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寶寶睡眠嚴重不好正文

寶寶睡眠嚴重不好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寶寶兩個月零5天,昨夜1點才淺淺入睡,累壞大人,不到3點醒了給他喂了150ml奶,4點又淺淺入睡,不停手舞足蹈,5:30又醒了,看他吃手給他泡120ml奶吃了60左右,7點左右又淺淺入睡,這會一點兒動靜他都又醒了,嚴重睡眠不好,白天也不怎麼睡,要睡一會也是在大人身上打個盹兒幾分鐘就醒,放床上立馬醒,滿月時因為睡眠不好在省婦幼查了鈣,結果是全英文自己不太看懂,醫生說是缺鈣給開了葡萄糖酸鋅鈣,每天都有按醫囑吃半支,魚肝油也有正常補,為何沒有改善,看孩子每天睡眠時間比大人還短,好心疼,另外孩子總是汗濕衣服,晚上睡覺他頭下部的被單也是濕濕的,該怎麼辦啊,每次帶孩子看醫生,醫生也馬馬乎乎,說些話讓人似懂非懂,該怎麼辦呢
 
最常見的睡眠不好是這些原因
1、餓了
2、熱了
3、冷了
4、肚子疼
5、做噩夢
6、檢查寶寶的衣服是否有弄得寶寶不舒服(看過一個寶寶襪子裡的線把腳指頭差點勒掉了)
7、寶寶需要媽媽安慰
8、最好不要和寶寶一起睡,因為你們的呼吸量大,會把寶寶的氧氣都搶走,留給他很多二氧化碳!
9、渴壞了~
10、缺鈣
11、寶寶心情不好。。。。

你可以嘗試一下這裡的問題。可能就出在其中呢。

去醫院查一下微量元素。還有你在娃睡著後注意聽他的呼吸,如果呼吸急促,那就輕輕拍他,直至呼吸均勻,這樣寶寶也不會因睡夢中的驚嚇而睡不好。


也可能缺鈣的原因,一下是一段關於寶寶缺鈣的資料

小兒缺鈣的普通性及嚴重性



鈣是人體中含量最多的礦物質,占人體體重的1.5%-2.0%。其中99%存在於骨骼和牙齒中,構成人體的支架,其余1%存在於體液及軟組織中。

嬰幼兒缺乏鈣質會導致佝偻病,其主要表現是骨骼鈣化不全,硬度較差,從而出現肋外翻、雞胸、漏斗胸,以及羅圈腿等胸廓和下肢畸形,可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鐵鈣還會引起小兒煩躁不安、精神緊張、夜驚多汗;嚴重時會導致神經肌肉過度興奮而引起肌肉痙攣、手足搐搦,此外鈣還與心髒的活動、細胞生物膜的穩定性以及凝血功能等有關。

1984年全國性調查發現,嬰幼兒中佝偻病患病率高達40.7%,故被衛生部列為兒科重點防治的四大疾病之。過去單純強調維生素d缺乏是造成佝偻病的主要因素,而忽略了補充鈣的重要性。造成膳食中鈣攝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食物結構單調,乳類和乳制品攝入過少,豆制品數量不足,整個膳食結構不合理。

近年來也發現,鈣攝入不足也是引起老年人骨質疏松症的一個重要原因。研究表明,男性從40—45歲開始,每隔10年骨質損失3%-5%。而女性從35歲開始骨質就逐漸損失,每10年損失3%;但從停經期開始,每隔10年約損失9%。孕婦在妊娠階段,需不斷地供給胎兒鈣質,故需要量更大。孕期缺鈣也是引起妊高症以及胎兒患先天性佝偻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怎樣判斷小兒缺鈣?


--------------------------------------------------------------------------------

6個月的毛毛白白胖胖,近來夜晚常常啼哭不止,表現亦不如以前活潑,媽媽帶他來醫院檢查,醫生判定毛毛缺鈣,這是為什麼呢?

