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剛出生5天的小孩黃疸是什麼原因?是否需要住院治療?正文

剛出生5天的小孩黃疸是什麼原因?是否需要住院治療?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則愈。
9.新生兒黃疸:出生2-3天即可出現黃疸,10天左右達到高峰。病因是胎兒感受孕母濕熱之氣。治療宜用“去黃散”10克加栀子、郁金、白術、雞內金等7劑大部分痊愈。
10.手足黃:身不黃手足反黃。病因是濕熱壅閉與中焦。治療宜用“去黃散”15克加白術、茯苓、陳皮、甘草等,慢慢調理可治愈。
[編輯本段]黃疸的其他療法
1.外治法
(1)甜瓜蒂10克,研末搐鼻,每日數次,黃水流盡則愈。
(2)茵陳蒿1把,生姜1塊,搗爛,擦於胸前、四肢。
2.針灸療法
針刺章門、太沖、脾俞、肝俞、勞宮、脊中等穴。若嗜臥、四肢倦怠者,可灸手三裡。
3.飲食療法
(1)雞骨草煲紅棗:雞骨草60克,紅棗8枚,水煎代茶飲。適用於陽黃、急黃。
(2)溪黃草煲豬肝:溪黃草60克,豬肝50克,水煎服。適用於陽黃、急黃。
(3)丹參靈芝煲田雞:丹參30克,靈芝15克,田雞(青蛙)250克。將田雞去皮洗淨同煲湯,鹽調味飲湯食肉。適用於陰黃。
4.預防調護
飲食有節,勿嗜酒,勿進食不潔之品及恣食辛熱肥甘之物。黃疸病人應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暢,飲食宜清淡。本病一旦發現,立即隔離治療,並對其食具、用具加以清毒,將其排洩物深埋或用漂白粉消毒。經治療黃疸消退後,不宜馬上停藥,應根據病情繼續治療,以免復發。

http://www.ganbing.org

[編輯本段]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的區別
新生兒發生黃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盡管都表現為黃疸,但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通過以下的特點可以識別的。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一般不深,且有以下這些特點:
①黃疸一般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
②黃疸逐漸加深,在第4-6天達高峰,以後逐漸減輕。
③足月出生的新生兒,黃疸一般在生後2周消退,早產兒一般在生後3周消退。
④黃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膚顏色呈淡黃色,黃疸常只限於面部和上半身,黃疸時孩子的一般情況良好,體溫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顏色正常,生長發育正常。
⑤化驗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2mg/dl,但小於12mg/d1。如果孩子的黃疸屬於這種情況,父母即不必擔心。
病理性黃疸是由於疾病所引起的,使膽紅素的代謝出現異常,它發生在新生兒的特定時期,使生理性黃疸明顯加重,並與生理性黃疸相混淆,給黃疸的診斷造成了困難。
但病理性黃疸有一些特征與生理性黃疸不同:
①黃疸出現時間過早,於生後24小時內出現。
②黃疸消退時間過晚,持續時間過長,超過正常的消退時間,或黃疸已經消退而又出現,或黃疸在高峰時間後漸退而又進行性加重。
③黃疸程度過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膚黏膜明顯發黃。
④檢查血清膽紅素時,膽紅素超過12mg/dl,或上升過快,每日上升超過5mg/dl。
⑤除黃疸外,伴有其他異常情況。
因此,當孩子出現黃疸時,如有以上5個方面中的任何一項,就應該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視,這樣就能早期發現病理性黃疸以便及時治療。
[編輯本段]新生兒黃疸中藥方劑
【辨證】濕熱熏蒸,膽汁外溢。
【治法】清熱化郁,健脾和肝。
【方名】和肝散。
【組成】全瓜蒌60克,廣郁金15克,片姜黃15克,神曲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共研細粉,3歲每次2克(可隨年齡大小的而增減),每日3-4次,白糖水沖服。
【出處】馬蔭笃方
[編輯本段]新生兒黃疸預防與保健
孕母期間注意飲食衛生忌酒和辛熱之品不可濫用藥物如孕母有黃疸病史可口服黃疸茵陣沖劑自確診的服至分娩服藥時間以兩個月以上為宜嬰兒出生後宜密切觀察皮膚黃疸情況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注意過早出現或過遲消退或黃疸逐漸加深或退而復現等情況以便及時破損感染
藍光護理的注意點:
藍光療法是以波長420-470nm的藍色熒光管照射新生兒的皮膚,可使血清及照射部位皮膚間接膽紅素轉化為光-氧膽紅素,並經膽汁及尿排出體外,以降低間接膽紅素的含量.
往藍光床水盆內注入蒸餾水,調節溫度30-32度早產兒/新生兒32-36度,濕度55%-65%,上燈管距30-50cm,下燈管距20-30cm,光療前測生命體征,記錄黃疸程度,戴上眼罩及尿布,每2-4小時測生命體征,保證水分的供給,2次喂奶間給予糖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不需要治療,一般在一周左右消退。雖然新生兒出現生理性黃疸是一種正常現象,但家長也要注意密切觀察。如果孩子黃疸出現得較早,黃疸較重,不能很快消退,可能是病理性黃疸。引起病理性黃疸的原因是很多,需要及時請醫生檢查治療。
 
