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七個月的寶寶反復發燒怎麼辦?正文

七個月的寶寶反復發燒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道方面的症狀,所以非常容易誤診。少部份的泌尿道感染是因為泌尿器官先天發育畸型,例如腎髒的形狀不對、輸尿管進入膀胱的角度不對等等,需要以手術治療。
第2,幾度算發燒?
兒童的體溫在36.2℃~38℃為正常。一般定義:肛溫高於37.8℃,口溫高於37.3℃,腋溫高於36.8℃為發燒。現在用耳溫槍的機會較多,耳溫槍所量的溫度與肛溫相近,均稱為"核心溫度"(coretemperature)。
第3,如何正確量體溫?
1.測量腋溫比肛溫好:因肛溫必須插入肛門內,對寶寶較具刺激性,腋溫則較溫和。
2.三歲以下寶寶適用水銀溫度計或耳溫槍:耳溫槍的准確性及安全性已被醫界肯定;水銀溫度計則較電子溫度計准確。
3.使用前將水銀柱甩至36℃以下:如此測量到的體溫才准確。
4.需測量足夠時間:若測量腋溫需夾5分鐘以上,肛溫則僅需1分鐘即可。
5.肛表要先潤滑:測量肛溫前,需先在肛表上塗上潤滑膏,然後插入肛門內2公分即可。
6.洗澡、飲食、運動後不可立即量體溫:洗澡後要半個小時才能測量體溫;吃熱的食物、大熱天剛從外面進來或運動後,其體溫在38~38.5℃之間,應先休息半小時後再量,不宜遽然診斷為發燒。
第4,一發燒就要馬上退燒嗎?
發燒是一個警訊,它在通知你身體有某部位生病了;然而發燒本身不至於傷害孩子,所以退燒是否必要,長久以來一直有爭議。主張不必退燒的學者診斷,發燒是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可以幫助白血球抵抗細菌。分析發燒的形態可以幫助診斷病因,一味退燒反而誤導。此外,發燒本身還有幫助殺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所以不太高的發燒是不必急著退燒的。
不過,多數醫生贊成適度的退燒。因為發燒會增加新陳代謝,造成內在的消耗,病人頭痛、倦怠、心跳加速。嬰幼兒容易脫水,發燒造成水分蒸發,更是惡性循環,嬰幼兒熱性痙攣的比例較高,放任發燒引起傷害是不必要的。
第5,如何自行幫寶寶退燒?
當寶寶體溫達上述的發燒溫度時,使用以下溫和(物理性)的退燒方法可讓寶寶舒服一些:
1.冷敷法:這個方法簡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額,毛巾變熱後再用冷水浸後重新敷用。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較用冷毛巾敷前額要好。
2.全身溫水拭浴或泡澡:將寶寶衣物解開,用溫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每次泡澡約10~15分鐘,約4~6小時一次。
3.溫酒精拭浴:酒精擦浴將70%酒精兌自來水1/1,或75%酒精兌水1/2,亦可用二鍋頭酒兌水1/4,放在一個小碗中。擦浴時將門窗關好,用紗布或柔軟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兒手心、腳心、腋窩和上臂內側、前胸和大腿根部。稀釋後的水溫約為37~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若直接用酒精擦拭,會讓小朋友覺得很冷,很不舒服,甚至抽搐。
擦拭後可用浴巾蓋一下身體,等5~10分鐘,酒精蒸發得差不多的時候,體內的血液循環到了身體表面,又使皮膚變熱時,就可以再重復第二次,如此重復三次左右,體內外的溫度可迅速下降。由於退燒速度較快,此方法適合1歲以上之幼童,且超過40℃以上不易退之高燒使用。
4.以涼毛巾擦拭:用稍涼的毛巾(約25度)在額頭、臉上擦拭。
5.多喝水:有助發汗,此外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體內流失的水份。
6.使用冷水枕:肛溫38℃以上可使用冷水枕,乃利用較低的溫度作局部散熱。現在市面上的軟冷水枕甚為方便,冷度也不會太冷,較大幼兒及兒童可用。
但是不建議用於6個月以下的嬰兒,因為嬰兒不易轉動身體,會造成局部過冷而凍傷或導致體溫過低。
7.適當增減衣物:如果寶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畏寒),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如果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則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第6,如何正確使用退燒藥?
