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臉很涼是冷嗎 我也總聽老人說,小孩兒腳丫不能著涼.愛拉肚子.所以夏天他們也總是給孩子穿著小襪子,不過我兒子常常自己給拽下去.我感覺孩子熱的時候不一定手腳也都熱,有時他出汗,但是手腳摸上去也濕濕涼涼的,我想可能是也在出汗,然後熱量散發他才涼的吧.所以判斷孩子冷不冷也不一定光看他的手腳涼不涼,大人也可以感覺一下,你穿多少孩子也應差不多.小孩尤其要注意腳不能受涼,會拉肚子的。要穿襪子。如果穿上襪子還是涼的話,那肯定是冷了。判斷寶寶冷不冷,就是要看寶寶手腳涼不涼,寶寶的手腳應該是熱呼呼的,涼就是冷,發熱就是病了,如果手腳發熱,你也可以用額頭試,他的額頭比你額頭熱,多半就是發燒了。
寶寶一般是要少穿的,關鍵是寶寶要多活動,腳的話平時可以穿厚點的襪子,腳不怕捂,在家活動多,可以穿鞋子,搞雙專門在家穿的。 寶寶拉肚子有很多原因也可能是消化不良存食了引起腸胃菌群失調了,你試試一種叫金雙岐的藥是培養腸胃菌群的,也可以一次吃兩粒胃腸安,小孩拉肚子沒有一種特效藥你多試幾種,要是你認為著涼的話你可以把姜切碎用紗布裹一小堆按平放在肚臍上固定好呆上半天也可以驅寒但注意時間不能太長,因為姜時間長了會燒皮膚。你試試吧! 祝你寶寶早日康復!給他吃點斯密達,治小孩腹洩還行.吃思密達。我寶寶也是拉稀,後來吃了思密達就好了。快上醫院,在這樣下去,寶寶要拉得脫水了我家寶寶也是這種情況,吃了點思密達,一天兩次,半包一次.再加些乳姆生試試,一天三次,含服.應該到醫院檢查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建議服用思密達和媽咪愛,我家寶貝拉稀吃這兩種藥都沒見效,用嬰兒健脾散,三天就好了雖然樓主的寶寶比我的寶寶大多了,但我的寶寶10多天的時候就拉過肚子,所以給點小意見供參考:可以去醫院查一下便便是消化不良還是有病菌入侵,看你寶寶的樣子有可能是受涼了.但是別輕意去打點滴,傷孩子,大人看著也心疼.首先仔細觀察次數和數量,數量多的一天超過四\五次都不好,數量少的話一天次數有八次的話,只要寶寶精神好,吃的正常就沒事.多給寶寶喂些加了鹽和糠的水,避免脫水.媽咪愛.斯密達,都可以試試,不過我的寶寶吃這些不行,他吃的三九的中成藥幼瀉寧.聽說蘋果是固便的,你的寶寶八個月了,喂點蘋果水或蘋果泥試試嘛,哄著他吃啊.祝天下的寶寶都健康成長!是藥三分毒,千萬不要自做主張給丁點大的孩子吃藥,先取點大便帶到醫院去化驗以下是否帶菌再說,不知道你的孩子多大了,可以吃點粥的話就不要頓頓吃母乳,要建立起孩子的飲食多樣化.營養品最好先停幾天.我的寶寶現在1歲了,生下來也總是拉!大一點就好多了,可能是母乳的問題,你喝的湯油了、甜了、涼了他都會拉肚肚。巴巴裡沒有像雞蛋清那樣的粘液就不會是細菌性感染,問題不大。你的飲食多注意一點,相信他很快會好的!
