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要診斷母乳性黃疸必須首先排除病理性黃疸! 怎樣識別新生兒黃疸? 仔細觀察孩子的黃疸變化,區別孩子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對於治療十分重要。父母可以根據以下的特點來識別: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一般不深,其特點:①黃疸一般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②黃疸逐漸加深,在第4-6天達高峰,以後逐漸減輕。③足月出生的新生兒,黃疸一般在生後2周消退,早產兒一般在生後3周消退。④黃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膚顏色呈淡黃色,黃疸常只限於面部和上半身,黃疸時孩子的一般情況良好,體溫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顏色正常,生長發育正常。⑤化驗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2mg/dl,但小於12mg/d1。如果孩子的黃疸屬於這種情況,父母即不必擔心。 病理性黃疸有下列特征:①黃疸出現時間過早,於生後24小時內出現。②黃疸消退時間過晚,持續時間過長,超過正常的消退時間,或黃疸已經消退而又出現,或黃疸在高峰時間後漸退而又進行性加重。③黃疸程度過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膚黏膜明顯發黃。④檢查血清膽紅素時,膽紅素超過12mg/dl,或上升過快,每日上升超過5mg/dl。⑤除黃疸外,伴有其他異常情況,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動,少吃或體溫不穩定等。 病理性黃疸嚴重時可並發膽紅素腦病,通常稱“核黃疸”,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導致兒童智力低下等嚴重後遺症,甚至死亡。因此,當孩子出現黃疸時,如有以上5個方面中的任何一項,就應該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視,這樣就能早期發現病理性黃疸以便及時治療。 精心護理黃疸寶寶 發現新生兒出現黃疸時,父母要注意: (1)判斷黃疸的程度家長可以在自然光線下,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程度,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疸;軀干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現黃染,為重度黃疸。 (2)觀察大便顏色如果大便成陶土色,應考慮病理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所致。 如果黃疸程度較重、出現伴隨症狀或大便顏色異常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以免耽誤治療。 (3)盡早使胎便盡早排出。因為胎便裡含有很多膽紅素,如果胎便不排干淨,膽紅素就會經過新生兒特殊的肝腸循環重新吸收到血液裡,使黃疸增高。 (4)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小便過少不利於膽紅素的排洩。 [編輯本段]【常見證候】 濕熱內蘊:目黃身黃,色澤鮮明,或見發熱,口渴,心中懊憂,身倦無力,脘腹脹滿,食少納呆,厭惡油膩,惡心嘔吐,小溲深黃或短赤,大便秘結,舌苔黃膩,脈滑數。 熱毒熾盛:身目深黃,色澤鮮明,發病急驟,黃疸迅速加深,壯熱,心煩不寧,或神昏谵語,鼻衄便血,肌膚斑疹,口渴喜冷飲,腹脹脅痛,舌質紅绛苔黃燥,脈弦數或弦細數。 膽道阻滯:身目俱黃,出現較快,寒熱往來,右脅絞痛牽引至肩背,惡心嘔吐,口苦咽干,厭惡油膩,小便深黃,大便灰白,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寒濕內阻:身目俱黃,色澤晦暗如煙熏,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脘悶或腹脹,納呆,便溏,口淡不渴,小溲不利。舌淡胖大苔白膩,脈濡緩。 瘀血停滯:身目色黃而晦暗,脅下症積脹痛,拒按,或有腹水,腹壁青筋暴露,頸胸部位出現紅絲血縷,大便黑,舌質隱青或舌淡有瘀斑,脈弦澀。 