退燒藥的種類很多,一般都在體溫達攝氏38.5℃以上時才開始服用,而且每次服藥中間一定要間隔4~6小時。退燒藥包含水劑、錠劑、栓劑和針劑:
1.水劑:較溫和而安全,最普遍使用的是普拿疼糖漿(acetaminophen)及ibuprofen糖漿。
2.錠劑:阿司匹林錠劑退燒效果也很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引發"雷氏症候群",因此目前幾乎不再使用。普拿疼這類退燒藥錠劑,多吃也可能引起肝功能問題,一般安全劑量是每公斤體重每日不可超過150毫克。
3.栓劑:用來塞肛門,由直腸吸收,效果快速,當小孩拒絕吃藥時也能退燒,非常方便,但使用次數要少,因密集使用容易退燒過度,使體溫降太快,或是反復刺激肛門,造成腹瀉,過度使用栓劑也有引發胃潰瘍的案例。
4.針劑:打退燒針是最不安全的方法,有的孩子甚至會過敏休克。然而目前並沒有針對退燒針所作的過敏試驗,因此除非無法使用口服退燒藥(如嚴重嘔吐或禁食中)且無法使用肛門塞劑(如嚴重腹瀉),用盡方法仍無法退燒,最後一步才會考慮打退燒針。
第7,發燒會燒壞腦袋嗎?
寶寶一發燒,父母之所以急,不外乎是存在一個傳統觀念,認為孩子發燒會燒壞腦子。其實,發高燒本身是不會使"腦筋變壞,智能變差"的,以往有這樣的誤解,是因為人們對發高燒背後的原因沒有區分清楚。
其實,只有腦炎、腦膜炎等疾病腦質本身受病毒破壞才會傷及智能或感官機能,而非發燒把人燒笨,燒聾了。嬰幼兒體溫控制中樞穩定性不如成人,輕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燒40℃,父母不必過於驚慌。
根據統計,不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發燒,體溫很少超過41℃,如果超過這個溫度,罹患細菌性腦膜炎或敗血症的可能比較高,應特別警惕。至於腦細胞所能耐受的高溫極限是41.6℃,超過這一極限,腦細胞蛋白質才會因高溫變質,造成不可回復的損傷,但這種極端的高溫很少伴隨疾病發生。
發燒本身並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去尋找病因,對症治療。一般感冒常會發燒2~4天,如果活動力佳、進食正常則不必太擔心。但需注意感染有無惡化或發生並發症的情形,如嬰幼兒出現哭鬧不停、活動力差、高燒不退、不肯進食、抽搐等,應盡速就診。
通常一般濾過性病毒感染不需使用抗生素就會痊愈,不應主動要求醫師開立抗生素,因為反而易造成抗藥菌種之衍生。一旦醫師建議使用,應仔細討論使用適應症及使用時間。
 
一)保持環境安靜、舒適、濕潤,室內定時通風,成人不要吸煙。
(二)發燒是機體對抗微生物入侵的保護性反應,有益於增強機體抵抗力,因此,38.5℃以下的體溫不必服退熱藥,只有體溫超過38.5℃以上,才需采取退燒措施。
{三)病兒的衣服不宜穿得過多,被子不要蓋得太厚,更不要“捂汗”,以免影響散熱,使體溫溫升得更高。
(四)要鼓勵孩子多喝開水,多吃水果。發熱後孩子食欲減退,可准備一些可口和易於消化的飯菜,選擇孩子體溫不高,或吃藥退燒的時機進食,但不要吃得太飽。
(五)保持大便通暢。
●水劑較溫和,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撲熱息痛的糖漿,如小兒美林糖漿、小兒百服寧滴劑等。
●阿司匹林錠劑退燒效果好。但阿斯匹靈可能會引發雷氏症候群,所以某些特定時期不能使用,例如寶寶患有水痘或流感時。
●栓劑是從肛門塞入的藥物,主要由直腸吸收,效果比較快速。如果孩子拒絕口服藥物,退熱栓就是最好的選擇。使用時,寧願少用一些,燒退得慢一些,也不要大量使用。如果密集使用,容易退燒過度,不僅會導致體溫陡降,藥物反覆刺激肛門後,還易造成寶寶腹瀉。
●針劑是最不安全的退燒藥物,不是非常必要時,一般不建議使用。
注意
不同退燒藥最好不要並用,如果劑量控制不好,會有隱患。更不可為了加強退燒效果,為寶寶多服幾次退燒藥或將劑量增加。要知道退燒藥的毒性反應之一,就是使體溫重新升高。
