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嬰兒經常拉肚子怎麼辦正文

嬰兒經常拉肚子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你好!我的寶寶現在出生已經一個月零十四天了,一直在拉肚子該怎麼辦?

 
消化不好才會經常拉肚子,可以連著吃三天的嬰兒素(按說明服用),每天吃一次,就好了。
 
建議給嬰兒吃媽咪愛,嬰兒素等有宜於消化類的嬰兒藥品.如果母親腹瀉,建議暫時給嬰兒斷奶,等母親恢復好再給嬰兒補.
 
吃媽咪愛
 
寶寶拉肚子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消化不好,特別是轉食期,添加輔食的時候一定要循序漸進,由少到多,每次只能加一種,等寶寶適應之後再加另一種!
如果是母乳喂養的話,媽媽吃的東西也要注意。
建議試試合生元和乳珍,一方面增加腸道益生菌,一方面提高寶寶免疫力。
這兩種都屬於保健品,不是藥品,也都是正規廠家生產的,品質還算有保證。
切不可隨便喂寶寶吃藥。
 
幼兒拉肚子有很多原因,常見的類型有生理性腹瀉,病理性腹瀉;病理性腹瀉又分為病毒性和細菌性等。處理方式都各有不同,如果這些你不太了解的話,最好去咨詢專業醫生的意見。
 
嬰兒腹瀉喂養方法
當由於各種原因出現嬰兒腹瀉時,除了要及時去醫院檢查、診斷治療外,對於是由於嬰兒消化不良而致的腹瀉,還要特別注意嬰兒的膳食.以防止病情惡化。合理喂養關鍵在於根據嬰幼兒的消化吸收能力進行喂養,只要合理喂養就可達到控制腹瀉的效果。
腹瀉嬰兒原則上不主張禁食,一般應繼續膳食,但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進食。因為腹瀉時胃腸道功能紊亂,禁食後嬰兒一直處於饑餓狀態.得不到足夠營養,胃腸功能就不能恢復.長期禁食還會發生營養不良。
母乳喂養的嬰兒不必停止喂奶,只需適當減少喂奶量,縮短喂奶時間,延長兩次喂奶的間隔時間,就可調整過來。一般說來,3個月以內的嬰兒每3小時喂1次.夜間停喂1次:3—5個月的嬰兒每3個半小時喂1次;5個月大後每4小時喂1次,每次喂奶15~20分鐘。喂奶時間以外,如果嬰兒啼哭可以喂點白開水或5%葡萄糖水。縮短喂奶時間後(一般正常喂奶時間是每只乳房喂10分鐘.可減為5—7分鐘),應將剩余奶汁擠掉,因為後一部分奶汁內脂肪含量高,會加重嬰兒腹瀉。也可以減少1~2次母乳的哺喂,使嬰兒胃腸得到休息。
用配方奶粉喂養的嬰兒腹瀉,要根據腹瀉,嘔吐、食欲和消化的情況,確定膳食治療的方法。如病情較重.每日腹瀉超過10次,並伴有嘔吐.應暫停牛奶,禁食6~8小時.最長不超過12小時。禁食應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可喂些葡萄糖淡鹽水、胡蘿卜湯、焦米湯、紅茶水等。間隔時間及量可同喂牛奶時,或根據嬰兒的需要隨時少量哺喂,以減輕嬰兒胃腸道的負擔,使之充分休息。待情況好轉.逐漸改服米湯,沖淡的脫脂牛奶.稀釋的牛奶、高壓奶等,至完全好轉再恢復原來的膳食。如嬰兒腹瀉不嚴重,僅比正常多2—3次.無嘔吐.可暫喂1~2日米湯,而後喂水或用米湯沖淡的奶。奶量可視病情先按1/2後按1/3等,使腸道逐步適應。當大便正常後可改服全奶。如嬰兒偶然出現腹瀉可將奶沖淡喂1—2天即可恢復正常奶量。沖淡奶可用米湯,因米湯沒有發酵作用.可減少對腸道的刺激,而且含有較高的營養成分.有利於腹瀉患兒的恢復。腹瀉期患兒無論病情輕重,輔助食品一律停止添加,至痊愈後再逐恢復。
母乳喂養的嬰兒從母乳中攝取的營養成分與母親的膳食關系密切。當嬰兒腹瀉時,母親應少食含脂肪高的食物,以免增加乳汁中脂肪的含量。每次喂奶前,母親可喝大碗開水稀釋母乳.該方法有利於減輕嬰兒的腹瀉症狀。
腹瀉時應停止添加一切輔食,特別是在腹瀉之前剛剛新增加添加的輔助食品。隨著病情的好轉,先逐漸恢復一天應喂的奶量,待嬰兒胃腸道恢復後,再逐一將已經食用過的輔食小心恢復。
腹瀉兒由於水分、電解質喪失較多,易引起脫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故要及時補充足量的液體及電解質,以防脫水發生。腹瀉時,各種水溶性維生素損失比較多,可適當補充維生素制劑。
腹瀉嬰兒常用的口服液
1、口服補液鹽:含有鈉、鉀.氯等電解質,將包裝袋中的粉末全部倒出,溶於500毫升開水中,少量多次口服。
2、米湯加鹽溶液:米湯50毫升加細鹽1.75克.或炒粉25克加細鹽1.75克再加水50毫升,煮2~3分鐘後即可。一般口服劑量為每千克體重20~40毫升,4小時內喝完。
3、鹽水溶液:清潔水500毫升,白糖10克,細鹽175克,煮沸,口服劑量同前。若腹瀉嬰兒出現明顯口渴、少淚、前額凹陷、不尿等症狀時,應立即去醫院就診,以免脫水加重.危及生命。如果嬰幼兒本身具有過敏體質而引起腹瀉、腹痛等過敏症狀,這時就要考慮選擇特殊配方奶粉(低過敏奶粉),或大豆蛋白配方。還有就是當餐沒有喂完的奶.不可留至下一餐喂食,因保溫的奶正好是病原體生長最好的培養基,下餐喂食,正好吞食大量培養好的細菌。
嬰兒腹瀉膳食禁忌
禁食高脂肪膳食。脂肪不容易被消化,會增加消化道的負擔,而且脂肪本身具有潤腸的作用,會使腹瀉加重。
由於腹瀉時腸蠕動增強,腸內常有脹氣致使腹瀉加劇,所以牛奶、甜食、豆類物質及豆制品等易導致脹氣的食物不宜食用。
患腹瀉的病人腸道的腐敗作用很強,所以應盡量減少蛋白質的攝入量.如雞蛋、奶類,肉類食物等。
由於富含纖維素的水果會促進腸道蠕動從而加重腹瀉.因此患病時應忌食此類水果和蔬菜,如菠蘿、西瓜,白菜.辣椒、韭菜,紅薯等。
為了避免加重胃腸負擔,也應忌食生冷、油膩的食物。
 
