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學習要學會練功。這如同走路一樣,學會了走路,才能達到心中的目標,想到那兒就能到那兒。在書法學習上,也要學會練功,這對書法技術的提高和表現力的增強,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知道技術不同於思想,技術是表現思想的武器。故“武器”一定要精良、要准確,才能把先進的思想表現得豐富、完善。 技術是什麼?技術就是技巧、是方法。練功的目的就是通過熟練的技術,形成良好的習慣,表現豐富的思想內涵。這如同行走,不用考慮先邁那只腳,步伐自然、流暢、矯健,這是熟練的緣故。在書法的學習中,行筆要達到像走路一樣地利索、流暢、潇灑、自如。故我想說:“你想在書法上有成就開始練功吧!你想成為書法家就開始練功吧!你想在書法上走的更遠就開始練功吧!你想在書法上有造詣就開始練功吧!”不過練功也是“雙刃劍”,合理的練功能不斷地提高技能,不斷地熟練、完善技法,並形成良好的習慣,從而達到學習書法的目的。不合理的練功則相反,不但不能提高技能,反而可以形成很多毛病,也就達不到學習書法的目的,更不可能成為書法家。原因很簡單,本來目標是向東走,而你卻朝著西方走去,豈不是離目標越來越遠嗎?就拿鍛煉身體來說,我們知道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可以健康。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合理的運動是屬於有氧的運動,有助於健康;不合理的運動(過量)是屬於無氧的運動,有害於健康。同樣是運動,方法不對,效果則相反,有的能使人們健康長壽,有的不但不能使人健康,反而帶來很大危害,甚至危及生命。在書法藝術的學習中也是如此,技法正確,就能事半功倍,技法不正確,結果也是相反的。所以針對這個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在書法的行筆中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一)、要學會用筆鋒。因為筆鋒具有彈性,寫出的線條自然也有彈性。用筆不可用過,用過則如同人“蹲”著走路,慢而費力,既影響行走的速度,又影響行走的美感。用筆也不可側、不可過,側則“歪斜”、“左右搖擺”,如同“醉漢”;過則沒有彈性,影響使轉,這都是不可取的。古人雲:“心正則筆正。”就是強調用筆要正,只有筆正才能八面出鋒、萬毫齊力,也就說一定是要走正道。 (二)、要學會行筆。行筆要有“起伏”,有“起伏”就有彈性,有彈性就“活撥”,有“活撥”就“潇灑”。如人們的行走時,步伐一起一伏、前後交替,輕松自如。是那麼和諧、自然。故在行筆時,要有“起伏”、有“節奏”;要“潇灑”、要“自如”,不可有拖泥帶水的現象,更不可憂郁、滯筆的毛病。一個好的用筆是在節奏下進行的,這對書法藝術走向更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我們知道,通常的學習毛筆書法的方法,是臨摹。
我認為,也可以不采取這種方法學習。
臨摹書法的弊端是,囿於臨摹的圈圈框框,之後很難突破這種束縛,最後使得書法過於拘泥形式,缺少靈動。
我認為可以這麼學習:即抄寫詩詞。
1、書法藝術,一個好的書法家,往往是詩詞歌賦的集大成者,良好的文化素養根基,才能造就文化底蘊深厚的書法藝術。
2、學習書法,不必為學習書法而學習。可以這麼學習:每日抄寫一些詩詞,用心抄寫,而毛筆就當書寫工具,不要去管怎麼運筆。
3、我們知道,少林寺弟子學習武功,一般不會開始就去練習達摩七十二絕技,都是先練基本功,怎麼練呢?劈材,下山挑水。久而久之,功力大增,內功練好,什麼絕技拿來看看就很厲害了,各種絕技,不過是“外家功夫”。
4、在日常的抄寫詩詞中,有兩個“不知不覺”就有的收獲:一是文化素養;二是用筆自然,書法不會有束縛的感覺,而是靈動飄逸,潇灑自然。
5、當然,基本功扎實,之後也可以參考各家所長,什麼二王、顏柳,觀摩觀摩,取其精華,為我所用,切忌盲目崇拜名家,以為名家就沒敗筆,一古腦照單全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