物理降溫法
物理降溫適用於高熱而循環良好的患兒。特點是方法簡單,不良反應少。
●溫水擦浴
適用於高熱寶寶。水溫應略低於寶寶的皮膚溫度(即32℃-34℃)。皮膚接受冷刺激後,可使毛細血管收縮,繼而又擴張,達到降溫效果。擦浴時亦可用按摩手法刺激血管被動擴張,促進熱的發散。注意擦浴時用力要均勻,輕輕按摩幾下,還可以促進血管擴張。擦至腋窩、腹股溝等血管豐富處停留時間稍長些,以助散熱。四肢及背部各擦浴3-5分鐘。溫水擦浴後用大毛巾將寶寶包好,讓寶寶舒適平臥,並多給寶寶喝些溫開水。
●酒精擦浴
使用酒精擦浴時要注意酒精的濃度,一般以30%-50%濃度為宜。酒精不要太涼,溫度以32℃-35℃為宜。用紗布或毛巾浸蘸酒精後,有規律地擦拭。通常是先從患兒的頸部開始,自上而下地沿上臂外側擦至手背。然後經腋窩沿上臂內側擦至手心。上肢擦完後,自頸部向下擦試後背,擦浴的同時用另一只手輕輕按摩拍打後背,以促進血液循環。最後自髂部開始擦拭下肢,方法與擦拭上肢相同。每個部位擦拭3分鐘左右。擦拭腋下、肘部、掌心、腹股溝、足心等部位時停留時間應稍長些,以提高散熱效果。
寶寶皮膚嬌嫩,擦浴時動作要輕,不可過度用力,以免損傷皮膚。酒精擦浴過程中應注意為寶寶保暖,身體暴露部位不要多,擦拭過的部位及時蓋好衣被。擦浴時如發現寶寶寒戰、面色蒼白等異常情況,應停止擦浴,蓋好衣被保溫,並及時請醫生診治。對嬰兒和體質虛弱的小兒不宜使用酒精擦浴。
●頭部冷敷
頭部冷敷適合寶寶的一般發熱,尤其適合低溫寶寶。將毛巾用涼水浸濕後敷在寶寶前額部,每5-10分鐘更換一次。也可將水袋中灌上涼水,枕在腦下。
●冷鹽水灌腸
冷鹽水灌湯的降溫效果顯著,但不適合家庭中操作。
提醒
1、擦浴前最好先在患兒頭部放置一個冰袋,這樣既有助於降溫,又可防止由於擦浴時表皮血管收縮,血液集中到頭部引起充血。
2、胸部、腹部及後頸部對刺激非常敏感,可引起反射性心率減慢和腹瀉等不良反應,不宜做溫水、酒精擦浴。
3、出疹的孩子不要用溫水擦浴降溫。
兒童發燒使用抗生素要謹重
當你感到熱時,你的身體會流汗散熱。但如果你流失大多水分--例如當你發高燒時--你的身體會關閉汗腺,以阻止進一步的水分流失。這使你更難對付發燒。解決之道就是補充液體。除了白開水,醫生們更偏好下列各種飲料;
①果菜汁這些液體含豐富的維他命及礦物質,尤其是甜菜汁及胡蘿卜汁。如果你想喝番茄汁,應選用低鈉的產品。
②草茶雖然任何茶皆提供液體,但有些特別適合發燒時喝。有一種是將等量的干百裡香、菩提花(linden)及洋甘菊(chalnomiie)混合。百裡香有殺菌作用,洋甘菊減輕發炎,菩提花促進流汗。將1茶匙的上述混合物故入1杯沸水,浸5分鐘,過濾並趁溫的時候喝,一天數次。
③菩提花茶這茶單獨喝也很好,有促進排汗以及退燒的功能。將1大匙菩提花加入l杯沸水中。依上述方法制備,趁熱喝,一天數次。
④柳樹皮柳樹皮含有豐富的水楊酸,這是與阿司匹林類似的化合物,被認為是"天然的退燒藥。"泡成茶,酌量飲用。
⑤黑接骨木這是另一個傳統的退燒藥。你若不適應阿司匹林,可以使用黑接骨木荼,作法與上述相同。
⑥冰如果嘔吐情形不嚴重,可以吃冰塊退燒。在制冰盒內倒入果汁,冰成冰塊。為了引誘發燒的小孩
 
腹瀉、腹痛是兒童的常見病、高發病。小兒腹瀉,中醫根據臨床症狀分為傷食洩、風寒洩、濕熱洩、脾虛瀉等證型。
傷食洩:寶寶常表現為大便稀,夾有未消化的奶瓣、食物殘渣,味酸臭,或如臭雞蛋味,肚腹脹氣。
風寒洩:多表現為大便清稀,夾有泡沫,氣味不重,往往伴有腸鳴腹痛,鼻流清涕、咳嗽。
濕熱洩:常見大便如水樣,量多次數頻繁,或如蛋花湯樣,氣味極臭,或有少許黏液,寶寶陣陣哭鬧,精神萎靡或發熱煩躁,口渴尿黃。
脾虛瀉:寶寶大多是腹瀉治療不及時或喂養不當,腹瀉遷延不愈而造成。大便稀溏,可見不消化食物,色淡不臭,多在吃下食物後就洩,時輕時重,面色萎黃,體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寶寶反復發燒怎麽辦?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