醫生化驗怎麼說的?是感染性的還是非感染性的?
治療腹瀉,最重要的是對症下藥。腹瀉有感染性與非感染性之分,感染性腹瀉是由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引起,如菌痢、細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腸炎等;非感染性腹瀉常見於受涼、消化不良、胃腸功能紊亂及甲亢、糖尿病、尿毒症等全身性疾病。感染性腹瀉是人體自我保護的一種體現,借此可排洩掉一部分毒素,對人體有益。如果盲目止瀉,對病情反而不利。
如果是感染性腹瀉,應選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如果是消化不良所致,應從調理飲食入手,吃點醒脾養兒顆粒或者嬰兒健脾散,可以貼貼丁桂兒臍貼
 
小兒腹瀉的護理

◆非母乳性食品應選擇容易消化、符合孩子口味的
不要選擇需很長時間才能消化的食物,選擇以米粥或菜粥等澱粉類為主的食品,並做得軟一些。但如果嬰兒不願意吃的時候也不要勉強,在一段時間內孩子不進食非母乳性食品也沒有大問題。
若母乳喂養的孩子發生腹瀉時,不要輕易斷奶。這時可縮短每次喂奶的時間,讓孩子吃前一半的乳汁。因為母乳的前半部分蛋白質含量較多,容易消化,富於營養,而後半部分脂肪含量較多,不易消化。必要時母親可在喂奶前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先飲一大杯淡鹽開水,稀釋乳汁,然後再給孩子哺乳。

◆用孩子喜歡吃的飲品來補充水分
因腹瀉而失水時,補充更多的水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多找一些孩子喜歡喝的飲品,如開水、果汁、蔬菜汁等。當腹瀉嚴重,並伴有嘔吐情況時,更應頻繁地補充水分。

◆當腹瀉恢復正常後,也需慢慢地增加非母乳食品的量
當持續嚴重腹瀉後,雖然腹瀉已經停止了,但消化機能在一段時間後才能恢復正常,不能馬上恢復吃原來的非母乳食品,應該先喂添加輔食初期的粘稠狀食物,過幾天再慢慢的恢復。同時,需持續服用合生元兒童益生菌沖劑一段時間,直到寶寶腸到完全恢復健康。

