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寒嘔吐,症見病程長,病情發展緩慢,食久方吐,或朝食暮吐,吐出物不消化,臭味不大,或吐清稀痰涎,嘔吐時發時止,面色蒼白,精神倦怠,四肢發涼,或腹痛綿綿,大便稀溏,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細無力。治以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方選丁萸理中湯,藥用黨參、白術、干姜、丁香、吳茱萸、炙甘草、肉桂、熟附子。水煎,日1劑,分3次服。
方1
【組成】蔥白、生姜各適量,牛乳1杯。 【用法】將蔥、姜切碎,與牛乳共煎,濾出乳汁飲服。 【主治】小兒胃寒嘔吐,證見食久方吐,或朝食暮吐。吐出多為清稀痰水,或不消化殘余乳食,不酸不臭,時作時止,面色蒼白。精神疲倦,四肢欠溫,或腹痛綿綿,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細少力。
方2
【組成】生姜適量。 【用法】搗爛取汁。加入少量開水沖服。 【主治】小兒胃寒吐。
方3
【組成】大蒜1頭、蜂蜜適量。 【用法】將大蒜搗爛,水煎取汁,加入適量蜂蜜,分服。 【主治】小兒胃寒吐。
方4
【組成】大蒜1個。 【用法】水煎,少量多次服。 【主治】小兒胃寒吐。
方5
【組成】生姜15克、半夏4.5克、粳米4.5克。 【用法】水煎分服。 【主治】小兒胃寒吐。
方6
【組成】干姜、甘草、白術各適量。 【用法】將上藥共研為細未,每服3克,米湯送下,每日2次。 【主治】小兒胃寒吐。 別緊張。我的小孩生下來也有這個問題。現在4歲半了偶爾還會將喝的牛奶吐出來。醫生推測幽門狹窄,特征:這種情況的寶寶往往是邊喂邊吐,可能每每吃個兩三餐就吐一次,吐完之後因饑餓又吵嚷著想要再吃,偏偏吃完後又會出現噴射狀的嘔吐,整個喂奶過程不知要吐多少回。醫生建議動手術。考慮孩子太小,捨不得。就保守沒有動手術。 每次喂完牛奶,將小孩報立起,輕輕拍背,聽到打嗝兒的聲音才放她睡下。每次吐完後又喂,我們還是用湯勺一點一點喂她,孩子大了就會逐漸好轉。 當然,你可以多聽聽醫生的意見。另外:小孩枕頭多墊張帕子。 胃寒的症狀表現為:常因天氣變冷、感寒食冷品而引發疼痛,疼痛時伴有胃部寒涼感。只要寶寶體重增長滿意則不必擔心。在喂奶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喂奶前不要讓寶寶大哭,喂奶後將寶寶抱起拍背、打嗝排氣有利於減少嘔吐現象。 2.喂奶後半小時讓寶寶右側臥位,將枕頭稍墊高有利於減少嘔吐。 3.3個月內寶寶易出現嘔吐,與此年齡的寶寶胃贲門口松馳、胃容量小、奶量相對大、胃較淺有關。
有個土方子很有效.用煮熟的雞蛋趁熱剝殼,用熱的蛋白包住一只銀戒指,再用紗布包裹輕輕地在寶寶的肚臍四周熱敷,注意手法要輕要快(因為雞蛋很熱容易燙傷寶寶,但不熱的話功效沒有那麼好),直到蛋白冷了就再加熱再敷一次(注意銀戒指要用牙膏清洗干淨,因為有風所以銀戒指會變藍黑色),這樣每天敷一次,兩天後寶寶的嘔吐症狀就會好很多。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