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上私塾就開始背古文,到了9歲的時候讀了三年古文, 他就能看古典小說。能夠看古典小說的人語文程度已經很高了。 兩年之內他偷偷地看完三、四十本古典小說。 一輩子作文基礎就奠定了。當時只有9歲!到11歲的時候, 他的老師就正式教他讀古書。因為已經讀了四年古書了, 以前讀書是背,現在是自己讀,已經有能力自己讀了。 教師教給他的第一本書叫《資治通鑒》。11歲就讀完了。 到13歲就把《左傳》讀完了。把《左傳》讀完了, 大概這輩子必讀的中國書都讀過了。以後就是復習、綜合、創造。 以前中國讀書人,都在13歲以前,把所有該讀的書就全都讀完了。 一些重要的書都放在肚子裡面。假如沒有這樣子的教育, 這一輩子不要想成為一個所謂的大人才!沒有了, 大人才就跟這個人分家了。胡適之接受這種教育, 他也沒有變成書呆子。以後,他記憶也很好,學英語學得也很快。 所以19歲考公費留學,20歲出國去。到了27歲, 在哥倫比亞大學拿哲學博士。他憑什麼拿博士?
他寫了一篇文章叫《先秦名家研究》。懂得諸子百家已經很困難, 懂得名家就更困難。沒有高度的文言文基礎,能夠研究先秦名家嗎? 所以胡適之非常容易就寫出來了。因為13歲前就讀完了。 而且他寫出來以後,美國教授看不懂。所以糊裡糊塗地, 讓他通過畢業了。28歲回來,在北京當北大教授, 他憑什麼當教授?13歲之前的功力。他後來寫了一本書叫做《 中國哲學史》。他憑什麼寫《中國哲學史》?你能嗎? 不到30歲全國聞名,憑什麼?13歲之前受的教育基礎! 他去演講,引經據典,不要帶書的,從來不會錯誤。 因為他至少會背一千首詩詞。至少!其他的書不用說了。 在他成功之後,建議我們的教育部,不要再讓兒童讀古文。 從此以後,中國人沒有胡適之,出不來了,出不來了!可憐的中國! 胡適之--讀古書長大的!你不是要寫白話文, 要把白話文寫得很好嗎?徐志摩、朱自清,白話文不是寫得很好嗎? --讀古書長大的!錢鐘書、沈從文--讀古書長大的!魯迅、 老捨--讀古書長大的!林語堂、梁實秋--讀古書長大的! 什麼叫白話文?不好好思考這點,萬世不得超生!他為什麼能? 我們不能?我們孩子比他笨,全國的孩子比他笨嗎?思想的問題、 教育思想的問題。一個孩子,你教他什麼,他就學什麼。 一個孩子的基本學習能力,是吸收能力,是海綿式的吸收、 整體的吸收。你教他什麼,都會放在肚子裡面。懂不懂?不懂。 但是,不懂就沒有用嗎?你看看胡適之就好了,長大就有用。 一個人是會長大的,學的這些不懂的東西,他用幾十年去懂, 你怕什麼?但是,現在不學,一輩子就來不及了。 什麼叫生涯規劃?這就叫作讀書教育的生涯規劃。你要知道, 現在所學的,不是現在要懂,但是一輩子有用,而現在不懂的學習, 是不是很痛苦?我們來檢討這件事情,假如學得很痛苦,不要學了, 我們的孩子太痛苦了。假如不是呢?你怎麼說呢? 簡便易行的讀經教育 以下介紹這樣的教育,我們不要再講理論了,我們就講實在的。 你應當怎麼做?這種教育,在台灣稱為"讀經教育"。這很簡單, 就是去讀經典著作。教材就是經典,教法就是讀。在我們大陸, 一般人對"經"這個字有忌諱。其實你不要忌諱。我說,"經" 就是經常之道嘛,永垂不朽的著作嘛。現在也可以有呀!但是, 如果沒有這種寫經典的人物出現,就沒有啊! 所以不是古代的書才叫經典,不是這樣講的。 我們完全是開放的心胸,只要你是夠格,你是夠高,夠深,夠遠, 你可以感動千秋萬世,你就是經典。對不對?所以不拘是"經", 還是"史",還是"子",還是"集"。