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將5歲兒暫時托付給他人,很多人會驚訝他的安靜與善解人意,而贊美道:“這小孩真的懂事啊!”有些5歲兒還會主動與大人交往。由於5歲兒已能了解與大人交往的方式,大人要格外注意,另辜負了他們的信賴感。
母親與幼兒的相處方法
對5歲兒而言,偶爾想起母親就會有“想回家”的念頭;到朋友家玩時,心中卻不時惦記著“媽媽現在不知道在干嘛?”孩子這種純真的依戀,母親應盡量使其感到快慰。但不能寸步不離跟著他,否則會使他在各方面都無法成長。最好的辦法是:每隔一段時間就呼喚他一下,使他的心理能夠安定。
這種依賴心重的小孩,母親不在可說是最大的打擊,白天他能耐心地在家等待母親,但母親若到黃昏、甚至天黑還不回家,就會擔心得手足無措了。“媽媽是大笨蛋!”“我最討厭媽媽!”“媽媽去死算了!”這種不好的話,也許在這個時候就會說出了。
如果母親有事外出,最好在天黑前打電話告訴他:“媽媽快回來了,你把燈打開來,再等一會兒好不好?”或者事先拜托鄰居:“到5點的時候,請讓我的孩子到你家玩。”不要讓孩子有不安的經驗,因為創傷是不容易撫平的。
這個階段絕對避免讓孩子變成鑰匙兒,如果是職業婦女,一定要找個能代替自己的人,讓幼兒隨時有個依靠。
此外,在5歲兒童的心目中,母親的形象是完美的,因此母親的言行舉止就成了他們模仿的對象,碰到不了解的事物也會尋求她的解釋與意見,以母親作為自己行動的模范。由於這個緣故,對孩子絕不要打馬虎眼,當他做對一件事時,就肯定他的成績並且說:“做得很好,以後就要這麼做。”
如果對孩子要求過高,而忘記使孩子產生自信,這不但使他感到焦慮,甚至會因求好心切而精神緊張,如咬指甲、身體打哆嗦、眨眼睛等動作出現。
“不能當壞孩子,要做個好孩子。”如果5歲兒感受到這種過強的壓力,時常會有“若是今天能重新過一次該多好!”“為什麼我做到呢?”的自責。母親若察覺此現象,就該經常贊美他:“媽媽覺得你今天做得非常棒!”或“雖然有一點兒錯,但其他的地方都表現得好極了!”
另一方面,為了孩子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細心地給予指導,請他幫忙做家務、傳話、買東西、照顧弟妹、收拾房間等等是非常重要的。他們一定會努力照著媽媽吩咐的事做,而當他們失敗時也別責備他,讓他多練習幾次就好了!
父母與幼兒的相處方式
與母親存在的地位相較之下,父親的地位顯然弱了許多。不過,父親雖不會被幼兒強烈地喜愛,但也不會受到抗拒。因此,父親不必尋求像母親一般強烈情緒的聯系,有時不同的交往方式反而有利。換句話說,母親做不到的相處方式,由父親來做反而受孩子的歡迎。像投球、翻筋斗、單槓、賽跑等需要一些技巧的運動,如果要和孩子一起比賽,由父親來就更適合。
當孩子打架,玩了一身泥巴回來時,如果母親斥責:“真不聽話!”“髒死了!”父親就別再火上加油,應該站在體諒的立場問他:“好不好玩?”然後給孩子一次機會教育說:“下次可別再做這些令人傷腦筋的事喽!”或者“比你小的朋友你應該保護他才對呀!”讓他對社會性規范有所認識。在這一方面,5歲兒盡管很愛母親卻較聽從父親所說的話;也就是說,父親應該把不同於母親的男性見解,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灌輸給他。
孩子在外面體驗痛苦的經驗時,通常會讓父親來分擔,而不願告訴喜歡感情用事的母親。這時,父親不妨在母親忙碌時,把孩子帶到一邊做一對一的談話。
“爸爸,我今天打架輸了,因為那個人比我壯!”“爸爸,我今天遲到了,因為我在路上看見一條奇怪的狗而耽誤了時間!”聽到孩子做這樣的報告時,父親應該安慰孩子並提供智慧給他;千萬不要長篇大論說一堆,因為孩子期待的是朋友式的忠告而不是父親的教訓。