脾虛血虧:肌膚發黃無光澤,神疲乏力,心悸失眠,頭暈,爪甲不榮,舌質淡,脈濡細。 ------------------------------------------------------------------- [編輯本段]西醫角度概述 黃疸是指高膽紅素血症,臨床表現即血中膽紅素增高而使鞏膜、皮膚、粘膜以及其他組織和體液出現黃染。當血清膽紅素濃度為17.1~34.2umol/l(1~2mg/d1)時,而肉眼看不出黃疸者稱隱性黃疸。如血清膽紅素濃度高於34.2umol/l(2mg/d1)時則為顯性黃疸。 病因 1、由於紅細胞破壞增加,膽紅素生成過多而引起的溶血性黃疸。 2、肝細胞病變以致膽紅素代謝失常而引起的肝細胞性黃疸。 3、肝內或肝外膽管系統發生機械性梗阻,影響膽紅素的排洩,導致梗阻性(阻塞性)黃疸。 4、肝細胞有某些先天性缺陷,不能完成膽紅素的正常代謝而發生的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 [編輯本段]症狀 1、皮膚、鞏膜等組織的黃染,黃疸加深時,尿、痰、淚液及汗液也被黃染,唾液一般不變色。 2、尿和糞的色澤改變。 3、消化道症狀,常有腹脹、腹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洩或便秘等症狀。 4、膽鹽血症的表現,主要症狀有:皮膚瘙癢、心動過緩、腹脹、脂肪洩、夜盲症、乏力、精神萎靡和頭痛等。 [編輯本段]檢查 1、血常規、尿常規。 2、黃疸指數、血清膽紅素定量試驗。 3、尿液中膽紅素、尿膽原、尿膽素檢查。 4、血清酶學檢查。 5、血膽固醇和膽固醇酯測定。 6、免疫學檢查。 7、x線檢查。 8、b型超聲波檢查。 9、放射性核素檢查。 10、肝活組織檢查。 11、腹腔鏡檢查。] 實驗室檢查鑒別 血清膽紅素定量(umol/l)尿液糞便 總膽紅素非結合膽紅素結合膽紅素尿膽原尿膽紅素顏色糞膽原 健康人3.4-17.11.7-10.20-6.81:20(-)(-)黃褐色正常 溶血性黃疸升高++升高++升高+/正常強(+)(-)加深增加 阻塞性黃疸升高++升高+/正常升高++(-)(+)變淺/灰白色下降+/消失 肝細胞性黃疸升高++升高+/正常升高+(+)/(-)(+)變淺/正常下降+/正常 [編輯本段]治療 1、積極治療原發病。 2、對症治療。 [編輯本段]中醫辨證論治 陽黃 1、熱重於濕 治法清利濕熱退黃 方藥茵陳蒿湯加減 2、濕重於熱 治法利濕化濁,佐以清熱 方藥茵陳五苓湯和連樸飲加減 3、急黃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開竅 方藥千金犀角散加減 陰黃 1、寒濕困脾 治法溫陽健脾,化濕退黃 方藥茵陳術附湯加味 2、脾虛濕滯 治法健脾養血,利濕退黃 方藥黃芪建中湯加減 [編輯本段]十種類型介紹: 1.陰黃:黃色不明顯,下身黃而上身不黃;小便夜間不舒服,白天通利。病因是輕微濕,治療宜用“去黃散”6-15克加茯苓、澤瀉、薏米之類或五苓散。連服數劑即退。 2.陽黃:黃色如金,上身眼目盡黃,下身不黃;白天小便不暢,或痛或不痛,夜間正常;病因是輕微濕,治療宜用“去黃散”15-18克加升麻、橘梗、茯苓、花粉、麻黃芩等,數劑即愈。 3.熱黃:口大渴,多飲反覺不快,一身盡黃;眼目發黃色淡,小便急數疼痛,尿色如黃汁。病因熱結膀胱。治療宜用“去黃散”15克加龍膽草、栀子、白芍、茯苓、澤瀉等,大熱洩黃疸亦除。 4.寒黃:畏寒怕冷、腹中疼痛、按時緩解;一身黃疸、眼目白,小便清長、夜間尤多。病因是寒結膀胱。治療宜用“去黃散”3-6克加白術茯苓、山藥、芡實、薏米、附子等,溫命門,10-15劑痊愈。 5.濕黃:一身上下盡黃,眼目具黃;身浮腫、按之如泥;病因是水濕之病。治療宜用“去黃散”12-15克加升麻、牽牛子、車前子、澤瀉等,慢慢調理即愈。 6.燥黃:胸前發黃病因是肺金燥極,發於胸前。治療宜用“去黃散”3克加麥冬、栀子、白芍、陳皮、天冬、元參、花粉、白芥子等,數劑痊愈。 7.血黃:上下一身,眼目具黃,發熱、煩悶、腹痛。病因是血瘀。治療宜用“去黃散”3-6克加丹皮、牛膝、當歸、栀子、川芎、大黃等,長服即愈。 8.氣黃:頭面多黃、不發熱、輕微活動乏力、小便不數,大便燥。病因是氣虛不能運化。治療宜用“去黃散”12克加人參、白術、茯苓、車前子等,氣旺則愈。 9.新生兒黃疸:出生2-3天即可出現黃疸,10天左右達到高峰。病因是胎兒感受孕母濕熱之氣。治療宜用“去黃散”10克加栀子、郁金、白術、雞內金等7劑大部分痊愈。 10.手足黃:身不黃手足反黃。病因是濕熱壅閉與中焦。治療宜用“去黃散”15克加白術、茯苓、陳皮、甘草等,慢慢調理可治愈。 [編輯本段]黃疸的其他療法 1.