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寶寶反復發燒怎麽辦?正文

寶寶反復發燒怎麽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多家長給孩子混合使用不同種類的退燒藥物,有些性急的父母,用了口服藥半小時沒退燒,又加栓劑,然而各種藥物的持久性不同,混用可能使藥效重疊。結果燒退得太猛太急,使得體溫速降至36攝氏度以下。又產生新的問題。家長可以選定一種退燒藥,熟悉它的使用劑量和間隔時間,使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物理降溫的最佳方法
除了藥物退燒,運用一些物理方法也可以幫助發燒的孩子降溫。家庭常用的物理降溫方法一般有酒精擦浴、冰枕降溫或溫水擦浴三種辦法,那麼,哪種方法最適合寶寶呢?
酒精擦浴是以前人們常用的退燒方法,但是現在不提倡給寶寶用這種方法,用酒精擦拭寶寶的身體,會造成孩子皮膚快速舒張及收縮,對寶寶刺激大,另外還有可能造成小寶寶酒精中毒。
用冰枕或冰敷額頭方式退燒,是許多家長經常采用的。但六個月以內的孩子不宜使用這種方式,因為小寶寶易受外在溫度影響,使用冰枕會導致溫度下降太快,讓寶寶難以適應。另外,寶寶發燒時全身的溫度都升高,局部的冰敷只能有局部降溫作用,倒不如溫水擦拭寶寶全身效果好。
溫水擦浴就是用37℃左右的溫水毛巾擦孩子的四肢和前胸後背。使皮膚的高溫(約39℃)逐漸降低,讓寶寶覺得比較舒服。這時還可以再用稍涼的毛巾(約25℃)擦拭額頭臉部。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這些降溫處理時,如果孩子有手腳發涼、全身發抖、口唇發紫等所謂寒冷反應,要立即停止。為什麼呢?當病源侵入人體後,體溫都要升到一個相應的溫度,這就是設定溫度。降低設定溫度是給孩子退燒的關鍵。因為設定溫度若不改變,散熱的同時,身體仍然會發動產熱作用來達到目標體溫。這時用冷水給孩子擦澡,企圖通過散熱來退燒,不但無效,反而讓孩子發抖寒戰,非常痛苦,所以必須先用退燒藥物,降低設定溫度,這時再輔助物理散熱,體溫才會真正降下來。
多穿點還是少穿點?
寶寶發燒後,常常有一個問題讓家長猶豫不決:究竟發燒時應該多穿衣服免得發抖,還是脫掉衣服幫助散熱?其實,加減衣服要配合發燒的過程。當設定溫度提高、體溫開始上升時,孩子會覺得冷,此時應添加長袖透氣的薄衫,同時可以給予退燒藥。服藥半小時之後,藥效開始發揮,設定溫度被調低了,身體開始散熱反應,孩子會冒汗感覺熱,此時就應減少衣物,或者采用溫水拭浴幫助退燒。
孩子發燒時不可多吃雞蛋
孩子發燒後,通常都會出現食欲不佳的現象,這時候應該以流質、營養豐富、清淡、易消化的飲食為主,如奶類、藕粉、少油的菜湯等。等體溫下降,食欲好轉,可改為半流質,如肉末菜粥、面條、軟飯配一些易消化的菜肴。另外,要多喝溫開水,增加體內組織的水分,這對體溫具有穩定作用,可避免體溫再度快速升高。
當孩子發燒時,許多家長覺得應該補充營養,就給孩子吃大量富含蛋白質的雞蛋,實際上這不但不能降低體溫,反而使體內熱量增加,促使嬰兒的體溫升高,不利於患兒早日康復。
專家錦囊
幾招簡單的退燒法
(1)多數寶寶發燒是因為受涼感冒引起,如果寶寶發燒時手腳冷,舌苔白,面色蒼白,小便顏色清淡,父母可用生姜紅糖水為之祛寒,在水裡再加兩三段一寸長的蔥白,更有利寶寶發汗。
(2)如果寶寶發燒咽喉腫痛,舌苔黃,小便黃而氣味重,說明孩子內熱較重,這時不能喝姜糖水,而應喝大量溫開水,也可在水中加少量的鹽。
........希望你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了解詳情,請看
參考資料:
http://www.bbyin.com/q/postview.asp?qzid=62&tid=17069