另一方面,孩子在吹牛時,父親不妨暫當聽眾不要笑他、更不要揶揄他,如果他的話太誇張得自以為是時,可以問他:“當時你的朋友都在做什麼?他們有什麼想法沒有?”以便讓孩子也考慮一下對方的立場。
同時,父親也要經常把5歲兒聽得懂的新聞,不斷地提供給他。在家庭中,父親所擔任守護者的工作應從這段時期開始。
五歲兒童心理與行為特征(下)
內容提要:有技巧的稱贊往往較有技巧的責備來得難些,尤其是對5歲的孩子。他們通常將大人的話當成金科玉律,順從的欲望相當強,所以父母的一句話,就能造成很大的影響。 關鍵詞:五歲兒童心理
稱贊才是好方法
有技巧的稱贊往往較有技巧的責備來得難些,尤其是對5歲的孩子。他們通常將大人的話當成金科玉律,順從的欲望相當強,所以父母的一句話,就能造成很大的影響。
不能只圖父母的方便
平時對子女缺少照顧的父親往往有種觀念,總認為稱贊孩子是他最起碼要做的事。事實上這種想法是極不負責任的,因為這樣會很快讓孩子看透父親想討他歡心的投機心理。
如果每次在母親斥責之後,父親都反過來稱贊孩子,這時1、2歲的幼兒也許能發生作用,但是3歲以上的幼兒對這種沒有理由的稱贊已經懂得懷疑了。
尤其要注意的是,有些家長無故稱贊別人的孩子,目的無非是想巴結對方的父母。因此,提醒各位家長,稱贊孩子是好事,但必須要他能了解理由。
5歲兒希望被認可、被贊美的心態很強烈,如果大人毫不負責地胡亂贊美一番,只想討好幼兒,這將使孩子勉強自己去達成目標而發生預期不到的問題。
若稱贊“你是個勇敢的孩子,一定敢一個人待在黑漆漆的房間裡睡覺”時,孩子為了勉強自己,雖然無法克服畏懼,也只好以“肚子痛”、“窗戶自己會打開”等藉口啞乞求大人幫助。
另一方面,以贊美來達成對孩子的要求,很可能不久就被孩子認破,甚至反而加以利用。如此孩子會反過來向母親說:“媽媽,既然你知道我是乖孩子,那就幫我買個玩具,我一定比以前更乖。”屆時您該怎麼辦呢?
稱贊的時候
雖然如此,但也不必因此而不敢贊美孩子,孩子表現得好就要真心贊美他,尤其是5歲兒,受到贊美能使他找到更高的目標,而且對自己更有信心,因此誠懇的贊美是必要的。
首先要使孩子明白被贊美的理由,使他能從被肯定中確立日後努力的目標。
“啊!你知道把垃圾從地上撿起來丟在垃圾桶,不但媽媽覺得光榮,連過路的人都會為你做了一件好事而高興,你真是好孩子!”像這樣具體地說明理由和對他的行動加以支持,比盲目的贊美更重要。
此外,有兄弟姐妹或其他朋友在場時,要注意不要使贊美成為他擁有優越感的原因及使別人受挫感的來源。贊美與責備一樣,最好都能在一對一的情況下進行。
承認、鼓勵、成為支持者
許多父母以為管教孩子就是找出他的缺點來責備。但是責備只能使孩子消極地改掉不良的行為,想要他主動做出理想的行為,則必須加以贊美來引起他的意念,這兩種分別使用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對5歲兒的贊美內容不能再用像“你是個好孩子。”“你真聰明!”這麼簡單,而是要花腦筋想出不同的贊美法,例如“這是你替我做的嗎?謝謝你!”即使只是一點兒小的好事也要加以肯定與承認。還有,看到孩子努力想做好一件事時,最好及時對他說出一句勉勵的話:“再加油!你好棒!好棒!”或者注視著他、對他重重地點頭認可。
幼兒的努力必須有大人承認和支持才能持續下去,尤其是對平時不能順利表達行動的孩子,當他有努力或善良的行為時,一定要加以勉勵。比如告訴他:“你是不是覺得那個人很可憐?媽媽認為你這種同情心是對的。”
責怪的原則是:孩子的行為呈現錯誤的時候;但是贊美則是:只要有感情的動向就要加以承認,這是兩者之間的差別。
再者,看見孩子表現良好而給予贊美,是每個人都得到的;但是孩子想做好卻失敗時,就很少有大人會去注意他,父母們也不能忽略孩子這種心情才好。
孩子長久的努力有了結果或面對不擅長的事時,大人都應加以鼓勵,特別是常被別人忽略的小孩努力做某件事時,大人絕不要忽略了加以贊揚。
