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寶寶愛吃手指頭怎麼辦正文

寶寶愛吃手指頭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一旦發現不良習慣要隨時提醒,父母本身也要以身作則,讓寶寶有好的模仿對象。

對策2:給寶寶提供多元的感官刺激。

父母應在嬰幼兒時期就要注意寶寶的發展,如盡可能在寶寶出生時母乳哺育,使寶寶得到很好的口腔經驗。或提供一些替代品如奶嘴或其他無毒大玩具,讓寶寶去“吃”,以豐富寶寶的口腔經驗。此外,父母還要給孩子提供多種不同的玩具或教具,讓寶寶用手玩,用感官的接觸視、聽、嗅味覺的經驗來豐富寶寶的生活視野。

對策3:給予寶寶安定健康的環境。

理想的成長環境應該是使環境單純安定的,使寶寶情緒安定、容易專心的環境。經常搬家會給寶寶帶來不安定感,所以父母最好不要經常搬家,變動環境,這樣才能使孩子得到安定健康的環境。

對策4:父母應抽取時間多陪寶寶。

寶寶恐懼是因為缺乏安全感,而寶寶的安全感主要來自爸爸媽媽,所以,盡管現在很多爸爸媽媽都必須上班,您還是應該多利用下班或假日多陪伴寶寶。您可利用幫寶寶洗澡和睡覺前分享生活、說故事等給予寶寶親子互動的機會。在您的陪伴下,相信寶寶會健康成長的!

對策5:教會寶寶說完整的話語。

寶寶吃手指是因為恐懼而無法說出來,如果我們教他將心中的恐懼說出來,也許他就不會“吃”手指了。所以,父母要教會寶寶說完整的話語,讓他學會把心中的恐懼用語言表達出來。

對策6:讓寶寶雙手不空,有事可做。

要想讓寶寶改掉“吃”手指的壞毛病,最好的辦法是讓他雙手不空,充分發揮他的創造性,讓他有事可做。這樣就能在不知不覺中,讓他淡忘這個習慣,改掉這個毛病。

對策7:給寶寶找個伙伴一起努力

告訴你的孩子,很多小朋友小的時候都喜歡嘬手指,甚至爸爸媽媽小時也會這樣做,但這只是一段時間,很少有人像他這麼大還喜歡吃手。同時爸爸媽媽也知道不讓吃手有時比較難受,而且改掉一種習慣對許多人來說都不容易,所以你們要一起努力,讓嘴和小手指說bye-bye。

對策7:正面引導

不停唠叨、笑話或者威脅孩子再吃手指就要怎樣等等,都不是正確的做法,這樣做的結果會讓孩子更想嘬手。不如這樣對他說:“你嘬手指的樣子就像一個小嬰兒,可是你已經這麼大了,我可不願意別人笑你還是個小寶寶。”

對策8:恰當鼓勵

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特殊日歷,如果他減少了吃手的次數,就用貼紙或劃星星的方法來鼓勵他,然後在他徹底告別手指後,舉行一個小小的“告別宴會”作為獎勵。

特別提醒:拋掉老方法

還有一種方法可能在你小時候你的父母嘗試過,那就是在你的手指上抹上各種可能引起你反感的物質,但最好不在你的孩子身上實驗,因為不確定裡面的成分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你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他最喜歡的布帶把手指包起來,開玩笑說小手害羞了,這樣一來,就給他設置了自然的障礙。
 
這陣子發現班上有些孩子愛上吃手指,因手指含有大量的細菌,擔心會影響到孩子健康就上網查了有關的知識點,下面這篇文章我看了覺得應該對小孩有所幫助就下載了下來,希望我們一起努力,改掉孩子不好的習慣。

  孩子家長對孩子吸吮手指的行為,切勿表現出過於緊張,更要避免取笑他們,以免增加其心理壓力。父母除了采取不干預和不鼓勵的態度外,更應留意孩子的心理需要,了解吸吮手指的動機,這樣才能幫助孩子糾正過來。
1、帶孩子進行微量元素檢查,若是因缺少微量元素導致孩子愛吸吮手指,就要及時給他補充相應的微量元素。
2、盡可能多的陪伴孩子,與其一起玩耍、游戲,玩興正濃的孩子是沒有時間吮吸手指的。
3、觀察孩子是否有壓力過大的情況,如果經常處在焦慮狀態中,就要采取措施緩解壓力。
4、經常帶孩子戶外活動,分散注意力。
5、當孩子想吮吸手指時,要分散其注意力,可握著孩子的手或讓他手上拿喜歡的玩具,擁抱他,陪他出去玩,或一起做用手的游戲如握拳頭,拍手玩等,以轉移他的興趣。不可打罵、恐嚇,以免引起更大的心理傷害,或加強吮手指的欲望。
6、引導孩子改去吮吸手指的習慣。強調長大懂事是一種方法,父母要抓住每個機會,讓孩子知道自己已經是個大孩子了,越是想成為大孩子,動力越大,改掉壞習慣也越努力。不要施加太多壓力,大人的羅嗦與恐嚇對年幼的孩子會起反作用,會不樂意合作。
7、可適當使用獎勵方法。
 
