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實說..相信他會原諒你的,不如不能原諒你..
tmd,拉出來單挑,誰怕誰啊```
實話實說,以後努力就行了。
其實不說罷勒
做自己喜歡的就行
10月12日下午,在外語學校臨時心理咨詢室,共有10個初一學生分4組接受了咨詢,問題幾乎是一樣的:考試考砸了怎麼辦?
剛剛結束的小考,是同學升入初中以來的第一次簡單測評,但看得出學生們對成績非常重視,而且,更多的學生不能接受自己的成績與名次。有4個同學一說就哭,情緒很消極,更多的同學是很多擔憂,害怕被父母唠叨、責備甚至挨打。從每一個同學身上,我都能感受到他們深深的壓力。我知道雖然他們都是因為考試考砸了而憂慮,可是不同的人憂慮的原因與程度卻不一樣,只有讓他們自己認識到真正怕什麼,才能有效緩解他們的情緒。所以在輔導時,我首先引導他們認清自己真正的擔心是什麼?有的是怕被老師拋棄,有的是怕被同學瞧不起,有的是怕父母失望,有的是對自己的初中學習失去了自信,還有的是怕父母的不理解等等。看得出,這些孩子中大多數在小學時都是學習上游的學生,正如有的孩子說,從小考試就沒有低於前10名,這一次一下到了30名,難以接受。他們的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他們處在當前的群體中,自我定位不夠准確;其次是家長要求的標准依然延續小學時的名次,甚至要求更高。如有個女孩就說,在小學時,她是班裡前10名,他爸爸要求她在初中一定要保證前十名,只能進不能退,但是這一次她只考了30多名,她感到沒法對爸爸交代,給爸爸丟了面子,對不起爸爸;再就是對初中學習生活的不適應。好幾個同學都談到上課時聽的模糊,作業也做得吃力,甚至感到作業量大,睡眠都受到了影響等。
在咨詢時,我首先讓他們正確認識這次考試成績。通過想一想、算一算找回自信。先讓他們想一想“你是怎麼來到這個學校的?“你感到現在的班集體與小學時的班集體有什麼不一樣?”使他們明白他們現在的同班同學是從眾多學生中選出來的佼佼者,不僅與小學很不一樣,甚至比起校本部的普通班也不一樣。然後讓他們自己算一算,在小學時考15名的學生,假如正常發揮的話,來這裡可能的名次是多少?還會保持15名嗎?在自己的思考和計算後,他們自己逐漸找回了一些自信:不是我不行了,是我所在的群體太強了。
在他們的情緒得到緩和之後,我又和他們進一步分析考試的目的,特別是這次簡單的測試,目的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老師檢驗自己的教學效果,二是學生檢查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聰明的做法是對這次考試認真分析總結,出錯在哪?今後的學習中應該注意什麼?這樣才能一步步提高。過分糾纏在名次中,只會讓自己失去學習總結提高的機會,不僅擾亂了心情,更會影響下一步的學習。
關於如何面對家長,我針對不同情況和他們進行了分析,讓他們自己分析家長為什麼這麼重視我們的學習成績?家長都采取了那些措施?你認為這些措施在以前有效嗎?你希望家長怎麼做?使他們自己認識到,家長的做法都是基於對自己的愛,可能有的方式現在看來並不妥當,但他們以前感到在我們身上有用,現在就認為還有用。如何讓家長的做法真正對我們有幫助呢?哪就要用到我們的頭腦與智慧。怎麼做呢?有的說自己分析這次考試的失誤,然後和家長談一談;有的說家長不好說話,可以用寫紙條的方式;針對有的家長愛看書的習慣,我建議他們向家長推薦《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等很好的家教類書籍等等,我們的目標就是把家長真正變成我們學習的同盟軍,而不是敵人。並對部分同學約定,下周再來看誰的成果大。
咨詢感悟:
絕大多數孩子是重視自己的學習的,因為他們能夠認識到這是他們的事業,每一次學習受挫,無疑於我們所體驗到的投資失敗,特別是在抱有很大的成功希望時,這時他們的傷心與沮喪我們可想而知。每當此時,作為成人的我們最想得到的是什麼?難道是家人的責備和埋怨嗎?絕對不是,因為我們已經很傷心,甚至對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此時我們是多麼希望親人的理解與陪伴啊!可是,我們的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事業失利時又是如何表現的呢?盡管大多數學生認為在以前被家長批評、唠叨甚至挨打還是有些效果的,至少是讓他們重視了學習,害怕再考砸,但是同時也認為自己越來越煩家長這些強制性的做法,甚至有的說已經開始頂撞家長,不再與家長說自己的煩惱了等等。面對已經進入青春期的學生,家長還在把他們當小學生看待,還在沿用過去的強行管制的做法,很可能適得其反,不僅起不到讓孩子重視學習的效果,反而會增強孩子的逆反心理:反正你也打了也罵了,我還不學了呢?這是導致孩子厭學的危險因素。
身為家長,我們都要自問一下:我在家庭教育孩子的考試中,成績會是多少?這個答案其實已在孩子的身上得到了體現。所以,我建議很多家長和老師一定要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相信很多人在讀完這本書後,都會有這樣的體會:不是孩子與孩子的差距,而是家長與家長的差距。
為了孩子的成長,家長更需要學習。
坦白的跟父母說,並向他們保證下次一定考好,說完馬上去學習
就先跟爸媽說對不起說自己很愧疚然後買一下館子最後再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