杜甫的,我們當作經來讀; 李白的,我們把他當作經來讀。但是,《紅樓夢》就不大夠, 對不對?但是它在小說裡是經典之作。不過他比起杜甫、 李白還差一點。我們就這樣來選取經典之作。 所以要選擇教材是很簡單的。我介紹大家選擇的方法, 沒有固定的教材,一定要什麼,或不要什麼,硬規定什麼教材, 我們又不是教育部,不規定。但是你自己可以選一選。 與其教語文課本,不如教《三字經》。《三字經》讀會了, 語文課本就會了,教語文課本是沒有用的。語文課本, 那在幼稚園他們就會了。 各位老師,你的孩子,你的學生,如果有以下情況,你要小心。 什麼情況?就是我們剛開學的時候,發下語文課本,他當天就看完, 而且看完三遍,他能夠跟他的母親講語文課本裡面的故事。 我告訴各位:你這本課本就不要教了。怎麼辦? 明天再發一本新的語文課本,要不然你在浪費孩子的光陰。 我們下課的時候,聽小孩子在他的朋友之間講話。 他所講的話這麼流利,所用的詞語這麼豐富, 如果它比我們語文課本還要更高深, 我們語文課本實在是浪費他的光陰。他如果是在家裡看電視, 他看自己的課外讀物,如果那些知識更加豐富,詞語更加優美。 我們卻還在教語文課本,我告訴各位,你在浪費孩子的光陰, 你是有罪過的。我們應該知道,學了高度的表達, 低度的表達自己就會,不要學。你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去教《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些所謂的童蒙書。但是, 要學《千字文》、《百家姓》、《千家詩》,就不如讀唐詩。 唐詩讀好了,那些都不要學就會了。而且可以提升他的語文程度, 但是與其教唐詩,不如教古文。古文會了,唐詩就會了, 所以學唐詩,浪費時間。你若要學古文,不如學諸子百家。 因為古文作家都是學諸子百家來的,學古文作家是浪費時間。 古文作家你跟他平起平坐就好了,你來欣賞一下就好了, 不要那麼努力去學了,因為他不值得你努力。 你要學諸子百家不如學四書五經,四書五經學會了, 諸子百家沒有不會的。四書五經裡邊,以四書為標准,四書又以《 論語》為開頭,所以中國人要讀的第一本書就是《論語》。 這本書不讀,枉廢你是中國人。第二本書是《老子》。第三本書, 隨便選,經史子集隨便選。我們在台灣,我介紹第一本書讀《論語》 。第二本讀《老子》。第三本書讀唐詩。唐詩不是非常重要, 但是給他好玩。所以附帶讀唐詩,千萬不要那麼認真教唐詩, 那太小兒科了。好教材就這麼選。 你說,我怎麼教?假如今天我只講到這裡,吊味口, 那簡直是空中樓閣。你說,我又不是專科出身,我又不是讀中文系, 我以前也沒有很深的素養,我怎麼可以教呢?各位,今天來這裡, 最主要的是學到教學法。這個教學法只要兩分鐘就可以學完。 而且保證每個人都會,要不然我們何必在這裡坐兩個小時? 為什麼這樣困難的書,這樣高明的書,而教法會那麼簡單呢? 我剛才不是講過了嗎?天地之間凡是合乎人性、順其自然的, 本來就是很簡單的。我們教學法就是順應著兒童的心理, 然後依照教育的本質,應該這樣教。所以我們這樣教, 並不是說因為我們的老師都很差,所以我們這樣教。不是。 而是本來就要這樣教,你的程度很好,也要這樣教。 何況你程度不好。這種教育本來就如此,本來如是。 好,我現在講,我們怎麼樣去教學生呢?我們只要會講一句話, 就可以當讀經的老師了。就可以指導他文化的進度,不管你是老師, 還是家長。你可以把這句話教給你的同事,教給你的學生家長們。 同樣講這句話就可以教讀經。而且一輩子都這樣教,效果深遠。 