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每次尿只有一點甚至幾滴才叫尿頻,是嗎? 多讓孩子吃點有營養易吸收的東西 鹌鹑蛋 魚肝油 多帶孩子到處運動運動 這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寶 寶為何尿頻
小兒尿頻是很常見的。引起尿頻的原因很多,但可分為兩大類。 即病理性(由疾病引起的)的和生理性的。
一、病理性尿頻
病理性尿頻可能是患有感染、結石、腫瘤或存在異物, 以尿路感染為多。小兒尿路感染以後,每次尿量不多, 但排尿次數卻明顯增加,並可有尿急、尿痛等症狀。由於疼, 孩子排尿時往往哭鬧。此外,患了尿路感染後,通常伴有全身症狀。 如體溫增高、食欲減退、嘔吐等等。做尿常規檢驗可幫助診斷。 治療時要多給孩子飲水,讓他們休息好, 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抗生素等藥物。
蛲蟲刺激也可引起小兒尿頻。感染蛲蟲後, 晚上成蟲會爬到肛門附近產卵,檢查時可見到白色線頭樣小蟲。 治療時要給孩子剪指甲、糾正孩子吮手習慣、燙洗內褲和被褥罩, 並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驅蟲劑。
二、生理性尿頻
生理性尿頻除了飲水過多、天氣寒冷、褲子不合身等生活因素外, 最常見的當屬精神性尿頻。 短時的尿頻往往與孩子希望引起父母注意有關。 許多年輕的父母都有這方面的經驗:當大人聊天聊得正起勁時, 孩子會不時地高喊:“媽媽(爸爸)我要尿尿!” 這種尿頻一般是暫時的,當父母帶孩子上廁所而中斷談話後, 尿頻自然消失。但如果家長對孩子關注不夠, 使得孩子總將尿尿做為尋求注意的“王牌”, 就可能落下習慣性精神性尿頻的毛病,此時再糾正就很難。
一旦發現孩子尿頻,就要找找原因, 即不要緊張地追問孩子這呀那的, 也不要大驚小怪地逢人就詢問治法,以免強化孩子“尿尿, 媽媽會注意我”的想法。更不能呵斥孩子“不許尿!” 而要循循善誘地引導,使他自覺克服。
造成精神性尿頻的原因很多,要獲得良效就要找准原因, 有針對地疏導。
診斷精神性尿頻有幾點: 1、小兒夜尿不增加; 2、精神集中時小便次數減少; 3、有便意時,可因其他事件轉移注意力而暫時忘記上廁所; 4、無發熱等全身不適。
小孩是正常的,別擔心 去醫院服務台問下吧 不叫!去醫院檢查泌尿系統! 小朋友應該正常的啊。不放心就去醫院看看吧4 一般來講。如果尿頻伴有尿急、小便疼痛,就有可能是尿路感染。如果夜尿頻繁就有可能是腎虛。補腎要分陰陽。
※※尿頻的原因 尿頻是指排尿次數增多。正常成人每天日間平均排尿4~6次,夜間就寢後0~2次;嬰兒晝夜排尿20~30次。如排尿次數明顯增多,超過了上述范圍,就是尿頻。引起尿頻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有如下幾種: (1)尿量增加:當尿量增加時,排尿次數亦會相應增多。在生理情況下,如大量飲水、吃西瓜、喝啤酒,由於進水量增加,通過腎髒的調節和濾過作用,尿量增多,排尿次數亦增多,便出現尿頻。在病理情況下,如部分糖尿病、尿崩症患者飲水多,尿量多,排尿次數也多。但均無排尿不適感覺。 (2)炎症刺激:膀胱內有炎症時,神經感受阈值降低,尿意中樞處於興奮狀態,產生尿頻,並且尿量減少(成人<300~500毫升/次)。因此,尿頻是膀胱炎的一個重要症狀,尤其是急性膀胱炎、結核性膀胱炎更為明顯。其它,如前列腺炎、尿道炎、腎盂腎炎、小兒慢性陰莖頭包皮炎、外陰炎等都可出現尿頻。在炎症刺激下,往往尿頻、尿急、尿痛同時出現,被稱為尿路刺激征,俗稱“三尿征”。 (3)非炎症刺激:如尿路結石、異物,通常以尿頻為主要表現。 (4)膀胱容量減少:如膀胱占位性病變、妊娠期增大的子宮壓迫、結核性膀胱攣縮或較大的膀胱結石等。 (5)精神神經性尿頻:尿頻僅見於白晝,或夜間入睡前,常屬精神緊張或見於癔病患者。此時亦可伴有尿急、尿痛。
