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軟組織和血液中遷徙的現象是衰老的典型特征"。其根治方法只有通過補鈣,刺激血鈣自穩定系統恢復平衡,最終達到降低血鈣與軟組織鈣的的含量,增加骨鈣的目的。因此,結石與骨質增生的患者同樣需要補鈣。
結石病人補鈣,首選活性離子鈣如珍珠鈣、巨能鈣等。同時注意大量飲水,避免攝入含有草酸和磷酸鹽的食品,如荸荠、苋菜、菠菜、茭白及竹筍、筍干等,如吃上述疏菜也應用開水焯一下,除去草酸和磷酸鹽。適當限制攝入高磷食品,如乳品和肉類。另外注意多食含鎂和維生素b6的食品,前者如海藻、葵花子、黃豆、杏仁等;後者如酒釀、糙米、蜂王漿、黃豆、黑豆及發酵類面食等。
7、小兒佝偻病補鈣還是補"維d"
隨著國人均生活水平和嬰兒保健水平的提高,多數母親對小兒佝偻病有一定的了解。由於各種宣傳媒介的影響,一般人誤認為在治療和預防小兒佝偻病時往往以補鈣為主,而實際上,小兒佝偻病的本質是因為缺乏維生素d引起的鈣磷代謝障礙,只有補充維生素d才是治本。也就是說,缺鈣是小兒佝偻病的表現形式,而真正缺乏的卻是維生素d。
1歲以內的小兒稱嬰兒,其喂養以乳類為主,嬰兒期常見的佝偻病又稱維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它的發病原因是:1、維生素d攝入不足防礙鈣磷吸收。母乳或牛乳中所含維生素d均不能滿足嬰兒營養的需要,特別是牛乳中鈣磷含量比例不適當更妨礙其吸收。2、日光照射不足,體內生成維生素d缺乏。3、生長發育速度快,骨骼生長迅速,相對地缺乏維生素d。4、肝膽、胃腸道慢性疾病影響維生素d的吸收。
維生素d對嬰兒體內鈣磷代謝的功能包括:1、促進腸道粘膜細胞對鈣磷的吸收。2、促進腎對鈣磷的再吸收,降低尿中鈣磷的排出量,提高血鈣濃度。3、促進成骨代謝,利於新骨形成。因此缺乏維素d時,服用再多的鈣,身體也難以吸收和利用。正確的認識是,小兒佝偻病發病的根本原因是體內絕對性和相對性地缺乏維生素d,繼而導致鈣磷吸收障礙,其表現為常見的佝偻病。
預防小兒佝偻病的原則應包括:1、孕母及乳母的飲食應富含維生素d並多曬太陽。2、小兒出生滿月後應常抱出戶外活動。3、小兒生後1個月開始補充維生素d,每日400單位。早產兒出生後2周即應補充維生素d,每日800單位,3個月後減至每日400單位。4、由於嬰兒期以乳類喂養為主,每日攝入的鈣量已能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不須特殊補鈣。5、二歲後小兒生長相對減慢,戶外活動增多,故一般無須補充維生素d。6、當確定嬰兒患佝偻病,應當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
總之,補充維生素d來防治小兒佝偻病,才是根本。
8、給小兒補鈣當注意什麼?
許多父母認為,孩子應該在出生之後半個月到一個月再開始補鈣。其實這種觀點是不科學的。因為胎兒出生之後臍帶被剪斷,母體與胎兒之間的營養通道也就此中斷了,可小兒的生長發育仍在繼續,因而每天都缺少不了對鈣的需求,所以正確的做法應是在出生後第三天就開始補鈣,一直要補到小兒能夠吃與成人一樣的普通食物為止。
知道,嬰兒的營養主要來自乳類,而母乳是最理想的嬰兒食品。每100毫升母乳中含鈣34毫克,含磷15毫克,兩者之比為2.4:1,這種比例最適合嬰兒腸壁對鈣的吸收。所以母乳喂養的嬰兒較少發生缺鈣或者佝偻病。相反,每100毫升牛乳中含鈣120毫克,含磷93毫克,從鈣磷的絕對值來看,牛乳中的鈣磷量確實比母乳為多,但是牛乳中的鈣磷比例為1.2:1,這種比例是不符合嬰兒的生理需求的,也不利於腸壁對鈣的吸收。臨床觀察也證實,牛乳喂養的嬰兒容易發生缺鈣或者佝偻病。有時候雖然一些家長給小兒吃了不少的鈣劑,但是小兒缺鈣的表現還是很明顯,究其原因就是家長沒有正確地掌握補鈣的方法。那麼,給小兒補鈣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問題呢?