外治法 (1)甜瓜蒂10克,研末搐鼻,每日數次,黃水流盡則愈。 (2)茵陳蒿1把,生姜1塊,搗爛,擦於胸前、四肢。 2.針灸療法 針刺章門、太沖、脾俞、肝俞、勞宮、脊中等穴。若嗜臥、四肢倦怠者,可灸手三裡。 3.飲食療法 (1)雞骨草煲紅棗:雞骨草60克,紅棗8枚,水煎代茶飲。適用於陽黃、急黃。 (2)溪黃草煲豬肝:溪黃草60克,豬肝50克,水煎服。適用於陽黃、急黃。 (3)丹參靈芝煲田雞:丹參30克,靈芝15克,田雞(青蛙)250克。將田雞去皮洗淨同煲湯,鹽調味飲湯食肉。適用於陰黃。 4.預防調護 飲食有節,勿嗜酒,勿進食不潔之品及恣食辛熱肥甘之物。黃疸病人應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暢,飲食宜清淡。本病一旦發現,立即隔離治療,並對其食具、用具加以清毒,將其排洩物深埋或用漂白粉消毒。經治療黃疸消退後,不宜馬上停藥,應根據病情繼續治療,以免復發。
http://www.ganbing.org
[編輯本段]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的區別 新生兒發生黃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盡管都表現為黃疸,但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通過以下的特點可以識別的。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一般不深,且有以下這些特點: ①黃疸一般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 ②黃疸逐漸加深,在第4-6天達高峰,以後逐漸減輕。 ③足月出生的新生兒,黃疸一般在生後2周消退,早產兒一般在生後3周消退。 ④黃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膚顏色呈淡黃色,黃疸常只限於面部和上半身,黃疸時孩子的一般情況良好,體溫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顏色正常,生長發育正常。 ⑤化驗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2mg/dl,但小於12mg/d1。如果孩子的黃疸屬於這種情況,父母即不必擔心。 病理性黃疸是由於疾病所引起的,使膽紅素的代謝出現異常,它發生在新生兒的特定時期,使生理性黃疸明顯加重,並與生理性黃疸相混淆,給黃疸的診斷造成了困難。 但病理性黃疸有一些特征與生理性黃疸不同: ①黃疸出現時間過早,於生後24小時內出現。 ②黃疸消退時間過晚,持續時間過長,超過正常的消退時間,或黃疸已經消退而又出現,或黃疸在高峰時間後漸退而又進行性加重。 ③黃疸程度過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膚黏膜明顯發黃。 ④檢查血清膽紅素時,膽紅素超過12mg/dl,或上升過快,每日上升超過5mg/dl。 ⑤除黃疸外,伴有其他異常情況。 因此,當孩子出現黃疸時,如有以上5個方面中的任何一項,就應該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視,這樣就能早期發現病理性黃疸以便及時治療。 [編輯本段]新生兒黃疸中藥方劑 【辨證】濕熱熏蒸,膽汁外溢。 【治法】清熱化郁,健脾和肝。 【方名】和肝散。 【組成】全瓜蒌60克,廣郁金15克,片姜黃15克,神曲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共研細粉,3歲每次2克(可隨年齡大小的而增減),每日3-4次,白糖水沖服。 【出處】馬蔭笃方 [編輯本段]新生兒黃疸預防與保健 孕母期間注意飲食衛生忌酒和辛熱之品不可濫用藥物如孕母有黃疸病史可口服黃疸茵陣沖劑自確診的服至分娩服藥時間以兩個月以上為宜嬰兒出生後宜密切觀察皮膚黃疸情況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注意過早出現或過遲消退或黃疸逐漸加深或退而復現等情況以便及時破損感染 藍光護理的注意點: 藍光療法是以波長420-470nm的藍色熒光管照射新生兒的皮膚,可使血清及照射部位皮膚間接膽紅素轉化為光-氧膽紅素,並經膽汁及尿排出體外,以降低間接膽紅素的含量. 往藍光床水盆內注入蒸餾水,調節溫度30-32度早產兒/新生兒32-36度,濕度55%-65%,上燈管距30-50cm,下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