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好,我家寶寶5個月多幾天,反復的高燒兩天,吃了美林馬上就能夠退燒,而且降到36度以下,最低的時候持續到35.5,用我的體溫給她保溫她就出汗,不幫助她體溫就低,該怎麼辦啊?現在已經不高燒了,但是還是持續的體溫低,總是在35.7-36.3之間. 白細胞減少的預防與調理
一、預防 在服用有可能引起白細胞減少或粒細胞缺乏的藥物時,必須定期檢查血象.當白細胞有下降趨勢,應減少劑量或停止服用,並密切觀察一個時期.對已發病患者,應盡可能肯定其致病因素以保證患者今後不再應用和接觸類似有害因素.由於粒細胞減少與患者免疫功能密切相關,因而要注意致病因素對身體的襲擊,重在飲食、精神調理以加強抗病能力.對於後天獲得性粒細胞減少症,重點在於加強防護,如接觸放射性物質或苯等化學品者,應加強勞動保護,定期檢查血象;慎用各種可能引起白細胞或中性粒細胞減少的藥物,尤其是氯霉素、氨基比林、抗甲狀腺藥及抗癌藥等,對過敏體質者用藥更應慎重;以往有藥物過敏者,嚴禁重新使用同類藥物.對於先天性粒細胞減少症,重點則在於加強鍛煉,增強體質,預防感染.中醫預防從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入手.內應保養正氣,提高抗邪能力.注意飲食起居,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結合;加強身體鍛煉,如練氣功,打太極拳等;重視精神調養.外避虛邪,防止病邪侵害.講究生活環境和飲食等方面的衛生;避免毒邪侵害,當知“避其毒氣”,可以采取加強防范或避免與毒氣接觸,亦可采取藥物預防,如接觸放射線者可預先服用補骨脂、黃茂、女貞子等行之有效的預防藥物. 2、調理 (一)生活調理 1.注意氣候的變化,及時增減衣被,防止感受外邪而發病. 2.慎重接觸可能引起骨髓抑制的各種理化因素(放射線、烷化劑等). 3.避免過度勞累. (2)飲食調理 飲食宜清淡而富於營養,忌肥甘厚膩,以防濕生困.急性粒細胞缺乏的感染期,要慎食溫補的食物,如辛辣、羊肉、蝦、蟹等.應進食補益脾、腎、血、氣、陰之品,不宜進食生冷. 可作飲食治療的藥物與食物有:大棗、黃精、虎杖、龜甲、鹿角膠、雞血籐、太子參、黃茂、砂仁、陳皮、佛手、麥門冬、女貞子、繭絲子、黑木耳、瘦豬肉、熟牛肉等. 1.黑木耳紅棗粥 黑木耳30克,紅棗20克,粳米,黑木耳水發後撕成小塊,紅棗沸水泡洗後去核切了,加精漬20分鐘,木耳與粳米同煮成粥,調入棗丁,紅糖,再煮20分鐘.做早晚餐或點心服用. 2.紫河車粥 鮮紫河車半個,瘦豬肉250克,生姜10片,糯米100克,將胎盤的筋膜血管挑開,去瘀血後與瘦豬肉洗淨切塊,生姜切絲,與粳米同煮為粥,粥熟後加蔥、鹽、少許調味品.每周2~3次服食,連服20次. 3.枸杞羊骨粥 枸杞子50克,羊骨頭500克,黑豆3杷,大棗10枚,粳米50克,將羊骨敲碎,與枸杞、黑豆、大棗、粳米同入砂鍋內加水煮粥,調味服食.隔日1次,可長期服. 4.首茨雞(鱉、羊肉) 生黃茂120克,熟附子30克,首草根20克,清炖500克左右母雞一只,食肉喝湯.10天一次,適於氣血兩虛的白細胞減少.若偏陽虛不去附子,改母雞為羊肉,偏陰虛去熟附子,母雞改為甲魚. 多食易消化,具有補益心脾肝腎、益氣養血作用食物,忌食辛辣、煎炒等食物,戒煙酒. 5.牛肉補損膏 處方為:(1)黃牛肉(去筋、膜切片)100雌,洗淨,置高壓鍋內,加黃酒適量,密封,文火煮爛.(2)山藥(鹽炒)、蓮子肉(去心鹽炒)、茨警、小茴香(炒)各250克.共研細末.(3)紅棗250克,煮熟去皮核.最後將上述3者放在一個容器內,攪拌均勻,如膏狀,再在飯鍋上蒸一次,即可服用.每日早晨、下午可當點心服食,每次3~5匙.健脾益氣.適用於脾氣不足型白細胞減少症. 6.黃茂母雞湯治療氣血兩虛型白細胞減少症 生黃茂,雞血籐30克,大母雞1只(烏骨,烏肉,白毛者佳).將1只健康母雞殺死,取其血與黃茂、雞血籐2藥和勻,並將其塞入,去淨雞毛及雞肋(留心、肝、肺及洗淨的雞內金)的雞腹腔內後縫合腹壁,以水適量,不加任何佐料,文火煮肉熟,食肉喝湯,每隔3~4日吃一只. (3)、精神調理 應避免精神刺激和勞神過度,因為陽氣煩勞則張,不利於身體的恢復.在緩解期間適當參加體育活動如太極拳、智能氣功、散步、游泳等健身活動,增加肺活量,促進氣血旺盛和流通.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00 白細胞減少的預防與調理