◆勤換尿布
腹瀉的時候,有時會引起斑疹,最好勤換尿布。

食物止瀉

以下幾種食物不僅能提供嬰兒必須的營養,而且還有一定的止瀉作用。
1、焦米湯:將米粉或奶膏研磨成粉,炒至焦黃,再加水和適量的糖,煮沸成稀糊狀即可。焦米湯易於消化,它的碳化結構還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是嬰兒腹瀉的首選食品。
2、胡蘿卜湯:胡蘿卜是鹼性食物,所含果膠能使大便成形,吸附腸道致病細菌和毒素,是良好的止瀉制菌食物。胡蘿卜湯制作方法如下,將胡蘿卜洗淨,切開去莖,切成小塊,加水煮爛,再用紗布過濾去渣,然後加水成湯(按500克胡蘿卜加1000毫升水的比例),最後加糖煮沸即可。每天2~3次,每次100~150毫升,腹瀉好轉後停用。
3、蘋果泥:蘋果也是鹼性食物,含有果膠和鞣酸,有吸附、收斂、止瀉的作用。取一個新鮮、質地酥軟的蘋果切成兩半,用調匙刮成泥狀即可。

寶寶大便呈綠色的可能的原因

一般母乳喂養兒的大便偏酸性,正常大便略呈綠色,有時會混雜一些白色顆粒。

奶粉喂養兒若排出綠色大便,則表示腸的蠕動加速,或腸道有炎症,為腹瀉的一種象征。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排綠色的大便是受了某種驚嚇,這是錯誤的。

另外,為了寶寶的健康,須攝取足量的鐵質,吃含有鐵質奶粉的寶寶,若不能完全吸收奶粉中的鐵質,則大便呈黃綠色,大便中的白色顆粒較大,且較容易有臭味。
 
小兒消化系統發育不良,對食物的耐受力差,不能適應食物質和量的較大變化。

一是母乳喂養的小兒,不宜在夏季斷奶。因為在炎熱的夏季突然給小兒斷奶,改為食物喂養,小兒的胃腸一時不適應就容易導致腹瀉。

五是小兒未建立正常的腸道菌群或由於使用抗生索等引起腸道菌群失調,都可能導致腹瀉。

四是給小兒勤換尿布,觀察病情,做好嘔吐及腹瀉的處理。

引起小兒腹瀉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飲食不潔:如吃了不干淨的食物或腐敗變質食物而發生腹瀉,這是人們常說的“小兒腸炎”或細菌性痢疾。而相當一部分孩子,尤其是嬰幼兒則是由於飲食不當所造成的,俗稱“消化不良”。

四是小兒機體防御能力較差,血液和胃腸道中的免疫球蛋白均較低,對進入胃內的細菌殺滅能力弱。

三是給小兒添加輔食時,每次只限一種且漸漸加量。

六是氣候突然變化:小兒腹部受涼使腸蠕動增加或因天氣過熱使消化液分泌減少,都可誘發腹瀉。

二是輪狀病毒感染:主要在秋冬季高發,發病者多見於3歲以下尤其是1歲半以內的小兒。由於小兒胃腸功能較弱,胃液及消化液相對較少,胃腸道的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此病毒,發病後症狀又較重,所以稱為“小兒秋季腹瀉”。小兒秋季腹瀉以全球性、季節性、流行性和自限性為特征。一般無特效藥治療,就是說,即使不治療,多數病孩在一周左右也會自然止瀉。問題在:廠當嚴重吐瀉時,若醫治護理不周,小兒出現脫水,其後果就比較嚴重。

二是合理安排飲食,吃飯定時定量,不吃生冷油膩食物,講究衛生、定期消毒食品用具。


小兒腹瀉是由飲食不當或腸道內、外感染所引起的一種消化道功能紊亂綜合症,多發生在2歲以下嬰兒。較輕的症狀多為每日大便次數在10次以下,糞便呈黃綠色,帶粘液且呈蛋花湯樣,並伴有輕微腹脹,腸鳴音亢進;較重時多表現為腹瀉頻繁,每日排便數十次,呈水樣、量多,有酸臭味,伴有溢乳或嘔吐。嚴重者吐咖啡色物,伴有發熱、煩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驚厥等;如果腹瀉時間較長,每日的大便次數較多,部分患者還可出現脫水、酸中毒、電解質紊亂等較為嚴重的並發症。

控制時就要到醫院接受治療。同時還要以下幾個問題:

另外。還有的小兒腹瀉是生理性的。這種腹瀉多見於8個月內小兒,外觀虛胖,常有濕疹,生後不久即腹瀉,大便次數增多且稀,但食欲好,無嘔吐及其它症狀,生長發育不受影響,到添加輔食後,大便會逐漸恢復正常。生理性腹瀉是某些小兒的正常現象,不屬病態,無須用藥。
 

三歲孩子厭食怎麼辦?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