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有6個多月了,不小心感冒了,沒有吃藥, 咳嗽得下腹有點疼痛,該怎麼辦?向有關人士求助,非常感謝!
懷孕期間盡量少用藥,可以將沸水倒入茶杯讓孕婦的口鼻對准杯口, 做深呼吸,蒸汽吸入、潤喉、止咳、化痰;當然吃點西瓜霜、 喉寶未嘗不可。口服維生素c,有助於感冒的恢復。
治療孕婦感冒的小偏方
1.感冒咳嗽無痰 寶貝由於體質較弱,自身免疫抗體尚未健全,抵抗感染的能力還很弱,很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感冒。患感冒的寶貝大多表現為流清水樣鼻涕、打噴嚏、鼻塞、咳嗽,在感冒早期主要症狀就是陣陣刺激性咳嗽,且大多干咳無痰。 適宜選擇的藥物: 感冒初期陣陣干咳,使寶貝不能很好地休息,消耗體力,影響疾病的恢復。所以,此時應選止咳作用較強的感冒藥。 那些不發熱或輕微發熱的寶貝可以選用小兒感冒沖劑、解肌寧嗽口服液、神奇止咳露、急支糖漿、奧特斯糖漿(復方福爾可定)、小白糖漿、泰諾感冒糖漿等。 如果寶貝感冒發熱較重,應選用小兒感冒寧糖漿、小兒熱速清口服液、桑菊感冒沖劑、小兒雙清沖劑、小兒止咳桔紅口服液等。 食療小妙方: *蔥姜桔皮飲 取蔥白4-5節、生姜3-4片、新鮮桔皮10-20克、紅糖適量。將蔥白、生姜、桔皮洗淨入砂鍋共煎取汁,再調入紅糖適量,分次服用,對緩解小兒外感症狀有很好的效果。 2.感冒咳嗽有痰 在感冒後期或合並有感染時,在寶貝咳嗽的同時,可以聽到喉嚨裡有呼噜噜的痰聲。但因寶貝不會咳痰,往往把痰液吞咽下去,一會兒又湧到喉嚨。 適宜選擇的藥物: 可以選用化痰止咳藥,如蛇膽陳皮口服液、蛇膽川貝散、兒童清肺口服液、復方鮮竹瀝口服液、易坦淨糖漿、貝萊糖漿等。 食療小妙方: *冬瓜薏米百合粥 取冬瓜仁20-30克、百合15-20克、薏米100克。先將冬瓜仁洗淨,煎水取汁、去渣。再與百合、薏米同煮為稀粥,日服2-3次,可以清肺化痰促進康復。 3、咽炎咳嗽 有相當一部分媽咪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咳嗽不是感冒就是氣管炎或是肺炎。每天不是消炎藥就是止咳藥,但吃了很長時間寶貝的咳嗽總是不見好轉。醫生檢查咽喉,只見寶貝的咽部充血發紅,扁桃體紅腫得就像兩個小紅燈籠。難怪寶貝頻頻咳嗽,有時還會告訴媽咪喉嚨發干發癢難受。咽炎引起的咳嗽多在清晨時咳嗽加重。 適宜選擇的藥物: 可以服用小兒咽扁沖劑、兒童清咽解熱口服液、金果飲、雙黃連口服液等。較大寶貝還可以用泰樂奇口含片、藏青果含片,解除咽喉不適症狀。 食療小妙方: *冰糖川貝雪梨湯 雪梨或水晶梨1只,洗淨去核,加入川貝2克,冰糖1塊,隔水蒸20-30分鐘,喝水吃梨。生梨性寒味甘,川貝具有清肺潤燥止咳的作用,兩者共用可起到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適合寶貝食用。 *百合粥:
鮮百合100克或百合干30克、蓮子20克、大棗30枚、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將百合干、蓮子浸泡開,粳米、大棗洗淨,鍋內放適量清水,將蓮子稍煮片刻,再放入大棗、粳米、百合等,煮沸後改用小火煮至粥稠時,加入適量的冰糖稍炖即可,此粥具有潤肺健脾等功效。 *清咽飲 麥冬10克、烏梅10克、沙參10克、生甘草6克,開水沖泡代茶飲用,每天1劑可以解除咽部干癢不適的症狀。
1.如果寶貝咳嗽經久不愈或伴有發熱不退時,一定要及時到醫院診治,防止小兒肺炎的發生。 2.倘若寶貝咳嗽伴有喘息、憋氣等症狀,要注意除外哮喘,要盡快去看醫生,以免延誤病情。 3.適當多飲開水、豆漿及牛奶等飲料,多吃些胡蘿卜、西紅柿、豆腐、銀耳、梨、蓮藕、蜂蜜、香蕉等具有潤肺生津、養陰清肺作用的食物,以緩解咳嗽。 4.寶貝患咳嗽時家中要注意通風,不要在室內吸煙,保持空氣清新,避免刺激寶貝的呼吸道誘發咳嗽 感冒也是一種急性傳染性鼻炎,俗稱“傷風”。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其中以冠狀病毒和鼻病毒為主要致病病毒。病毒從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並傳播,當機體抵抗力下降,如受涼、營養不良、過度疲勞、煙酒過度、全身性疾病及鼻部本身的慢性疾病影響呼吸道暢通等,容易誘發感染。感冒發作後繼發細菌感染。感冒起病時鼻內有干燥感及癢感、打噴嚏、全身不適或有低熱,以後漸有鼻塞、嗅覺減退、流大量清水鼻涕、鼻粘膜充血、水腫、有大量清水樣或膿性分泌物等。若無並發症,病程約為7~10天。 