一、預防 在服用有可能引起白細胞減少或粒細胞缺乏的藥物時,必須定期檢查血象.當白細胞有下降趨勢,應減少劑量或停止服用,並密切觀察一個時期.對已發病患者,應盡可能肯定其致病因素以保證患者今後不再應用和接觸類似有害因素.由於粒細胞減少與患者免疫功能密切相關,因而要注意致病因素對身體的襲擊,重在飲食、精神調理以加強抗病能力.對於後天獲得性粒細胞減少症,重點在於加強防護,如接觸放射性物質或苯等化學品者,應加強勞動保護,定期檢查血象;慎用各種可能引起白細胞或中性粒細胞減少的藥物,尤其是氯霉素、氨基比林、抗甲狀腺藥及抗癌藥等,對過敏體質者用藥更應慎重;以往有藥物過敏者,嚴禁重新使用同類藥物.對於先天性粒細胞減少症,重點則在於加強鍛煉,增強體質,預防感染.中醫預防從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入手.內應保養正氣,提高抗邪能力.注意飲食起居,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結合;加強身體鍛煉,如練氣功,打太極拳等;重視精神調養.外避虛邪,防止病邪侵害.講究生活環境和飲食等方面的衛生;避免毒邪侵害,當知“避其毒氣”,可以采取加強防范或避免與毒氣接觸,亦可采取藥物預防,如接觸放射線者可預先服用補骨脂、黃茂、女貞子等行之有效的預防藥物. 2、調理 (一)生活調理 1.注意氣候的變化,及時增減衣被,防止感受外邪而發病. 2.慎重接觸可能引起骨髓抑制的各種理化因素(放射線、烷化劑等). 3.避免過度勞累. (2)飲食調理 飲食宜清淡而富於營養,忌肥甘厚膩,以防濕生困.急性粒細胞缺乏的感染期,要慎食溫補的食物,如辛辣、羊肉、蝦、蟹等.應進食補益脾、腎、血、氣、陰之品,不宜進食生冷. 可作飲食治療的藥物與食物有:大棗、黃精、虎杖、龜甲、鹿角膠、雞血籐、太子參、黃茂、砂仁、陳皮、佛手、麥門冬、女貞子、繭絲子、黑木耳、瘦豬肉、熟牛肉等. 1.黑木耳紅棗粥 黑木耳30克,紅棗20克,粳米,黑木耳水發後撕成小塊,紅棗沸水泡洗後去核切了,加精漬20分鐘,木耳與粳米同煮成粥,調入棗丁,紅糖,再煮20分鐘.做早晚餐或點心服用. 2.紫河車粥 鮮紫河車半個,瘦豬肉250克,生姜10片,糯米100克,將胎盤的筋膜血管挑開,去瘀血後與瘦豬肉洗淨切塊,生姜切絲,與粳米同煮為粥,粥熟後加蔥、鹽、少許調味品.每周2~3次服食,連服20次. 3.枸杞羊骨粥 枸杞子50克,羊骨頭500克,黑豆3杷,大棗10枚,粳米50克,將羊骨敲碎,與枸杞、黑豆、大棗、粳米同入砂鍋內加水煮粥,調味服食.隔日1次,可長期服. 4.首茨雞(鱉、羊肉) 生黃茂120克,熟附子30克,首草根20克,清炖500克左右母雞一只,食肉喝湯.10天一次,適於氣血兩虛的白細胞減少.若偏陽虛不去附子,改母雞為羊肉,偏陰虛去熟附子,母雞改為甲魚. 多食易消化,具有補益心脾肝腎、益氣養血作用食物,忌食辛辣、煎炒等食物,戒煙酒. 5.牛肉補損膏 處方為:(1)黃牛肉(去筋、膜切片)100雌,洗淨,置高壓鍋內,加黃酒適量,密封,文火煮爛.(2)山藥(鹽炒)、蓮子肉(去心鹽炒)、茨警、小茴香(炒)各250克.共研細末.(3)紅棗250克,煮熟去皮核.最後將上述3者放在一個容器內,攪拌均勻,如膏狀,再在飯鍋上蒸一次,即可服用.每日早晨、下午可當點心服食,每次3~5匙.健脾益氣.適用於脾氣不足型白細胞減少症. 6.黃茂母雞湯治療氣血兩虛型白細胞減少症 生黃茂,雞血籐30克,大母雞1只(烏骨,烏肉,白毛者佳).將1只健康母雞殺死,取其血與黃茂、雞血籐2藥和勻,並將其塞入,去淨雞毛及雞肋(留心、肝、肺及洗淨的雞內金)的雞腹腔內後縫合腹壁,以水適量,不加任何佐料,文火煮肉熟,食肉喝湯,每隔3~4日吃一只. (3)、精神調理 應避免精神刺激和勞神過度,因為陽氣煩勞則張,不利於身體的恢復.