切記的是,別拿他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較,完全要以他自己本身的情況來考慮是否該加以贊美。
稱贊才是好方法
有技巧的稱贊往往較有技巧的責備來得難些,尤其是對5歲的孩子。他們通常將大人的話當成金科玉律,順從的欲望相當強,所以父母的一句話,就能造成很大的影響。
不能只圖父母的方便
平時對子女缺少照顧的父親往往有種觀念,總認為稱贊孩子是他最起碼要做的事。事實上這種想法是極不負責任的,因為這樣會很快讓孩子看透父親想討他歡心的投機心理。
如果每次在母親斥責之後,父親都反過來稱贊孩子,這時1、2歲的幼兒也許能發生作用,但是3歲以上的幼兒對這種沒有理由的稱贊已經懂得懷疑了。
尤其要注意的是,有些家長無故稱贊別人的孩子,目的無非是想巴結對方的父母。因此,提醒各位家長,稱贊孩子是好事,但必須要他能了解理由。
5歲兒希望被認可、被贊美的心態很強烈,如果大人毫不負責地胡亂贊美一番,只想討好幼兒,這將使孩子勉強自己去達成目標而發生預期不到的問題。
若稱贊“你是個勇敢的孩子,一定敢一個人待在黑漆漆的房間裡睡覺”時,孩子為了勉強自己,雖然無法克服畏懼,也只好以“肚子痛”、“窗戶自己會打開”等藉口啞乞求大人幫助。
另一方面,以贊美來達成對孩子的要求,很可能不久就被孩子認破,甚至反而加以利用。如此孩子會反過來向母親說:“媽媽,既然你知道我是乖孩子,那就幫我買個玩具,我一定比以前更乖。”屆時您該怎麼辦呢?
稱贊的時候
雖然如此,但也不必因此而不敢贊美孩子,孩子表現得好就要真心贊美他,尤其是5歲兒,受到贊美能使他找到更高的目標,而且對自己更有信心,因此誠懇的贊美是必要的。
首先要使孩子明白被贊美的理由,使他能從被肯定中確立日後努力的目標。
“啊!你知道把垃圾從地上撿起來丟在垃圾桶,不但媽媽覺得光榮,連過路的人都會為你做了一件好事而高興,你真是好孩子!”像這樣具體地說明理由和對他的行動加以支持,比盲目的贊美更重要。
此外,有兄弟姐妹或其他朋友在場時,要注意不要使贊美成為他擁有優越感的原因及使別人受挫感的來源。贊美與責備一樣,最好都能在一對一的情況下進行。
承認、鼓勵、成為支持者
許多父母以為管教孩子就是找出他的缺點來責備。但是責備只能使孩子消極地改掉不良的行為,想要他主動做出理想的行為,則必須加以贊美來引起他的意念,這兩種分別使用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對5歲兒的贊美內容不能再用像“你是個好孩子。”“你真聰明!”這麼簡單,而是要花腦筋想出不同的贊美法,例如“這是你替我做的嗎?謝謝你!”即使只是一點兒小的好事也要加以肯定與承認。還有,看到孩子努力想做好一件事時,最好及時對他說出一句勉勵的話:“再加油!你好棒!好棒!”或者注視著他、對他重重地點頭認可。
幼兒的努力必須有大人承認和支持才能持續下去,尤其是對平時不能順利表達行動的孩子,當他有努力或善良的行為時,一定要加以勉勵。比如告訴他:“你是不是覺得那個人很可憐?媽媽認為你這種同情心是對的。”
責怪的原則是:孩子的行為呈現錯誤的時候;但是贊美則是:只要有感情的動向就要加以承認,這是兩者之間的差別。
再者,看見孩子表現良好而給予贊美,是每個人都得到的;但是孩子想做好卻失敗時,就很少有大人會去注意他,父母們也不能忽略孩子這種心情才好。
孩子長久的努力有了結果或面對不擅長的事時,大人都應加以鼓勵,特別是常被別人忽略的小孩努力做某件事時,大人絕不要忽略了加以贊揚。
切記的是,別拿他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較,完全要以他自己本身的情況來考慮是否該加以贊美。 小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