限公司出的順峰寶寶葡萄糖酸氯已定軟膏,效果還不錯,症狀有一定程度的減輕,但是有停用就復發的現象。保持衣物干爽,另外,吃維生素b族會非常有效。其實寶寶濕疹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最主要的原因除了上面所說寶寶屬於過敏體質以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營養過剩。小寶寶腸胃功能尚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吸收像動物蛋白一類的營養物質,所以當食物或母乳中這一類營養偏高的時候,就很容易引起濕疹。由於濕疹的這一特性,很難有效地根治濕疹,應避免喂養過多,食物以清淡為主,在一歲半以前應避免吃過敏食物,如果是母乳喂養,媽媽也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可多吃胡蘿卜一類可幫助脫敏的食物,避免過多使用含激素的軟膏。 我兒子滿月起長濕疹,現在一歲三個月,偶有復發。在他六個多月的時候特別歷害,全身都是,是在武漢一個醫生那兒看好的。下面是他的地址: 漢口中山大道中南商都附近五福路口公興存巷五號“魯氏皮膚科” 電話:027-82716769 郵編:430010我的寶寶從出生到現在4個月了臉上的濕疹一直沒有全好的時候,比較厲害的時候我給他用的尤卓爾效果挺好,它可以再臉上用。經常用涼水洗一洗,別讓她熱著,注意讓孩子的皮膚保持清潔,干燥,別讓她搓臉,家長多費心一點,多注意一點。或者用郁美淨(最便宜的一種)晚上洗臉後擦也管用 嬰兒濕疹比較常見一般不用管它,等我們的寶寶長大一些自然就回好的(書上說的),現在我們能作的就是好好護理了。 祝我們的寶寶早日長大!!!沒有特效藥,除非找出寶寶對哪一種食物過敏,不吃這種食物。
先用溫水給孩子洗洗澡,擦干後抹上氧化鋅軟膏,兩三天就有效果。我真的很理解你,因為我也是過來人.我的寶貝6個月前臉上除鼻子外都長滿了,問過很多人,也塗過很多藥,記得最後一次是吃了3盒勾籐茶,塗了一種叫濕疹靈的藥,自己在藥房買的(也是別人指導我的),一只藥膏沒塗3分之一就好了,不知道對你管不管用.還有就是不能吃對他過敏的東西,因為我的兒子現在吃雞蛋白,或者蛋糕,蝦等等都還會長點用“尤卓爾”吧,但一定要按說明塗,先塗上輕揉一分鐘,然後再塗一次。我兒子也在用,症狀減輕了許多。可以買一種叫維膚膏的藥來搽,效果很好。注意用的軟膏不要是激素類的藥物,對孩子以後不怎麼好的
等他稍大些就去醫院檢查一下過敏源,以後要注意盡量不要碰這些東西。 濕疹是嬰幼兒時期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大多數發生在生後二至三個月,病情可以輕重不等,輕的僅出現在面頰、前額及頭皮處,重的除口、鼻周圍外,整個頭面密布濕疹,頸部、臀部、肛門周圍、外陰部、陰囊等處也可發生。濕疹的外形是很小的斑點狀紅疹,散在或密集在一起,常流黃水,形成疱疹或水疱,干燥時則結成黃色痂蓋。濕疹癢的厲害,所以孩子常用手抓,容易出血,繼發細菌感染導致化膿。當細菌跑到血裡,還可能發展為敗血病。為什麽會長濕疹?這與過敏有關。濕疹多見於吃牛奶的孩子,吃雞蛋時可以加重。喂奶的母親吃魚蝦及蛋類也可以使孩子長濕疹。如果在牛奶裡少放些糖,把奶多煮一會兒,使蛋白質變性,早些加輔食,減少牛奶量,嬰兒濕疹就會減輕。長濕疹的孩子,家長不要給他們用肥皂洗,那樣會刺激皮膚,加重濕疹。可以外用些止癢藥,如百分之三的硼酸水、氧化鋅油、可地松軟膏等。因極度瘙癢而影響睡眠時,臨睡前可以遵醫囑給孩子服點鎮靜劑。還要注意不讓孩子的手到處亂抓,最好把他的指甲剪得短短的。孩子有高燒或化膿時,應送醫院檢查治療。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