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毫升牛乳中含鈣120毫克,含磷93毫克,從鈣磷的絕對值來看,牛乳中的鈣磷量確實比母乳為多,但是牛乳中的鈣磷比例為1.2:1,這種比例是不符合嬰兒的生理需求的,也不利於腸壁對鈣的吸收。臨床觀察也證實,牛乳喂養的嬰兒容易發生缺鈣或者佝偻病。有時候雖然一些家長給小兒吃了不少的鈣劑,但是小兒缺鈣的表現還是很明顯,究其原因就是家長沒有正確地掌握補鈣的方法。那麼,給小兒補鈣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問題呢? 1、鈣劑不可與植物性的食物同吃--植物性的食物比如蔬菜中多數含有草酸鹽、磷酸鹽等鹽類,它們可以和鈣相結合生成多聚體而沉定,從而妨礙鈣劑的吸收,所以豆腐和豆制品不宜與蔬菜一起烹制。 2、鈣劑不可與油脂類食物同吃--油脂分解之後生成的脂肪酸與鈣結合形成奶塊,這不容易被腸道吸收,最終隨大便排出體外。 3、補鈣時間應適當掌握--由於奶制品當中的脂肪酸影響鈣劑的吸收,因此補鈣最好安排在兩次喂奶之間。 4、補鈣應注意的適當劑量--通常2歲以下的小兒每天需要400-600毫克,3-12歲每天需800-1000毫克。按照正常的飲食,兒童每天從食物中攝取的鈣劑只有需要量的三分之二,所以每天必須再額外補鈣,以填補欠缺的三分之一的鈣劑。此外,人體內有一系列調節機制可以控制鈣劑的攝入量,如果體內鈣劑充足,腸道吸收鈣劑就會少一些,反之就會多一些,多余的鈣也會隨大小便排出體外。所以鈣劑口服過多也不會發生中毒,家長可以放心地讓小兒服用。 需要強調指出的是,鈣劑的吸收必須有維生素d的參與,如果體內缺乏維生素d,腸道吸收鈣劑的活動就會大打折扣了。如果鈣吸收良好,磷的吸收也就同時增加了,並在生長的骨骼部位形成鈣磷的沉積,使新骨不斷生長壯大。臨床上使用最普遍的維生素d制劑就是魚肝油,如果在補鈣的同時不補充魚肝油的話,平時小兒又不曬太陽,就會發生維生素d缺乏症而導致佝偻病。維生素d的預防劑量為每天400個國際單位,不可過量,否則會引起中毒。 另外,學齡兒童也同樣需要補充鈣劑,但不是服藥,而是通過一日三餐的食物補給。食物當中鈣的來源很多,例如乳類、乳制品、藕粉、綠葉蔬菜、根莖類的植物、黃豆等等,尤其是豆腐和豆漿,經常食用,鈣劑就不會缺乏了。 9、莫把鈣劑當補品 鈣是人體骨骼和牙齒的重要組成成分,鈣離子還是所有細胞正常生理機能所必需的物質,維生素d可促進機體對鈣的吸收和利用,當維生素d及鈣缺乏時,嬰幼兒可出現佝偻病,成人則可發生骨質軟化病及骨質疏松症。嬰幼兒生長發育較快,而其戶外活動較少,光照不足,以致體內不能合成內源性維生素d,另外,嬰幼兒攝入食物種類較少,造成維素d和鈣攝入不足,因此給嬰幼兒補充維生素d和鈣是必要的。鈣劑中除了鈣外, 母乳喂養的話,媽媽補點鈣吧.我家寶寶是冬天生的,當時醫生就讓我們吃魚肝油.我家寶寶一直吃到半歲,夏天的時候我們就給她多曬曬太陽. 日常食物中,含鈣較多的有牛奶、奶酪、雞蛋、豆制品、海帶、紫菜、蝦皮、芝麻、山楂、海魚、蔬菜等。特別是牛奶,每天喝牛奶500克,便能供給600毫克的鈣;再加上膳食中其他食物供給的300毫克左右的鈣,便能完全滿足人體對鈣的需要。補鈣的同時還要注意加強戶外運動,經常沐浴陽光,可促進人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有助於人體對鈣的吸收。 水果與干果類檸檬、枇杷、蘋果、黑棗、杏脯、桔餅、桃脯、杏 仁、山楂、葡萄干、胡桃、西瓜子、南瓜子、桑椹干、花生、蓮子、 芡實等。 