1、鈣劑不可與植物性的食物同吃——植物性的食物比如蔬菜中多數含有草酸鹽、磷酸鹽等鹽類,它們可以和鈣相結合生成多聚體而沉定,從而妨礙鈣劑的吸收,所以豆腐和豆制品不宜與蔬菜一起烹制。
2、鈣劑不可與油脂類食物同吃——油脂分解之後生成的脂肪酸與鈣結合形成奶塊,這不容易被腸道吸收,最終隨大便排出體外。
3、補鈣時間應適當掌握——由於奶制品當中的脂肪酸影響鈣劑的吸收,因此補鈣最好安排在兩次喂奶之間。
4、補鈣應注意的適當劑量——通常2歲以下的小兒每天需要400—600毫克,3—12歲每天需800—1000毫克。按照正常的飲食,兒童每天從食物中攝取的鈣劑只有需要量的三分之二,所以每天必須再額外補鈣,以填補欠缺的三分之一的鈣劑。此外,人體內有一系列調節機制可以控制鈣劑的攝入量,如果體內鈣劑充足,腸道吸收鈣劑就會少一些,反之就會多一些,多余的鈣也會隨大小便排出體外。所以鈣劑口服過多也不會發生中毒,家長可以放心地讓小兒服用。
需要強調指出的是,鈣劑的吸收必須有維生素d的參與,如果體內缺乏維生素d,腸道吸收鈣劑的活動就會大打折扣了。如果鈣吸收良好,磷的吸收也就同時增加了,並在生長的骨骼部位形成鈣磷的沉積,使新骨不斷生長壯大。臨床上使用最普遍的維生素d制劑就是魚肝油,如果在補鈣的同時不補充魚肝油的話,平時小兒又不曬太陽,就會發生維生素d缺乏症而導致佝偻病。維生素d的預防劑量為每天400個國際單位,不可過量,否則會引起中毒。
另外,學齡兒童也同樣需要補充鈣劑,但不是服藥,而是通過一日三餐的食物補給。食物當中鈣的來源很多,例如乳類、乳制品、藕粉、綠葉蔬菜、根莖類的植物、黃豆等等,尤其是豆腐和豆漿,經常食用,鈣劑就不會缺乏了。
9、莫把鈣劑當補品
鈣是人體骨骼和牙齒的重要組成成分,鈣離子還是所有細胞正常生理機能所必需的物質,維生素d可促進機體對鈣的吸收和利用,當維生素d及鈣缺乏時,嬰幼兒可出現佝偻病,成人則可發生骨質軟化病及骨質疏松症。嬰幼兒生長發育較快,而其戶外活動較少,光照不足,以致體內不能合成內源性維生素d,另外,嬰幼兒攝入食物種類較少,造成維素d和鈣攝入不足,因此給嬰幼兒補充維生素d和鈣是必要的。鈣劑中除了鈣外, 二、含鈣的食物有哪些?
1、牛奶
半斤牛奶,含鈣300毫克,還含有多種氨基酸、乳酸、礦物質及維生素,促進鈣的消化和吸收。而且牛奶中的鈣質人體更易吸取,因此,牛奶應該作為日常補鈣的主要食品。其他奶類制品如酸奶、奶酪、奶片,都是良好的鈣來源。健康提示:夏季牛奶飲用也要需有選擇
2、海帶和蝦皮 海帶和蝦皮是高鈣海產品,每天吃上25克,就可以補鈣300毫克呢。並且它們還能夠降低血脂,預防動脈硬化。
海帶與肉類同煮或是煮熟後涼拌,都是不錯的美食。蝦皮中含鈣量更高,25克蝦皮就含有500毫克的鈣,所以,用蝦皮做湯或做餡都是日常補鈣的不錯選擇。
友情提醒:容易對海制品過敏的人們要小心食用喲。
3、豆制品
大豆是高蛋白食物,含鈣量也很高。500克豆漿含鈣120毫克,150克豆腐含鈣就高達500毫克,其他豆制品也是補鈣的良品。
友情提醒:豆漿需要反復煮開7次,才能夠食用。而豆腐則不可與某些蔬菜同吃,比如菠菜。菠菜中含有草酸,它可以和鈣相結合生成草酸鈣結合物,從而妨礙人體對鈣的吸收,所以豆腐以及其他豆制品均不宜與菠菜一起烹制。但,豆制品若與肉類同烹,則會味道可口,營養豐富。
4、動物骨頭
動物骨頭裡80%以上都是鈣,但是不溶於水,難以吸收,因此在制作成食物時可以事先敲碎它,加醋後用文火慢煮。吃時去掉浮油,放些青菜即可做成一道美味鮮湯。
友情提醒:魚骨也能補鈣,但要注意選擇合適的做法。干炸魚、焖酥魚都能使魚骨酥軟,更方便鈣質吸收,而且可以直接食用。
5、蔬菜
蔬菜中也有許多高鈣的品種。雪裡蕻100克含鈣230毫克;小白菜、油菜、茴香、芫荽、芹菜等每100克鈣含量也在150毫克左右。
友情提醒:這些綠葉蔬菜每天吃上250克就可補鈣400毫克。
6、補鈣藥物