由於小兒生長迅速,並且戶外活動少,曬太陽少,常引起鈣的吸收不足而導致各種缺鈣表現。小兒是否缺鈣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判斷:

①常表現為多汗,與溫度無關,尤其是入睡後頭部出汗,使小兒頭顱不斷磨擦枕頭,久之顱後可見枕禿圈。
②精神煩躁,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有時家長發現小兒不如以往活潑。
③夜驚,夜間常突然驚醒,啼哭不止。
④1歲以後的小兒表現為出牙晚,有的小兒1歲半時仍未出牙,前囪門閉合延遲,常在1歲半後仍不閉合。
⑤前額高突,形成方顱。
⑥常有串珠肋,是由於缺乏維生素d,肋軟骨增生,各個肋骨的軟骨增生連起似串珠樣,常壓迫肺髒,使小兒通氣不暢,容易患氣管炎,肺炎。

小兒缺鈣嚴重時,肌肉肌腱均松弛。如果腹壁肌肉、腸壁肌肉松弛,可引起腸腔內積氣而形成腹部膨大如蛙腹狀。如果是脊柱的肌腱松弛,可出現駝背。1歲以後小兒學走路,如果缺鈣,可使骨質軟化,站立時身體重量使下肢彎曲,有的表現為"x"形腿,有的表現為"o"形腿,並且容易發生骨折。

缺鈣的表現各種各樣,家長應學會根據表現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缺鈣,以便在缺鈣時及時給孩子提供含鈣豐富的食物,如魚、蝦皮、海帶、排骨湯,同時多吃含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如豬肝、羊肝、牛肝,來促進鈣的吸收。一般情況下,缺鈣較輕的患兒在食補後即可改善缺鈣症狀。如果症狀較重,可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



0-3歲嬰幼兒為什需要補鈣?


--------------------------------------------------------------------------------

嬰幼兒期生長發育迅速,尤其是嬰兒期,1歲時體重是出生時的3倍,身長是初生時的1.5倍,因此易因缺乏鈣而發生佝偻病。0-3歲嬰幼兒佝偻病的患病率在北方黑龍江省可高達60-70%,內蒙古可高達80%,其主要原因是由於鈣供給不足以及食物結構不合理,食物中植酸草酸含量過多而影響鈣吸收。

據對北京、天津等地的調查,發現各類人群中鈣攝入量普遍不足。1992年我國膳食調查表明,我國國民普遍存在鈣攝入不足,按平均值計算,每日每人鈣的攝入量僅占標准供給量的49.2%(按國家推薦營養素攝入標准每人每日攝入800毫克鈣計算)。機體缺鈣時,通過反饋作用,繼發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動員骨骼的鈣釋放入血,維持血鈣平衡。嬰幼兒膳食中鈣不足亦可產生上述過程而引起骨骼變形等,即發生嬰兒佝偻病。

那麼0-3歲嬰幼兒應如何補鈣呢?對剛出生的嬰兒,首先提倡母乳喂養,母親補鈣。雖母乳每100毫升含鈣34毫克(牛乳含鈣125毫克),但母乳中鈣磷比例為2:1,較牛乳易於吸收。近年研究證明母乳中有20一26%的低鈣乳,母親因為攝鈣不足造成每100毫升母乳中的鈣量低於30毫克,最低至每100毫升母乳中含鈣僅10毫克。因此,為了保證母乳喂養效果,須在哺乳期間補充鈣劑。乳母的鈣供給量標准為1500毫克/日,飲食很難達到此量,因此,建議乳母每日服用真珠鈣膠囊9-12粒,分早、午、晚三次餐中服用。此法方便易行,效果顯著。乳母也可多喝牛奶,對天早產兒、低體重兒、體弱多病兒、人工喂養不合理者、低鈣抽搐症及佝偻病患兒甚至斷乳健康兒均應適量補充鈣劑、並要長期堅持,達到國家推薦的800一1000毫克/日鈣營養標准量。
 

跪求喂奶妙法!!!!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