食物保鮮貯存可減少鈣耗損,牛奶加熱不要攪拌,燒蔬菜要多加 水,切菜不能太碎,燒菜時間宜短。菠菜、茭白、韭菜都含草酸較多, 宜先用熱水浸泡片刻以溶去草酸,以免與含鈣食品結合成難溶的草酸 鈣。罐頭食品的汁液裡富含礦物質。乳糖可貯留較多膳食鈣,高粱、 荞麥、燕麥、玉米等雜糧較稻米、面粉含鈣多,平時應適當吃些雜糧。 鈣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元素,約有1200克,也是最容易缺乏的元素之一。其中99%形成骨骼,1%存在於血液軟組織裡。人體是否缺鈣與兩方面原因有關。一是峰值骨量,即在35歲左右時,人體骨量達到人生中最高骨量時的鈣含量,主要由遺傳因素、補鈣因素和鍛煉因素決定;二是鈣流失情況,由鈣的補充、流失量及生活習慣所決定,如嗜煙酒、咖啡、茶、可樂、鹽攝入量過高,少吃肉或吃太多肉都可導致鈣的流失。針對國人補鈣的實際情況,中國消費者協會警示消費者要科學補鈣,方能永葆健康。 一、不隨廣告走。增加自己的保健知識,正確認識補鈣。鈣品生產企業常以明星為前驅,吸引消費者。對此應根據自身需要做出選擇,而不要被各類響亮的補鈣商品名稱所惑,切記此類商業用語純屬炒作,在營養學領域多數並不存在。 二、不要聽信某些鈣品的誇大宣傳。如一些廣告稱的"沉積好、吸收快",使人誤認為人體對鈣的吸收是簡單的過程,實際上鈣進入人體首先要進入血液,再形成含鈣細胞,之後再通過復雜的變化過程穿透骨頭最外面的硬層,固定到裡面的骨質中。另有廣告宣稱自己的產品"顆粒比一般產品小若干倍",實際上顆料大小只是物理變化,並不能從本質上改善人體對鈣的吸收率;目前人體對補鈣產品中鈣的吸收率僅在30%左右,事實上並不存在所謂的"95%"的吸收率。 三、盡量通過改善飲食結構,達到從天然食品中獲取足量鈣的目的。在家庭日常的食物中,含鈣較多的有牛奶、奶酪、雞蛋、豆制品、海帶、紫菜、蝦皮、芝麻、山楂、海魚、蔬菜等,特別是牛奶,每100克鮮牛奶含鈣120毫克,如果每人每天喝奶250克,便能提供鈣300毫克;每天喝牛奶500克,便能供給600毫克的鈣;再加上膳食中其它食物供給的300毫克左右的鈣,便能完全滿足人體對鈣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食用這些含鈣豐富的食品時,應避免過多食用含磷酸鹽、草酸、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以免影響鈣的吸收。 四、檢測鈣的含量,應去正規醫院。商店藥店裡擺放的"單光子骨密度測試儀",只能測手臂的尺骨和桡骨,而鈣的流失主要危害是腰椎和胯骨的缺鈣,因此這種測試不准確。而且這類儀器是放射源,其輻射會對身體產生影響。 五、鈣產品並非越貴越好,應根據自身需要選用。目前市場上流通的鈣產品,其品質沒有太大區別。而且不同鈣品適宜人群也不同,碳酸鈣含淨鈣量高,吸收率高,是傳統補鈣制劑,但它並不適合胃酸缺乏者;磷酸鈣含磷高,但不適合慢性腎功能不全者。 六、補鈣不是越多越好,重要的是看吸收。每次服用元素鈣超過200毫克時,就會降低吸收率 含鈣豐富的食物如奶及奶制品、豆類、蝦皮、海帶、堅果等,糧食、畜禽肉類和水果中鈣的含量較少。食物中的鈣在體內的吸收率都比較低,如最易消化吸收的牛奶,鈣的吸收率也只有50%,其他的含鈣食物吸收率更低。
人體對鈣的需要量較多,調整日常膳食結構,還是很難滿足人體對鈣的需要。因此,營養學家建議,在調整膳食結構、增加從食品中鈣的攝入外,對某些特殊人群,如兒童、青少年、孕婦、乳母以及老年婦女等特別需要鈣的人群,還應長期服用優質鈣制劑,以滿足人體對鈣的需要。 二、含鈣的食物有哪些?
