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孩子哭暈是怎麼一回事?d在飲食方面應注意什麼?正文

孩子哭暈是怎麼一回事?d在飲食方面應注意什麼?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孩子哭暈是怎麼一回事?d在飲食方面應注意什麼?
 
為了孩子還是去醫院檢查一下,我感覺可能有一下原因吧 你可以參考一下

寶寶愛哭鬧的疾病原因

小寶寶晚上哭哭鬧鬧、不睡覺,常使得家長倍感擔心及疲累。小兒夜啼的成因可能為父母照顧方式不當或疾病引起,在寶寶無法清楚表達以前,只得仰賴家長細心觀察。本篇特別集結中西醫探討小兒夜啼之成因、處理方式等,希望能幫助家長順利終結小兒夜啼的煩惱!

小兒夜啼,爸媽心慌慌~

小兒夜啼顧名思義,即孩子於夜間啼哭不止、難以安撫等。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怡伶表示,因小兒夜啼來求診者,發生對象年齡多為6個月內,這可能和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關。1歲以上的孩子因已具一定表達能力,家長也比較容易辨別孩子是否作惡夢,或根據某些線索回溯小朋友可能發生的問題,處理起來自然容易許多。反倒是孩子越小,影響因素更多,家長如又缺乏照顧經驗,可能就會手忙腳亂。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療部醫師羅國正表示,由於小寶寶感覺不適時無法訴之言語,僅能用哭鬧喚起大家的注意,因此小兒夜啼的背後,往往蘊含許多值得關心的訊息。一般待孩子會坐時,可能感覺不舒服時即直接坐起或翻來覆去,再大一點時,還可以透過口語表達,所以在這之前,家長須謹慎以對。

內外原在大調查!!

造成小兒夜啼的原因很多,大致上可歸納為生理性、病理性兩大類。前者主要為孩子生理需求沒有被滿足,或父母照顧方式不當;後者則和疾病相關。考量到孩子的表達力有限,當孩子發生夜間哭鬧的情形時,家長首要任務便是找出原因。原則上,建議家長先從生理性因素觀察,加以排除之後,再加強留意病理性因素的可能。

照顧篇babycare

常見情況有:因寶寶喝的奶量不足或媽媽母乳量較少,使得寶寶夜間饑餓而哭鬧;寶寶對室內溫度調節能力未臻完善,或衣服穿太多、太少,當他感覺過冷/熱時,可能用哭鬧來表示;家長將尿布裹得太緊,或寶寶尿布濕了沒有適時更換等。這類非疾病因素通常比較容易發現,而且只要稍微調整一下照顧方式,就能緩解寶寶不適。

飲食失調

1脹氣:陳怡伶表示,奶嘴洞太大,易使寶寶喝奶時吸進太多空氣,之後因脹氣而感到不舒服。還有部份家長平日習慣喂寶寶葡萄糖水這類高糖份的飲料,這些糖份經由腸胃道代謝時會產生很多氣體,增加寶寶脹氣的機會。

2腸胃不適:羅國正表示,根據中醫養生的觀念來看,如果白天給予孩子過多生冷的食物,如瓜果類或冰涼的飲品等,容易影響其腸胃道消化功能,寶寶肚子不舒服,晚上自然睡不好。其他如攝取過量辛辣、油炸物,同樣也會導致腸胃不適。

溫度調節問題

有些家長擔心孩子睡覺時著涼,頻頻幫孩子添被或加衣物,結果孩子反倒因太熱而一直出汗,甚至悶到長疹子。另外,孩子如年紀較小,家長還要考慮是否有尿布包太緊、沒有適時更換等情形。中醫有雲,育兒之道為“三分饑、三分寒”,即點出了照顧適當的重要性,有時過多的保護不見得是好。

白天刺激太過

別看孩子年紀小,什麼都沒在注意的樣子,其實他的大腦不斷地在接受環境中的種種刺激。孩子白天若玩得太過頭,或環境刺激過多,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夜間睡眠。


疾病篇disease

造成小兒夜啼的病理性因素中,以腹絞痛最為常見,其他還有乳糖不耐、牛奶蛋白過敏、外傷等可能,家長如已排除生理性因素,應加強留意孩子除了夜啼之外,是否有合並其他異常,以便及早就醫確認。

腹絞痛

造成小兒夜啼的原因很多,其中又以腹絞痛最為常見。現今醫學上對於腹絞痛成因仍有不同說法,推測可能為寶寶腸壁神經尚未發育成熟,故易因腸子蠕動過快、糾結而導致疼痛。由於小兒夜啼常與腹絞痛劃上等號,醫師為求正確診斷,必須先排除其他生理性、病理性因素後,才會考慮腹絞痛的影響。

