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如膀胱炎、腎盂腎炎等,尿檢顯微鏡下可查到膿細胞或大量白細胞,嚴重時伴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狀,需抗菌素治療。
②飲食性多尿:如尿頻同時每次尿量多,而無其他表現時,首先要注意是否喝水太多,尤其是喜歡糖水的小兒多發生。
③特殊疾病:如尿頻伴尿量多,同時有口渴多飲、消瘦的情況,應注意檢查尿液,如尿內含糖則應考慮糖尿病,如尿內無糖而比重低則應想到尿崩症。
④尿道及季節因素:如尿頻但每次尿量不多,尿時無痛苦表情,也無其他症狀,首先要考慮局部因素,如尿道口發炎,包皮過長,或蛲蟲刺激陰部等。此外,季節因素,冬季多尿是正常現象。
⑤神經性尿頻:幼兒膀胱逼尿肌發育不良,神經不健全,可發生白天點滴性多尿,可達20~30次,但是夜間排尿正常,有反復發作趨勢,尿化驗檢查正常,此病是非由炎症引起。 小孩尿不淨應該屬於尿頻的現象 小孩尿頻的原因供你參考: 1.尿道及季節因素:
如尿頻但每次尿量不多,尿時無痛苦表情,也無其他症狀,首先要考慮局部因素,如尿道口發炎,包皮過長,或蛲蟲刺激陰部等。此外,季節因素,冬季多尿是正常現象。
2.飲食性多尿:
如尿頻同時每次尿量多,而無其他表現時,首先要注意是否喝水太多,尤其是喜歡糖水的小兒多發生。
3.神經性尿頻:
幼兒膀胱逼尿肌發育不良,神經不健全,可發生白天點滴性多尿,可達20~30次,但是夜間排尿正常,有反復發作趨勢,尿化驗檢查正常,此病是非由炎症引起。
4.泌尿道炎症:
如尿頻、尿急、尿痛或伴發熱,應考慮有泌尿系感染,如膀胱炎、腎盂腎炎等,尿檢.查顯微鏡下可查到膿細胞或大量白細胞,嚴重時伴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狀,需抗菌素治療。
5.特殊疾病:
如尿頻伴尿量多,同時有口渴多飲、多麼、消瘦的情況,應注意檢查尿液,如尿內含糖則應考慮糖尿病,如尿內無糖而比重低則應想到尿崩症。
尿頻應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果炎症引起,以抗感染為主,因蛲蟲所致給予驅蟲。包皮過長可行手術,單純飲水量過多適當控制進水量等。除此之外,要注意局部清潔衛生,勤洗澡換衣 什麼是尿頻,引起尿頻的原因有哪些,各有何特點? 尿頻是指排尿次數增多。正常成人每天日間平均排尿4~6次,夜間就寢後0~2次;嬰兒晝夜排尿20~30次。如排尿次數明顯增多,超過了上述范圍,就是尿頻。引起尿頻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有如下幾種: (1)尿量增加:當尿量增加時,排尿次數亦會相應增多。在生理情況下,如大量飲水、吃西瓜、喝啤酒,由於進水量增加,通過腎髒的調節和濾過作用,尿量增多,排尿次數亦增多,便出現尿頻。在病理情況下,如部分糖尿病、尿崩症患者飲水多,尿量多,排尿次數也多。但均無排尿不適感覺。 (2)炎症刺激:膀胱內有炎症時,神經感受阈值降低,尿意中樞處於興奮狀態,產生尿頻,並且尿量減少(成人<300~500毫升/次)。因此,尿頻是膀胱炎的一個重要症狀,尤其是急性膀胱炎、結核性膀胱炎更為明顯。其它,如前列腺炎、尿道炎、腎盂腎炎、小兒慢性陰莖頭包皮炎、外陰炎等都可出現尿頻。在炎症刺激下,往往尿頻、尿急、尿痛同時出現,被稱為尿路刺激征,俗稱“三尿征”。 (3)非炎症刺激:如尿路結石、異物,通常以尿頻為主要表現。 (4)膀胱容量減少:如膀胱占位性病變、妊娠期增大的子宮壓迫、結核性膀胱攣縮或較大的膀胱結石等。 (5)精神神經性尿頻:尿頻僅見於白晝,或夜間入睡前,常屬精神緊張或見於癔病患者。此時亦可伴有尿急、尿痛。
