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幼兒口吃怎麼辦?正文

幼兒口吃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再讓他(她)講話。

除此以外,父母還可以采用以下3種方法矯治寶貝口吃。

方法一:讓寶貝多聽聲音優美、表達流暢、內容合適的朗誦錄音。如兒童故事、幼兒詩歌等,聽熟後,讓寶貝跟著一起講,一起念。注意事項是要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不能有任何急躁表現,更不能讓寶貝覺察到你是在矯正他的口吃。如果爸爸媽媽參與其中,與寶貝一起進行,那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方法二:耐心、細心地多與寶貝交談,當寶貝有一點進步時,就應給予鼓勵和獎勵。不要逼寶貝多說話,不要強迫他去做各種練習。當寶貝的口吃有繼續發展的趨勢時,家長要盡量避免寶貝受到刺激,順其自然,不但不能訓斥,甚至要減少他在公眾面前說話的機會。家長要學會耐心傾聽,不可打擊責罵,讓寶貝在輕松、被鼓勵的情況下暢所欲言,提高自信心。

方法三:送給寶貝一個寵物,最好是鹦鹉。這是澳大利亞語言矯正專家向家長提出的建議。引發寶貝教寵物說話的興趣。為了教會寵物說話,寶貝會盡量使自己吐字清楚,一字一句地慢慢說。另外,寵物也能有效地改善孩子的心理狀態。寶貝與寵物說話的感覺,和大人與小孩子說話的感覺相似,沒有多少心理負擔。持續一段時間後,寶貝的口吃會得到明顯的緩減甚至痊愈。

小貼士:矯治口吃5“不要”

早期口吃矯治的重點是防止寶貝認識到自己說話有些與眾不同,引起他的特別注意。矯正的關鍵是改變父母對寶貝口吃的反應。北京師范大學錢志亮教授提出,在矯正幼兒口吃時,應堅持以下的五個“不要”:

1.不要讓寶貝聽到用“口吃”這個詞談論其言語,包括口吃的同義語或別的什麼委婉說法。

2.不要在寶貝說話時督促說:“快一點”“慢一點”,“先想想再說”,“重新說一次”;或者不要表現出使寶貝終止說話及意識到自己言語不好的任何舉止。

3.不要在寶貝說話流利時表現出如釋重負的樣子,也不要在寶貝說話時用眼瞪他們。

4.不要在寶貝說話阻塞、重復時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

5.不要在容易口吃的情境中要求寶貝說話
參考資料:
http://www.nicebaby.org/article/view_4/29_1132041394.htm

回答者:love2009dd-助理二級 3-717:07
 
兒童期患了口吃,要矯正還是有辦法的,如果拖延下去,一直延續到青春期或成年期,拾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

引起口吃的最直接原因,醫學上認為主要是由於精神過度緊張、著急,導致發音器官肌肉痙攣,使發出的音律受阻。不過,這個原因只是表面上的原因,更深一層的原因還需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判斷。一般地說,口吃產生的病因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是生理上的,二是心理上的。生理上若因腦功能出現障礙、或是某些遺傳基因在起作用,則很有可能使兒童產生語言障礙。我們在這裡暫且不談生理上的病因,主要談談心理因素對兒童口吃的影響。

導致兒童語言障礙的主要心理因素多有以下幾個方面:

情緒過度緊張、激動。有些兒童由於從小沒有受過鍛煉,在遇到生人時,或人多而在重的場面時,就特別緊張、激動,以致於無法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這種過度緊張的心理多是由於缺乏人際交往的經驗所造成的。

敏感多疑、恐懼焦慮的心理。有些兒童由於種種原因變得非常敏感和多疑,生怕別人笑話自己,看到兩個人在叽叽咕咕地議論什麼,就以為一定是在說自己,結果越敏感就越恐懼,越焦慮,結果說話吃力,結結巴巴。

自卑心理。事實上,自卑心理可以說是口吃產生的最主要原因。一些孩子覺得自己長相不好、成績不好,或家庭經濟條件不富裕,這些自以為不足的心理就會在兒童內心產生一種自卑的情緒。自卑的兒童常常害怕別人譏笑,嘲諷,因而緊張得語言不流利。

除了上述三種主要心理因素以外,一些突發事件也會引起兒童心理上的突變,導致口吃。例如,環境的突然變遷,受到驚嚇,父母去世、離異,被家長嚴厲斥責、打罵等突發事件,都會引起兒童心理上的恐懼,不安,加劇他們焦慮,憤怒的情緒,使兒童產生語言障礙。

根據上述幾種情況,父母可以分析一下,看您的孩子屬於哪種心理因素導致的語言障礙,然後再采取相應措施進行矯正。家長可以通過下面一些辦法,來幫助兒童矯正口吃:

樹立兒童充分的自信心。前面我們已經說過,自卑心理是導致口吃的主要原因,缺乏自信心必然使兒童產生多疑、敏感、恐懼、緊張,焦慮、不安等心理,這些心理狀態對兒童的語言發展極為不利。要幫助兒童樹立起自信心,家長就要多關心孩子。譬如,在孩子考試前、比賽前最好能和孩子一起准備、訓練,只有胸有成竹才能減少兒童的緊張情緒,讓他們充滿自信地去應對一切。
 
口吃發生在幼兒身上不同於成人,因為幼兒的言語發展要經歷一個腦、嘴協調、學習表達的過程。2、3歲的幼兒正是言語發展的起步階段,掌握的詞匯量很少,表達能力有限。為了表達自己的想法,要選適當的詞匯,這對他們來說,是要有些困難的。因此,他們完全可以表現出猶豫、吭哧、停頓和重復。應該說,這時的口吃只是一種現象,而不是口吃症狀,更不屬於病理范圍。一般在五歲之前不治自愈,也有的孩子可能在慌忙時有些口吃,但通常不至於影響交往。爸爸媽媽過於緊張,過於關注、急於糾正等都是不妥當的。
父母可以這樣做:
幼兒的口吃是生理現象,既然是一個言語障礙,那麼爸爸媽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階段,盡量不留有“後遺症”。
1、不要譏笑、斥責、打罵或懲罰孩子,任何加重孩子緊張心理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哪怕是無意識地要求孩子也是錯誤的;
2、爸爸媽媽要有足夠的耐心,關注點不要放在孩子“話說得怎麼樣”上,而是要鼓勵其敢於張口,且不要著急,慢慢說出自己的想法;
3、必要時,爸爸媽媽可以用一句完整的話重復孩子表達的意思,這樣做既表示理解,也是在教給孩子怎樣正確的表達。千萬不要讓孩子像改錯似地自己重復,這樣會造成孩子在張口時內心緊張而加重口吃;
4、根據孩子言語表達的情況,可以教他朗誦歌謠,念“順口溜”,給孩子講笑話、講故事。孩子在玩耍時是最放松的,可以邊玩邊說,注意力放在動作上時(注意分散),也能有效地緩解口吃現象;
5、培養孩子健康的性格,開朗、大膽、自信的孩子即便發生過口吃,因為其注意力不集中在內心感受上,一般能較快地得到改善。反之,敏感、懦弱、急躁、退縮的孩子,可能會演變為繼發性口吃。一個人僅僅是“說不好”並不是問題,而一旦認定自己“說不好”,就有可能真的不敢張口,也就真的“說不好”了;這一點孩子和成人是一樣的。
 
矯正器都是騙人的沒有用口吃主要是心理作用推薦你一個網址看看
www.zgkczj.com

 

上一页  [1] [2] [3] [4] [5] 

可不可以提早生孩子啊?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