 
6招簡單正確的退燒法:
那麼哪些方法是爸媽在未帶寶寶就醫前,可在家中事先處理的呢?綜合專家的建議,作為父母的您,正確的退燒方法應該是:
1、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
若家有冷氣,維持房間溫度於25--27℃之間。可將幼兒置於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2、脫掉過多的衣物: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3、溫水拭浴:
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4、用退熱貼:
有助於散熱,但對較小的幼兒並不建議,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冰枕易造成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低。使用退熱貼也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5、多喝水:
以助發汗,並防脫水。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6、使用退燒藥:
當嬰幼兒中心溫度(肛溫或耳溫)超過38.5℃時,可以適度的使用退燒藥水或栓劑。
一般寶寶從6個月以後至6歲左右是容易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簡稱“復感兒”,是指體質較弱的孩子在較長時間內反復不斷地發生感冒、發熱、咳嗽、流涕、咽喉腫痛等呼吸道感染。這主要與孩子免疫功能低下、營養不良或不合理、吸入了煙塵、粉塵、蟲螨等有關。那麼,面對這樣體弱的“復感兒”,家長該怎麼辦呢?體質較弱時期,孩子為什麼容易感冒,這是很多家長普遍的問題,這是因為這階段孩子本身的抵抗力就弱,當然相對有的孩子好一點,每個孩子生出來對病菌是沒有抵抗力的,所以當他接觸到病菌後容易感染,但感染後下次再碰到同一類型的病菌他就有免疫力了,所以大人比孩子少感冒也是這原因,大人接觸過的病菌多了自身也有免疫力了,不過現在變異的病菌比以前要多,所以要增強孩子抵抗力有以下幾點:一、寶寶隨著年齡的增長抵抗力也會好些,二、平時注意均衡營養,若想提升寶寶的免疫力,請拒絕給寶寶吃高油、高糖的精致化加工食品。1、多吃天然食品,多吃富含維他命和礦物質的蔬菜、水果,2、五谷類是人類的主食,在寶寶4個月後添加副食品時,首先要嘗試的是米粉、麥粉。斷乳之後,替代食物也是谷類。全谷類含胚芽和多醣,維生素b和e都豐富,這些抗氧化劑能增強免疫力,加強免疫細胞的功能。3、天天五份蔬果,不只是成人飲食的信條,也適合推廣到幼兒身上。如蕃茄紅素、胡蘿卜素、含豐富的維生素c與e等,纖維質可預防便秘,提供腸道通暢良好的吸收環境。水果的果寡糖幫助腸道益菌生長,就像在小腸大腸鋪一層免疫地毯一般。孩子若不喜歡蔬菜,可以將它剁碎,混合谷類或肉類做成丸子、餃子或馄饨,就容易接受了。4、嬰幼兒正值身體快速增長及腦神經發育期,對蛋白質及鈣質的需求量相當高。所以乳類制品為嬰幼兒期最佳的營養來源。優酪乳是乳制品中,可以兼顧營養與改善腸道環境的飲品,很適合兒童期的需要,幼兒則要到滿一歲以後才能喝。5、人體最重要的成分是什麼?不是硬梆梆的骨頭,而是柔柔軟軟的水。嬰幼兒體表面積相對於體重比成人更高,水分蒸散流失多,更需要補充水分。水分充沛,新陳代謝旺盛,免疫力自然提高。6、此外,不要讓寶寶偏食而導致營養失調。均衡、優質的營養,才能造就寶寶優質的免疫力,輕輕松松遠離病菌。三、多參加戶外運動,這是預防呼吸道感染的最好方法。要讓孩子經常到室外活動,曬陽光和呼吸新鮮空氣。四、平時注意冷暖,五、可以去醫院檢測一下寶寶的免疫功能是否達標,如果不達標醫生會用藥物調節的,單調節的話還是建議中藥調節,西藥對孩子傷害大,六、家長一定要注意別讓寶寶反復感冒這樣大大降低寶寶的抵抗力,藥物(特別是抗生素藥物)也會損害寶寶的抵抗力的,讓寶寶少去公共場所,少接觸病菌......七、現在市場上所謂的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其實效果都不佳.建議您家寶寶還是多參加戶外運動,注意平時的營養搭配,這也是最好的方法了.以上幾點僅供參考
 