1 腹瀉是嬰幼兒十分常見的症狀,發病的原因很多,其中喂養不當也是最為常見的原因之一。如果找到具體原因,采取適當的方法調整飲食,不用吃藥,也不用打針,腹瀉就可以自然而愈。嬰兒不會說話,難以准確地表達自己的意願,怎樣才能找到腹瀉的具體原因呢?這個問題看似困難,其實卻十分簡單,只要細心觀察嬰兒的大便,就可以大致了解腹瀉的原因。 母乳喂養的嬰兒,大便為金黃色,像牙膏一樣軟,稍有酸臭味,一天大便三四次。人工喂養的孩子,大便為黃色,稍硬,臭味大,偶有奶瓣,每天大便一兩次,量較多。嬰幼兒一旦喂養不當,大便就會出現異常。
奶瓣蛋花樣便嬰兒的胃腸道如果對蛋白質、脂肪消化不良,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排出的稀便如蛋花湯,其中夾有淡黃色如半顆米粒大小的奶瓣。如果孩子出現奶瓣蛋花湯樣大便,就應該減少飲食中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同時適當延長哺乳的間隔時間,縮短喂奶時間,以減少食量。人工喂養的嬰兒,可延長牛奶煮沸的時間,這樣可以使牛奶中的脂肪顆粒變小,以利吸收。同時,可按孩子月齡大小,在牛奶中加入1/3~1/2的米湯或水,使牛奶中的酪蛋白凝塊變小,利於消化。對於增加輔食的嬰兒,應減少喂輔食的次數和數量,暫停增加從未吃過的食物品種,使胃腸道得到休息。
發酵性腹瀉嬰兒喝過甜的糖水、牛奶或其他飲料,或過多喂食含澱粉量高的食物,如米糊、面條、甘薯等,或用煉乳喂養(煉乳含糖40%),導致胃腸消化吸收不了,就會發酵,產生氣體。排出的大便稀,顏色發綠,混有泡沫,散發出酸臭味,並可夾雜少量食物殘渣。大便次數增多,每日3~8次或更多。此時應減少(或暫停)加糖的甜食和澱粉含量高的食物。飲食以濃縮魚湯,或魚肉米糊為佳。米糊的制作方法,是將蒸熟的魚肉壓成泥狀,再將奶糕壓碎,炒成焦黃色相混合;或將大米炒焦後,煮成米糊加魚泥。進食宜定時定量。澱粉類食物宜趁熱吃,防止冷後“回生”而不易消化。還可適當喂一些煮蘋果水,或蘋果泥、胡蘿卜泥、土豆泥、開水煮蘇打餅干等,以中和腸道的腹瀉酸性環境。
腐敗性腹瀉當嬰幼兒進食過多雞蛋、牛奶、豆漿等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或食物烹調不當、加熱不夠,可使大便呈糊狀,褐色或淡黃色,混有鼻涕樣粘液,散發出臭雞蛋味,每天大便3~8次,量時多時少。此時應停止或減少進食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如肉、蛋、魚、蝦、蟹、豆類等。在奶中加少量澱粉類食物,如在牛奶中加入米湯、奶糕等。母乳喂養的嬰兒加喂米湯。還可適量喂一些蔬菜汁、果汁等,增加腸道內的鹼性,促進恢復。
脂肪過食性腹瀉嬰幼兒進食油膩過多,或過食巧克力(巧克力含脂肪41.5%),或母乳含脂肪量較高,或反復消化不良,腸道內消化酶減少,會使大便變稀,呈糊狀,白色,夾有小米粒樣白色奶瓣,外觀發亮似奶油,量較多,臭味較重。每日排便3~4次或更多。這時應注意縮短母乳喂哺時間。母乳可分3段,脂肪含量高的是第三段,白色而稠,即嬰兒最後吸出的部分。縮短母乳哺喂時間,可避免嬰兒吃到脂肪含量高的第三段乳汁。這段奶可在喂過奶後擠掉。人工喂養的嬰兒,可以暫用3~5天脫脂牛奶或半脫脂牛奶。脫脂牛奶就是將牛奶煮沸,去掉上面一層奶皮,反復3次即成。如果腹瀉好轉,則改為半脫脂奶,即只去除一次奶皮。脫脂奶含脂肪量少,產熱量低,不宜久用。對已增加輔食的嬰兒,暫停進食含脂肪多的飲食,如豬肉、蛋類等,改喂谷類食物,如大豆、胡蘿卜等。腹瀉時間長者,添加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如青魚、鯉魚、小黃魚等。
除了飲食原因引起的腹瀉外,也有細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腹瀉,要注意加以區別。除了飲食調節外,還要應用抗生素,必要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