陳怡伶表示,腹絞痛好發於2周~3個月的寶寶,其兩大發作高峰時間分別為傍晚4~8時、夜間11點到凌晨2點。因腹絞痛而哭鬧的小朋友,表現包括:突然大哭,且持續約2、3小時左右;腹脹;臉部脹紅;嘴唇有些蒼白;拳頭握緊、雙腳蜷縮著或有些踢腿動作等等。因其每次發作可能持續數小時,且難以安撫,常令家長疲憊不堪。

要提醒家長的是,若為腹絞痛所引起之小兒夜啼,通常非偶然發生,一個禮拜可能會有好幾天出現上述症狀,家長如發現孩子年齡、發作時間點、症狀相符台,就要特別留意。

乳糖不耐

配方奶、母乳中皆含有乳糖,如果寶寶喝奶後,乳糖不能被消化吸收,便可能出現腹脹、腹痛等症狀,一般較常見於配方奶寶寶。寶寶如有乳糖不耐的問題,喝完奶後容易因脹氣而感到不舒服,有時輕敲他的肚子還可聽到“扣扣”的聲音,而且大便帶有酸氣,並伴隨有哭鬧的狀況。

牛奶蛋白過敏

牛奶蛋白過敏者一般於新生兒階段內便會開始出現症狀,有些寶寶可能以腹脹、拉肚子、皮疹來表現,嚴重時會出現血絲黏液便等。而寶寶身體不適,自然難以順利入眠啰!

便秘

羅國正表示,所謂“胃不合、臥不安”,這句話在小朋友身上體現特別明顯。孩子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比較容易有便秘的問題,而解便不順便成為他哭鬧的主因。

呼吸道過敏

一般而言,氣管過敏或鼻過敏較少見於新生兒階段,多半至孩子3、4歲後才慢慢出現。呼吸道過敏者夜間容易鼻塞,大一點的孩子或許可以靠著用嘴巴呼吸來緩和,但較小的朋友就只好用哭鬧呼吸空氣及表達不適了。

外傷

像是寶寶有嚴重的尿布疹,或幼兒身上有其他外傷等,這類案例雖然不多,不過傷口疼痛的確可能造成小兒夜啼的情形。

其他

包括腹股溝疝氣,或其他身體器官病變如腸扭轉、腸套疊等,均為導致小兒夜啼的原因之一,這類個案大都需手術治療。

“睡不好”成發展隱憂?!

小兒科醫師這麼說:

孩子夜間哭鬧不止、難以安撫,家長既擔心孩子身體有病痛,也怕因此而影響其生長,當中詢問度最高者非“身高”莫屬。陳怡伶表示,晚上為寶寶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候,以此類推,若寶寶夜間睡眠品質不佳,可能導致生長激素分泌不完全,生長方面或許會受到影響。不過家長可別忘了,新生兒階段一天約有20小時睡眠時間,至孩子1歲前,亦維持著一天15~18小時睡眠,若是晚上睡不好,大多會從其他時段睡眠中補償過來,只要能及早針對造成小兒夜啼的原因作處理,而孩子白天也能睡得好、吃得好,那麼就整體發展來看,其實不會有太大差別。

中醫師這麼說:

羅國正表示,小兒夜啼除了會影響生長激素分泌,孩子晚上睡不好,白天的活動可能也會大打折扣。白天原為陽氣較盛之時,本應以活動為主。反之,夜晚則需休息,小兒夜啼的問題若不能適時處理,將導致這個循環顛倒錯亂。

附帶一提,即使孩子已進入學齡階段,睡眠仍然相當重要,許多家長常在這時求助於中醫,欲利用所謂轉骨方、長高方幫助孩子生長,但一方面卻放任孩子晚眠,抑或孩子每天回家後還是要和一堆功課奮戰,那麼終究不是治本之道。家長如希望孩子能“高”人一等,督促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最實在!

新手父母必右就醫指南~

小兒夜啼可大可小,到底該哄哄他就好,還是帶他看醫生呢?相信是許多家長共同的疑問。以下針對小兒夜啼居家觀察指標、醫師建議處理方式討論:

step1該帶寶寶看醫生嗎?