在緩解期間適當參加體育活動如太極拳、智能氣功、散步、游泳等健身活動,增加肺活量,促進氣血旺盛和流通.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白細胞減少並不一定要治療,一要看減少程度;二要看減少原因。 正常白細胞數為(4~10)×109/升,通俗說就是每立方毫米4000~10000個,平均值則為7000個。如果介於4000~7000表示正常偏低,不需治療;如果低於4000個,就可診斷為白細胞減少症。即使如此,也不一定就需要治療,比如說,僅僅是輕度減少或一過性減少,復查時未繼續下降,又毫無症狀或不適,那就不必緊張,也無需治療。當然,下列情況下的白細胞需要關注,並在醫生指導下,采取干預措施。
1、白細胞數嚴重減少需要緊急治療。白細胞是由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組成。一般所說的白細胞減少最常見最主要的是指粒細胞減少,如果減少程度過於明顯,則細菌很可能在機體完全或基本喪失抵抗力的狀態下迅速擴散,甚至進入血液引發敗血症,嚴重威脅生命。
2、有原因可尋的白細胞減少應針對原因治療。常見引起白細胞減少的原因一般有三類:一是藥物,如服用解熱鎮痛藥、磺胺類藥等,此時如白細胞減少過於明顯,則應停服或換藥;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時一方面應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細胞的藥物;三是患有免疫系統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此時也應作同樣干預,選服能增加白細胞的藥物。
3、同時有紅細胞和(或)血小板減少時需要進一步診治。當出現白細胞減少時,如果血液中其他兩種細胞即紅細胞和血小板有異常變化,問題就比較復雜,首先要進一步檢查,最常做的是骨髓檢查,以排除有無其他血液病,然後再決定治療方案。
臨床上常用升高白細胞藥物有:維生素b4、利血生、鲨肝醇、輔酶a等,一般無任何副作用。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酌情選用。
白細胞減少症和粒細胞缺乏症
白細胞減少症和中性粒細胞缺乏症都是由於各種病因引起的一組綜合征。根據其臨床特點,屬於中醫學“氣虛”症范疇。
[臨床表現> 1.白細胞減少症:一般有頭暈,乏力,四肢酸軟,食欲減退,低熱,失眠等非特異性症狀。少數無症狀,部分病人則反復發生口腔潰瘍、肺部感染或泌尿系感染。 2.粒細胞缺乏症:起病多急驟,常有高熱、寒戰、頭痛、疲乏或極度衰弱。有時口腔、鼻腔、皮膚、直腸、肛門、陰道等黏膜處可出現壞死性潰瘍。對藥物過敏者,可同時發生剝脫性皮炎,嚴重者可發生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常迅速發生敗血症或膿毒血症而導致死亡。
[診斷> 1.白細胞減少症:由各種原因導致外周血白細胞數低於4.oxll09/l。兒童 的標准為10-14歲低於4.5x109/l,5—9歲低於5.0x109/l,小於5歲低於5.5x109/l。 2.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和粒細胞缺乏症: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在成人低於2.0x109/l時稱中性粒細胞減少症;低於0.5xl09/l時稱為中性粒細胞缺乏症。
[治療> 1.西醫藥治療 (1)升白細胞藥物,如利血生或維生素b410mg,每日3次;或碳酸锂0.25克,每日3次。 (2)用g--csf和gm-csf促進細胞生成。 2.中醫藥治療 氣血虧虛:氣短乏力,頭暈,四肢酸軟,食欲減退,失眠多夢,或極度衰弱,經常發生感冒或其他感染症群,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