正常的,慢慢就好了
 
正常,出現黃疸要多曬曬太陽,要直接曬,隔著玻璃沒用。什麼時候褪不一定,我家寶寶滿月的時候沒退,後來醫生給開了藥才慢慢退的。
 
有的寶寶剛出生時,皮膚的顏色紅潤,但喂母乳後不久,就發現皮膚變黃,而且久久不退。但寶寶能吃能睡,精神很好。經化驗,膽紅素多在每100毫升血20毫克以下。寶寶的肝髒和脾髒也不大,無貧血,白細胞數不高,肝功能正常。這就是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為1-2%,甚至更高。為什麼有些寶寶用母乳喂養後會出現黃疸呢?醫生研究發現,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與新生兒小腸對膽紅素的吸收有關。專家認為,母乳性黃疸是由於母親乳汁中含有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特別高,使膽紅素在寶寶的小腸中被重復吸收,於是,寶寶便出現了黃疸並持續不退。

母乳性黃疸一般可分為早發型及遲發型兩種類型。早發型與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出現時間及達到高峰值的時間相似,即在出生後的2-3天出現,並於第4-6天最明顯,然後在兩周內消退。然而,從臨床實踐來看,母乳性黃疸的最高值要超過生理性黃疸。遲發型者出現的時間較晚,常緊接生理性黃疸之後發生,也可能在生理性黃疸減輕後加重,也就是說母乳性黃疸常在寶寶出生後7-14天出現。

無論是早發型或遲發型母乳性黃疸,一旦停喂母乳3-5天後,黃疸就減退;若再開始母乳喂養,黃疸又會重新出現。母乳性黃疸比一般生理性黃疸的持續時間長,有的可長達1-2個月,但通過化驗可與肝炎區別開。

出現母乳性黃疸後是否應停止喂養母乳呢?一般來說不必,母乳性黃疸預後良好,通常不會出現較重症狀,也不需要特殊的藥物治療。如果經化驗確診為母乳性黃疸,就不必緊張地帶著寶寶多次去醫院求治,以免交叉感染。

母乳性黃疸不需要吃藥。輕時可以繼續吃母乳,重時應該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母乳是寶寶最理想的營養品,為使寶寶得到必需的營養,可采取多次少量的母乳喂養的方法。暫停期間,可以用吸奶器將母乳吸出,以保證乳汁持續分泌,等寶寶黃疸減輕或消退後,再繼續母乳喂養。此後,即使有輕度黃疸,也不必再停母乳。

一般來說,隨著月齡的增長,黃疸可逐漸消退,對寶寶生長發育並無多大影響,不必過於擔心。如果停用母乳後黃疸沒減輕,或反而加重,應該再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上一页  [1] [2] 

剛出生的嬰兒臉上長小疙瘩癢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