尿頻是指排尿次數增多。正常成人每天日間平均排尿4~6次,夜間就寢後0~2次;嬰兒晝夜排尿20~30次。如排尿次數明顯增多,超過了上述范圍,就是尿頻。引起尿頻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有如下幾種: (1)尿量增加:當尿量增加時,排尿次數亦會相應增多。在生理情況下,如大量飲水、吃西瓜、喝啤酒,由於進水量增加,通過腎髒的調節和濾過作用,尿量增多,排尿次數亦增多,便出現尿頻。在病理情況下,如部分糖尿病、尿崩症患者飲水多,尿量多,排尿次數也多。但均無排尿不適感覺。 (2)炎症刺激:膀胱內有炎症時,神經感受阈值降低,尿意中樞處於興奮狀態,產生尿頻,並且尿量減少(成人<300~500毫升/次)。因此,尿頻是膀胱炎的一個重要症狀,尤其是急性膀胱炎、結核性膀胱炎更為明顯。其它,如前列腺炎、尿道炎、腎盂腎炎、小兒慢性陰莖頭包皮炎、外陰炎等都可出現尿頻。在炎症刺激下,往往尿頻、尿急、尿痛同時出現,被稱為尿路刺激征,俗稱“三尿征”。 (3)非炎症刺激:如尿路結石、異物,通常以尿頻為主要表現。 (4)膀胱容量減少:如膀胱占位性病變、妊娠期增大的子宮壓迫、結核性膀胱攣縮或較大的膀胱結石等。 (5)精神神經性尿頻:尿頻僅見於白晝,或夜間入睡前,常屬精神緊張或見於癔病患者。此時亦可伴有尿急、尿痛。 參考資料: www.yiask.com 醫問網 你绐小孩吃點消炎藥,,洗洗有可能是尿路感染 尿頻是指排尿次數增多。正常成人每天日間平均排尿4~6次,夜間就寢後0~2次;嬰兒晝夜排尿20~30次。如排尿次數明顯增多,超過了上述范圍,就是尿頻。引起尿頻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有如下幾種:
(1)尿量增加:當尿量增加時,排尿次數亦會相應增多。在生理情況下,如大量飲水、吃西瓜、喝啤酒,由於進水量增加,通過腎髒的調節和濾過作用,尿量增多,排尿次數亦增多,便出現尿頻。在病理情況下,如部分糖尿病、尿崩症患者飲水多,尿量多,排尿次數也多。但均無排尿不適感覺。
(2)炎症刺激:膀胱內有炎症時,神經感受阈值降低,尿意中樞處於興奮狀態,產生尿頻,並且尿量減少(成人<300~500毫升/次)。因此,尿頻是膀胱炎的一個重要症狀,尤其是急性膀胱炎、結核性膀胱炎更為明顯。其它,如前列腺炎、尿道炎、腎盂腎炎、小兒慢性陰莖頭包皮炎、外陰炎等都可出現尿頻。在炎症刺激下,往往尿頻、尿急、尿痛同時出現,被稱為尿路刺激征,俗稱“三尿征”。
(3)非炎症刺激:如尿路結石、異物,通常以尿頻為主要表現。
(4)膀胱容量減少:如膀胱占位性病變、妊娠期增大的子宮壓迫、結核性膀胱攣縮或較大的膀胱結石等。
(5)精神神經性尿頻:尿頻僅見於白晝,或夜間入睡前,常屬精神緊張或見於癔病患者。此時亦可伴有尿急、尿痛。
兒童尿頻的治療,首先應該是心理治療。所以,首先應該弄明白病因是什麼,其次才是行為治療,也就是“憋尿訓練”。