這陣子發現班上有些孩子愛上吃手指,因手指含有大量的細菌,擔心會影響到孩子健康就上網查了有關的知識點,下面這篇文章我看了覺得應該對小孩有所幫助就下載了下來,希望我們一起努力,改掉孩子不好的習慣。

  孩子家長對孩子吸吮手指的行為,切勿表現出過於緊張,更要避免取笑他們,以免增加其心理壓力。父母除了采取不干預和不鼓勵的態度外,更應留意孩子的心理需要,了解吸吮手指的動機,這樣才能幫助孩子糾正過來。
1、帶孩子進行微量元素檢查,若是因缺少微量元素導致孩子愛吸吮手指,就要及時給他補充相應的微量元素。
2、盡可能多的陪伴孩子,與其一起玩耍、游戲,玩興正濃的孩子是沒有時間吮吸手指的。
3、觀察孩子是否有壓力過大的情況,如果經常處在焦慮狀態中,就要采取措施緩解壓力。
4、經常帶孩子戶外活動,分散注意力。
5、當孩子想吮吸手指時,要分散其注意力,可握著孩子的手或讓他手上拿喜歡的玩具,擁抱他,陪他出去玩,或一起做用手的游戲如握拳頭,拍手玩等,以轉移他的興趣。不可打罵、恐嚇,以免引起更大的心理傷害,或加強吮手指的欲望。
6、引導孩子改去吮吸手指的習慣。強調長大懂事是一種方法,父母要抓住每個機會,讓孩子知道自己已經是個大孩子了,越是想成為大孩子,動力越大,改掉壞習慣也越努力。不要施加太多壓力,大人的羅嗦與恐嚇對年幼的孩子會起反作用,會不樂意合作。
7、可適當使用獎勵方法。
 
大多數孩子其實在媽媽肚子裡就已經有了吃手的本事,不論從b超直接看到的影像還是新生兒的吸吮反射,都證明了這一點。吸吮,可以幫助孩子平靜心情,可以幫助他們應對各種新的、可能會使他們緊張不安的情形,這是人類天生的安慰自己或使自己愉快的方式之一。

小嬰兒時常常吸吮手指的現象是比較普遍的,在寶寶18~21個月的時候,這種現象可能達到高峰。此後,一般狀況下,孩子會因為日常生活的逐漸豐富、認知能力特別是雙手、身體的活動能力的逐漸加強和范圍的逐漸擴大、以及大腦的發育、情緒控制力的增長與方式的增多,吃手的習慣會逐漸消失。不過,仍然有一些孩子在3歲左右還熱衷於吸吮自己的手指,這樣的話,就很容易形成難改的習慣,從而造成日後不良的後果,包括:

*對牙齒排列形狀的損害。吸吮手指時,手指會頂在上牙的內側和口腔的上部,由於吸吮的力度,會通過手指由內向外推上牙,從而造成門牙向外凸,或上颌牙弓由正常的“u”型變為“v”型。這種牙齒排列的變形,會對咬合、咀嚼造成一定的困難,同時,也使上部牙齒遭受撞擊的危險增加。

*影響發音、說話。當上下颌前牙不能正常咬合的時候,孩子就不可能准確地發出一些音節。比如“zi”“si”“shi”“chi”“po”“bo”等等。發音不准,就會造成說話口齒不清,進而日後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

*對手指的傷害。手指長時間被浸泡在口水中,皮膚會變得柔嫩脆弱,也就更容易被嘬破,那麼感染的可能性就會增大,手指會變得腫脹、發紅,長期“吸吮-破損”的循環也會使手指的皮膚形成粗糙的老繭;強力的吸吮還可能造成手指骨骼的變形,使手指關節彎曲,不能伸直。

*引起其他疾病。與小寶寶不同,3歲左右的孩子他們的活動范圍幾乎跟成年人一樣,他們會隨家長出現在各種公共場所,雙手更可能沾滿各種細菌。一不留神,就會被吃到肚子裡,輕則引起腹瀉,重則會感染一些傳染病。而即便是在家“洗干淨了手”再吃,被嘬破的手指也很容易感染,將細菌同時帶進口腔。