孩子莫名地哭鬧不止最讓人擔心。一旦發生這樣的情形,家長首先可以做的部份包括:觀察寶寶是否有肚子餓、尿布濕、汗濕衣物的情況;摸摸寶寶的手腳及幫他量體溫,確認有無體溫失調;將孩子衣服半掀起,觀察腹部有無異常腫塊等。

家長在解決喂食、溫度調節方面的問題後,孩子的情況若沒有改善,就要懷疑有病理性因素的可能。當然如果大一點的孩子已確認有呼吸道過敏疾病,那麼自然比較好做處理。針對較小的寶寶,考量到腹絞痛和小兒夜啼息息相關,若孩子的年紀、發作時間點與之相符合,家長可先用手掌根部沿著孩子肚臍周圍順時鐘按摩,藉以減緩孩子的疼痛。

如果進行腹部按摩後,依然沒有辦法順利安撫孩子,而且孩子合並有嘔吐、發燒、食欲不佳等症狀,則需及早就醫。還有一點可供參考的是,舉凡腸阻塞、便秘、乳糖不耐、牛奶蛋白過敏等病理性因素,通常不會只在特定時間發生,家長應留意孩子除了夜啼外,白天是否同樣啼哭不止,或合並其他症狀。
step2醫師主要檢查項目有哪些?

醫師遇到因小兒夜啼求診者,基本上會先進行呼吸、心跳、體溫、血壓等生命跡象檢測,再進行眼睛、喉嚨、腹部等全身性檢查,同時確認是否有過敏現象。接下來觀察寶寶生長發育狀況,及詢問家長孩子的進食量、排便情況等,如果孩子合並有發燒、嘔吐、腹瀉、精神不佳等症狀,會另外安排感染方面的檢查。

經由上述檢查,可幫助醫師找出寶寶夜啼的主因,另一方面,醫師要下腹絞痛的診斷前,亦須經由這些檢查排除其他病理性因素。

step3最適當的處理方式為……?

根據小兒夜啼發生的原因,醫師的處理方式自然也不同。針對腹絞痛的部份,如果醫師在各項檢查之後,已經排除其他病理因素,並將寶寶夜啼的原因歸之為腹絞痛的話,原則上不須特別治療,醫師會視情況開立消脹氣藥物或益生菌,用以解決孩子腹脹的問題,並於門診中教家長一些安撫方式。包括:

1當孩子哭鬧時,家長可以抱著他,輕拍其背部,讓他聽聽你的心跳聲,增加安全感。

2如果發現孩子有腹脹的情形,可以用手掌根部沿著孩子肚臍周圍順時鐘方向按摩。

3有專家建議,讓孩子聽一些低頻、規律性的聲音,類似抽油煙機發出的聲音等,可以達到一定安撫的效果。

至於其他屬醫療疾病范疇者,部份可能需要使用藥物治療。如牛奶蛋白過敏的小朋友,醫師可能開口服藥降低孩子的過敏反應,並建議媽媽哺喂母乳或更換水解蛋白配方奶。而乳糖不耐者,會建議先改用無乳糖配方,一段時間後再換回來,這是因為寶寶體內乳糖酶的功能會隨著年齡逐漸成熟,之後嘗試奶類接受度多半較高。此外,寶寶如有便秘,同樣會使用藥物幫助他排便順暢。

居家保健tips×4

如果確定小兒夜啼為疾病所引起,應確實配合醫師治療,而腹絞痛個案則可搭配腹部按摩。反之,則可將重點放在調整寶寶生活照顧方式。家長不妨試試下列方法:

food

日常飲食……需謹慎

孩子脾胃比較虛弱,生冷食物如西瓜、香瓜、苦瓜等,及油炸、辛辣物應盡量避免,而喂母乳的媽咪同樣要留意自己的飲食。

music

輕柔音樂……可助眠

快到寶寶睡眠時間時,家長可以放一些輕柔的音樂,藉以緩解寶寶的情緒,及平撫白天接受過多的刺激,不過若寶寶反應不如預期,也不要勉強他。
massage

穴道按摩……效果佳

無論是傳統之穴道按摩或一般嬰幼兒按摩,均有助於寶寶放松,腹部按摩還可改善脹氣,減緩不適,爸爸媽媽可以利用寶寶睡前5~10分鐘進行。以下為簡單易學的按摩示例:

1.“華陀捏背法”:用大拇指沿著寶寶脊椎兩邊肌肉來回按摩,保證讓寶寶舒服極了。時間約持續5~10分鐘即可。

2.“印堂按摩”:一樣用大拇指在寶寶印堂處輕輕地來回按摩或繞圈圈按摩,均可幫助寶寶輕松入眠。

3.手腳按摩:輕輕搓揉推按寶寶的四肢。

4.腹部按摩:用手掌根部沿著寶寶肚臍周圍順時鐘方向按摩;但用餐後兩小時內不宜進行。

小叮咛!!

家長如果想要使用精油搭配按摩,最好事先咨詢過專家的意見,畢竟寶寶對於某些香味可能比較敏感,肌膚也比成人脆弱許多。按摩本身對孩子

[1] [2] [3] 下一页

幫忙看下我是不是奶水不夠!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