小兒尿頻有多種原因。如僅有尿頻尿急,每次排尿量少,無其它症狀,多與精神刺激如緊張、受斥責等有關,一般不需治療也會好。當小兒尿頻還伴有夜間尿床及白天尿濕褲子,或伴有便秘和下腹或會陰部疼痛,可能與小兒膀胱不穩定(膀胱自發性收縮)有關。當小兒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甚至發熱,多為尿路感染。如小兒尿頻同時還有血尿,腹部或腎區絞痛,可能為高鈣尿症及尿路結石。如小兒除尿頻外,還伴有煩渴、多飲、尿量多、消瘦等,應疑為糖尿病。除以上原因外,尿頻還見於尿路異物、尿路畸形、腫瘤等,腰骶椎畸形、隱形脊柱裂、骶脊膜膨出所致的神經性膀胱亦可引起尿頻。 孩子出現尿頻等表現時,家長既不要恐慌,也不要漠然處之,更不要斥責孩子,以免造成孩子心理障礙。應盡早到醫院就診,明確尿頻原因,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避免造成嚴重後果。
排除兒童日間尿頻症,某些5-6歲以下幼兒出現日間尿頻、尿急現象、而尿常規檢查和體格檢查並未見任何異常現象。謂之兒童日間尿頻症。這是因為人類膀胱排排尿功能受雙重支配,大腦皮質直接對膀胱括約肌進行有意識的控制和調節;自主神經系統對膀胱平滑肌有間接調節作用。其中副交感神經興奮則引起排尿反射,而交感神經興奮抵制排尿功能。兩者在大腦頗整合調節下,維持膀胱的正常功能。
幼兒由於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有時會出現副交感神經功能亢進,因此,膀胱內積存少量尿液,便會刺激膀胱平滑肌引起排尿反射,產生日間尿頻現象。此外,應激因素,如受到驚嚇等也是致病因素之一。個別嚴重病兒,可試用阿托品等藥物,減輕尿頻病症。
神經性尿頻:好發於學齡前兒童,尤以4~5歲為多見,主要表現為每天排尿次數增加而無尿量增加,尿常規檢查正常,排尿次數可以從正常的每天6~8次增加至20~30次,甚至每小時10多次,每次排尿量很少,有時僅幾滴,睡眠後則無尿頻,常在上床睡覺前、吃飯時、上課時加重。
發現孩子尿頻時:
首先要到醫院進行檢查,以排除感染性疾病。一旦確診為神經性尿頻,糾治的關鍵是尋找可能的致病原因,如新近入學、被人寄養、害怕打針或考試、對某些動物的懼怕等。在必要時,可采用一些調節植物 神經性尿頻,主要表現為每天排尿次數增加而無尿量增加,尿常規檢查正常,排尿次數可以從正常的每天6-8次增加至20-30次,甚至每小時10多次,每次排尿量很少,有時僅幾滴,睡眠後則無尿頻,常在上床睡覺前、吃飯時、上課時加重。 這樣的尿頻是心病那就還需心藥醫
【應對措施】
應反復告訴孩子,他們是健康的,尿頻症狀會很快改善,應消除患兒的不良心理因素和鼓勵患兒說出使他煩惱的事情。
應教會和鼓勵小兒將兩次排尿間隙的時間盡可能延長,並記錄每天兩次排尿間隙的最長時間,如有進步,可適當給予獎勵。醫生的信心和鼓勵,將會明顯改善患兒的症狀,大部分患兒在治療後數日內會神奇般地被治愈。
同時應使用阿托品,它可使膀胱的逼尿肌松弛,托約肌收縮,增加膀胱蓄尿量,減少排尿次數。我院心理門診給神經性尿頻兒童使用氯丙咪嗪治療,療效較阿托品好,副作用比阿托品小,對膀胱也有類似作用。也有人報告,使用尿多靈治療本症,有一定的療效。後二種藥,由於報告例數不多,尚待進一步觀察總結。
近年有人指出,采用硝苯啶治療神經性尿頻,取得了滿意的療效。機理為硝苯啶能松弛膀胱逼尿肌,增加尿貯量。硝苯啶的治療劑量為:每天0.5-1毫克/每公斤體重,分3次口服,4天為1個療程。1個療程治愈率為82%,2個療程可全部治愈。 少喝水```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