*被其他小朋友嘲笑。這是吃手會造成的最直接的心理傷害了。3歲左右的孩子吃手,一方面是由於長期以來形成的這種自我安慰和自我愉悅的習慣,他可能對自己的這種行為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識(有的可能也只是一種安然和舒服的感覺),如果當他突然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時,他會非常困惑和難過。而另一方面,孩子也可能正是因為心理緊張和感受到壓力,才會自覺不自覺地吃手,這種來自外界的嘲笑更會加劇孩子心理的恐懼和脆弱。

教你6個糾正吃手的辦法

有人認為,吃手是否會造成上颌的變形,要看吃手時間的長短和吸吮的力度(如果每次孩子每次都會吸吮至少30分鐘,就很可能會造成牙齒咬合異常及上颌骨的變形)。那麼,如果他只是把手指頭放在嘴裡,放在那兒,就不會造成什麼傷害了嗎?不是的,只要是手指放在上下牙之間,就可能造成上下牙齒之間出現楔形間隙,不能正常咬合。雖然一般說來,差不多有80%吃手的孩子會在5歲以前放棄這種習慣,可是,專家還是建議我們,如果你的孩子有吃手的習慣,你最好從3歲左右就開始糾正他。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能真正聽懂大人說的一些道理了,而且,在准備進入幼兒園的初期,開始具備了一定的社會性,也很有助於孩子自覺地克服不良習慣。如果當四五歲時,孩子仍然保持著這種習慣,不僅會加劇我們前述的那些危害,也更加容易形成孩子心理上的發展遲滯,改起來困難也更大。有這樣一些方法和建議,家長們可以嘗試。

1.了解孩子吃手的狀況。在平時生活中仔細觀察孩子都什麼時候吃手,進而了解他吃手的一些原因,可能的話便於對症下藥(比如,他一看見陌生人就會吃手,那可能是因為他心理緊張,等等)。

2.耐心地給孩子講道理是必不可少的。3歲左右的孩子盡管有些逆反,但也還是很願意遵從“好孩子”“大孩子”的原則,做“好孩子”“大孩子”做的事情的。家長要把吃手的壞處告訴孩子,告訴他“小弟弟小妹妹才會經常吃手,你已經長大了,就不該老吃手了”等等。

3.家長不要緊張過度。諸如打罵、唠叨,反而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造成他心理更加緊張不安。向孩子表達你的對吃手這件事的關注和對他的關心,家長營造的輕松和諧氛圍對於孩子改掉不好習慣有很大的作用。

4.可以嘗試借助別人來勸導孩子。比如到醫院,讓牙醫告訴孩子吃手的壞處,醫生的話,孩子總是很信的(就像他們很信任警察叔叔一樣)。

5.不管是孩子吃手了,還是一時沒有吃,都不要“提醒”他。如“樂樂,你今晚沒吃手,很好!”或經常對他說“別吃手!”你每說一次,其實都是在提示他記住吃手這件事。

6.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尋找其他能讓他發洩情緒、安慰心靈或取得樂趣的方式。有了新的更健康的方式和寄托,吃手的不良習慣自然也就消失了。

媽媽的高招

*我兒子兩三歲的時候也是特別愛吃手,我那時一看見他吃手,就叫他跟我一起唱歌,他很喜歡唱《小鴨子》的兒歌,一唱歌就不吃手了。然後我就帶著他做一些游戲。這個方法至少在他能完全領會我講的道理之前是個好辦法。——黑龍江,楊小麗

*cathy剛剛讀過“牙仙”的童話,我就借助這個幫手,告訴她如果她總吃手指,把牙吃變形了,將來換牙的時候,牙仙就不要她的牙了。她把這件事看得很重要,就開始很克制自己,直到有一天她得以地告訴我,她已經不吃手了。——北京,mrs.徐

*那時我和3歲半的兒子商量,出門在外的時候不能吃,因為很容易吃進髒東西,他同意了,他果然努力做到了。後來我們又決定看電視的時候不吃手,慢慢地他也做到了。至於睡前不吃手,確實費了一些周折,但孩子看到了自己以前的進步,還是努力克服了。我覺得,他在自己克服壞習慣的過程中,也增強自信和毅力。——廣州,韋琳

tips

除了吸吮手指之外,安慰奶嘴也在不少孩子嘴裡替代著“大拇指”的工作。如果你的孩子經常把安慰奶嘴叼在嘴裡,那麼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嬰兒使用兒童或老年可用的補鈣制劑可以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