如今市場上的補鈣藥物適合於依靠食物攝入不能滿足鈣需求的兒童、青少年、孕/哺乳期婦女、老人,甚至於工作緊張、壓力大、生活沒有規律的白領女性。它的優點是操作簡單,並且容易控制補充量。
友情提醒:在服用時需要嚴格遵守醫囑,以免服用過量,反而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一些復合維生素和鈣質補充劑,因維生素本身可以和鈣質產生協同作用,相對於單純補鈣來說,服用後益處更大。
補鈣還是以食補為佳 給寶寶補鈣非常重要,這是很多父母都關心的話題。市場上有許多品種的鈣劑,雖然有些廣告中稱其吸收率很高,但實際效果與期望值有一定差距。一些醫生主張——補鈣還是以食補為佳。
食物的科學烹調能夠增加鈣的攝入。這裡介紹幾種多鈣食品的烹調方法:
1、可以把小黃魚制成酥魚。做法是:把鍋燒熱,在鍋內放入蔥、姜鋪底,把10公分左右長的小黃魚排放在上面,加適量醋用慢火炖爛,甚至可以連魚頭、魚刺都變酥了。這樣,整條魚都變成了可以食用的鈣劑。
2、高壓鍋饨雞。可以把雞肉、雞骨盡量饨爛、饨酥,鼓勵寶寶把軟骨嚼碎咽下,也能夠補充鈣質。
當然,以上這兩種食品不太適合於2歲以前的寶寶,2歲半以後,多數寶寶已長出了20顆乳牙,有了咀嚼能力,才可以給寶寶吃這類食物,否則寶寶也不易消化吸收。
還可以做大骨頭湯。將買來的大棒骨洗淨,敲裂或敲斷,涼水下鍋,放入骨頭,燒開後,撇去浮沫,加蔥、姜、料酒,用小火炖煮,時間可長一些。讓寶寶喝湯,吃骨髓。這是一種非常好的補鈣食品,適合各年齡的寶寶。該湯還可以加在寶寶的其它食品中,混合喂養。比如用骨頭湯下面條,蒸雞蛋羹等。蝦皮和豆腐中含鈣量較高,也應該經常給寶寶食用。
另外,斷奶以後的寶寶每天也應該保證至少攝入牛奶250毫升,增加鈣的攝入量。
很多人以為,通過飲食可以補鈣,但實際上在日常飲食中,很多不經意、不正確的膳食行為會讓你丟失大量的鈣。 磷多丟失鈣:鈣磷比例失衡是導致人們缺鈣的元凶。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鈣∶磷比例是2∶1,然而,現實生活中,人們過多地攝入碳酸飲料、可樂、咖啡、漢堡包、比薩餅、小麥胚芽、動物肝髒、炸薯條等大量含磷的食物,使鈣∶磷比例高達1∶10~20,這樣,飲食中過多的磷會把體內的鈣"趕"出體外。 補鈣不補鎂,吃完就後悔:人們補鈣的時候,只注意補充維生素d,卻往往不知道要補充鎂。鈣與鎂似一對雙胞胎兄弟,總是要成雙成對地出現,而且鈣與鎂的比例為2∶1時,是最利於鈣的吸收利用的了。所以,在補鈣的時候,切記不要忘了補充鎂。含鎂較多的食物有:堅果(如杏仁、腰果和花生)、黃豆、瓜籽(向日葵籽、南瓜籽)、谷物(特別是黑麥、小米和大麥)、海產品(金槍魚、鲭魚、小蝦、龍蝦)。 大魚大肉"吃"掉鈣:高蛋白飲食是引起骨質疏松症的原因所在。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a:每天攝入80克的蛋白質,將導致37毫克的鈣流失;b:每天攝入240克的蛋白質,額外另補充1400毫克的鈣,將導致137毫克鈣的流失。額外補充鈣並不能阻止高蛋白所引起的鈣流失,過量攝入大魚大肉而不注意酸鹼平衡,將導致鈣的大量流失。那麼,怎樣飲食才能促進鈣吸收?維生素c促進吸收鈣:把含鈣高的食物與維生素c和泡菜汁一起服用,或者每天自己制作臍橙、柚子、橘子、蘆柑、檸檬飲用,其生物利用度要增強12%。顯然是這些水果中大量的維生素c的參與,使得鈣能更好地被小腸吸收。 葷素平衡提高鈣的利用率:比如豆腐炖魚,魚肉中含維生素d,豆腐含鈣豐富。維生素d可促進鈣的吸收,使豆腐中鈣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另外,主食講究谷豆類混食,不僅能使氨基酸互補達到最理想化,還能促進鈣的吸收。
1.您需要補鈣麼?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