※※泌尿系感染的預防 1.保持外陰清潔。 (1)女嬰在大小便後應及時更換尿布,洗滌會陰和臀部,所用尿布必須干淨清潔。l歲以後的孩子,不論男女,都應穿瞞擋褲,不要就地而坐,以免外陰和尿道感染。 (2)成人應每日清洗外陰1次,勤換內褲,大便後擦拭肛門,應從前向後,避免將肛門污物帶到尿道口。 (3)禁用坐浴如果坐在浴盆內洗澡,污水容易浸入尿道,引起感染。因女性尿道短而寬,尿道口與陰道、肛門靠近,尤應注意。 2.注意性生活衛生。泌尿系感染的發病原因,性生活衛生習慣不良較為常見,男女一方外陰或陰道、尿道的病菌極容易傳給對方,也容易自身感染。因此性生活前,應清洗外生殖器。如果使用避孕工具,應將避孕工具清洗或消毒。性交前後,都應排尿一次。此外,戒除手淫,尤其是用器物手淫,防止尿道感染和損傷。 3.防止尿液滿留。 (1)有尿意時,及時排尿,不要憋尿,每晚臨睡前,排空膀骯。 (2)懷孕5個月以上的婦女睡覺時以左側、右側臥位為宜,免得子宮壓迫輸尿管,引起尿流不暢。 (3)積極治療引起尿路梗阻的疾病,如泌尿系結石、腫瘤、前列腺增生、包莖、腎下垂、瘢痕狹窄、泌尿系先天性畸形等。 4.清除入侵病菌。 (1)積極治療感染性疾病,如扁桃體炎、皮膚簾腫或外傷感染、膽囊炎、盆腔炎、闌尾炎、前列腺炎、齲齒感染、鼻窦炎等,要足量用藥,徹底干淨,防止病菌通過血行、淋巴道等進入泌尿系,同時殺滅已經侵入泌尿道的病菌。 (2)多喝開水,增加尿量,使尿液不斷地沖洗泌尿道,盡快排出細菌和毒素,保持泌尿道清潔。 5.根治防變。 (1)徹底治療:已經發現泌尿系感染的病人,要在足夠的療程內足量用藥,不可以掉以輕心。間斷治療或過早停藥,就有可能遷延不愈轉為慢性。一般要求,在症狀完全消失,尿液檢查恢復正常後,還要繼續用藥3—5天,停藥後每星期復查1次尿液,連續3次以上末見異常方可認為基本治愈。 (2)尋找慢性病因:慢性病人要查找遷延不愈的原因,看看是否存在尿路梗阻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尿道口的感染性疾病;是否有導致機體抵抗力降低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肝病、腫瘤、結核病、其他腎髒病等;是否近段時間內還在服用免疫抑制藥物如強的松、昆明山海棠、青霉胺及抗腫瘤藥物;是否違背醫囑用藥不正規等等。然後有針對性地預防和治療,爭取早日康復。 (3)長期追蹤觀察:慢性泌尿系感染的徹底治愈是長期的事情,應追蹤觀察。如在停藥後6—9周內症狀再現,應視為重新感染或原病復發,要再連續招藥半年左右。停藥後的半年裡仍要每月復查尿液,有復發征象立即治療,避免病情演化至最後,成為尿毒症等。
6.動靜適宜。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是預防發生泌尿系感染的重要方面。一旦感染,在發熱、尿化驗異常的急性期,應臥床休息。恢復期就要參加適度的體力活動,避免體質虛弱,遷延不愈。活動的方式可因人而異,但不能過疲勞。 7.食藥預防。 (1)用車前草、蒲公關、金銀花、野艾、白茅根等淡煎或浸泡,代茶常飲。 (2)絲瓜子9克,焙干研末,用黃酒送服,每日1次或分2次服。 (3)綠豆衣或綠豆,煮汁服 (4)銀花60克,加白糖120克同煎,額頻飲服。或金銀籐120克,水煎服。 (5)小薊草15克,馬蘭根15克,水煎服。 家長莫急孩子尿頻