小兒發熱是小兒一種常見的臨床症狀。在多數情況下,發熱是身體和入侵病原作戰的一種保護性反應,是人體正在發動免疫系統抵抗感染的一個過程。但發熱並不一定就意味著病重,體溫的異常升高與疾病的嚴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小兒的正常體溫可以因氣溫、年齡、飲食、哭鬧,以及衣被的厚薄等因素有一定范圍的波動。體溫稍有升高,並不一定有病理意義。在小兒確實體溫升高時,要注意觀察患兒的神態和舉止,而不要單純依賴體溫計。一個體溫在38℃,神情呆滯的孩子,和一個體溫在40℃,但仍然頑皮的孩子相比,前者更值得我們關注。而一個機體抵抗力低的孩子,縱使患了嚴重的疾病,也很可能不會發熱。 
發熱是機體的一種防衛反應,但發熱過高或長期發熱可使機體各種調節功能受累,從而影響小兒的身體健康。因此,見到小兒發熱時,應積極查明原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據醫生統計,發高燒占小兒夜間急診的80%左右,而感冒是引起發燒的最常見疾病。孩子發燒,急煞父母。其實,只要掌握正確的護理方法,在短期內讓孩子退燒是不成問題的。 

專家建議,對夜晚突然發高燒(測量腋溫≥39℃)的小兒,可采取下列護理措施:(1)裝有空調家庭可保持室溫在21℃—24℃;讓孩子臥床休息,敞開包被或松開衣服,使皮膚裸露;(2)鼓勵孩子多飲涼開水或清潔液體,一晚至少300毫升;(3)服用退燒藥,如泰諾林或托恩口服液適量,必要時4—6小時再服一次,每隔1—2小時測量體溫一次,直到體溫降至正常范圍;(4)若退燒藥療效不佳,也可采用物理降溫,給孩子洗個溫水(水溫32℃—34℃)澡,有利於散熱。應該指出,無論是否熱退,次日家長應帶孩子上醫院就診。此外,三口之家中必須常備退燒藥和感冒藥。

10
 
是照顧不周引起的,跟食物沒有太大的關系,要適時給孩子增減衣服,夜裡睡眠時避免富不受涼。

有病要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按時按量服藥。多飲水,多運動。及時增添輔食,增強體質,抵御疾病;
 
還是到醫院去看看,免得病情嚴重成肺炎
 
我的孩子有一回發燒,也是的,退燒藥才吃下去,不一會就退下去了,過了幾個小時又燒起來,如此反復。送去醫院看了,驗了個血,為病毒性感染引起的發燒,病毒性感染的一個特征就是反復發燒。

醫生並沒有開退熱針,也沒吊瓶,只是開了3針抗病毒針,打了3天果然就沒再高起來過。

對於小兒發熱,我的原則是38.5度以下,不要吃退燒藥,打退燒針,要給寶寶多喝水。注意環境溫度是否過高。在炎熱的夏季,氣溫很高,嬰兒自身調節體溫的能力又差,媽媽抱著嬰兒時熱氣不易散發,使體溫升高。但是這種發熱一般時間不會太久,再給孩子放在涼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給孩子飲一些清涼的水果汁,或給孩子洗個溫水澡,幾小時後體溫就會降到正常。在冬季,如果室內溫度過高,嬰兒又包裹體溫升高。

若高燒38.5度以上,請立即讓醫生確診是病毒感染的,還是細菌感染的,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藥(如:利巴韋林),細菌感染的就用抗菌素(如頭孢類),不要急於退燒,燒只是表象,要把病因找出來。

另外我想說的是不要迷信輸液。醫生說了,可以吃藥的不要打針,可以打針的不要輸液,關鍵是要用對藥,而不是用重藥。

注意是否有細菌或病毒感染的情況存在。
主要的症狀及原因有以下:
發燒的同時流鼻涕——感冒(感冒症候群)
咽喉痛——咽喉炎、扁桃腺炎
持續發燒39℃左右,白眼珠充血且出眼屎——游泳池熱
在高溫場所發高燒的同時,筋疲力盡——中暑症(日射病)
腮腺腫脹——流行性腮腺炎
耳朵流水、情緒不穩——中耳炎
咳嗽得喘不過氣來、呼吸困難——肺炎
牙床發紅、唾液多——口腔炎
嘔吐、抽筋、前囟門凸起——腦膜炎
嘔吐、抽筋、意識不清——肺炎、急性腦病
尿的次數多、血尿——尿道感染
發燒的同時,抽風——熱性抽筋
 
發燒伴下列情況者應送醫院治療:

(一)注意孩子的精神狀態。如果孩子發燒雖高,但精神尚好,服藥退熱後仍能笑能玩,與平時差不多,表明孩子病情不重,可以放心在家中調養。若孩子精神萎靡、倦怠、表情淡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生兒需要補鈣嗎?怎麼補?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