1、牛奶
半斤牛奶,含鈣300毫克,還含有多種氨基酸、乳酸、礦物質及維生素,促進鈣的消化和吸收。而且牛奶中的鈣質人體更易吸取,因此,牛奶應該作為日常補鈣的主要食品。其他奶類制品如酸奶、奶酪、奶片,都是良好的鈣來源。健康提示:夏季牛奶飲用也要需有選擇
2、海帶和蝦皮 海帶和蝦皮是高鈣海產品,每天吃上25克,就可以補鈣300毫克呢。並且它們還能夠降低血脂,預防動脈硬化。
海帶與肉類同煮或是煮熟後涼拌,都是不錯的美食。蝦皮中含鈣量更高,25克蝦皮就含有500毫克的鈣,所以,用蝦皮做湯或做餡都是日常補鈣的不錯選擇。
友情提醒:容易對海制品過敏的人們要小心食用喲。
3、豆制品
大豆是高蛋白食物,含鈣量也很高。500克豆漿含鈣120毫克,150克豆腐含鈣就高達500毫克,其他豆制品也是補鈣的良品。
友情提醒:豆漿需要反復煮開7次,才能夠食用。而豆腐則不可與某些蔬菜同吃,比如菠菜。菠菜中含有草酸,它可以和鈣相結合生成草酸鈣結合物,從而妨礙人體對鈣的吸收,所以豆腐以及其他豆制品均不宜與菠菜一起烹制。但,豆制品若與肉類同烹,則會味道可口,營養豐富。
4、動物骨頭
動物骨頭裡80%以上都是鈣,但是不溶於水,難以吸收,因此在制作成食物時可以事先敲碎它,加醋後用文火慢煮。吃時去掉浮油,放些青菜即可做成一道美味鮮湯。
友情提醒:魚骨也能補鈣,但要注意選擇合適的做法。干炸魚、焖酥魚都能使魚骨酥軟,更方便鈣質吸收,而且可以直接食用。
5、蔬菜
蔬菜中也有許多高鈣的品種。雪裡蕻100克含鈣230毫克;小白菜、油菜、茴香、芫荽、芹菜等每100克鈣含量也在150毫克左右。
友情提醒:這些綠葉蔬菜每天吃上250克就可補鈣400毫克。
6、補鈣藥物
如今市場上的補鈣藥物適合於依靠食物攝入不能滿足鈣需求的兒童、青少年、孕/哺乳期婦女、老人,甚至於工作緊張、壓力大、生活沒有規律的白領女性。它的優點是操作簡單,並且容易控制補充量。
友情提醒:在服用時需要嚴格遵守醫囑,以免服用過量,反而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一些復合維生素和鈣質補充劑,因維生素本身可以和鈣質產生協同作用,相對於單純補鈣來說,服用後益處更大。
補鈣還是以食補為佳 給寶寶補鈣非常重要,這是很多父母都關心的話題。市場上有許多品種的鈣劑,雖然有些廣告中稱其吸收率很高,但實際效果與期望值有一定差距。一些醫生主張——補鈣還是以食補為佳。
食物的科學烹調能夠增加鈣的攝入。這裡介紹幾種多鈣食品的烹調方法:
1、可以把小黃魚制成酥魚。做法是:把鍋燒熱,在鍋內放入蔥、姜鋪底,把10公分左右長的小黃魚排放在上面,加適量醋用慢火炖爛,甚至可以連魚頭、魚刺都變酥了。這樣,整條魚都變成了可以食用的鈣劑。
2、高壓鍋饨雞。可以把雞肉、雞骨盡量饨爛、饨酥,鼓勵寶寶把軟骨嚼碎咽下,也能夠補充鈣質。
當然,以上這兩種食品不太適合於2歲以前的寶寶,2歲半以後,多數寶寶已長出了20顆乳牙,有了咀嚼能力,才可以給寶寶吃這類食物,否則寶寶也不易消化吸收。
還可以做大骨頭湯。將買來的大棒骨洗淨,敲裂或敲斷,涼水下鍋,放入骨頭,燒開後,撇去浮沫,加蔥、姜、料酒,用小火炖煮,時間可長一些。讓寶寶喝湯,吃骨髓。這是一種非常好的補鈣食品,適合各年齡的寶寶。該湯還可以加在寶寶的其它食品中,混合喂養。比如用骨頭湯下面條,蒸雞蛋羹等。蝦皮和豆腐中含鈣量較高,也應該經常給寶寶食用。
另外,斷奶以後的寶寶每天也應該保證至少攝入牛奶250毫升,增加鈣的攝入量。
很多人以為,通過飲食可以補鈣,但實際上在日常飲食中,很多不經意、不正確的膳食行為會讓你丟失大量的鈣。 磷多丟失鈣:鈣磷比例失衡是導致人們缺鈣的元凶。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鈣∶磷比例是2∶1,然而,現實生活中,人們過多地攝入碳酸飲料、可樂、咖啡、漢堡包、比薩餅、小麥胚芽、動物肝髒、炸薯條等大量含磷的食物,使鈣∶磷比例高達1∶10~20,這樣,飲食中過多的磷會把體內的鈣"趕"出體外。 補鈣不補鎂,吃完就後悔:人們補鈣的時候,只注意補充維生素d,卻往往不知道要補充鎂。鈣與鎂似一對雙胞胎兄弟,總是要成雙成對地出現,而且鈣與鎂的比例為2∶1時,是最利於鈣的吸收利用的了。所以,在補鈣的時候,切記不要忘了補充鎂。含鎂較多的食物有:堅果(如杏仁、腰果和花生)、黃豆、瓜籽(向日葵籽、南瓜籽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