兒童一輩子都記得你,都會感激你。這句話只有六個字, 這六個字很簡單。請各位注意,就是"小朋友,跟我念"。 我叫做讀經教學"六字真言"。大家都覺得, 這個聽起來講的很愉快。這種愉快,有一種嘲笑的味道:"哼, 這樣子還讓你講,我們老早就這樣教了。"但是我現在要分析一下, 我們大部分的人,對這六個字並不了解。首先,你會怎樣說?" 小朋友",這三個字很簡單,不說"小朋友",可以說聲"喂!" 也可以,怎麼引起注意--引起注意才能學習--一個老師、 一個家長,是很容易引起學生注意的。愈是注意力集中的學生, 他學習愈好。我們要此漲彼伏的叫"小朋友!小朋友!" 一個善於教導的老師,一定時常呼喚,叫做耳提面命。 所以你要常叫"小朋友!"隔一段時間,他們已經不注意了,再叫" 小朋友!"一定要掌握尺度。一個新的老師去到一個新的班級, 他不知道哪一個人可以當班長。我告訴你很簡單的辦法, 站上講台忽然喊一聲:"小朋友!"那個抬頭最快的, 眼睛最亮的孩子就可以當班長。老師講了:"小朋友!" 他還在那裡東摸西摸,還在流口水的那種小朋友,不要讓他當班長。 因為他一定學不好。對小朋友只是常提醒他,他是善於集中精神的。 雖然,他集中精神的時間不能維持很久。但是他善於被引導。 而我們大人就不一定了。像我在這裡講的口沫橫飛,我說: 各位老師!還是這樣,為什麼呢?沒救了, 你不再對新鮮的事物產生興趣了。兒童不是這樣,所以你一叫" 小朋友!"他就轉過頭來。一定的,這叫合乎人情。 第二句話"跟我念",更是正中下懷。因為兒童就是這樣學習的, 就是跟著學的,兒童的天性很像猴子。每一種動物一生下來, 都要跟他的父母親、他的長輩學習,越低等動物跟父母的時間越短, 它的幼稚期越短。越高等的動物, 因為它要學到非常豐富的生活內容。 所以它要有一段很長的時間都是幼稚期,都是跟著父母的。 人類的幼稚期最長基本上是十三年,而人類不只是跟父母學習, 人類還安排了很多辦法讓他跟老師學習。 人類之所以能夠成為萬物之靈, 是因為老天爺就給你十三年的幼稚期。 如果老天只給你三年的幼稚期,一個3歲的孩子就說,我要飛走了。 我告訴你,人類就滅亡了!千萬不要隨便引發兒童的聰明, 聰明反被聰明誤。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我們要兒童13歲之前, 完全在我們的老師、家長優良的帶領之下。你一定要選優良的東西, 你不要帶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你如果帶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 你不要教他,他越早離開,越早翅膀長硬,越最好。但是現在, 我們有好的東西要給他, 他必須用十三年的時間來學到這些五千年的文化, 乃至於西方重要的文化,都要在這十三年, 灌輸在他肚子裡邊,肚子裡面要滿腹的經綸。 要做這個事情就這麼簡單,就是"小朋友,跟我念"! 他一定跟你念。如果一個小朋友居然不跟你念了, 你這個老師已經失敗了,你的小朋友已經不再長進了。 我們叫他跟我們念,並不是控制他,並不是不民主。不是的。 不是我們不讓他活潑,不讓他自由。如果你帶你的孩子上街, 要買冰淇淋,你要問他:"你要吃什麼口味?" 因為他自己有自己的口味,這是他可以決定的。現在你要教育他, 你不該問他:"你要不要讀經?"你是否有毛病呀! 你等於放棄你老師的責任了。他哪裡知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