因為病毒生存在人體細胞內,世界上沒有藥物可以直接殺死感冒病毒,有效方法就是依靠人體免疫系統。所以感冒應以支持療法為主,特別注意休息、大量飲水、飲食清淡。這可給免疫系統充分的體力支持。 感冒可能會引發細菌感染,但是千萬不可隨便使用藥物治療。在人體免疫系統殺死病毒後,絕大部分感染會自動痊愈。盲目藥物治療會增強細菌抗藥性,也不利於人體免疫系統發揮正常的作用。 “感冒”一詞源出官場 翻遍中醫經典,均無“感冒”一詞。說來別致,該病名的直接源頭不在醫家,卻在官場。南宋年間,館閣(中央級學術機構)設有輪流值班制度,每晚安排一名閣員值宿。當時值班閣員開溜成風,開溜的名堂,代代閣員約定俗成,在值班登記簿上均寫為“腸肚不安”。 一位名叫陳鹄的大學生,硬被拉去館閣值宿。他開溜時,偏不循例照寫“腸肚不安”,卻標新立異大書“感風”二字。 陳鹄之所以發明出“感風”這個新奇用語,自有客觀原因。在很長時期內,中醫對病因的表述都不規范明晰。南宋醫學理論家陳無擇首次把引致百病的病因區分為外因、內因、不內外因三大類;就外因而論,又區分為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等六種反常氣候變化。陳鹄對他的同時代人陳無擇尚未獲得張揚的新學說顯然已有了解,故而在開溜時能夠賣弄小聰明,隨手借來六淫之首“風”,並前綴以“感”——感者,受也。 陳鹄所創先例,為其後數世官場不時因襲,迨至清代,卻發生突破性形變。 卻說清代官員辦畢公事請假休息,例稱請“感冒假”。“冒”——透出也。“感冒假”作為一個意義總體,可作如是闡釋:本官在為該公務操勞之際,已感外淫,隱病而堅持至今,症狀終於爆發出來!故而不得不請假將養。 [編輯本段]基本概念 感冒(commoncold)又稱傷風、冒風,是風邪侵襲人體所致的常見外感疾病。臨床表現以鼻塞、咳嗽、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為其特征。全年均可發病,尤以春季多見。由於感邪之不同、體質強弱不一,證候可表現為風寒、風熱兩大類,並有夾濕、夾暑的兼證,以及體虛感冒的差別。如果病情較重,在一個時期內廣泛流行,稱為“時行感冒”。 西醫學的上呼吸道感染屬中醫的感冒范疇。西醫學認為當人體受涼、淋雨、過度疲勞等誘發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時,則原已存在於呼吸道的或從外界侵入的病毒、細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以鼻咽部炎症為主要表現。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為鼻病毒。 [編輯本段]發病機理 感冒的發生主要由於體虛,抗病能力減弱,當氣候劇變時,人體衛外功能不能適應,邪氣乘虛由皮毛、口鼻而入,引起一系列肺衛症狀。偏寒者,則致寒邪束表,肺氣不宣,陽氣郁阻,毛竅閉塞;偏熱者,則熱邪灼肺,腠理疏洩,肺失清肅。感冒雖以風邪多見,但隨季節不同,多夾時氣或非時之氣,如夾濕、夾暑等。 【辨證】主症惡寒發熱,頭痛,鼻塞流涕,脈浮。 兼見惡寒重,發熱輕或不發熱,無汗,鼻癢噴嚏,鼻塞聲重,咯痰液清稀,肢體酸楚,苔薄白,脈浮緊,為風寒感冒;微惡風寒,發熱重,有汗,鼻塞濁涕,咯痰稠或黃,咽喉腫痛,口渴,苔薄黃,脈浮數,為風熱感冒;夾濕則頭痛如裹,胸悶納呆;夾暑則汗出不解,心煩口渴。 [編輯本段]疾病分類 感冒是一種最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用於治療感冒的藥物有許多種。由於中成藥具有副作用小、療效好的特點,故很受人們青睐。但臨床實踐證明,如果中成藥選用不當,也可延誤病情。中醫將感冒分為風寒型感冒、風熱型感冒、暑濕型感冒和時行感冒(流行性感冒)四種類型。根據辨證施治的原則,不同類型的感冒應選用不同的中成藥治療。 一、風寒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噴嚏、咳嗽、頭痛等一般症狀外,還有畏寒、低熱、無汗、頭痛身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苔薄白等特點,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蓋大被子才覺得舒服點。這種感冒與病人感受風寒有關。治療應以辛溫解表為原則。病人可選用傷風感冒沖劑、感冒清熱沖劑、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時茶顆粒等藥物治療。