神經性尿頻好發於學齡前兒童和學齡期兒童。主要表現為每天排尿的次數增加而無尿量增加,尿常規檢查正常,排尿次數可以從正常的每天6—8次增加至20—30次,甚至每小時10多次,每次排尿量很少,有時僅幾滴。入睡後,尿頻完全消失。白天玩心愛的玩具、看喜愛的電視時,尿頻明顯減輕。常常在上床睡覺前、吃飯時、上課時,尿頻明顯加重。 神經性尿頻患兒的排尿系統並無器質性疾病,膀胱容量正常,括約肌控制排尿的能力也健全。主要的原因是小兒的大腦皮層發育尚未完善,對脊髓初級排尿中樞的抑制功能尚較差,而且這一功能最脆弱、最易受損,這是小兒易患本病的內在原因。受驚嚇、精神緊張使神經功能失調,常導致本病的發生。往往由於家庭成員的突然死亡、變換環境(如新入托兒所、幼兒園、上學和住院等)、突然離開父母、害怕打針和考試等急性緊張或焦慮所誘發。此外,液體攝入量過多和使用利尿藥物,如咖啡因、茶鹼類等,也可引起尿頻。 發現孩子有這種情況,家長不同太緊張。應該耐心誘導,告訴孩子,他們是健康的,尿頻的症狀很快會好的,以消除患兒的不良心理因素,並應鼓勵患兒說出引起他煩惱的心事。家長對學齡兒童的教育要耐心、不要打罵、訓斥。幼兒園和托兒所的老師對新入托、新入園的小朋友,要多組織他們參加一些輕松愉快的游戲,上課要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對尿頻的患兒要多加理解,不可不讓他們小便。平時對患兒要多加安慰,要把患兒的注意力分散到別的活動(如玩具、圖書)上去。 家長應鼓勵患兒在想尿時候,用毅力忍一下,將兩次排尿間隙時間盡可能延長,以減少排尿的次數。並記錄每天兩次排尿間隙的最長時間,如有進步,給予獎勵。醫生的信心和鼓勵,會使患兒的症狀得到明顯改善。大部分患兒在治療後數日內,會神奇般地被治愈。同時京應使用阿托品,它可使膀胱的逼尿肌松弛,括約肌收縮,增加膀胱蓄尿量,減少排尿次數。此外,也可使用氯丙咪嗪進行治療。
http://sun.dragon.net.cn/articleview.asp?id=3247
建議加強排尿訓練,讓孩子自己上廁所或坐盆。去醫院做系統檢查,排除包皮炎、感染、腎病等器質性異常。家長過度緊張、性急,或是為了避免尿床而經常性地催促、提醒孩子去上廁所,也可以導致孩子產生了一種叫“精神性尿頻”的病。
http://www.wellw.com/baby/11/1/5/1317422019.html
少喝水``` 發生尿頻的原因很多,應結合具體表現和化驗檢查,綜合分析,找出原因。常見的原因有:①尿道及季節因素:如尿頻但每次尿量不多,尿時無痛苦表情,也無其他症狀,首先要考慮局部因素,如尿道口發炎,包皮過長,或蛲蟲刺激陰部等。此外,季節因素,冬季多尿是正常現象。②飲食性多尿:如尿頻同時每次尿量多,而無其他表現時,首先要注意是否喝水太多,尤其是喜歡糖水的小兒多發生。③神經性尿頻:幼兒膀胱逼尿肌發育不良,神經不健全,可發生白天點滴性多尿,可達20~30次,但是夜間排尿正常,有反復發作趨勢,尿化驗檢查正常,此病是非由炎症引起。④泌尿道炎症;如尿頻、尿急、尿痛或伴發熱,應考慮有泌尿系感染,如膀胱炎、腎盂腎炎等,尿檢.查顯微鏡下可查到膿細胞或大量白細胞,嚴重時伴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狀,需抗菌素治療。⑤特殊疾病:如尿頻伴尿量多,同時有口渴多飲、多麼、消瘦的情況,應注意檢查尿液,如尿內含糖則應考慮糖尿病,如尿內無糖而比重低則應想到尿崩症。尿頻應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果炎症引起,以抗感染為主,因蛲蟲所致給予驅蟲。包皮過長可行手術,單純飲水量過多適當控制進水量等。除此之外,要注意局部清潔衛生,勤洗澡換衣。 正常小兒每日排尿次數為:1歲約15一16次,2—3歲約10—12次,學齡前約6—7次。對神經性尿頻患兒,不能用打罵或強迫命令來制止尿頻。因為這種尿頻越是有意識地控制,就越不容易控制。家長可試用玉米須15克,水煎,加適量糖代茶飲。此方經濟、方便,小孩容易接受,一般3—5天即見效,10天左右可痊愈 ①泌尿道炎症:如尿頻、尿急、尿痛或伴發熱,應考慮有泌尿系[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