若病人兼有內熱便秘的症狀,可服用防風通聖丸治療。風寒型感冒病人忌用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片、羚翹解毒片、復方感冒片等藥物。治療風寒感冒的關鍵就是需要出點汗(中醫稱辛溫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熱水泡腳(最好加點酒)、蓋上兩層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等等。風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湯,傷寒論首方,也稱和劑之王(麻黃湯也主治風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總結:辛溫解表,宣肺散寒。 二、風熱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頭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狀外,還有發熱重、痰液粘稠呈黃色、喉嚨痛,通常在感冒症狀之前就痛,痰通常黃色或帶黑色,便秘等特點。治療應以辛涼解表為原則。病人可選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熱沖劑、板藍根沖劑、銀翹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藥物治療。風熱型感冒病人忌用九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藥物。 三、暑濕型感冒:病人表現為畏寒、發熱、口淡無味、頭痛、頭脹、腹痛、腹瀉等症狀。此類型感冒多發生在夏季。治療應以清暑、祛濕、解表為主。病人可選用藿香正氣水、銀翹解毒丸等藥物治療。如果病人胃腸道症狀較重,不宜選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養胃丸等藥物。 四、時行感冒:病人的症狀與風熱感冒的症狀相似。但時行感冒病人較風熱感冒病人的症狀重。病人可表現為突然畏寒、高熱、頭痛、怕冷、寒戰、頭痛劇烈、全身酸痛、疲乏無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惡心、食欲不振,嬰幼兒或老年人可能並發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症狀。治療應以清熱解毒、疏風透表為主。病人可選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防風通聖丸、重感靈片、重感片等藥物治療。如果時行感冒的病人單用銀翹解毒片、強力銀翹片、桑菊感冒片或牛黃解毒片等藥物治療,則療效較差。 中毒型流感病人則表現為:高熱、說胡話、昏迷、抽搐,有時能致人死命。因此病極易傳播,故應及早隔離和治療。 總之,感冒病人應根據自身的病情特點選用不同的中成藥治療,否則會影響療效,延誤病情。 [編輯本段]治療方法 1.基本治療 治法祛風解表。以手太陰、手陽明經及督脈穴為主。 主穴列缺合谷大椎太陽風池 配穴風寒感冒撸臃缑擰⒎斡幔環缛雀忻罷?加曲池、尺澤、魚際;鼻塞者,加迎香;體虛感冒者,加足三裡;咽喉疼痛者,加少商;全身酸楚者,加身柱;夾濕者,加陰陵泉;夾暑者,加委中。 操作主穴用毫針瀉法。風寒感冒,大椎行灸法;風熱感冒,大椎行刺絡拔罐。配穴中足三裡用補法或平補平瀉法,少商、委中用點刺出血法,余穴用瀉法。 方義感冒為外邪侵犯肺衛所致,太陰、陽明互為表裡,故取手太陰、手陽明經列缺、合谷以祛邪解表。督脈主一身之陽氣.溫灸大椎可通陽散寒.刺絡出血可清瀉熱邪。風池為足少陽經與陽維脈的交會穴,“陽維為病苦寒熱”,故風池既可疏散風邪,又與太陽穴相配可清利頭目。 2.其他治療 (1)拔火罐法選大椎、身柱、大杼、肺俞,拔罐後留罐15分鐘起罐,或用閃罐法。本法適用於風寒感冒。 (2)刺絡拔罐法選大椎、風門、身柱、肺俞,消毒後,用三稜針點刺,使其自然出血,待出血顏色轉淡後,加火罐於穴位上,留罐10分鐘後起罐,清潔局部並再次消毒針眼。本法適用於風熱感冒。 (3)耳針法選肺、內鼻、下屏尖、額,用中、強刺激。咽痛加咽喉、扁桃體,毫針刺。 3。感冒的其他療法 1.敷貼療法取大蒜2枚搗汁拌面粉做成圓錐狀,塞人鼻孔(兩側交替),每次留塞15—20分鐘,每日4.5次。具有祛風散寒、宣肺通竅的功效,適[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